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草原情,荏苒五十载

芦花

<h3>  2018年5月15日,是我们下乡50周年纪念日。</h3><h3> 五十年前,我们24名初高中及一名大学生,告别呼市赴锡盟东苏旗达来公社新生活大队插队落户。</h3><h3> 五十年前的今天,我们心无旁骛奔向了草原;五十年后的今天,我们褪尽铅华相聚于青城。五十个春秋交替,无法使我们相忘。因为我们共度了青春岁月,草原情把我们紧紧连接在一起,时间越久越觉得香甜。</h3><h3> 在筹备组(组长杨妙娣,副组长王天明、王贵,组员刘林、郑改贞、崇古拉扎布)的精心组织下,迎来了这个不平常的庆典。住在外地的知青分别从太行山间、燕山脚下、锡林河畔、苏尼特草原、土豆之都等地飞回了青城,相聚于满都拉大酒店。</h3><h3> 参加庆典活动的共23人。其中知青19人,知青家属4人。未能参会的3名知青中,牧仁仍在工作岗位,李华、李金才病体拖身。另外三位知青:李彦玲、达来、朝克图已安然生活在天堂。</h3><h3><br></h3> <h3>知青下乡五十年庆典在这里举办</h3> <h3>知青相继进入聚会大厅</h3> <h3>相见格外亲</h3> <h3>好一个情义浓浓的画面</h3> <h3>忙碌的组织者</h3> <h3>摆果盘</h3> <h3>  登记</h3> <h3>点菜</h3> <h3>  按当年分包顺序合影</h3><h3> 一号包芦文侠·陈小军·郑改贞·杨妙娣·周乃洁</h3> <h3>二号包刘林·孙海晨·王一民</h3> <h3>李华腿脚不便,缺席。</h3> <h3>三号包冯衍·杨正宇·张道本·刘威力</h3> <h3>四号包扎布·铁牛·巴布</h3> <h3>  五号包王贵·王天明·袁明高</h3> <h3>六号包2人缺席,牧仁的照片代表了。</h3> <h3>四位漂亮的知青夫人</h3> <h3>杨妙娣主持庆典</h3> <h3>当年知青领队王一民致辞</h3> <h3>巴特尔、周乃洁诗朗诵《什么是知青》</h3> <h3>当年知青领队孙海晨发表感言</h3> <h3>巴布道尔吉献上一首蒙古族歌曲</h3> <h3>巴特尔为杨妙娣佩戴吉祥饰物</h3> <h3>扎布感言</h3> <h3>杨妙娣敬酒</h3> <h3>王贵发表感言</h3> <h3>参加庆典的女士们</h3> <h3>袁明高即兴一首不知名的民间小调,据说当年王拐子唱过。</h3> <h3>孙海晨周乃洁的一首《敖包相会》将活动带入高潮</h3> <h3>巴特尔敬酒</h3> <h3>一对好兄弟</h3> <h3>情到深处热泪流</h3> <h3>耳朵有点儿背了,大点儿声。</h3> <h3>当年的知青领队张道本</h3> <h3>  5月16日知青分乘三辆车游览呼和塔拉草原。</h3><h3> 呼和塔拉草原位于呼市保合少镇野马图村,占地面积10389亩,是距离呼市最近的观赏草原景观之地。被称为青城的后花园。 </h3><h3> 它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七十周年大庆的主会场。这里不仅有碧草如茵的草原,而且全国最大的蒙古包呼和塔拉会议中心也坐落在这里。</h3> <h3>中午在奎素村吃农家饭</h3> <h3>  当年唯一的娱乐就是划蒙古拳,这么多年过去了,亏他们还记的。</h3> <h3>输了,喝酒。</h3> <h3>  相聚总是太短,两天的活动转瞬而过,又到了说再见的时候,住在外地的知青们陆续返程。</h3><h3> 再见了,兄弟姐妹们!愿草原情怀永远、知青情谊永存!</h3><h3> 并愿大家多多保重、珍惜生活、快乐每一天!为了2028一个不少再相聚,加油!</h3><h3> 在此,也一并感谢筹备小组的精心组织、辛勤付出!感谢杨妙娣和刘林的无私奉献!感谢郑改贞为美篇配文!感谢提供照片和协助服务的知青们!大家的努力成就了纪念活动顺利圆满的结束!</h3><h3> 期待再相聚!</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