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近日,笔者对美国著名华人收藏家王季迁藏郭熙《秋山行旅图》(见下图)进行了研究,得出如下结论:一、该作非北宋郭熙作品;二、该作系南宋马夏之后,元代唐棣之前作品。</h3> <h3>该作品情况描述:巜秋山行旅图》王季迁藏,绢本,尺寸 141×96.5cm 。</h3> <h3>作者简介:郭熙,北宋最重要的山水画家之一,"三远论"的提出者和践行者,"三家山水"之首李成的继承者和集大成者,中国绘画史上的巅峰之作《早春图》(见下图)的作者。其绘画特点如下:1)无笔记;2)轮廓线用飞白;3)皴法、树法学李成;4)界画水平高;5)山䁏凹陷;6)三远特点明显。</h3> <h3>《秋山行论旅图》(以下简称"秋图")非郭熙作品的论据之一:与其经典作品《早春图》对比后,笔者发现,秋图在空间构图上不符合其"三远"构图理论。巜早春图》在中景和远景之间以留白的方式,形成"云带",从而拉大了远景和中景及近景之间的距离,加强了"深远"及"平远"的效果;而秋图中,中景和远景连为一体,没有距离,也就难以形成平远与深远的效果,"三远"效果不明显。</h3> <h3>论据之二:郭熙的《早春图》界画水平高,线条刚硬,比例恰当,横平竖直,参差错落,望之中虚,折算无亏;而秋图所画茅屋和桥梁所用立柱,是凹凸和弯曲形的几何图形,"方和折"的概念得到了强调。这与巜早春图》截然不同。比较见下图:</h3> <h3>论据之三:虽然秋图和《早春图》二者远景和中景皴法同属于"卷云皴"法,但二者的山石轮廓却不同,《早春图》以直线和圆弧线为主,而秋图的山石轮廓却与论据二中所列之茅屋和桥梁立柱属于同一类几何图形。</h3> <h3>论据之四:秋图的人物绘画已经用简笔画法,而人物线描的简笔是自南宋马远开始的,另外,与马远的《踏歌图》中人物相比,秋图中渔夫和行人的线描都更加简约,尤其是渔夫的画法,已经有些"逸笔草草"的意境,由此,我们可以断定,该作应为南宋马远之后甚至元人作品。对比见下图:</h3> <h3>论据之五:放大秋图局部山石后笔者发现,近景的山石有小斧劈皴和拖泥带水皴的影子,由此更加坚定了笔者"此作应完成于马远、夏圭之后"看法。</h3> <h3>论据之六:元代唐棣有《仿郭熙秋山行旅图》存世,结构和石法树法皆取自秋图,由此可断,秋图绘制于南宋马夏之后,元代唐棣之前。参见下图:</h3> <h3>总之,秋图虽然符合郭熙"山腰凹陷"、"卷云皴法"、"蟹爪寒林"等主要特点,但是通过其他一些细节的分析研究后,笔者认为此作并非郭熙作品。</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