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很早以前我就想写篇关于"回家"的文章,但又不知道从何写起,没想到今日竟在这样的心境下提笔,心头很不是滋味。</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 1</h3><h3> 小学读书时,搬了两次家,但距离学校都不远。小学一二年级时都是奶奶去接我,那个时候车还没现在那么多,最多的就是自行车和人力三轮车,放学后我和同学排着队出校门,一出校门就像出了笼子的鹰崽子似的,四处乱窜撒欢儿,卖小零食的摊子前停停,兜里有钱就买包唐僧肉吃,卖文具的小棚子里看看,找找有没有新出的贴画,转够了看够了才想起来去找接我的奶奶,她一般都是倚在校门口的树下等我,我大喊一声"奶奶",她应声就从树下站起来,环顾四周找我,调皮的我不是突然间从她背后钻出来,就是半天不过来,奶奶总的佯装生气一样举起手,拍一下我的屁股,这一拍不要紧,我就像一匹马得了口令一样冲出去,奶奶垫着小脚跑不快,只能在后面喊着我的名字让我"慢点慢点"。那时住的是一个大院子,有一排平房,一间屋住一家子,就算是走到家门口我也不会老实的进去写作业,总要在门口磨蹭磨蹭,不是在下水道上的水泥板上用粉笔画一会儿画,就是逗弄一下邻居养的鸽子。当然,也有从校门口老老实实回家的时候,就是考试成绩单下来的那些天。后来,我大了,不用奶奶接了,卖文具的小棚子里《还珠格格》的贴画让我着迷,诱惑太多,兜里钱太少,只能靠过眼瘾来满足自己,回家的那条路对我来说走的更加慢了。再后来,奶奶突然去世,我记得是上午上课时,班主任突然把我叫出去,说:你回趟家吧,你奶奶没了。我走出教室,因为还没有放学,校园里除了老师讲课的声音、读书声,再没有其他声音,可我还是觉得耳朵里嗡嗡的,我想跑,却跑不起来,走出校门口,门口大树还在,等我的人不在,是再也不在了。</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2</h3><h3> 上初一后要上晚自习,上到晚上九点左右。那时候家属院旁边还是一大片没有开发的麦地,虽然用墙头隔了起来,但关于麦地里发生的奇奇怪怪的故事还是让我每每走过感到不寒而栗。放学了一般都是和住家属院的同学一起走,但她家住在前排的楼房,我家住在后面的平房,转弯以后就我自己走了,路上的路灯是那种带扁平灯罩子的声控灯,时间久了风一吹灯罩子就发出吱呀吱呀的声音,最怕走着走着灯突然一灭,别提多吓人了。我叫响声控灯喜欢用"da"这个音,记忆里那段回家路就像一个光碟,刻着我惊恐地叫着"da"和我奔跑时踩在不平稳的下水道水泥盖上发出的声音。</h3><h3> 初二时家里翻盖房子,我们借住到姥姥家的老院子。那时,我放学就要骑自行车了。那边都是自建房,高高矮矮,没有路灯,偶尔能看到谁家门口的灯开着,但在悠长的巷子里,亮着的那一丝灯光却更显诡异,再加上旁边就是烈士陵园,爱想象的我更是害怕。晚上下了晚自习我骑车回家,开始一路都是有路灯的街道但过了仙人桥一转弯我就要加速,特别是驶过那些小巷时,我感觉我的小自行车都让我快蹬散架了。有一个下雨天,我记得很清楚,有一次雷雨天气,我骑车正好从仙人桥上过,一个闪电突然劈下来,正好落在距离我不远的桥柱子边上,我都吓傻了,愣了十几秒才反应过来赶紧飞快骑车离开,从那以后我就怕打雷了。后来我跟父亲讲我晚上回来害怕,父亲只要没有什么事就去巷子口接我,还会带上我家的狗,乐乐。乐乐远远看到我的自行车它就开始狂吠,等我把自行车交给父亲就赶紧抱起它,它会激动的像很长时间没有见过我似的,日日如此。