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回到生我养我的地方——华中农业大学,陪伴我耄耋之年的母亲。
走走看看这个即熟悉又陌生的地方,寻找孩时的记忆…… 看见那栋红平房了吗?最左边的那间就是我从小到大生活的家,按现在的话说,属于一室半一厅一卫,在那个年代家有卫生间还是很少见的,住着祖孙三代七口人——奶奶、爸爸、妈妈,姐姐、两个哥哥和我,那时住房普遍都很紧张,打我记事起就住在这里,到我结婚生子,我爸妈任然还居住在此,这里记载了我的成长历程,承载了我所有的喜怒哀乐……如今我已退休,它依旧还在那里,看到它倍感亲切,只是门前杂草丛生,物是人非了。 离家向南一百多米就是小学,小学地方没变,原来的小学是红砖砌成的口字型平房,四周是教室和办公室,带长廊的,中间是操场。现在的附属学校是带初中部,早已鸟枪换炮变高楼啦。
以前的华农附中已经不复存在了,教学楼还在那里,可大操场已变成花园式小区了(华农西苑),想当初我们这届毕业生是何等的厉害👍高考战绩是何等的辉煌😊 从家出来往东北方向走二百多米就是幼儿园,现在的幼儿园扩大了很多,而且非常漂亮👍只可惜我没上过幼儿园😭 曾经的华中农学院大门是何等的巍峨大气有着厚重的历史感,正上方是徐特立徐老题写的“华中农学院”五个刚劲有力的大字,中间是四个大圆石柱,旁边是四个正方形的大石柱,成田字型中间有空隙,记得小时候经常来这里捉迷藏……时过境迁,它已被无情地拆掉不复存在,历史的痕迹就这样被抹掉了,实在令人惋惜😭 这张照片来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华中农学院的明信片,多亏我妈保存至今,照片虽已泛黄,但校门雄姿依旧。 新校门 记得当时生活设施都集中在校门口,进校门左边是一个储蓄所,右边有百货公司、副食店、菜场、粮店、煤店和理发店。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过去的一切已不复存在,现在这里绿草如茵,绿树成林。 我家侧面的煤店现在已是热闹非凡的步行街商业圈啦。那时烧的是蜂窝煤,哐啷、哐啷、哐啷的打煤声,现在回想起来还颇有打击乐的味道😂 记得小时候每周六学校都会在露天电影院放电影,三分钱的门票,自带板凳,冬天北风吹得冻死,夏天被蚊子咬死,碰上好看的电影还要等电影胶片,就这样的条件还是不亦乐乎,逢场必看,故事情节耳熟能详,电影台词听上句马上可以接下句,那叫一个滚瓜烂熟😊
昔日的露天电影院已变成国际交流中心、网球场、停车场了。 老行政楼——这里是我爸爸曾经工作的地方,看到它就想起我慈祥的爸爸,想起小时候经常来这里玩,坐在爸爸28的自行车前面,带我冲下楼前的大坡,即刺激又紧张害怕😁 这就是楼前的大坡,那时马路可没现在这么好。是碎石子路,后来变成水泥路,现在已是柏油马路啦。 好一处幽静的小花园,打开记忆的闸门,努力回忆这里曾经的模样,一边是大水塘,一边是农田,中间是一条不宽的泥巴路,路的尽头拐弯上个小坡,就到我家的菜地,那时家境清贫,自己种菜吃,爸爸很辛苦,下班后还要去菜地给蔬菜浇水施肥,为生计奔波。
爸爸你为什么走得那么急,我都没来得及好好孝敬您,还没来得及让您好好享受现代的幸福生活,您就匆匆离我们而去,这一走就是二十三载,一辈子的内疚,一辈子的心痛,一辈子的遗憾。 曾经的小树都已长成遮天蔽日的参天大树。 高大挺拔的水杉 树荫掩隐下的两层小洋楼,曾经的教授楼,已旧貌换新颜。 主楼、主楼、主楼还在!
主楼——学校标志性建筑,风风雨雨几十年,仍高高屹立在狮子山上。
大礼堂、大操场记载了儿时多少快乐时光,现在依然还在,只是赋予了新的使命。 昔日的大礼堂,现在已成艺术馆。 焕然一新的大操场👍 大操场一侧长排的健身器材。 学校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高楼林立,一栋栋教学楼、实验楼、宿舍楼拔地而起,鳞次栉比。
行政楼 逸夫教学楼 博物馆 第三教学楼 农业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园艺植物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 人文社科楼及与之相连的新图书馆、求实楼组成的建筑群则是当之无愧的新时代标志性建筑,它与主楼遥遥相对,遥相呼应。 图书馆 人文社科楼 狮子山广场 生物质与生物能源研究中心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宿舍楼 清晨在校园散步,耳畔传来琅琅读书声,久违啦。触景生情想起了我的中学时代…… 不愧为百年老校,林荫大道四通八达,花园草坪随处可见,绿树成荫,鸟语花香。 现在的学院路曾经是学校最主要的大马路,从校门口一直通往教学区(主楼)和学生宿舍。 过去的碎石子路现在已是贯穿华农大的狮子山大道,西起华农大新校门,东至南湖边。 一年四季百花盛开、沁人心脾~~
春季桃李芬芳,夏季荷花满塘,秋季桂花飘香,冬季梅花傲雪怒放。 春末夏初,鹅黄色的野菊花开得如此灿烂。任凭风吹雨打,依然屹立不倒。 春季这里迎春花、桃花、梨花、油菜花、樱花🌸百花齐放,好一个🌺花的国度,花的海洋,都市赏花的好地方。 又到合欢花开季,也预示着毕业季的到来。 曲径通幽…… 我喜欢在这宁静的校园里漫步,空气清新,满眼翠绿,花香四溢,时儿传来悦耳的鸟鸣。远离都市嘈杂喧嚣,游走在快时代里的慢生活,身心得到彻底的放松,岁月静好! <h3>记得小时候常到狮子山上采蘑菇🍄,那个味道可鲜美啦;因那时烧灶,所以常到狮子山上捡松果、耗松针当柴烧。
每年春夏季山上开满了五颜六色的野花,真是美极啦!
夏天要到山北的南湖游泳、玩水解暑,必须要走泥巴路翻过狮子山,那时的南湖好大好大、一望无际,站在湖边能看见湖对岸的民院双子楼。</h3> 随着南湖大道的建成,学校为了方便教职员工的出行,决定劈山修路,修建了狮子山隧道,一条双向两车道的马路从山南穿过隧道来到山北,出北大门,直通南湖大道。
记得小时候,山北这边只有几户人家居住很是荒凉,现在这里也是高楼林立,万家灯火(属于华农北苑)。 通往南湖湖畔公园的曲径小路 旁晚的湖光山色还是很美的👍
如今的华农大比我那时要好上千倍,美上万倍,记得最早只有22路开往武昌火车站,毫不夸张地说,坐在车上闭上眼睛都知道车到什么地方了,后来开通了55路到武汉大学(走珞狮路),车少人多坐车基本靠抢,起雾下雪公交车都会停开。
现在好了交通便利,四通八达,不再是穷乡僻壤……
今年是华中农业大学建校120周年,㊗️华中农业大学更加美好!更加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