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脉灸(操作:许玉坤,整理:庞婉鸣)

静心_艾生活

<h3>督脉灸</h3><h3>一.针对体质:虚证和寒证</h3><div>二.针对主要疾病:虚寒性的疑难杂症、强直性脊柱炎、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炎、肾虚、痛经、脾胃虚寒、月子病、寒痹证、哮喘、肠胃道疾病、手足凉、经常感冒、眩晕耳鸣,腰膝酸软等等</div><div>三.主要功效:</div><div>ü&nbsp;背部的膀胱经主要有脏腑的俞穴组成,俞穴可以调节五脏六腑,同时可以辐射到身体的其他经络,艾灸开膀胱经是诸多开膀胱经的一种方法。</div><div>ü&nbsp;督脉作用主要是对脑部的供血不足,失眠多梦有帮助,31对脊神经连接大脑,同时脑部的病变因督脉灸可以产生良好的作用,</div><div>ü&nbsp;提升免疫功能,温经通络、固阳驱寒。</div> <h3>四.原材料:<br></h3><div>新鲜生姜、纯艾绒;</div> <h3>五.准备工具: </h3><div> 医药针筒、95度酒精、打火机、纯棉柔巾。</div> <h3>六.&nbsp;灸前期准备</h3><div>1.生姜搅碎待用;</div><div>2.将患者后背露出中间膀胱经和督脉上至大椎下至八髎区域,其他区域用干毛巾盖护。</div><div>3.将干毛巾盖护患者的五心区域,头部、脚心、手心,同时将毛巾把头发包住,以防火星蘸到头发。</div> <h3>七.操作流程:</h3><h3>1.&nbsp;将3-4滴生姜水滴在患者后背灸区,均匀的搓开;</h3><div>2.&nbsp;在灸区放上纯棉柔巾,上面超过大椎穴,下面超过八髎穴,各留有3寸余地。</div><div>3.&nbsp;在纯棉柔巾上铺上3-4cm厚度的搅碎姜,宽度覆盖膀胱经,长度覆盖从大椎穴至八髎穴,从下往上铺平。</div><div>主要事项:铺姜的时候需均匀,中间不要留有空隙,以免造成温度不均匀。</div><div>4.&nbsp;然后在生姜上面放上三条艾绒,一条为督脉从大椎穴至腰俞穴,另外二条为外侧膀胱经的左右二侧,脊柱旁开3寸,长度与督脉相同。</div><div>注意事项:艾绒需要捏紧一点(不要太蓬松);艾绒不要放的太多,会影响温度,同时铺艾绒不要超过下面的姜,以免烫伤。</div> <h3>5.&nbsp;在艾绒上面用针筒注入少量的酒精,便于燃烧。</h3><div>6.&nbsp;用火点燃督脉上的艾绒最下端,二侧膀胱经艾绒的最上端,艾绒会顺着酒精的助燃快速从一端上部艾绒燃烧到另一端,然后整个三条艾绒会慢慢的燃烧,等待三条艾绒完全的燃烧完成,可以用手感受一下燃烧后的温度。</div><div>7.&nbsp;待三条艾绒完全燃烧后,再在生姜上面放上二条艾绒,分别为内侧膀胱经的左右二侧,脊柱旁开1.5寸,正好在第一次三条艾柱的中间,长度与第一次相同。</div><div>注意事项与第4条相同。 </div><div>8.&nbsp;在艾绒上面用针筒注入少量的酒精,便于燃烧。</div><div>9.&nbsp;用火点燃二侧膀胱经艾绒的最上端,艾绒会顺着酒精的助燃快速从一端上部艾绒燃烧到另一端,然后整个二条艾绒会慢慢的燃烧,等待二条艾绒完全的燃烧完成,可以用手感受一下燃烧后的温度。</div> <h3>此时完成了第一步骤预热,五条艾绒完全燃烧;随后进入第二步骤针对不同脏腑的疾病症状采用相应的方法,方法的主要操作在于先点燃什么部位,中间增加什么部位,增强某个区域或穴位的温度,以达到治疗的效果。</h3> <h3>10.&nbsp;按照上面的方法再将艾绒铺在督脉和二侧外侧膀胱经(脊柱旁开3寸)。</h3><div>注意事项与第4条相同。</div><div>11.&nbsp;&nbsp;在督脉铺的艾绒最下端注入少量的酒精(只是一个点),在膀胱经铺的艾绒最上端注入少量的酒精(只是一个点)。