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韶关市乳源县是瑶族自治区,如果到了乳源,不去大瑶山必背瑶寨看看瑶人的生活起居,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的话,确实会有许多遗憾。</h3> <h3><br /></h3><h3> 必背,原名叫"鳖背",是瑶族聚居的一个镇,位于乳源县城东北54公里的大瑶山腹地。必背瑶族属于过山瑶,是瑶族的一个分支,常年在大山里生活,习惯在云端上漫步,刀耕火种,过着游耕游居的艰辛日子。</h3> <h3><br /></h3><h3> 驱车从乳源县城出发,沿京港澳高速公路转乐广高速,最后下X325公路,大约2个半小时才能到瑶寨。</h3> <h3> 进入乡道,路算平坦,但弯曲成了主旋律,路傍高山逶迤前行,临必背河一带,风景绝佳,两岸石峰如刀劈斧削,雄奇险峻,山峰滴翠,时有鸣涧飞瀑,山花怒放,山顶高插云天,云遮雾绕,宛若仙境,疑为野鹤仙人居。<br /></h3><h3><br /></h3> <h3><br /></h3><h3> 看山如观画,游山如读史,磅礴、雄浑、大气的大瑶山,引人无数遐想!</h3><h3> 必背河水流平缓,碧绿如玉,情不自禁让人想起诗句"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h3> <h3><br /></h3><h3> 随着必背河的河面渐渐开阔,必背瑶寨也出现在眼前,巨大的宣传栏提醒着我们到了过山瑶之乡。</h3><h3><br /></h3> <h3> 路灯造型奇特,几何图案荟萃。沿途的画也五彩斑斓,有狩猎、有耕种、有舞蹈、生活场景富有强烈的动感,民族特色鲜明,给人神秘的感觉。</h3> <h3> 站必背河对岸,远望瑶寨浮在高山云端,若隐若现,下面是梯状云田。</h3> <h3><br /></h3><h3> 景区入口,游客门可罗雀,也有瑶族阿婆卖大瑶山自产绿色蔬菜,瑶族特色银饰与服饰。</h3> <h3> 孤独的瑶族阿婆,不知名的绿色蔬菜!</h3><h3> 过必背河桥,没有其他游客,门票20元一人,可以讲价,收门票的大爷也孤独的坐着!朝大瑶山脚下走去,有游览瑶寨,但因游客稀少的原因,大部分荒废,杂草丛生,上刀山的木架也腐烂倒塌,民俗舞蹈表演也取消了,没有瑶族的舞者,偌大空旷的舞台只有孤独的看客。</h3> <h3> 正当兴味索然时,有一景区路人提醒,要看真正瑶寨不在此处,还需继续往山上爬,那里还有瑶人住处,生活起居都是原生态场景。</h3><h3><br /></h3> <h3><br /></h3><h3> 继续爬山而上,似无路又似有路,瑶人大概下山少了吧!野草已经疯长,盖满了山路。一路气喘吁吁,汗流浃背。登山不易,可想瑶人生活自然艰辛。路遇一瑶族妇女外出耕种,挑满满一担农家肥料,服饰汉化,满脸沧桑。</h3> <h3> 登高山,可见云,瑶寨触手可及。在绿色的杉树和芭蕉掩映下,村落零星散落,依着山势而建的平房及其简陋,大都是以杉木,杉树皮,沙泥构建,土色墙体斑斑驳驳。</h3> <h3><br /></h3><h3> 瑶寨除路遇一外出劳作妇女以外,皆不见人,只见墙体外靠的杉树皮以及闲卧屋前的黄狗。</h3><h3><br /></h3> <h3><br /></h3><h3> 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粤北的大瑶山腹地,大部分青壮年瑶人已经外出打工谋生去了,年青一代的瑶人想知道山外面世界的精彩,因为走出大山的路很长很宽阔。</h3><h3><br /></h3> <h3><br /></h3><h3> 只剩那些老弱的瑶人,依然固守云端的家园,在云中的梯田继续着自己的生活,守望着自己的幸福。只是少了那些热辣辣的求亲山歌,铿锵有力的舞蹈。留守大山云端的瑶人,褪去了五色的瑶衣,可能会有漫步云端的无尽孤独!</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