广西柳州市彩调剧团(第一集)

吴源智

<p> 序</p><p>  柳州市彩调剧团伴随着共和国的成长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历程。</p><p> 彩调是广西桂北一带农村里普遍流行的地方小戏。彩调剧被喻为广西乡间的山茶花,纯朴芬芳,人见人爱。据广西彩调专家江波老师介绍,彩调的源流,目前尚无文字根据可考,只有些神话故事和口头传说。有说是唐明皇游月宫,见月宫仙子歌舞取乐,极感兴趣,回阳后命令朝臣照样扮演;有说是九天玄女的演唱,传来凡间;还有关于道人、才子、匠人等或将种茶的劳动过程歌之舞之,或逢年过节唱之舞之的说法不一,但更多的老艺人认为,彩调是清代中叶由湖南花鼓戏、江西采茶戏传入广西,与广西民间歌舞结合而逐渐发展起来的。据说在清末民初已形成了有别于花鼓戏的彩调,一批俗称“对子调”出头小戏已在各地演出。无论哪种说法,彩调源于生活,根植于民间,唱于劳动,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艺术,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p><p> 彩调剧目主要来自于生活和民间传说,内容大都反映劳动人民的爱情与劳动生活,帝王将相在彩调剧目中几乎没有,所以老艺人说,演彩调从来不用马鞭,因为没有骑马的大人物。如《龙女与汉鹏》、《王二报喜》、《隔河看亲》、《二女争夫》、《跑菜园》、《拜新年》、《盘花》、《观灯》等大、小调子都是反映农村青年男女纯朴的爱情故事或是家庭伦理故事,表演形式生动、活泼、有趣,使人看了轻松愉快,心旷神怡,所以老百姓特别是农村父老十分喜爱彩调戏。柳州市彩调团除了保留常演的优秀传统彩调剧目外,他们的创作剧目影响很大。五十年代末,该团创作演出的彩调剧《刘三姐》风靡国内外,一九七八年复演该剧时又一次轰动上海等地,可以说,《刘三姐》为彩调艺术树立了一尊崭新的丰碑,也是柳州市彩调剧团最辉煌的一页。由此开先河的《刘三姐》,至今仍是广西民族艺术的瑰宝。</p><p> 改革开放以后,市彩调剧团不仅继承民族艺术的优秀传统,而且发挥彩调剧贴近生活、贴近人民、短小精悍、生动活泼的优势,创作演出了一大批现代彩调剧,彩调剧《喜事》、《小放鹅》、《儿女心》、《青青绞股蓝》以及由该团演出的民族歌舞剧《歌妹》都在不同时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p><p> 同任何一门民族传统艺术一样,她的魅力将在继承传统精华的基础上发扬光大,她的光芒将在新世纪中折射出她无与伦比的特色与风采。继承与发展始终是我们彩调艺术永恒的主题。我们感谢这本《龙城山茶花》的编写者所付出的辛劳,祝愿广西这朵山茶花--彩调剧越开越艳丽、芳香。</p><p> 柳州市文化局局长 刘沛盛</p><p> 2000年5月2日</p><p><br></p><p>刘沛盛局长</p> <p>  我一直有个观点:一个剧种的发展,很大程度有赖于该剧种专业团队的优劣存亡状况。这里的专业团队是广义的,是指以戏剧演出为业的队伍,旧社会当然是指以唱戏为生计的戏班子。是他们构建着该剧种的传承,影响着戏迷群的寡众,决定着该剧种的兴衰。</p><p> 解放后戏班子改造成了进入编制序列的专业剧团,唱戏的培养成了戏剧工作者。这是社会的进步,也是戏剧事业的大幸!</p><p> 看看柳州市彩调剧团的成长经历,也许会品味到个中深意。</p> <h3>  解放前夕,柳州市民众人心惶惶,社会动乱不安。这时期彩调舞台上苦苦支撑的只有黄振请的同乐调子班等少数彩调班子。</h3><h3> 1950年初,柳州军事管制委员会文教接管部动员在柳戏曲艺人组班,恢复演出。其后,彩调艺人龙光显重建同乐班,演于同乐茶社;叶瑾昆组建石龙班演于马鞍山脚。在柳州河北小南路开“远来客栈”的彩调热心人张远来专程邀请永福县彩调名丑汤义甫组织永福县彩调演员来柳演出。一时间,彩调演出活动又蓬勃开展起来。10月,彩调组班人汤义甫组织永福县彩调艺人十三人,成立“桂乐调子班”,演出于柳荫路“西园”、映山街“鸿发茶社”。</h3><div> 1951年4月,同乐调子班解散。“桂乐” 班迁至同乐班原址作长期定点演出场所并定名为柳州桂乐彩调团,为集体所有制性质。团长陆义寿。