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心理学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可以说是息息相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都会下意识的受到心理学的影响。本文就为大家总结几种生活中常见的心理学效应,以及这些心理学效应是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或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启示?</h3> <h3> “踢猫效应”是指对弱于自己或者等级低于自己的对象发泄不满情绪,而产生的连锁反应。描绘的是一种典型的坏情绪的传染。人的不满情绪和糟糕心情,一般会沿着等级和强弱组成的社会关系链条依次传递。由金字塔尖一直扩散到最底层,无处发泄的最弱小的那一个元素,则成为最终的受害者。<h3><font color="#167efb">启示:</font>在现实生活里,许多人在受到批评之后,不是冷静下来想想自己为什么会受批评,而是心里很不舒服,总想找人发泄心中的怨气。而情绪处于激动之中可能会引发其他不理智的情绪,比如:自以为是、自尊受损、好下结论等,这些都可能使事态向更严重的方向发展,甚至会对别人造成伤害。因此,愤怒于己于人都不</h3><h3>是什么好事,我们要想办法管理自己的情绪,让自己少发脾气。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而不是迁怒于比自己更弱的人!</h3><h3><br></h3></h3> <h3> 从众效应(Bandwagon Effect),是指当个体受到群体的影响(引导或施加的压力),会怀疑并改变自己的观点、判断和行为,朝着与群体大多数人一致的方向变化。也就是指:个体受到群体的影响而怀疑、改变自己的观点、判断和行为等,以和他人保持一致。也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随大流”。<h3><font color="#167efb">启示:</font>在特定的条件下,由于没有足够的信息或者搜集不到准确的信息,从众行为是很难避免的。通过模仿他人的行为来选择策略并无大碍,有时模仿策略还可以有效地避免风险和取得进步。 但不顾是非曲直的一概服从多数,随大流走,则是不可取的,是消极的“从众效应”。</h3><h3><br></h3></h3> <h3> 罗森塔尔效应,亦称“皮格马利翁效应”、“人际期望效应”,是一种社会心理效应。指的是教师对学生的殷切希望能戏剧性的收到预期效果的现象。<h3><font color="#167efb">启示:</font></h3><h3>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接受这样或那样的心理暗示 。在该效应中,教师受到实验者的暗示,对学生抱有更高期望,而且有意无意地通过态度、表情、体谅和给予更多提问、辅导、赞许等行为方式,将隐含的期望传递给这些学生,学生则给老师以积极的反馈;这种反馈又激起老师更大的教育热情,维持其原有期望,并对这些学生给予更多关照。如此循环往复,以致这些学生的智力、学业成绩以及社会行为朝着教师期望的方向靠拢,使期望成为现实。在生活中父母对子女怀有积极的期待,也会达到同样的效果。</h3><h3><br></h3></h3> <h3> 登门槛效应(Foot In The Door Effect)又称得寸进尺效应,是指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想给他人以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h3><font color="#167efb">启示:</font></h3><h3> 犹如登门坎时要一级台阶一级台阶的登,这样能更容易更顺利地登上高处。明代洪自诚也曾谈到过这个现象,他在《菜根谭》中说:“攻人之恶勿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之善勿太高,当使人可从。”一下子向别人提出一个较大的要求,人们一般很难接受,而如果逐步提出要求,不断缩小差距,人们就比较容易接受。人们都有保持自己形象一致的愿望,都希望给别人留下前后一致的好印象,不希望别人把自己看做“喜怒无常”的人。因而,在接受了别人的第一个小要求之后,再面对第二个要求时,就比较难以拒绝了。</h3><h3> </h3></h3> <h3> 莎士比亚曾说:如果做好心理准备,一切准备都已经完成。心理因素会对人产生重大的影响,甚至指导着我们的生活。心理健康、情绪管理、压力调节、人际交往、环境适应、恋爱与婚姻、亲子育儿、原生家庭、睡眠障碍、生活消费等方面无不受到心理学的指导和影响。所以,为了达到身心健康,提高个人幸福感,建议每个人都学点心理学。<h3></h3><h3> 幼儿园心理咨询室</h3><h3> 2018/5/28</h3><h3><br></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