鸳鸯戏水

刘刚

<h3>  鸳鸯每年3月末4月初随迁栖鸟类大军陆续飞到东北繁殖地,9月末10月初离开繁殖地南迁。常成群到达繁殖地,刚迁到繁殖地时活动在低山开阔地带的水塘和溪流中,休息时则成群栖息在水边或未融化的冰上。除繁殖期外,常成群活动,特别是迁徙季节和冬季,集群多达50-60只,有时达近百只。善游泳和潜水在地上行走也很好,除在水上活动外,也常到陆地上活动和觅食。性机警,遇人或其他惊扰立即起飞,并发出一种尖细的‘哦儿’声。鸳鸯生性机警,极善隐蔽,飞行的本领也很强。在饱餐之后,返回栖居之处时,常常先有一对鸳鸯在栖居地的上空盘旋侦察,确认没有危险后才招呼大群一起落下歇息。如果发现情况,就发出“哦儿,哦儿”的报警声,迅速与同伴们一起逃离。 鸳鸯最有趣的特性就是“止则相耦,飞则成双”。千百年来,鸳鸯一直是夫妻和睦相处、相亲相爱的美好象征,也是中国文艺作品中坚贞不移的纯洁爱情的化身,备受赞颂。</h3><div> </div> <h3><br></h3><div> 以鸳鸯比作夫妻,最早出自唐代诗人卢照邻《长安古意》诗,诗中有“愿做鸳鸯不羡仙”一句,赞美了美好的爱情,以后一些文人竟相仿效。</div><div> 崔豹的《古今注》中说:“鸳鸯、水鸟、凫类,雌雄未尝相离,人得其一,则一者相思死,故谓之匹鸟”。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也说它“终日并游,有宛在水中央之意也。或曰:雄鸣曰鸳,雌鸣曰鸯。”也有人认为“鸳鸯”二字实为“阴阳”二字谐音转化而来,取此鸟“止则相偶,飞则相双”的习性。</div><div> 自古以来,在“鸳侣”、“鸳盟”、“鸳衾”、“鸳鸯枕”、“鸳鸯剑”等词语中,都含有男女情爱的意思,“鸳鸯戏水”更是我国民间常见的年画题材。基于人们对鸳鸯的这种认识,我国历代还流传着不少以它为题材的,歌颂纯真爱情的美丽传说和神话故事。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一《韩 妻》中就有这样的记载:古时宋国有个大夫名韩 ,其妻美,宋康王夺之。 怨,王囚之。 遂自杀。妻乃阴腐其衣。王与之登台,自投台下,左右揽之,衣不中手而死。遗书于带曰:愿以尸还韩氏,而合葬。王怒,令埋之二冢相对,经宿,忽有梓木生二冢之上,根交于下,枝连其上,有鸟如鸳鸯,雌雄各一,恒栖其树,朝暮悲鸣,音声感人。-------鸳鸯戏水:鸳鸯经常成双入对,在水面上相亲相爱,悠闲自得,风韵迷人。它们时而跃入水中,引颈击水,追逐嘻戏,时而又爬上岸来,抖落身上的水珠,用桔红色的嘴精心地梳理着华丽的羽毛。后被引用于人;男欢女爱的场景。 鸳鸯(学名:Aix galericulata;英文名:Mandarin Duck,即中国官鸭)鸳指雄鸟,鸯指雌鸟,故鸳鸯属合成词。属雁形目的中型鸭类,大小介于绿头鸭和绿翅鸭之间,体长38-45厘米,体重0.5千克左右。雌雄异,雄鸟嘴红色,脚橙黄色,羽色鲜艳而华丽,头具艳丽的冠羽,眼后有宽阔的白色眉纹,翅上有一对栗黄色扇直立羽,像帆一样立于后背,非常奇特和醒目,野外极易辨认。雌鸟嘴黑色,脚橙黄色,头和整个上体灰褐色,眼周白色,其后连一细的白色眉纹,亦极为醒目和独特。 </div><div> </div> <h3>  </h3><div> 鸳鸯是小型游禽,雄鸟额和头顶中央翠绿色,并具金属光泽;枕部铜赤色,与后颈的暗紫绿色长羽组成羽冠。眉纹白色,宽而且长,并向后延伸构成羽冠的一部分。眼先淡黄色,颊部具棕栗色斑,眼上方和耳羽棕白色,颈侧具长矛形的辉栗色领羽。背、腰暗褐色,并具铜绿色金属光泽;内侧肩羽紫色,外侧数枚纯白色,并具绒黑色边;翅上覆羽与背同色。初级飞羽暗褐色,外翈具银白色羽缘,内翈先端具铜绿色光泽;次级飞羽褐色,具白色羽端,内侧数枚外翈呈金属绿色;三级飞羽黑褐色,外翈亦呈金属绿色,与内侧次级飞羽外翈上的绿色共同组成蓝绿色翼镜,最后一枚三级飞羽外翈为金属绿色,具栗黄色先端,而内翈则扩大成扇状,直立如帆,栗黄色,边缘前段为棕白色,后段为绒黑色,羽干黄色。尾羽暗褐色而带金属绿色。颏、喉纯栗色。上胸和胸侧暗紫色,下胸至尾下覆羽乳白色,下胸两侧绒黑色,具两条白色斜带,两胁近腰处具黑白相间的横斑,其后两胁为紫赭色,腋羽褐色。 雌鸟头和后颈灰褐色,无冠羽,眼周白色,其后一条白纹与眼周白圈相连,形成特有的白色眉纹。上体灰褐色,两翅和雄鸟相似,但无金属光泽和帆状直立羽。颏、喉白色。胸、胸侧和两胁暗棕褐色,杂有淡色斑点。腹和尾下覆羽白色虹膜褐色,嘴雄鸟暗角红色,尖端白色。雌鸟褐色至粉红色,嘴基白色,脚橙黄色。</div><div> 繁殖期主要栖息于山地森林河流、湖泊、水塘、芦苇沼泽和稻田地中,冬季多栖息于大的开阔湖泊、江河和沼泽地带。一般生活在针叶和阔叶混交林及附近的溪流、沼泽、芦苇塘和湖泊等处,喜欢成群活动, 有二十多只,有时也同其它野鸭混在一起。每天在晨雾尚未散尽的时候,就从夜晚栖息的丛林中飞出来,聚集在水塘边,在有树荫或芦苇丛的水面上漂浮、取食,然后再飞到树林中去觅食,大约一、二个小时后,又先后回到河滩或水塘附近的树枝或岩石上休息。</div><div> 鸳鸯杂食性。食物的种类常随季节和栖息地的不同而有变化,繁殖季节以动物性食物为主,冬季的食物几乎都是栎树等植</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