<br></div><div> 7月29日,柳州市戏曲改进委员会在解放戏院成立。10月,土改进入分田阶段,部份艺员辞团返乡。桂乐彩调团仅剩汤义甫、林秀发、龙世源、叶瑾坤等十二人。</div><div> 1952年10月,柳州市成立“戏曲改进委员会”后,市文教局派遣艺术干部黄延丰、祝家振到桂乐彩调团帮助管理,进行艺人登记,逐步纳入政府管理。黄延丰帮助排练了彩调第一个有剧本的剧目《金凤女》。中旬,省文化局委托柳州市文教局举办第一期广西省艺人轮训班,在柳州河南“南苑戏院”开学。</div><div><br></div><div>图为广西省艺人轮训班大合影</div><h3>柳州市桂乐彩调团有汤义甫,何佩云,龙世源,林秀发,林子南,莫怜菲,周秀鸾等艺人参加。</h3> <h3>  1952年10月15曰,经柳州市桂乐彩调剧团申请,柳州市人民政府批准,桂乐彩调团更名为柳州市和平彩调团,为集体所有制,团员们选举何佩云为团长,李克正为副团长,林子南为艺委会主任,樊桂莲为副主任。</h3><h3>  1953年2月9日,柳州市文教局举办全市挖掘优秀传统剧目会演。和平彩调团演出彩调剧《借红灯》等剧目。</h3><h3> 7月,何佩云正式被任命为柳州市和平彩调团团长。</h3><div> 冬,桂西壮族自治州在南宁举办第一届民间业余文艺观摩会演。和平彩调团带移植的现代小戏《攀笋》参加(导演龚邦榕、林子南,演员何佩云、林秀发)。</div><div><br></div><h3>下图为林秀发在现代小戏《攀笋》中的扮相。</h3> <h3>  1954年和平彩调团演出移植的彩调现代戏《俩兄弟》。</h3><div> 1955年5月, 柳州市文化局遵照《广西省民间职业剧团登记管理暂行条例》规定,对彩调团、桂剧团、粤剧团等民间职业剧团进行登记,统一纳入政府管理范围。</div><div> 6月,由龚邦榕、阳怀卿整理的彩调传统剧目《舂米》以及《洗绣鞋》在和平彩调团首演。23日,柳州市文化局举办柳州夏季戏曲观摩会演。和平彩调团以传统彩调小戏《舂米》参赛获演出奖。8月5日,广西省文化局在南宁举办广西首届戏曲观摩会演.。和平彩调团以《舂米》参演,获优秀节目奖;何佩云获表演奖。</div><div><br></div><div>图为传统彩调小戏《舂米》复演剧照</div><div>阳怀卿,龚邦榕发掘整理 莫景光配曲</div><div>演员:胡忠海,唐燕,廖金玉</div> <h1>胡忠海在《舂米》中的造型</h1> <h1>唐燕在《舂米》中的造型</h1> <h1>彭荣青,韦秀荣,吴志英演出的《舂米》</h1> <h3>  1955年10月15日,和平彩调团按《广西省民间职业剧团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登记上报完毕。正式纳入市人民政府管理。团长为何佩云,副团长为李克正,团委有莫景光、林子南、黄松林,林子南任艺委主任。全团三十七人(男二十一人,女十六人)。</h3><div> 1956年,阳怀卿整理的彩调传统戏《黑人砍柴》由和平彩调团首演。</div><div> 12月,柳州市和平剧场在“同乐茶社”原址建成开业。从此,彩调艺人有了自己的条件较好的剧场。<br></div><div> 1957年,龚邦榕整理的彩调传统戏《云南追夫》由和平彩调团首演。樊桂连根据小说《西游记》改编的大型神话彩调剧《金厢白玉硅》由和平彩调团首演。龚邦榕、林子南整理的传统剧目《双连衣》由和平彩调团首演。当年,和平彩调团协助来宾、武鸣两县举办彩调艺术传授站。</div><div> 1958年,杨钦华整理的传统剧目《三看亲》由和平彩调团首演。</div><div><br></div><div>图为传统彩调剧《三看亲》剧照</div><div>剧本整理 杨钦华 导演 林子南</div><div>演员 张文君、熊超群,林秀发,吴发书等</div> <h3>1958年,曾昭文创编的彩调现代戏《一把锄头》及整理的彩调传统剧目《骗子与农民》由和平彩调团首演。</h3><h3> 3月5日至12日,柳州市文化局举办“ 庆祝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戏剧展览周”,彩调剧《拉郎配》为展演剧目之一。</h3><h3> 1959年元月6日,中共柳州市委常委研究同意成立国营彩调团,并于元月14日发文至市文化局。