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哈尔滨解放七十周年 ——电视剧《悬崖》剧评

寒江雪

<h1><b><font color="#010101">  春节闲暇时,偶尔看到了中央台正在重播的谍战电视剧《悬崖》。对我这平时几乎不看电视的人,实属偶然中的巧合。起初吸引我眼球的是那带有浓郁俄式风情的街道和剧中人物的着装及生活方式,因为这应该是我的家乡和出生地,是故乡的情结把我带入了剧中。 <br>  </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  随着镜头的推移,剧情把我们的视线带回到——既遥远又陌生的满洲国岁月。剧情看起来缓慢,但又无处不透着紧张,陷阱一个接一个,惊心动魄,看着让人揪心,剧中的主人公的确随时都站在悬崖边上的感觉。周乙为了让顾秋妍发报不让敌人发现,带她到森林的雪地里,却被架电话线的日本兵发现,结果差点丢了顾秋妍的性命。扣人心弦的情节,细小的冲突点,都把故事进展推动到极点,让观众得到了一种紧迫,紧张,惊悬的观赏感,从而促使观众不舍得放弃每一个细节,致使我下载了全部的40集连续看完。</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  有时候看着演员们犯错我很着急,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其实一开始剧情就交代了:那时候的很多事都是仓促的,有时领导们发出命令都很不缜密,再加上很多新手,某些方面不够职业化就自然了。尤其一开始看到顾秋妍犯的基本错误时,真是着急、郁闷。现实中,由于这些低级的错误,好多地下党就这样不明不白地牺牲了。可能是我太追求理想主义了,对剧中一些细节的演绎认为不够恰当,甚至认为主人公或编导犯了低级错误。可是,回头思量一下,当时的斗争太残酷了... ...职业间谍也是人,也要慢慢的适应斗争环境。即便是主人公周乙,这个剧中描写为最强的角色,智商、情商都很高,见多识广,遇事冷静,思绪缜密,举止洒脱,但他依然是一个会时不时犯点错和胆怯的普通人。向涩谷汇报换药计划,虽然遭拒早在意料之中,可还是心不在蔫地忘记拿回留给门卫的佩枪。这就是周乙,一个优秀的特工,他纵使千般矫捷万般神勇,也还是生活中那个会焦虑、会出错的活生生的人。他精心配置的钥匙也会打不开门,他也有轻微洁癖,也有生活习惯,他就是原汁原味、有血有肉的人。</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  周乙是是个高尚的人。他是深刻的,不是浅薄的。他内心里没有那种匹夫之恨。他是有境界的人。他内心深处的支撑点不是仇恨,而是爱,是对祖国,对人类的一种超凡脱俗的伟大的情感。他是那个时代独有的人,是英雄,是我们当今这个时代只能仰视,不能复制的人物。他含蓄而儒雅,就仿佛是我们生活中那些经过历炼的,深沉的人。在人格上,他是个可以依靠,可以托付的人。主人公周乙并不是那种嫉恶如仇的民族主义者,他是一个国际主义、人道主义者,他不主张杀人和对叛徒进行报复,他也没有对敌人的仇恨,他认为这不过是两个阵营的较量。 </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  在中苏边境上,周乙本来可以和妻儿一起奔向光明安全的生活。但周乙毅然返回,去营救顾秋妍和女儿莎莎。他知道这是一条不归路,但是作为“丈夫和父亲”,准确地说是作为一个男人应该的担当,他不能抛下曾经一起生活了六年的“妻子和女儿”,他要用自己的生命去换回妻子和女儿。看到这里我已热泪盈眶……,稳定情绪后,回头对一起观看的妻子说:“作为一个男人我敬佩周乙人格,虽然他们不是真实的夫妻,但一起生活了六年,在心里其实已经成为了真正的夫妻。假如换了我,我也会这么做……”。作为一个近五十岁的人,已经错过了成为××粉丝的年纪,但我愿意成为周乙的粉丝,因为我敬仰他的为人和人格。</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  剧情最后的结尾是周乙惨死在敌人的枪口下,倒在了布满电网的监狱大墙下,这也与以往皆大欢喜的故事结局有着明显的不同,它是以周乙的悲剧告终。在枪响的那一刹那,我才发现自己早就泪流满面。虽然如此,这个结局让人眼睁睁地看到革命者为了革命的胜利所付出了性命,付出的代价。是全剧的高潮,情节走向更真实,也更具震撼性。凄凉的一幕,让心灵受到强烈的震颤,也使我深深体会到了信仰的力量!佩服周乙这样的共产党人,他为了信仰可以牺牲一切,在战争中又有多少共产党人为了信仰、为了新中国的诞生抛头洒血、慷慨赴死!而如今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那么在和平年代我们的信仰是什么呢?我们在追求什么呢?难道不值得人们深思吗?</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  我出生在六十年代末黑土地丁香花盛开的地方。《悬崖》的原著是《霍尔瓦特大街》。然而霍尔瓦特大街对我这个土生土长的当地人来说是那么的陌生,它的名字恍如隔世的密语符号,像历史中的轻烟薄雾。查了一下资料才知道,霍尔瓦特大街就是现在的红军街。霍尔瓦特大街的名字源于一个叫霍尔瓦特的沙俄人。<br>  当顾秋妍的一曲《苏丽珂》响起,随着音乐我仿佛回到了三十年代的哈尔滨。沿着霍尔瓦特大街漫步,路两旁的欧式建筑矗立在夜幕中,华俄道胜银行大楼和大和饭店里灯火通明,街上穿着欧式裘皮的白种人和黄种人人来人往,熙熙攘攘,马路上川流不息的小汽车呼啸而过,抬头望去耸立在霍尔瓦特大街和大直街交口上的圣·尼古拉教堂在夜色里显得是那样的凝重,教堂上的大钟在寒风中瑟瑟的抖动,在霍尔瓦特大街和果戈里大街交叉口上的哈尔滨伪满警察厅在黑暗中孤独地矗立在那里.....</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  如今的哈尔滨早已曲尽人散,那些应该留下的凝固音符也渐渐离我们远去,虽然历史中有过耻辱和黑暗,但那些中西文化碰撞留下的文化和建筑也是我们的财富,因为这是我们这个民族和这座城市曾经的经历。我们不应该抛弃和抵制过去,而是要保护好我们现存的那些欧式建筑和文化,不要在破坏过去文明的台阶上建设现代文明,不要再犯剧中那样的低级错误了,不要让子孙后代们只能听到哈尔滨过去的传说。正如周乙对顾秋妍的回答“当歌曲和传说都已缄默的时候,只有建筑在说话。”是的,霍尔瓦特大街就像是历史中的轻烟薄雾,过去的岁月发生在他身上的耻辱和辉煌,我们不应该淡漠和忘记。感谢原著和编剧全勇先先生,感谢导演刘进,感谢张嘉译和小宋佳给我们奉献了这么优秀的作品,《悬崖》是我一生中观看过的最重要的影视作品,看后让我心绪酸楚,让我久久不能忘记,不能忘记的是哈尔滨那已经遗失的文化、建筑和情结,更不能忘记的是作品给我带来的震颤,还有周乙的为人和人格,他将影响我的余生。(2012年2月18日于家中)</font></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