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有人说西藏是一种毒,此生不去心不安;又有人说西藏也是一种瘾,去过戒不掉。</h3><h3> 去西藏的理由有千千万,有人为了梦想,有人为了信仰,有人为了疗伤。而我去西藏,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想去走走看看。</h3><h3> 还有一句话叫一生一次川藏线,但是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川藏线是等不了你一生的,因为它正在慢慢的消失。一条道路并不会凭空消失,而是属于它的美景。客观上隧道多了,路好走了险境少了,美景只能看别人过去拍的图片了。同时它在你心中的印象,它留给你的怀念随着岁月的流逝也渐渐消失。加上年龄增长和健康条件,也不能等。所以在一个金秋的九月,我终于踏上了川藏青的旅途。</h3><h3> 一、进出西藏线路的选择</h3><h3> 目前进出藏共有八条线路,分别是川藏南线,川藏北线,滇藏线,青藏线,新藏线、中尼公路、唐蕃古道、和丙察察线。</h3><h3> 而路况最好,补给最完善,318国道的精华所在,如摄影家的天堂新都桥,世界高城理塘,最后的香格里拉---稻城亚丁,惊险的怒江七十二拐,宁静的然乌湖,还有东方瑞士波密,西藏的江南林芝,以及世界最深大峡谷雅鲁藏布江,和中国最美山峰南迦巴瓦峰,所以这川藏南线也成为众多自驾爱好者和骑行者首选的进藏线路。风景也最壮美的就非这条川藏南线莫属了。我们这次就选择了川藏南线进,青藏线出。</h3><h3> 色达喇荣寺五明佛学院及喇荣沟红色小木屋,很吸引人也很好奇想体验一把。于是与传统的川藏线有所不同,我们这次行程走色达而放弃了走康定泸定桥。</h3><h3> 途中我们又增加了一天行程,去雅鲁藏布江,观看大峡谷和中国最美山峰南迦巴瓦峰。</h3><h3> 这次旅程我们的旅途线路是:</h3><h3> 1.进西藏:川藏线,成都-汶川-马尔康-<font color="#ed2308">观音桥</font>(D1 350km) —<font color="#ed2308">色达</font> (D2 300km)-炉霍-道孚-塔公-<font color="#ed2308">新都桥</font>(D3 360km)—-雅江-理塘-稻城-<font color="#ed2308">香格里拉乡</font>(D4 420km)—亚丁-<font color="#ed2308">香格里拉乡</font>(D5 80km)—<font color="#ed2308">稻城</font>(D6 120km)--理塘--<font color="#ed2308">巴塘</font>(D7 330km)-芒康 --左贡-<font color="#ed2308">八宿</font>(D8 480km)--然乌-<font color="#ed2308">波密</font>(D9 230km)--鲁朗镇<font color="#010101">--林芝镇 -</font><font color="#ed2308">雅鲁藏布大峡谷</font><font color="#010101">(D10 320km)-林芝(八一镇)</font>-<font color="#ed2308">-</font>-<font color="#ed2308">工布江达</font>(D11 230km)--墨竹工卡--<font color="#ed2308">拉萨</font>(D12 300km)。</h3><h3> 2.拉萨:拉萨-羊卓雍错(羊湖)-八廊街(大昭寺)D13。拉萨一日游(藏民村-布达拉宫)D14。</h3><h3> 3.出西藏: 藏青线:拉萨—<font color="#ed2308">当雄</font><font color="#010101">(D14 170km)</font>-纳木错-当雄-安多(D15 450km)—唐古拉山-沱沱河-风火山口-五道梁-可可西里-昆仑山-<font color="#ed2308">格尔木</font>(D16 720km)—茶卡-<font color="#ed2308">青海湖</font>(D17 630)—<font color="#ed2308">西宁</font>(D18 180km)。