</h3><h3> 3月,柳州地、 市专业文艺会演在柳州河南剧场举办。和平彩调团以《刘三姐》(第一方案)以及彩调现代戏《山区巨变》(编导:陆国灿、 吴嗣强)参加。</h3><h3> 4月,柳州地市联合组成柳州地区戏曲代表团参加广西壮族自治区为国庆十周年献礼的汇报演出。其中有和平彩调团的彩调剧《刘三姐》(导演组为龚邦榕、吴嗣强、熊枫林)和彩调现代戏《山乡巨变》(编导陆国灿、吴嗣强)。</h3><h3> 5月15日,柳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邓凡平代表市委在柳州剧场宣布彩调团从民营转国营并更名为“柳州市彩调团”的决定: 宣布任命周志强为支部书记兼团长,何佩云、林秀发为副团长,专职编剧兼艺委会主任曾昭文,编剧陈涛,导演吴嗣强。</h3><h3><br></h3><h3>彩调演员的当年英姿</h3><h3>前排左起:胡宣信、罗彩云、蒙敏珍、吴法书</h3><h3>后排左起:朱荣信、宁木保、庞绍元</h3> <h3>  1960年二月一日,柳州市文化局在柳州剧场组织我市彩、桂、粤三团与云南省京剧团进行交流演出。我团演出彩调传统喜剧《王二报喜》。</h3><div> 7月,柳州市文化局在郊区区公所举办综合艺术训练班,(含桂剧、彩调、歌舞、文场),1962年3月结业。<br></div><div><br></div><div>彩调传统戏《拉郎配》是1958年首演,导演林子南,1997年复排,导演庞绍元。</div><div><br></div><h3>图为庞绍元饰演县官的造型</h3> <h3>熊超群饰李玉</h3> <h3>吴发书饰王夏</h3> <h3>苏建英饰县官夫人,</h3> <h3>周庆华饰张采几又</h3> <h3>李锦泉饰钦差</h3> <p>演出后的喜悦</p> <h1>柳市彩调剧团历任团长,书记</h1><h1><br></h1><h1>陆义寿团长</h1><h1>任期:1951--1952</h1><div><br></div><h1>龙世源代理团长</h1><h1>任期:1952</h1> <h1>何佩云团长<br></h1><h1>任期:1952--1959</h1><h1>后转任副团长</h1> <h1>周志强书记兼副团长</h1><h1>任期:1959--1964</h1> <h1>黄勇刹团长</h1><h1>任期:1961--1963</h1> <h1>乔世元书记</h1><h1>任期:1964--1970</h1><div><br></div><h1>杨洛生团长兼书记</h1><h1>任期:1973--1978</h1> <h1>刘万生团长兼书记<br></h1><h1>任期:1983--1984</h1> <h1>罗强华团长兼书记</h1><h1>任期:1984--2003</h1> <h1>梅俊团长</h1><h1>任期:2003--2006</h1> <h1>彭荣青团长</h1><h1>任期:2006--2010</h1> <h1><br></h1><h1><br></h1><h1>柳州市彩调剧团历任副团长</h1><h1>副书记</h1><h1><br></h1><h1>李克正副团长</h1><h1>任期:1952--1958</h1><h1><br></h1><h1>林秀发副团长</h1><h1>任期:1959--1996</h1> <h1>吴嗣强副团长</h1><h1>任期:1963--1985</h1> <h1>粟普修副书记</h1><h1>任期:1973--1984</h1> <h1>吴源智副团长</h1><h1>任期:1992--2005</h1> <h1>陈锦文副团长</h1><h1>任期:1994--1996</h1> <h1>黄木生副团长</h1><h1>任期:1994--2013</h1> <h1><br></h1><h1><br></h1><h1>柳州市彩调团正高级艺术人员:</h1><h1>吴源智<br></h1><h1>1997年获一级编剧任职资格<br></h1> <h3>吴源信</h3><h3>1992年7月调市桂剧团,1997年获一级编剧任职资格。