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六年再相聚 共叙当年校园情

秀秀

<h1>照 片: 张占红 宋文惠 </h1><h1> 王桂莲 高秀琴</h1><h1>制 作: 高秀琴</h1><h1> 2018/05/27</h1> <h1>  1970年正处于文化大革命中期,沈阳"五七"教师二校(原沈阳市师范学校)首次招生。我们来自沈阳东陵、于洪、新城子、苏家屯4个郊区,和新民、辽中两个县的52名同学有幸被录取,分配到数学三连二排,开始了为期二年的学习生涯。</h1><h1> 这是我排52名同学,与班主任李国瑞老师(前排左5)1971年毕业时合影。</h1><h1>前排左起: 佟俊杰 刘立山 王 申 </h1><h1> 苏 华 李国瑞 张 维 张吉祥 </h1><h1> 于学阳 丰玉奇 高华章</h1><h1>二排左起: 吕玉珍 吴会贤 王金芳</h1><h1> 苏维琴 陈桂秋 张占红 闫 绯</h1><h1> 曹素琴 胡文清 马素文 赵 毅</h1><h1>三排左起: 王继红 张桂玲 杨金荣</h1><h1> 赵 红 张凤云 朱宝琴 屈凤英</h1><h1> 张春荣 裴凤英 任玉兰 关盛梅</h1><h1>四排左起: 宋文惠 高爱武 张素英</h1><h1> 王桂莲 高秀琴 李素荣 赵淑清</h1><h1> 董淑航 吴亚玲 高素梅</h1><h1>后排左起: 宋增余 杨宏兵 刘长生</h1><h1> 张东生 王奉军 陈德金 张英驰</h1><h1> 李 楷 李国栋 史元良 符朝宏</h1> <h1>  2018年5月27日由宋增余同学提议,排委会组织策划,举行了三连二排毕业46年后的首次聚会。具体安排: 上午九时在皇姑区家乐福超市 门前集合; 然后共同游览塔湾公园; 11时到〃关东大院塔湾酒店〃聚会聚餐。</h1><h1> 集合相见场景:</h1><h1> 同学们相聚心切,许多同学都提前到达,见面时握手、拥抱,高兴、激动、兴奋,那场景……</h1> <h1>  夫妇俩见到久别的同学笑的多开心!</h1> <h1>  老同学见面总有说不完的话、唠不完的嗑。</h1> <h1>  同学是没有血缘关系的兄弟姐妹,是除亲情、友情、爱情外,人生又一种美好、不可或缺的、值得终生回味的感情。</h1> <h1>  参加聚会的同学们到齐后,向塔湾公园走起。</h1> <h1>  游览塔湾公园:</h1><h1> 塔湾公园全名为舍利塔滩地公园(上图左),位于沈阳市皇姑区西郊,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走进公园,沿着小路向公园深处走去,园区围绕着辽代古建筑无垢净光舍利塔而建,并 因此得名(上图右)。</h1><h1> 下图左:新建的三座平行的"一大两小"玉带桥。</h1><h1> 下图右:绿树红桥。</h1><h1> </h1> <h1>  舍利塔建于辽代重熙十三年(1044年),1640年重修,是沈阳历史较久的古建筑之一,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塔内供藏1548颗"舍利子",所以此塔又称无垢净光舍利塔。</h1> <h1><font color="#010101">  没想到沈阳市区还有这么好的景点,游人可以在这里休闲、观光、纳凉、拍照。</font></h1> <h1> 拍照聚会聚餐:</h1><h1> 同学们纷纷在酒店门前留影。</h1> <h1><br></h1><h1> 全体同学合影。</h1><h1>后排左: 张占红 朱宝琴 裴凤英 </h1><h1> 王桂莲 高秀琴 李素荣</h1><h1> 董淑航 张春荣 杨金荣</h1><h1> 张桂玲</h1><h1>中排左: 赵 毅 张淑英 苏维琴</h1><h1> 符朝宏 刘立山 宋增余</h1><h1> 陈德金 史元良 苏 华</h1><h1> 屈凤英</h1><h1>前排左: 胡文清 曹素琴 宋文惠</h1><h1> 任玉兰 王金芳 关盛梅</h1><h1> </h1><h1><br></h1> <h1>  参加聚会女同学合影。</h1> <h1>  参加聚会男同学合影。</h1> <h1>  毕业后一直保持联系的女同学合影照片。</h1> <h1>  曹素琴同学,通过辽沈晚报寻人启事拦目的胡月梅记者,找到了40多年未见的董淑航同学,圆了她多年的梦。</h1><h1> 我看到辽沈晚报这份报导,通过胡记者,找到了分别40多年的这俩位同学,当时高兴的不得了,在这里真诚的说一声,谢谢辽沈晚报!谢谢胡月梅记者!</h1> <h1>  两位同学相见,分外高兴!