巷子口的父亲和乐乐,是那段时间我心里最踏实的一幕。后来房子建好了,在搬家的最后一天,乐乐跟着搬家的车出去再也没回来,听说是让那条路上一个卖狗肉的给逮走了,我找了乐乐好久,甚至放了学就去那家狗肉摊子去蹲着,看看有没有乐乐的痕迹,卖狗肉的老板跟我搭话我转脸就是一副市井泼妇的样子,老板看到又生气又想笑,他说他没见过我家的狗,我不信,我看到他狗笼子里有宠物狗,不知道是不是别人丢了让他逮去的。乐乐最终没找回来,那条路搬家以后也很少再走了,可每每想起乐乐,那条没有路灯的路总会浮现在脑海,我丢了一条狗,那条路从此就起了雾,再也找不到出口,氤氲之中是热爱和忧愁。</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3</h3><h3> 上了高中以后,学业日益紧张,回家吃饭都要一路小跑,这一跑就跑到了高考。去上大学那天,妈妈和妹妹送我到巷子口,我和父亲坐了一辆三蹦子去汽车站,我和父亲在狭窄的车厢内相对而坐,一路无言,此后四年的记忆中,故乡再无春秋。上大学后,基本上每年只能在寒暑假回两次家,先在学校门口坐公共汽车坐到廊坊火车站,坐火车到北京,再从北京坐火车到市里,从市里再转汽车到老家的汽车站,再坐三蹦子到家。寒暑假拖着行李箱经过这一系列的转车,往往下了车就感觉自己的身体快要散架了,但想到就要到家了立马又精神抖擞,从三蹦子下来后,我拉着行李往家走,还是熟悉的水泥板路,行李箱压过上面发出"咕咚"的声音,一边敲门一边大喊"妈,我回来啦",如果妈妈在家肯定会欣喜的说"呀,女儿回来啦",虽然我早就告诉她回来的日子,但她表现出的喜悦就像是我突然回来给她的惊喜一样,妹妹回到家,看到我放在一楼的行李箱,她肯定是要一边喊着"姐姐"一边飞奔到楼上。那个时候总想,以后要是老家修了飞机场就好了,自己将来去大城市工作的话回家也方便。</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4</h3><h3> 2013年我大学毕业了,去了北京这样的大城市,2014年我狼狈不堪得离开那里,2015年我去到南宁。2015年9月,我和老公坐高铁直达他的老家领了结婚证。2016年7月份,距离生产还有一个月,老公把我送回娘家待产,因为月份较大,没办法坐飞机,我只能先搭乘11个小时的高铁到济南,一早上的高铁,还没到中午,我的脚就肿的不成样子,为了避免意外发生,我只能小心翼翼地在高铁过道上进行活动,高高耸起的肚子让乘务员也很担心我,还好平安到达济南,因为第二天白天要办理房产的事,我们在济南住了一晚,在精确计算了办理业务的时间后,我们买好了隔天凌晨回老家市里的火车票,凌晨一点多,我们赶到火车站坐上了火车,一早五点多,火车到市里,我疲惫不堪,但仍强打精神准备坐汽车到县里,又坐了2个小时的汽车,到达县里,又从县城汽车站坐出租车到家里,我妈开门的那一刻,我和肚子里的宝宝都感觉特别开心,终于到家了。</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5</h3><h3> 2018年5月25日,父亲突然打电话问我在哪,我说在单位,他说让我到家后给他回个电话,我到家了给他回电话,他告诉我母亲出车祸了,问我能不能回家。我大脑一下就懵了,真的是一片空白,紧接着是止不住的流泪,我完全不知所措,给舅舅们打电话,舅舅们说没事,他们在医院,只是骨裂,我不信,给母亲打电话,第一次没打通,颤抖着双手再打,没通,我快要崩溃了,再打,通了,听到我妈的声音,我哭着问她情况,她说别哭,只是肋骨骨裂。