</h3> <h1><br></h1><h1>李维邦</h1><h1>2000年获一级编剧任职资格</h1> <h1>曾宪坤</h1><h1>2001年获一级舞美设计师任职资格</h1> <h3><br></h3><h1>曾广杨</h1><h1>2002年获一级演奏员任职资格</h1> <h1>唐汉邮</h1><h1>2009年获一级演奏员任职资格</h1> <h1>杨萍彦</h1><h1>2010年获一级演员任职资格</h1> <h1>彭荣青</h1><h1>2010年获一级演员任职资格</h1> <h1>刘玉芬</h1><h1>2012年获一级演员任职资格</h1> <h1><br></h1><h1><br></h1><h1>柳州市彩调剧团副高级艺术人员:</h1><h1>陈锦文<br></h1><h1>1985年获二级演员任职资格</h1> <h1>林秀发</h1><h1>1985年获二级演员任职资格</h1> <h3>曾昭文</h3><h3>彩调《刘三姐》第一作者,二级编剧,1959年进团,二级编剧,1969年调市文化局</h3> <h1>吴嗣强</h1><h1>1985年获二级导演任职资格</h1> <h1>何佩云</h1><h1>1990年获二级演员任职资格</h1> <h3>庞绍元:彩调《刘三姐》中李小牛扮演者,1957年7月12日进团,小生,二级编剧,1989年调市艺术研究所。</h3> <h1>韦秀荣</h1><h1>1990年获二级演员任职资格</h1> <h1>张文君</h1><h1>1992年获二级演员任职资格</h1> <h1>朱华忠</h1><h1>1993年获二级演员任职资格</h1> <h1>雷玛玫</h1><h1>1994年获二级演员任职资格</h1> <h1>邓柏林</h1><h1>1994年获二级演员任职资格</h1> <h1>熊超群</h1><h1>1994年获二级演员任职资格</h1> <h1>何海祥</h1><h1>1995年获二级演员任职资格</h1> <h1>谢丽秀</h1><h1>1995年获二级演员任职资格</h1> <h1>廖金玉</h1><h1>1996年获二级演员任职资格</h1> <h1>梅俊</h1><h1>1996年获二级导演任职资格</h1> <h1>黄木生</h1><h1>1997年获二级导演任职资格</h1> <h1>马琳娜</h1><h1>2000年获二级演员任职资格</h1> <h1>杨金枝</h1><h1>2000年获二级演员任职资格</h1> <h1>甘民健</h1><h1>2002年获二级演员任职资格</h1> <h1>陈冠树</h1><h1>2002年获二级演员任职资格</h1> <h1>胡忠海</h1><h1>2002年获二级演员任职资格</h1> <h1>陈巧丽</h1><h1>2002年获二级演员任职资格</h1> <h1>罗强华</h1><h1>2003年获二级演员任职资格</h1> <h1>梁章国</h1><h1>2003年获二级演奏员任职资格</h1> <h1>唐燕</h1><h1>2003年获二级演员任职资格</h1> <h1>林跃进</h1><h1>2003年获高级舞台技师任职资格</h1> <h1>付任杰</h1><h1>2003年获二级演员任职资格</h1> <h1>韦佩英</h1><h1>2003年获二级演奏员任职资格</h1> <h1>秦榕</h1><h1>2004年获二级演员任职资格</h1> <h1>梁伟雄</h1><h1>2005年获二级演奏员任职资格</h1> <h1>吴济民</h1><h1>2006年获二级舞美设计师任职资格</h1> <h1>朱芳菊</h1><h1>2007年获二级演员任职资格</h1> <h1>李梅英</h1><h1>2007年获二级演奏员任职资格</h1> <h1>石兰艳</h1><h1>2007年获二级演员任职资格</h1> <h1>严尚之</h1><h1>2008年获二级演奏员任职资格</h1> <h1>沈小平</h1><h1>2009年获二级演员任职资格</h1> <h1>吴文</h1><h1>2009年获高级舞台技师任职资格</h1> <h1>梁远宏</h1><h1>2009年获高级舞台技师任职资格</h1> <h1>黄五一</h1><h1>2009年获二级演奏员任职资格</h1> <h1>麦智祥</h1><h1>2010年获高级舞台技师任职资格</h1> <h1>周祥屏</h1><h1>2012年获二级演员任职资格</h1> <h1>各时期本团其他在编演职人员<br></h1><h3>(以进团时间先后为序)</h3><h3><br></h3><h3>汤义甫</h3><h3>桂乐彩调团前身--桂乐调子班创始人,1950年10月进团,丑行。