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一剑――学科发展永远在路上

刘向阳

<b>  汝阳县人民医院消化科从2007年先后选派尚现伟主任、冯西魁副主任、刘向阳医师到省内外三甲医院不间断进修学习ERCP(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技术,渴望在基层医院将此项技术开展起来,应用内镜微创技术解决胆胰系统疾病。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终于在2018年5月30日,在郑大一附院消化五科王红建老师的指导下,我们成功完成一例胆总管巨大结石取出术和一例肝门部占位狭窄支架置入术。完成了我院十余年的ERCP梦想,填补了我县在胆胰腺疾病治疗的多项空白,使我科在该领域的治疗达到省级水平,同时也造福了我县百姓。</b><div><b> </b></div> <b>  患者,艾某某 男 68岁。以:间断腹痛1年再发伴发热半个月,为主诉入院。行MRCP检查显示:胆总管多发巨大结石。1年前行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今再发胆总管结石,且结石巨大;到上级医院就医,拒绝再次外科手术,后入住我院消化科。院内高度重视,组织胸外科、导管室、麻醉科、消化内科及消化内镜中心等多学科会诊,共同进行病例讨论并制定最适宜的治疗方案。取患者收益最大化的原则,首选行ERCP取石术。 &nbsp;</b> <h3><b>  憩室旁"长鼻子"乳头,属于高度困难插管的乳头。</b></h3> <h3><b>  我多次尝试插管未成功,王红建老师果断采取针状切开刀开窗后插管,动作干净利落,插管成功了,令在场的所有人叹服。</b></h3> <h3><b>  注入造影剂显示胆管内多发巨大充盈缺损影。</b></h3> <h3><b>  应用胆道扩张球囊扩张。</b></h3> <h3><b>  用碎石网篮碎石后,应用取石球囊反复多次取出大量结石。</b></h3> <h3><b>  由于结石量太多,简直是“掏掏不绝”,铅衣下的手术衣已湿透。</b></h3> <h3><b>  两个小时过去了,我和冯西魁副主任商量,打算放入胆道支架,先解决患者临床症状,半年后再次取石,这样医生承担的风险会小很多。但碰到完美主义者的王红建老师,支持我们尽量一次将结石取净,尽量避免患者二次取石所造成身体创伤和经济负担。先后用破了三个取石球囊。</b></h3> <h3><b>  术后3天鼻胆管造影,发现胆管已无结石残留,胆总管扩张较前明显好转。</b></h3> <h3><b>  另外一位患者,胡某某 男 76岁,</b></h3><div><b>在我院肝胆外科住院,诊断为:肝门部梗阻性黄疸。辅助检查结果:</b><b>TBIL498, DBIL405 ,IBIL92,</b><b>MRCP示:肝门部占位,肝内胆管明显扩张。由于患者肝门部占位,梗阻性黄疸严重,全身皮肤粘膜呈“经典”的金黄色,皮肤瘙痒难耐。我们能理解到患者痛苦,这就促使我们尽快采取措施,解决患者黄疸问题。</b></div> <h3><b>  手术难度大,导丝能否通过狭窄段到达左、右肝管,是决定手术成败的关键所在</b><b>。</b></h3> <h3><b>  顺利</b><b>插管成功</b></h3> <h3><b>  当导丝顺利进入左肝管,大家都看到了希望,注入造影剂显示:肝门部肝管截断。</b></h3> <h3><b>  再用另一根导丝超选进右肝管时,反复多次尝试都失败了,我当时就有放弃的念头,感觉放一根支架至少能缓解问题。但王红建老师还是没有放弃的意思,坚定的站在我身后给我指导,刀和导丝如何协调前进。</b></h3> <h3><b>  不放弃,终于超选右侧肝管成功。</b></h3> <h3><b>  虽然对胆管狭窄段进行了扩张,但单根支架通过狭窄段时,已感觉非常困难了。</b></h3> <h3><b>  跨过狭窄段,成功置入胆道塑料支架1枚,当胆汁顺利流出的那一刻,长长吁出一口气。这两例病材够难度、专家够水准、医生够担当、病人够幸运,大家集体鼓掌祝贺。</b></h3> <h3><b>  汗湿的衣服和脸上的笑容,这一刻,我们发自内心的高兴。</b></h3> <h3><font color="#010101"><b>  “十年磨一剑,砺得梅花香。”,这两例高难度ERCP手术的成功,</b></font><b style="color: rgb(1, 1, 1);">标志着我院在胆胰疾病的微创诊疗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目前这两位患者已康复出院,全力推进“微创、无痛、介入、腔镜”技术强院战略目标,学科发展我们一直在路上…</b><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