</h3><h3> 二、交通工具的选择</h3><h3> 景点在沿线上,喜欢随性的我们,选择了自驾游方式。考虑到路况、高反、驾驶人员等等情况和因素,我们放弃了自己驾车而是选择了租车租司机方式驾车走川藏青(后来证明我们的选择是明智的)。通过各种对比考量,我们最终签约了成都一家经营川藏线十多年,司机经验比较丰富和靠谱的一家自驾游俱乐部。</h3><h3> 三、同行人员和车辆安排</h3><h3> 这次我们同行的人员,都是大学同学及同学的朋友共10人。来自广州、南昌、苏州、上海、天津、太原共六个城市。</h3><h3> 每天大多时间都在车上度过,我们比较注重舒适性而不多考虑经济性。一般每部车除司机外坐四人的(也有坐6人),我们却有两部车都只是坐三人,一部车坐四人。车型都是四驱7座的SUV。</h3><h3> 我们这次川藏线走的线路图。</h3> <h3> 青藏线走的线路图。</h3> <h3> <font color="#ed2308">第一天:成都---汶川---马尔康--观音桥 全程350km。住宿:观音桥,海拔2560m。</font></h3><h3> 道路:蓉昌高速--都汶高速-汶川转G213一段走G317。</h3><h3> <font color="#39b54a"> </font><font color="#167efb"> 河流:岷江---杂谷脑河(岷江支流)--梭磨河 ---脚木足河---杜柯河。</font></h3><h3> 早上我们从成都出发,途经世界自然遗产之地——都江堰,沿岷江而上,沿途大禹故里、地震遗址,然后经汶川,桃坪羌寨,理县,随后穿过鹧鸪山隧道,驶进秀美修长的梭磨河峡谷,再经过卓克基官寨,随后路过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马尔康市。沿途观赏川西田园风光。晚上抵达并宿观音桥,适应高原做的准备。</h3> <h3> “最美的风景在路上”,处处是风景,路边也会有惊喜,随时可能发现让你惊喜的风景。<br></h3><h3> 旅行的我,坐在车上也从不睡觉的,眼睛总是盯着窗外。生怕错过“一丘一豁亦风流”;常说最美的风景在路上,我总是在晃动的车上,拿着相机/手机,不停的抓拍、抓拍……</h3><h3> 这是晨雾茫茫高速途中见到的岷江,展现在眼前是一幅水墨画。实际景色比这抓拍的更美,更有诗情画意。</h3><h3><br></h3> <h3> 我就喜欢自驾旅行,不仅是车轮的狂奔驰骋,更是心灵的自由释放!</h3><h3> 路在车轮下延伸,跨过高山,越过平原,穿过大河.....向远方驶去</h3> <h3><font color="#010101">心在身体里燃烧,跨越困难,越过拦阻,挣脱桎梏...…向目标飞奔。</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高速路上,见到对岸这个塑像,就知道我们正路过大禹故里了。</font></h3> <h3> 在飞驰的车上,抓拍到对岸大地震后灾后重建的汶川新县城。</h3> <h3> 车上抓拍汶川灾后新建的大桥。</h3> <h3> 上午十点时分我们三部车的小车队沿317国道驶出汶川城区16公里后,来到距离成都市区约180公里,位于理县岷江支流杂谷脑河畔桃坪乡,已有2000多年历史的桃坪羌寨。</h3><h3> 羌寨我们进去没有人收门票,我们进去时寨子游人稀少。</h3><h3> 桃坪羌寨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尚有人居住的碉楼与民居融为一体的建筑群,享有“天然空调”美名。其完善的地下水网、四通八达的通道和碉楼合一的迷宫式建筑艺术,被中外学者誉为“羌族建筑艺术活化石”、“神迷的东方古堡”。</h3> <h3> 在汶川大地震的时候,姜寨建筑都没有倒塌和损毁。