</h3> <h3>李群英:1950年12月进团,花旦。<br></h3><div>吕 九:1950年10月进团,丑行。1952年离团。</div><div>陈庚第:1950年10月进团,小生。1952年离团。</div><div>吕九弟:1950年10月进团,丑行。1952年离团。</div><div>刘五第:1950年10月进团,二胡。1952年离团。</div><div>李苟妹:1950年10月进团,老旦。1952年离团。</div><div>陈八斤:1950年10月进团,花旦。1952年离团。</div><div>戴葵甫:1950年10月进团,丑行。1952年离团。</div><div>林翠莲:1950年10月进团,花脸。1952年离团。</div><div>毛八妹:1950年10月进团,杂角。1952年离团。</div><div>吕小第:1950年10月进团,杂角。1952年离团。</div><div>梁 六:1950年10月进团,管箱。1952年离团。</div><h3>莫景光:1951年进团,主胡,1965年6月退休。</h3> <h3>周秀鸾:1951年5月进团,正旦。1970年离团。<br></h3><div>田菊英:1951年6月进团,炊事员。1970年调离。<br></div><div>阳怀卿:1952年进团,正丑,曾任团委、编导。<br></div><div>黄松林:生旦均长。曾任团艺委会委员。<br></div><div>樊桂莲:1952年进团,小生, 1959年离团。<br></div><div>唐德山:烂丑,1958年离团。<br></div><div>莫怜菲:旦角,1955年离团。<br></div><div>叶瑾坤:上手,1956年离团。<br></div><div>叶春旺:上手,1964年退职返家。<br></div><div>林子南:生角,曾任团艺委会主任。1958年离团。<br></div><div>黄云晖:1973年5月退休。<br></div><div>陈佩珍:服装。<br></div><div>熊善成:1952年进团,丑行。<br></div><div>韦玉英:1952年8月进团,小生。1969年调离。<br></div><div>林章华:1952年10月2日进团,丑行。1964年11月调离。<br></div><div>吴&nbsp; 超:前台人员,1958年调离。</div><div>李玉琼:1953年进团,老旦。1962年离团。</div><div>梁爱金:1953年进团,服务员,1956年离团。</div><div>郑玉梁:1973年从市粤剧团调进,1985年7月获舞台技师任职资格。1994年7月退休。</div><div>林国珍:1953年进团,老旦。1979年退休。</div><div>黄玉琼:花旦,1955年离团返家。</div><div>王金成:小生,已离团。</div><div>黎秀明:女。</div><div>韦献强:男。</div><div>汤恒修:美工。1958年离职。</div><div>黄&nbsp; 贵:舞台工作。1958年离团。</div><div>陈沅卿:文书。1959年调离。</div><div>胡裕谦:勤杂。1958年离团。</div><div>覃林厢:丑行。1957年离团。</div><div>黄建华:1954年进团。小锣。1965年病休。</div><div>梁明乾:1955年进团, 洋琴。1985年5月退休。</div><div>周汉珍:1956年进团。1985年5月退休。</div><div>陆俊杰:1956年进团,美工。1985年5月病休。</div><div>张水生:主胡。1959年退职。</div><div>周火保:大锣。1958年离团。</div><div>周子华:三弦。1958年离团。</div><div>廖少延:钹。1958年离团。</div><div>黄文思:1957年进团,丑行,1959年离团。</div><div>胡宣信:1957年3月进团,二胡,秘书。