我的心被狠狠地揪着,我要回去,可是28号有一个很重要很重要的会议,我又给舅舅打了电话,问母亲的情况,舅舅说让我不要担心,有他们在。挂了电话,我买了29号回老家的飞机票。29号一早,我亲吻了睡梦中的桂宝,然后和公婆道别后赶去了飞机场,飞机飞行了两个半小时,又经过接近5个小时的汽车,我才赶到母亲的医院,看到病房是普通病房,我揪着的心稍稍安放了一点,推门进去看到躺在床上脸色蜡黄的母亲,我情绪瞬间失控。后来才了解到原来母亲开着小小的电轿车和一个超速行驶的拉砖车相刮擦,砖车刹不住车,带着母亲的车向前推行了20多米,我无法想象推行20多米的那段时间母亲经历了怎样的恐惧和无助,我满心的心疼和后怕,幸好车没有翻,幸好只是肋骨骨裂,幸好,幸好。肋骨骨裂不同于别处,要十分小心万分小心的注意修养,别无良方,看着母亲因为疼痛无法安睡,我真得想替她来承受这份煎熬。母亲惦念外孙让我早点回去,可是看到她还不能自己坐起来,我怎么能放心,看家里的视频,听着桂宝对着监控不停地叫妈妈,我也特别心酸,这是他出生后我第一次离开他这么长时间,我想桂宝长大了也会理解我此时的心情,他需要妈妈在身边,但我的妈妈此时更需要我。</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6</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回家后听说了两件无比令人心痛的事情,一个老友的母亲因病住院,老友告诉我,医生说他的母亲只剩大概一年的时间。我惊愕不已,难过不已。我不知道怎么安慰他,说什么都无济于事,一年365天,数一天少一天,这种无助、心痛、难过,金口玉言都难抵他心中的痛楚。他说了一句话让我这几日真的是哭到夜不能寐,他说"以前感觉一年一年过的好慢,现在感觉一天一天过的好快"。也许没有经历过的人真的是很难理解那种带着血的伤心和哭干泪的无助。另外一件事就是妹妹学校一个高一的男孩因为被老师叫家长,家长到校后数落了几句就当着家长的面从五楼跳下,没了。孩子选绝路原因肯定是各方面的,我不想做任何的关于老师和父母的评价,但就孩子的选择我真的觉得特别心痛和生气,孩子啊,你这一跳是冲动是愤恨也罢,但这一跳是真的不对的,有什么事要以死相逼,有什么事可以放弃双亲,十几岁的孩子,父母拉扯养大,有多少的不易和艰辛,又有多少的幸福和甜蜜,他这一跳把父母是拉近了火坑,日日夜夜的思念和回忆折磨着他的至亲,岁岁年年的悔恨和不甘折磨着他的至爱,活着是天大的事,他该明白却不能再明白。都说现在的孩子是"草莓族",一碰就烂,是啊,确实是这样,经不得一点挫折和委屈,在医院的这段日子,我在想,等妹妹读大学之前和桂宝长大了,我要带他们来医院急诊,什么都不干,就坐在不妨碍别人的休息区那里,听一天救护车疾驰的鸣叫,看一天担架来往,我想,在那惊心的血色和无助恐惧的哀嚎中,他们应该会明白,活着,是天大的事。</h3><h3> 回家的这条路再长再难我都不怕,因为生存、因为生活、因为自己的小家远游在外,已然无法朝夕陪伴在父母身边,但我想从今年开始我都要抽出时间带着孩子要常回家看看。小时候,回家的路上要人陪,怕丢怕伤,路很短,但走的时间却想一长再长;长大了,回家的路上不要人陪,路越来越长走的时间也想能短就短,这个时候不怕丢不怕伤,怕的是没人接。父母在,人生尚有来路,回家的这条路就还在……</h3><h3><br /></h3><h3>谨以此文万分感谢我的亲人们,感谢你们对我母亲的照顾关心,恩情我都长记在心。感谢公婆连日的辛苦,你养我的小我养你老。</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