可见我们古代建筑。。。</h3> <h3> 桃坪历史悠久,据史料记截,寨子始建于公元前111年,西汉时即在此设广柔县,桃坪作为县辖隘口和防御重区便已存在,到现在已集2000多年的历史于一身。</h3><h3> 进了羌寨大门后,广场上见到标志性建筑。</h3> <h3> 《说文·羊部》:“羌,西戎牧羊人也,从人从羊,羊亦声。” </h3><h3> 羌笛、羊。。。<br></h3><h3> 毕竟是羌寨,这山、这水、这建筑、这风土人情等,与成都平原差别很大。</h3><h3> 我们一行10人到处走走看看,随意拍照。大家心情不错,没有感觉到海拔高度。</h3> <h3> 夜幕降临,篝火熊熊,羌家人围着咂酒、载歌载舞,“一夜羌歌舞婆娑,不知红日已瞳瞳。”这种情景我们只能去想象了,我们只是匆匆的过客,停留一段又要继续下个行程。</h3> <h3> 在姜寨大门再次远眺群山、白云,继续上路。</h3> <h3> 理县境内岷江支流杂谷脑河畔稍息一阵。</h3> <h3> 从成都出来车游汶川县城后,走马观花游玩了桃坪羌寨,时间就到了中午。我们一行人就在这个路旁小食店解决川藏青第一顿午餐。</h3> <h3> 看看我们的师傅们真还饿了。</h3> <h3> 川藏线上第一顿饭,菜色如何?</h3> <h3>知道什么菜吗?</h3> <h3> 看看路牌就知道,下午我们快到马尔康市了。</h3> <h3> 在建中的高速路。以后高速路通了,旅途短了,节省了很多路途时间,但是沿途的风景也减少了。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h3> <h3> 途中休息一下。</h3><h3> 这一休息倒休出了遗憾。为什么昵?</h3><h3> 这里离卓克基土司官寨只有几公里,应该在官寨休息,还可以参观一下官寨。这里休息时间过去了,就没有参观官寨了。</h3><h3> 幸好,这段路和官寨2015年我曾经自驾游来过。我倒没有留下什么遗憾。</h3><h3> 为弥补一点大家的小遗憾,把我2015年拍的三张相片在这分享一下,让大家了解一下卓克基土司官寨。</h3><h3><br></h3> <h3> 卓克基,嘉绒藏语意为"至高无上"。</h3><h3> 卓克基土司官寨位于阿坝州马尔康县城东南约7公里的卓克基镇,地处梭磨河与西索河交汇处的高地上,也是马尔康至成都、小金两条公路的交叉点,依山傍水,景色秀丽。</h3><h3> 在交通不发达的岁月,这里是嘉绒藏区东去汶川进入内地的必经之路,北面经草地可走甘青两省,南经小金可至雅安、西昌,西经金川、丹巴可到甘孜、西藏。被称为扼控川西北高原山地交通的锁钥。</h3><h3> 对面的古镇我曾经进去走了一趟,房前屋后的格桑花开得很艳,很有特色,商业味不是太浓,很适合休闲发呆地方。</h3><h3> 这里也是阿来的小说《尘埃落定》故事背景地。</h3><h3><br></h3> <h3> 这就是土司官寨。</h3><h3> 卓克基土司官寨是一座坐北朝南的建筑,始建于1918年,1936年毁于大火,1938年由16代土司索观瀛在原址上进行了重建,是末代土司索观瀛亲自创意设计并组织修建的。</h3><h3> 红军长征经过卓克基时,毛泽东同志及中央机关长征途中曾在官寨住宿一周。毛泽东曾在此看了一部官寨收藏的线装《三国演义》。战争年代,在百忙之中还抽空看书。我们的伟人是多么好学啊!</h3><h3> 官寨依山而建,坐北朝南,被国际友人赞誉为“东方建筑史上的一颗明珠”。</h3><h3><br></h3><h3> 2015年9月我抓车到此,还闹出笑话昵。</h3><h3> 我开车从北面的红原县顺着梭磨河一路开来。从中午开到下午六点左右。一路开都是沿着梭磨河山路,货车不少,很难超车,只能一路吃着柴油车废气慢慢跟着,找机会超过去。一路开一路想,下了这个坡就应该到山谷底了。谁知下了一个又一个,不知道下了多少次,真的有的绝望了,还是没有到山谷底。这样足足开了一个下午,才到了这个卓克基土司寨。长长松了口气后,在停车场停好车,下车一看,周围怎么那么黑。看看时间还不到六点,这天一路上都是阳光灿烂的,正常应该光线还不错的啊。天那么黑怎么拍照啊!