</div><div>12.&nbsp;正常状态可以点燃这三条艾绒的起点,督脉最下端,二侧膀胱经最上端,然后让艾绒自己慢慢燃烧。</div><div>若有疾病可以有针对性,心肺问题的,可以同时点燃心俞或肺俞,同时再点燃肾俞;</div><div>若脾胃有问题的,可以同时再点燃脾俞或膈俞;</div><div>若肾虚的话,可以再点燃肾俞;.....</div><div>13.&nbsp;待三条艾绒完全燃烧之后,再在三条的中间二侧膀胱经(脊柱旁开1.5寸)铺二条艾绒。在二条艾绒的最上端注入少量的酒精助燃,然后点燃在上端点。</div><div>14.&nbsp;与第12条相同,可根据不同的疾病症状增加点燃不同的区域或俞穴,待完全燃烧。</div><div>注意事项:根据患者的不同身体状态或艾绒的多少,有的患者会感觉特别烫,这时需要将一个平板物插入皮肤与纯棉柔巾中间停留10秒,再将平板物取出,摸一下此平板物的温度,若平板物温度偏热,说明是艾绒放多了,这时只需要将平板物再次放入皮肤与纯棉柔巾中间隔热,让患者不要感觉烫即可,若平板物取出后不热,说明是患者自身的身体原因造成的,这时不需要做任何事,让患者身体慢慢消化即可。</div> <h3>此时完成了第二步骤针对性的治疗。到此为止只是完成了五条艾绒的预热和五条艾绒的一次治疗,若有些患者身体问题需要做第二次或第三次都可以,方法与前面第10-14步骤相同。需要增加的,需询问患者继续趴着身体是否承受的了。&nbsp;</h3><div>15.&nbsp;最后完成之后提起纯棉柔巾纸二端将姜和艾绒丢弃,将毛巾盖在患者的后背,再做督脉和膀胱经按摩,由于艾灸后整个后背被打开,按摩能够化开一些瘀阻区域或瘀阻点。</div> 八.操作主要事项<div>1.&nbsp;艾灸的地方最好不要是受风区域,避免外邪入侵。</div><div>2.&nbsp;小心明火不要碰到皮肤、头发、毛巾等。</div><div>3.&nbsp;生姜不要湿,要将姜汁挤干,因为姜汁太湿会吸附艾绒的热量,从而隔断艾绒热量传递到体内。</div><div>4.&nbsp;温度要控制好,上第一遍的时候艾绒不要放的太多。</div><div>5.&nbsp;点火的方向一定要正确,督脉从下往上,膀胱经从上往下。</div><div>6.&nbsp;第一遍艾绒完全燃烧后再可以上第二遍。</div><div>7.&nbsp;若姜层比较薄的时候,酒精助燃一定要少撒一点或分段做,上焦、中焦、下焦分段撒酒精助燃,分段点燃。</div><div>8.&nbsp;艾绒的选择最好是纯艾绒,若比例比较高的艾绒(20:1等)反而会打破平衡。</div><div>9.&nbsp;有些患者督脉灸之后出现水泡的,可以用热的醋轻轻摸一下,过二天就会好的。</div><div>10.&nbsp;督脉灸后24小时之内不能洗澡,若出汗的话可以用热水擦一下身。</div><div>11.&nbsp;灸后喝温水,补充水分。</div><div>12.&nbsp;建议灸后可以平躺10-15分钟,让身体充分休息和内在脏腑循环。身体比较虚弱的可以选择躺的时间长一点。</div><div>13.&nbsp;灸后千万不要受风,特别是灸的时候身体感觉比较热,有些出汗的,更不能因为热而吹空调或电扇。</div> <h3>九.友情提醒:</h3><div>有些做了之后会手脚发凉、腹泻(此腹泻不会人感觉虚)、出汗等,都是身体自动修复病灶的正常反应。</div><div>Ø&nbsp;趴着感觉心脏不舒服或胸闷的,可以停止艾灸。</div><div>Ø&nbsp;三伏天可以督脉灸,不用担心会出汗多,出汗多少是根据每个人身体状态而出现的结果。</div><div>Ø&nbsp;身体虚寒的,建议1个星期做一次。</div><div>Ø&nbsp;心肺功能不全的、年老体弱者慎灸,可以采用艾条悬灸进行治疗。</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