1991年6月调柳州市艺术学校。</div><div>林月芳:旦角。1963年调离我团。</div><div>陆明贤:旦角。</div><div>罗善林:1957年7月进团,丑行。1971年调离。</div><h3>夏翠荣:1957年7月进团,旦角。1970年调离。</h3><div>秦顺治:1957年10月进团,丑行,1970年调离。</div><div>朱荣信:小生。1960年离团。</div><div>黄荣光:1958年进团,二胡兼编曲,1988年1月获三级演奏员任职资格。</div><div>覃尚勇:1959年进团,主胡兼编曲。1985 年元月调离。</div><div>黄&nbsp; 克:1959年3月进团,生角, 1969年调离。</div><div>宁木保:1959年4月进团,生角。1970年调离。</div><div>唐茂坤:1959年4月进团,丑行,1970年调离。</div><div>温运球:1959年4月进团,旦角。1969年调离。</div><div><br></div><div>吴发书:1959年7月进团,老生,丑行,1988年1月获三级演员任职资格,彩调《刘三姐》罗秀才扮演者</div><h3><br></h3> <h3>陆降凡:旦角。1963年调离我团。</h3><div>曾国华:干事。1962年调离我团。</div><div>于&nbsp; 棋:秘书。1963年离团。</div><div>陈&nbsp; 涛:编剧。1963年从柳州日报调进,1965年调市文化局。</div><div>蒙敏珍:1959年7月进团,旦角。1970年调离我团。</div><div>张仲河:1960年2月进团,笛子。1964年调市歌舞团。</div><div>李炳新:1960年7月进团,三弦。1970年调市歌舞团。</div><div>黎峰山:1960年11月进团,电工。1976年2月调市歌舞团。</div><div>蒋崇云:老旦。1962年调离我团。</div><div>欧阳莉:1962年调离我团。</div><div>胡葵文:旦角。1962年调离我团。</div><div>巫柳元:旦角。1962年调离我团。</div><div>廖建芬:旦角。1962年调离我团。</div><div>洛重谦:小生。1962年调离我团。</div><div>小&nbsp; 玲:老旦。1963年调离我团。</div><div>董&nbsp; 柳:丑角。1963年调离我团。</div><div>雷慧玲:旦角。1962年调离我团。</div><div>秦碧娥:旦角。1962年调离我团。</div><div>邓瑞初:1962年调离我团。</div><div>吴兰耀:1961年进团,1985年7月获三级导演任职资格。</div><div>刘美丽:旦角。1961年进团,1969年调离。</div><div>何彦基:编剧,曾任团艺委委员。1981年9月调桂林。</div><div>邝&nbsp; 元:1962年1月进团,总务,1985年7月获助理会计师任职资格、正科级。1995年7月退休。</div><div>胡兆明:1963年进团,丑行。1970年调离。</div><div>林彦良:1963年进团,灯光设计兼电工,副科级,1985年7月获舞台技师任职资格。</div><div><br></div><h3>周家玲:1963年进团,老旦、副科级。1985年7月获三级演员任职资格。</h3> <h3>苏建英 女,1947年4月生于柳州,祖籍湖南江永县。自小受母亲和姐姐影响,酷爱彩调,1963年考取柳彩培训班,由于天资聪颖,留团后连续主演了《三看亲》、《刘胡兰》、《焦裕禄》、《补锅》等数十个彩调大小剧目。所担任角色,深受观众喜爱。1981年9月调桂林市彩调剧团,三级演员,后调桂林市戏剧研究院。退休后一直活跃在彩调舞台,组建桂林金茶花艺术团,为彩调事业默默耕耘。</h3><h3>马新星:1963年进团,演员,1969年10月离团。</h3><div>刘月霞:1963年进团,旦角。1969年调离我团。</div><div>张桂芳:旦角。1978年调离我团。</div><div>黄海萍:1964年进团,贝大兼编曲,任团办公室主任、正科级。1985年7月获三级作曲任职资格。</div><div>蔡启禄:1964年进团,杂角。1973年调市歌舞团。