快,抓紧时间乘天还没有完全黒到处走走。拿相机拍照看相机也是黑乎乎的,怎么回事? 我正纳闷怎么看不清楚。朋友却在旁边偷笑。大家想想?为什么昵?为什么昵?</h3><h3> 原来路上太阳太厉害,一直带着墨镜开车。下车忘了换眼镜!哈哈!</h3><h3><br></h3> <h3> 这吊桥解放前是通向官寨的唯一路径,现在旁边修了座通汽车的大桥了,吊桥也就成了旅游一个景点了。</h3><h3> 土司寨红军长征时,红军费了一番周折才攻上去的。</h3><h3> 1935年中央红军红六团于6月24日翻越梦笔山进入卓克基地区,时任国民党“游击司令”的索观瀛亲率土兵200余人进行阻击。土兵枪法很准,将宣传民族政策的通司打死,红军被迫还击,土兵节节败退。从梦笔山到卓克基有近100里的路程。土兵败退到官寨,索下令凭借其坚固的攻防设施进行顽抗。深夜,红六团为联络后续部队向天空发射数颗五光十色的信号弹。此时正值马尔康雨季,土兵使用的火药枪因受潮而无法使用。土兵以为红军会施“法术”,吓得惊慌弃寨,仓皇而逃。</h3><h3> 老天也帮了朱毛红军。</h3> <h3> 傍晚了,我们经过了马尔康市后,在杜柯河河畔小息。</h3><h3> 蓝天,白云,翠绿的群山,流淌的河水,美!风景在路上没错!</h3><h3> 现在的海拔高度已超过2000米了,我们都还没有海拔高度的概念。</h3> <h3>看看这天、这云、这山是不是有高原的味道了?</h3> <h3> 今天路况比较好。就是这段路最险的地方。大巴靠右的点就过不去了。</h3><h3> 艰辛的旅途,让脚步走得更远,却让心走得更近。</h3> <h3>通行路况良好!</h3> <h3> 观音桥镇到了,我们今晚就在此处住宿了。</h3> <h3> 透过宾馆窗户,河对岸远处一景点。</h3> <h3> 住宿的宾馆窗外是条杜柯河大河,刚刚下过雨,河水浑浊,阵阵涛涛水声陪伴我们度过川藏青的第一个晚上。</h3><h3> 第一天大家情绪高涨,车上欢歌笑语不断。我们的王同学,车上在演说天文地理历史,不到半天就得到了"教授"称号。</h3> <h3><font color="#ed2308"> 第二天:观音桥-色达 全程:300km。住宿:色达县城。海拔高度:4000m。</font></h3><h3> 道路:G317国道在翁达镇离开G317转G548国道。</h3><h3> <font color="#167efb">河流:杜柯河——色曲河</font></h3><h3> 当地很有名的一座寺庙——观音庙,我们就没有去参观了。色达吸引力大,大家想早的见识见识,呆的时间尽可能长的。</h3><h3> 早餐后,伴随着雨后晨雾,我们离开了观音桥镇,沿着G317国道往西北方向继续往色达方向前行。</h3><h3> </h3><h3><br></h3> <h3>包围着观音桥镇的晨雾、群山,依依不舍中告别了。</h3> <h3> 就要离开观音桥镇了,再看看市容市貌。</h3> <h3> 西藏最美的风景可能不在某一个景点,而在于被一连串景点串起来的路上。</h3><h3> 我们沿着河流向色达方向前进。雨后河水也变浑了。</h3> <h3> 风景在路上。</h3> <h3>看到这,可以感觉到我们离色达不远了。</h3> <h3>车上抓拍到色曲河对岸的藏民居。</h3> <h3> 虽然雨后河水浑浊,坐在飞奔的车上,看到窗外美景,不停的按下快门。大饱眼福的同时也留下些日后可以翻来回味的东东。</h3> <h3> 群山中,远远就可以见到这标语口号!</h3> <h3>可以见到远处飘扬的彩色经幡了。</h3> <h3>去色达路上,车上沿途抓拍的色曲河风光。</h3> <h3><br></h3> <h3> 一路上美景不断。</h3> <h3> 这些极具特色的藏式民居落依山傍水地散布在公路两旁,一条浅浅的小河与公路相依相偎地蜿蜒流淌。</h3> <h3>水漫金马草原</h3> <h3> 一路上美景不断,清晨的阳光下黑色的牦牛与白色羊群若隐若现,微风中仿佛吹来云朵般柔和的牧歌。</h3> <h3> 色达公安检查站。不想惹不必要麻烦,车上偷拍了。</h3><h3> 进藏途中,有很多公安检查站。