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七老的筋囊器
近代的紫砂大师,当属1956年被聘为紫砂技术辅导员的七人,也就是如今我们称之为紫砂七老的吴云根、王寅春、裴石民、朱可心、任淦庭、顾景舟、蒋蓉。
而这七位大师又各有所长,除却精于陶刻的任淦庭先生,其余六人都曾或多或少做过筋囊器,我们今天就来欣赏这些筋囊经典之作!
吴云根
-狮球壶-
此壶制作精细,气度浑朴大方。壶体高仰饱满,壶身四道筋纹,曲张有致,气韵贯通。
壶颈高而挺括,与壶盖呈葵式,上塑一卧狮捧绣球,制作精细,生动有神。
-葵花壶-
此壶以六瓣葵花之形而制,壶身的线条贯通流畅,筋纹力道十足。
壶盖与壶钮处同样作葵花筋纹状,精巧细致,与整体相和,极有韵味。
裴石民
-海棠壶-
以海棠花瓣造型入壶,壶身扁圆,以疏落有致的几道筋纹立体线条勾勒出海棠之形。
整壶以壶钮为中心自上而下贯穿凹凸有致的筋纹,过渡自然。
-柿扁-
此壶与上海棠壶形似,不过壶身更为扁圆,同样以四道筋纹勾勒壶身。
壶盖形似柿蒂,蒂末微弯,壶流顺势外弯,圏鋬提拿自如。
王寅春
-半菊壶-
半菊壶是王寅春的筋囊器代表作之一。
造型线条自壶的摘手而下,经盖、壶身至底,线条连贯通畅,所分割成的长条形块面异常饱满生动,富有精神而不疲软。
壶嘴从筋囊块面中突出,过流自然,毫无牵强之意,是筋囊器中的上佳作品。
-梅花周盘-
形制取自梅瓣造型,全器由六片筋纹从壶点到壶底一气呵成,线条挺拔、流畅,六瓣梅花饱满丰腴,气度极佳。
此壶制作精良,严谨;器型圆润、饱满,转折过渡处理自然、老练。
壶嘴与壶把、壶身紧密呼应,嘴把上扬舒展,且比例恰到好处,甚见功力。
顾景舟
-宝菱壶-
顾老此壶在线条设计上的特点是『等分和对称』,壶身菱形形状的线条与壶盖相互呼应,壶的圈足与身筒也是通过线条在形状上相互呼应。
壶盖、壶身、圈足三部分的线条因为菱形的分割,虽短却不显琐碎,线条多并不繁复,倒是层次感更强。
壶的颈部略挺,抬高了壶身与壶盖的距离,通过『隔断』总体增加了造型的连贯性,也增加了壶的美感。
-菱花线圆-
此壶通体作菱花式,盖身浑然一体,分六瓣组成,上下对称。
棱线凹凸分明,有棱有廓,权衡比例,秀丽可爱。
壶式由线圆壶变化而来,桥钮与菱花瓣相融,嘴作棱花式,胥出自然,把弯曲恰体,端握方便,壶腹中央束一方腰带,整个菱线自壶顶至壶底相交成一点,分毫不差。
朱可心与蒋蓉两位大师多以花器出名,所以他们所制单纯的筋囊壶较少,多是在花器中带有筋纹。
朱可心
-柿子壶-
此壶器身以秋季果实柿子为形,柿蒂为盖,钮和把、嘴皆以柿树老枝成型,尤其壶把上的树疤做得十分逼真。
壶身四道筋纹拟出柿形,惟妙惟肖。
-竹鼓壶-
壶身塑成主干,竹节简洁有致,中正沉稳。流、把化为新抽嫩枝,生动有力。
从壶盖上延展之筋纹,贯穿壶身,力道十足,展现竹之神韵。
蒋蓉
-南瓜壶-
壶分八瓣,以筋纹勾勒,瓜柄作钮,瓜藤分别作嘴、把。
壶把上攀出一片瓜叶、藤蔓、和一朵花倚在简约的壶身上,相应成趣。
-茨菇壶-
此壶用绿泥制作,色泽泛蓝,极富自然生气。
三个花瓣凹凸相间构成壶体,茨菰花叶卷为口流,花梗化把,镶嵌在两瓣凹线上,线条挺秀,造型生动。
看了上面这么多作品,你最喜欢哪位制作的筋囊器呢?
当然了,术业精工不同,几位大师各有所长,筋囊器一道,其实是王寅春先生专攻,自然是其作品更具有韵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