</div><div>陈&nbsp; 华:旦角。1965年进团,1970年调离。</div><div>郭璃滨:1965年进团,旦角。1969年调离。</div><div>曾志文:1965年进团,二胡。1977年调离我团。</div><div>黄忠杰:1965年11月进团,二胡。1972年5月调市图书馆。</div><div>梁红薇:1966年进团,1969年调离。</div><div>何格培:美工。1978年调市粤剧团。</div><div>刘士加:大提琴手。</div><div>黄桂枝:1970年8月进团,老旦。1981年4月调市百货公司。</div><h3>刘光明:编剧。</h3><h3>吴志英:1972年9进团,1988年1月获三级演员任职资格,曾演出彩调剧目《王三打鸟》《舂米》《金娥恨》《三换新郎》《红英考勤》等。是去南宁参加广西戏曲会演。与陈锦文合演的《对子调》参加柳州市电视台的曲艺节目录制。她在大型彩调剧《刘三姐》饰兰芬,1979年参加全国巡回演出。1992年3月离团。<br></h3><h3>林春萍:1971年12月进团,旦角。1981年12月调离。</h3><div>王&nbsp; 玮:1972年进团,1985年7月获四级演员任职资格。</div><div>杨立新:1972年进团,音响。</div><div>杨泽民:1972年9月进团,小号。1981年3月调红星剧团。</div><div>陈&nbsp; 进:1972年9月进团,小生。</div><div>何&nbsp; 平:1972年11月进团,丑行。</div><div>宋宝英:1973年7月进团,出纳、正科级。</div><div>谢堂德:1973年10月进团。笛子及长笛。</div><div>莫庆亮:1974年12月进团,炊事员。</div><div>孔令花:1975年5月进团,炊事员。1992年3月退休。</div><div>张建雄:1976年进团,1987年12月获舞台技术员任职资格。</div><div>于&nbsp; 洁:1976年进团,旦角。1982年自动离职。</div><h3><br></h3><h3>苏建英</h3> <h3>廖英强:1976年进团,小生。1984年11月调离我团。</h3><div>柯志祥:1976年进团,锣。1985年6月调离我团。</div><div>林凤珍:1976年2月进团,旦角,1987年获四级演员任职资格。</div><div>周&nbsp; 刚:1976年进团,三弦,正科级,1988年1月获三级演奏员任职资格。</div><div>蔡德敏:1976年2月进团,演员。1979年10月调离我团。</div><div>韦玉洁:1976年4月进团,旦角。1978年8月调离我团。</div><div>韦筱霞:1976年进团,旦角。1980年4月调区彩调团。</div><div>李丽颜:1976年5月进团,旦角,1981年8月调离。</div><div>张&nbsp; 静:1976年6月进团,演员。1982年3月调离。</div><div>陈之林:1977年进团。1987年12月获舞台技术员任职资格。</div><div>肖伟雄:1978年进团,大提琴,乐队队长、正科级,1987年12月获四级演奏员任职资格,1994年12月获三级演奏员任职资格。</div><div>梁&nbsp; 民:1978年9月进团,作曲兼指挥,1987年7月调市桂剧团。</div><div>卢珏民:二胡,1978年9月进团,1980年自动离职。</div><div>黄喜生:1979年3月进团,任编剧。1985年12月调市图书馆。</div><div>劳德红:1979年进团,琵琶。1984年9月调市艺术馆。</div><div>秦克强:1980年进团,小生。</div><div>蒋耀斌:1982年进团,导演。1984年3月调市歌舞团。</div><div>张&nbsp; 萍:1983年9月进团,1987年12月获四级演员任职资格,1995年12月获三级演员任职资格。</div><div>黄亦君:1985年6月调离我团。</div><div>王丽莎:旦角。1985年11月自动离职。</div><div>文 &nbsp; 平:1985年4月调离我团。</div><div>韦碧荣:旦角。1986年10月调离我团。</div><div>吴海金:二胡。