一般都需要下车验证身份证。没有身份证肯定去不了的。</h3><h3> 那么严格的检查,带来是尽可放心安全!</h3><h3> 过了检查站就到了色达县境内了。</h3> <h3> 色达是藏语“金马”的意思,以在这片富饶而美丽的金马草原上曾发现过“马头”形金子而得名,也有人说是因为在地下埋藏着一匹“金马”。</h3> <h3> 中午时分我们到了色达的洛若乡。就在路旁找饭店吃午餐。</h3><h3><br></h3> <h3> 不知不觉中我们来到了海拔4000米左右的色达境内了。属于高原地带啊。得特别注意了!</h3> <h3> 就在路旁找饭店吃午餐。这是我们午餐的一道川菜。</h3><h3> 吃饭时候我们一行人中就有几个有轻微高反了。</h3><h3> 在饭店等上菜时间,我没有办法坐下来,感觉不断有异味刺激鼻子,不断打喷嚏流鼻涕。只好走出室外。室外不远处有人抽烟,飘来的烟味又是喷嚏不断,睁不开眼,痛苦不堪!</h3><h3> 上来菜后,没有胃口胡乱吃了点米饭就出来室外透透气。我这也是轻微高反了。不过当时自己没有意识到。</h3> <h3></h3><h3>在此我们先普及一下有关高原反应常识吧。</h3><h3> 1一般将海拔3000米以上称为高原。因为海拔达到这一高度时,其气候特点(如低氧压,缺氧,高辐射及高寒等)与平原明显不同。</h3><h3> 2.高原反应:亦称高山病。是人体急速进入高原后暴露于低压低氧环境后产生的各种不适。常见的症状有头痛,失眠,食欲减退,疲倦,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等。头痛在夜间或早晨起床时疼痛加重。</h3> 3.到达高原后应注意事项:<h3> (1)刚到高原,每一个人都会感到不同程度的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缺氧症状,出现高原反应。这种反应是很正常的,一般1-3天后,高反症状好转或消失。</h3><h3> (2)高反严重者用吸氧来缓解不适。如果高反不很严重,最好不要吸氧,这样使你很快适应高原环境。</h3><h3> (3)刚进入高原,不可暴饮暴食,以免加重消化器官的负担,不要饮酒和吸烟。</h3><h3> (4)要多食蔬菜,水果等富含维他命的物质,要大量饮水。</h3><h3> (5)初到高原,不可急速行走,更不能跑步,更不能做体力劳动,第一晚上要早休息,多睡眠。高反有滞后反应,滞后时间因人而异。</h3><h3> (6)初到高原,要防止因受凉而引起的感冒。感冒是急性高原肺水肿的主要诱因之一。高原温差特别大,很容易着凉并感冒,这时要切记,宁可热一点,不可冷一点,多穿衣服。</h3><h3> (7)进入高原旅游行程安排很有讲究,不可盲目。要先到低海拨的地方,再到高海拨的地方。特别是晚上宿营地方尽量安排低海拔地方。</h3><h3> (8)一旦发生高原反应也不必恐慌,要视其反应的程度而有针对性的治疗。如果反应较低,可采取静养的办法,多饮水,少运动,一般一段时间后会消失或减弱;如果反应较重,影响到了睡眠,可服用一些药物帮助治疗;如果反应太重,就可到医院进行治疗,输液、吃药、吸氧等;如果实在受不了高原反应的折磨,只好乘最早的航班返回内地了。</h3><h3> (9)常有传说有人在西藏因高原反应而丢命的,其实真正丢命的原因一般都是因高原反应而引起的迸发症。所以一般都会劝说有感冒、心,肺,脑,肝,肾的病变,严重贫血或高血压病人不要进藏,就是怕因高原反应而引发这些疾病。</h3><h3> (10)要防止干燥,特别是防晒用的唇膏、防晒霜等,每天坚持用,可以有效防止水份的流失,可以增加身体的抵抗力。</h3><h3> 最关键的不要有心理负担,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h3><h3> 4.常用的预防高原反应的药物:红景天、肌肝片、葡萄糖(注射用的更好)等,红景天进藏前10天开始服用,路途也坚持服用,可以有效防止高山反应。</h3><h3> 5.