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睡在水下的古城-本溪马城子</h3><div>太子河分南北两源,南源在本溪市境,北源在新宾县境。两源汇合处在本溪满族自治县的马城子。</div><div> 站在太子河南北两源的汇合处,蓝天白云,波光水影,马城子在哪?那座城呢?</div><div> 马城子就在这里,而且马城子原来是真有城的,只是已被太子河淹没了。</div><div> 观音阁水库蓄水后,明代于1546年修筑的边关城堡马城子就这样静静躺在河下面。只有枯水时露出坍塌的石头城墙摊在淤泥中,默默望着一河之隔高出一头同样被扒了铁轨的溪田铁路的高高路基。</div><div> 河对面的断崖,洞穴像一条深邃的隧道,向古老的夏商时代、黄帝时代延伸开去。</div><div> 1983年6月,这一带正在铺修公路。村民到山洞取土,可铁锹下去,翻出来的竟然是尸骨和一些陶片。无意间,一个消失了的民族就这样被惊醒了。</div><div> 5000年前,处于新石器时代的先民来到洞穴居住和生活,一住千年,各种生存技术获得长足发展,特别是破天荒地学会了建房技术,生存由此开始了更加独立于自然的进程,他们离开居住千年的洞穴,在临水的台面开始了建房居住的新旅程。</div><div> 在2000多年的文明进程中,除建房技术的发展外,磨制石器的技术更臻完美,制陶技术不断进步,织布技术日渐发展,驯养业、种植业、捕鱼业都在逐渐专业化。就连安葬的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div><div> 过去居住的洞穴成了部落的公共墓地。</div><div> 独特的工具,独特的生活方式,独特的丧葬方式,组合叠加,当然就是独特的文化。</div><div> 专家们给这种文化命名:马城子文化。</div><div> 谁说关外寒北无文化,霎时,本溪的一盏灯亮了。</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