</div><div>吴燕华:1983年进团,演员。已调离。</div><div>黄晓红:演员。</div><div>莫志芳:1984年12月进团,司机。1985年6月退休。</div><div>韦敏富:1985年5月进团,1988年1月获三级演奏员任职资格。</div><div>陆春姣:1985年7月进团,化妆,1987年12月获舞台技术员任职资格。</div><div>涂新华:1985年7月进团,1988年1月获三级演员任职资格。</div><div>罗善鸾&nbsp; (1955.11-&nbsp;&nbsp;&nbsp;&nbsp; )女,忻城人,高中,1986年进团,服装兼出纳,1987年12 月获会计员及四级演员任职资格。</div><div>唐润龙:1986年2月进团, 1993年8月获三级演员任职资格。</div><div>王&nbsp; 勇:1986年2月进团, 1997年9月获三级演员任职资格。</div><div>徐&nbsp; 丽:1986年2月进团, 1994年12月获三级演员任职资格。</div><div>藏东卫:1986年2月进团,1987年12月获四级演奏员任职资格。</div><div>方柳文:1986年2月进团, 1993年调离我团。</div><div>彭美伶:1986年2月进团,1990年6月获四级演员任职资格。</div><div>李俊均:1986年10月进团,1999年10月获演奏员任职资格。</div><div>李&nbsp; 智:1988年2月进团。1990年6月获四级演员任职资格。</div><div>陆&nbsp; 师:1988年2月进团。1998年9月获三级演员任职资格。</div><div>刘柳军:1988年2月进团,1990年6月获四级演员任资格。</div><div>李志胜:1988年2月进团, 1997年9月获三级演员任职资格。</div><div>王 &nbsp; 峰:1988年2月进团。已调离。</div><div>陈&nbsp; 静:1988年2月进团, 1996年9月获三级演员任职资格。</div><div>覃惠梅:1988年2月进团, 1993年调广西彩调团。</div><div>宋家春:1988年终月进团,1990年6月获四级演奏员任职资格。已调离。</div><div>梁&nbsp; 文:1988年2月进团, 1997年9月获三级演奏员任职资格。</div><div>潘江宁:1992年7月调进,1993年调出。</div><div>吴&nbsp; 玮:1993年4月进团,打击乐,1998年9月获四级演奏员任职资格。</div><div>梁&nbsp; 红:1988年7月获会计员任职资格,1995年5月1日进团。</div><div>林玉蓉:1995年进团,任服装兼出纳,2012年获舞台技师任职资格。</div><div>张丽萍:1995年进团,2001年获三级演员任职资格。</div><div>周江荔:1997年5月进团,2004年12月获三级演员任职资格。</div><div>陈柳南:1998年10月进团,1995年9月获三级编剧任职资格。</div><div>吴&nbsp; 浩:1999年1月进团,2014年获三级演员任职资格。</div><div>沈&nbsp; 韫:1999年12月进团,演员。</div><div>钟永刚:2000年12月进团,2008年获三级演员任职资格。</div><div>龙洁嫦:2001年1月进团,2010年获三级演员任职资格。</div><div>雷&nbsp; 婕:2001年1月进团,2010年获三级演员任职资格。</div><div>杨&nbsp; 帆:2001年1月进团,2011年获三级演员任职资格。</div><div>吴冠锋:2002年9月进团,2009年获三级编剧任职资格。</div><div>叶健聪:2006年10月进团。</div><div>林彦龙:2006年10月进团。</div><div>龚厚文:2006年10月进团。</div><div>邱 敏:2006年10月进团。</div><div>罗江婷:2006年10月进团。</div><h3>王雅迪:2006年10月进团。</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