一般不宜进入高原人群:</h3><h3> (1)如果你从未进过高原,在进入高原之前,一定要进行严格的体格检查,如发现心,肺,脑,肝,肾的病变,严重贫血或高血压病人,请勿盲目进入高原。如果你只患有一般疾病,必须预先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如随身携带氧气等。</h3><h3> (2)因感冒发烧或是患有呼吸道感染的。</h3><h3> (3)正处于发育期的孩子也不建议到高原地区旅游,有关研究称,10岁以下的孩子都尽量不要去高海拔的地方。</h3><h3> (4)一些年龄比较大,身体素质不太好的老人最好也不要到西藏这样的高海拔的地方去旅游!</h3><h3> 以上这四类体质的游客在去西藏旅游时要小心,千万不要冲动哦。</h3> <h3> 川藏青第二天我们主要目的地— 色达县喇荣寺五明佛学院及喇荣沟红房子。</h3><h3> 五明佛学院坐落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色达县城东南方约20公里处,海拔4000米上。在重重的群山环绕之中,沟里的僧舍,以佛学院的大经堂为中心,密密麻麻搭满了四面的山坡,不计其数的绛红色小木屋,延绵无数,一眼望不到头。这些红色小木屋,是三万多名僧侣的住所(出家男子称扎巴,出家女子称觉姆即女尊者)。</h3><h3> 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是由晋美彭措法王1980年创办,在短短数年间从藏区一个山谷深处迅速崛起,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藏传佛学院。</h3><h3> 我们坐的汽车只能开到喇荣沟底停车场了。下车后还要走上一段带坡度的几百米土路,才可以到达沟下的一个简易车站,等待乘坐接驳车上山。当然几公里的上山路你也可以步行,不过你一定要记得,现在是海拔4000米的高原了,千万别冲动和逞强,以后日子还长着呢。</h3><h3> 下了我们的专车,明显感觉到太阳的毒辣和辐射。戴好遮阳帽和墨镜,用头巾把脸也包起来,身体其他裸露地方也得保护好。要不今晚就有“烤猪”吃了。我也不得不借同学的头巾把脸也包起来。因为脸上明显有热辣辣的感觉。</h3><h3> 这段几百米的小坡度土路,我们都相互提醒,高原了,一切都要慢,尽量少说话。几百米的路感觉走了很久,还是感觉有的气喘。</h3><h3> 虽然上山只有几公里的路,我们还是决定乘坐接驳车上山。但是接驳车很少,最少得等半小时才有一趟。我们就在这没有遮掩的简易车站,烈日下站着苦苦候车。</h3><h3> 这个所谓的车站就在沟底,候车无聊,只好周围走走看看。</h3><h3> 首先进入我们视觉是:到处是依沟两侧而建的临建,临建建材到处堆放。感觉就一个字:乱!不时有游客和扎巴走过。现在看到的和我们想象的相差太远了。</h3> <h3>下面三张相片都是在沟底拍的</h3> <h3> 论景色,色达并没有什么值得谈论你的资本,放眼四周没有雪山也没有圣湖,基本都是平缓的山坡,像馒头一样一个一个被安放在接近四千米的高原上。</h3><h3> 可就是这么一个不起眼的地方,短短几年时间满山的红房子一个个扎下了根。这是什么促成的?我没有答案。<br></h3> <h3> 在烈日下苦等的我们,终于挤上了车。上车就不错了别想有坐的了。</h3><h3> 上山的简易土路正在施工中,我们这接驳车还时不时要避让施工车辆。</h3><h3> 上山不久在晃动的车上,我回头往下望,感觉不错,就按下了快门。</h3> <h3> 半山腰上,山路旁见到欢迎远方来客而盛开的鲜花,站在晃动车中的我,左手抓紧扶手,右手艰难抓拍下这小花园。</h3> <h3> 山路湾湾,越往上红房子越多景色越来越好。</h3> <h3> 我们车终于到达这山窝中的总站了。离著名的喇荣寺五明佛学院就两三百米距离,但有个几十多米高低落差。</h3> <h3> 太阳还是那么“热情”。下车后我们首先看到金碧辉煌的喇荣寺五明佛学院,然后见到很震撼,周围密密麻麻的的红房子。</h3><h3> 在停车地方是个小平台,拍照角度不好。我们喜欢拍照的三个人,开始还小心翼翼,慢慢移动脚步往高的地方选角度。