</h1> <h1>  三位和辽沈晚报有缘的同学合影留念。</h1> <h1>  与美女合影,苏华你高兴不!</h1> <h1>  你看她俩笑的多灿烂!</h1> <h1>  坐在一起的四名同学合个影。</h1> <h1>  聚会开始:</h1><h1>主持人苏华闪亮登场,他主持风格幽默风趣,富有诗意,聚会的气氛都被他充分调动起来了!当年的书记、排长讲话,同学们纷纷发言,诗歌朗诵、演唱歌曲、表演太极扇,各显其能,气氛好热烈啊!</h1> <h1>  书记代表团支部、排委会讲话。</h1> <h1><font color="#010101">  副排长宋增余讲话。</font></h1> <h1>  同学们纷纷发言,对排委会组织策划、对宋增余夫妇积极筹备聚会、对主持人苏华摄像师陈德金的辛勤劳动、对费尽心思寻找同学的张桂玲、对建立微信群的符朝宏,表示衷心的感谢! 并祝福同学们天天开心、快乐、健康、幸福! </h1><h1> 李素荣同学发言。</h1> <h1>  王桂莲同学发言。</h1> <h1>  董淑航同学发言。</h1> <h1>  曹素琴同学发言。</h1> <h1><font color="#010101">  史元良同学发言。</font></h1> <h1>  符朝宏同学发言。</h1> <h1>  朱宝琴同学发言。</h1> <h1>  胡文清同学发言。</h1> <h1>  杨金荣同学发言。</h1> <h1>  赵毅同学发言。</h1> <h1>  张淑英同学发言。</h1> <h1>  张春荣同学发言。</h1> <h1>  屈凤英同学发言。</h1> <h1>  王金芳同学发言。</h1> <h1>  排长刘立山、李素荣夫妇。</h1><h1> 刘立山身体欠佳,为了能见到分别46年的同学,特意赶来参加聚会,发言中话虽不多,只说了衷心的感谢大家、谢谢大家! 这已表达了他的心声,同学们很受感动。</h1> <h1>  为这次聚会付出最多的副排长宋增余、张占红夫妇。</h1> <h1>  裴凤英爱人特为陪她也来参加我们的聚会,欢迎你的到来!</h1> <h1>  苏华、陈德金这二位同学多才多艺,能写、能说、能唱,他们的声音高亢、宏亮,具有一定的专业水平,他们的表演为我们这次聚会增添了色彩。‘</h1> <h1>  苏华演唱歌曲《俊马奔驰保边疆》。</h1> <h1>  陈德金诗朗诵《女人是家》。</h1> <h1>  陈德金演唱歌曲 《人间第一情》。</h1> <h1>  李素荣一曲《梨花颂》,还真唱出了京腔京韵的味道,风采不减当年。</h1> <h1><font color="#010101">  曹素琴表演的太极扇太棒了!因舞动时拍照,照片有点虚。</font></h1> <h1>  任玉兰同学在后面学的还真像样,不错! 继续努力。向曹素琴学习! 为防衰老,积极参加文体活动,把身体锻炼的棒棒哒!</h1> <h1>  举杯祝福,不管杯里是白酒、啤酒、饮料还是白开水,祝福是真诚的,共祝开心快乐,幸福安康!</h1> <h1>  在酒店里留下了我们的歌声,笑声、掌声和欢呼声!</h1> <h1>  聚会结束,宋增余两口子热情邀请同学们到他家再聊一会。家远的同学着急赶车,有事的着急回家,最后有6名同学(史元良、苏华、任玉兰、关盛梅、董淑航、高秀琴)到他家后,又吃、又喝、又聊,闹到晚上七点多才尽兴,谢谢你们俩口子啦!</h1><h1> 这就是宋增余的家。</h1> <h1>  最后我以苏华同学为此次聚会所作的《相聚》做为相册结束语。</h1><h1> 相 聚</h1><h1> 关东大院聚英才,</h1><h1> 三连二排携手来。</h1><h1> 清风缘柳喜迎客,</h1><h1> 塔湾碧波轻岸拍。</h1><h1> 意惬情浓歌佐酒,</h1><h1> 合拍影相笑逐开。</h1><h1> 群情凝聚激情概,</h1><h1> 相聚盛况普新篇。</h1><h1> 共度年华好时光,</h1><h1> 更昐明年君再来。</h1> <h1> 编后语:</h1><h1> 我们在茫茫人海中相遇成为同学,是机会更是缘分。</h1><h1> 有一份感情,总是无法忘掉,有一种牵挂,总是缠绕在心头,这就是同学情,愿我们的同学情天长地久,地久天长!</h1><h1> 期待着下次新民再相聚!</h1><h1><br></h1> <h1>  感谢李素荣同学联系到分别46年的班主任李国瑞老师。</h1><h1> 下面是李老师发给我们的照片,我把它收入相册,让同学们共赌李老师及其夫人现在的风彩!</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