后来发现越高角度越好景色更美,完全被眼前的美景吸引住了,就越拍越往高的地方走,完全忘记了高反概念了。而且人比较兴奋,也没有感觉到身体的不适。</h3> <h3>我们又上了一个平台。</h3> <h3> 红房子远处看起来确实震撼壮观,但是近处一看,都是一个个挨着密密麻麻的小窝棚。窝棚之间只留下弯弯曲曲的小路。原来小路还是泥路,我们不时见到施工人员正在施工,用水泥和砖做小路的台阶。我们有时还得跨越施工材料才可以走更高。</h3><h3> 那么多小红房子不至混乱,每座还编有门牌号码昵。</h3> <h3> 下面相片,都是我站在很高的一条小路上拍对面的。沿着这条小路,再走几十米就没有红房子了。可想我们走的很高了吧。</h3> <h3>距离很远的 镜头拉近拍的。</h3> <h3>俯瞰佛学院。</h3> <h3> 真正的修行不只在山上,也不只在庙里,更需要在社会中。要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h3> <h3> 场景太大了,站的高度还是有限,选择角度不好(动多了还是感觉气喘,不能像平原,可以上蹦下跳选景),无法拍好场景。只能深深印在脑海中,无法用镜头表现出来。</h3> <h3> 坐车下山了,见到在建中的房子。据说临建太多比较乱,而且建材木质比较多,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政府为了加强管理,重新规划好集中建一批现代化楼房,逐步把住红房子的修行人迁移过来。过上几年,大家可能看的景象完全不同了。</h3><h3> 这下山车上抓拍的。</h3> <h3> 抓拍的相片看,新的现代建筑还是红色的,条件和现在没法比的。</h3> <h3> 半山腰了,沟底建筑明显没有沟上好。</h3><h3> 我们坐车下山,离沟底车站还有几百米,避让施工车辆,造成堵车。车上大部分人看离车站不远就下车走路下山。</h3><h3> 我们也走了一段路下山,感觉还不错,也就没有刚上山时小心翼翼了(这为高反埋下伏笔)。</h3> <h3> 从喇荣沟下来坐上我们的车去色达县城住宿。</h3><h3> 在去县城路上,我们要路经天葬台。想观看天葬仪式。</h3><h3> 色达的天葬台是开放的,从佛学院过去约半小时,人千里迢迢赶来此地为逝者进行天葬就是为了逝者的灵魂不灭和轮回往复。</h3><h3> 天葬是藏族的一种传统丧葬方式,人死后把尸体拿到指定的地点让秃鹫(或者其他的鸟类、兽类等)吞食,天葬核心是灵魂不灭和轮回往复,死亡只是不灭的灵魂与陈旧的躯体的分离,是异次空间的不同转化,西藏人推崇天葬,是认为拿“皮囊”来喂食胡兀鹫,是最尊贵的布施,体现了大乘佛教波罗蜜的最高境界——舍身布施。</h3><h3> 天葬台很大,应该现代新建的。离天葬台很远就闻到一阵腥臭味,一阵反胃。我们开车到一个平台,大家都没有下车,只是远远望望。没有看到天葬台仪式(可能今天没有,也可能我们来的时点不对),只看到半山坡很多秃鹫。我们就赶快开车离开此地(天葬台处于尊重没有拍摄)。</h3> <h3> 下午五点钟左右,我们就到达了色达县城,在康巴大酒店住下。</h3><h3> 到达房间后,我感觉到房间装修味道很浓,很难闻。问其他人都说闻不到。想可能我鼻子太灵敏了吧。</h3><h3> 空气难闻,打开窗户,拍下了以下两张相片。太阳还是那么热辣辣。</h3> <h3> 窗外的蓝天、白云很美。先在房间休息休息吧。</h3> <h3> 气味难闻,打开窗户后,就想躺下床上休息一两个小时再去附近地方吃晚餐。</h3><h3> 和衣(预防高反不敢冲凉了)躺下不久,便感觉不舒服有的恶心,坐起来后就忍不住要吐。赶快跑去房间卫生间,对着马桶就呕吐起来。吐完舒服的,继续半躺床上。同房间的老张没啥事,这时不断传来其他房间人高反的情况。这时我这个领队也无能为力,只求自保了。</h3><h3> 徬晚了,大家下楼吃饭去。我们10个人中有一个高反严重不想吃,就留下房间休息。我吐后感觉好多了,想吐完就没事了。就与大家乘电梯下楼。在室内还是感觉气味不好老想吐,但还忍得住。随大家慢慢走出宾馆大堂后,室外感觉空气好的没有什么异味,但是明显感觉到走路脚发软。</h3><h3> 下午还是艳阳天,徬晚就下起了毛毛雨。我们就在宾馆对面一家饭馆点菜吃饭。点了松茸汤锅。</h3><h3> 我们同行的王“教授”一点高反都没有,还把从成都偷偷(我们都反对他高原喝酒)带来的白酒喝了几杯。长年跑川藏线的司机都不敢喝酒了。我们的王同学王“教授”也太牛了。这个“牛”以后是要付出代价的(以后再说怎么回事)。</h3><h3> 我没有胃口,为了补充身体的能量。喝了两碗松茸汤和松茸汤泡的小碗米饭。总是感觉空气有异味,就自己先回宾馆。</h3><h3> 刚回到房间,感觉不好。把刚才喝的松茸汤又原汁原味从口里倒出去了。看来情况不妙,躺在床上休息不动好。</h3><h3>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同行的同学朋友都回来了,看我高反厉害,给我服下抗高反的高原康和葡萄糖液。</h3><h3> 我以为服过药应该没事了,躺着睡觉到天亮,明天一早就离开色达去新都桥。错了!高反不是那么容易过去和对付的!</h3><h3> 服药后半小时不到,又把刚才服的连本带利全部“奉还”给大地了。折腾一阵,涑过水后喝了的温开水(我担心身体缺水) ,又躺下想睡觉。昏昏沉沉成中又一阵恶心,把喝的水又加倍“奉还”出去。胃空的,大家明白加倍“奉还”是什么“利”,这个痛苦啊,难以形容。这时头不怎么痛气也不怎么喘,脑子还是清醒的。一看表10:38.刚好喝水后一个小时。折腾过后,又喝了保温杯水,继续躺下想睡觉。昏昏沉沉中“追债”的又来了,一看表11:38,真准时啊。又是一个小时。唉!何时才天亮啊!以后一个夜晚都是一个小时准时“报到”一次。</h3><h3> 躺在床上,盖上被子感觉到热(和衣睡的),不盖有感觉到冷。左右折腾,根本没有办法入睡,一直在迷迷糊糊中。什么叫“度日如年”,真正感受到了。不,应该感受到是“度分如年”!时间对我来说是分分钟在煎熬。</h3><h3> 怎么才可以熬到明天?明天会怎样?请看下篇<font color="#ed2308">《我就想去川藏青走走</font><font color="#b04fbb">(色达-炉霍-道孚-塔公-新都桥)(D3)</font><font color="#ed2308">》</font>。</h3><h3> </h3> <h3> 也许川藏线也暗喻着人生的一段!</h3><h3> 走川藏线,似乎就是从现代走向原始,从文明走向神秘,从茫然走向虔诚。</h3><h3> 川藏线上每天都会看到绝然不同的景象,也可以忘记都市里个人得失的纷争。</h3><h3> </h3><h3>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你永远不会相信,世界上还存在着让人心生敬畏的地方。</h3><h3> 如果不是亲身实践,你永远不会知道,旅行是如此奇妙的体验。</h3><h3><br></h3><h3> 你来或不来 我都在路上 </h3><h3> 你来或不来 美景都在路上</h3><h3><br></h3><h3> 出门走走,看看未知的风景,遇见不一样的人和事,体验不一样的经历,领略不一样的生活。</h3><h3> </h3><h3> 后续请看下篇<a href="https://www.meipian.cn/1dyd303v?share_from=self&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我就是想去川藏青走走(色达-炉霍-道孚-塔公-新都桥)(第3天)</a></h3><h3><br></h3><h3> 上篇请看</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1avj84z4?share_from=self&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我就是想去川藏青走走(起点—成都)</a><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