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岁月 见证传奇(原创作品)

杨晓

<h3> 我的姨爹姨妈</h3><h3> <br /></h3><h3> 我的姨妈杨华姨爹刘为嵩都是光荣的人民教师。</h3><h3> &nbsp;</h3><h3> 姨妈是我妈的妹妹,是我小学三年级前的班主任,也是一名有口皆碑的语文教师。</h3><h3> &nbsp;</h3><h3> 姨爹在文革前,几乎可以说是金沙一中口碑最好的高中物理老师。那时金沙各届好些出色的学生,比如我们后来熟悉的李先觉老师、何守先老师、廖忠毅老师等,都是姨爹名下的高徒。他们对姨爹敬爱有加。</h3><h3> &nbsp;</h3><h3> 姨爹和姨妈育有三个子女,长女建初,次子亚非,幼女鸣放。由孩子们的名字可以看出,这个家庭的父母有很高的文化素养,与时共进,并从时代的气息中提炼出特征和内涵,将它们化为孩子的名字。</h3> <h3>  (芳华时代的姨妈颇具文艺范)</h3> <h3>  (以上两张是建初和亚非的合影,何其可爱!)</h3> <h3>  (笔者和小学同学都是姨妈的学生)</h3> <h3>  听我妈说,姨爹姨妈两个都酷爱读书,又是工作狂,姨爹更是长年不理家务,好在家中请有保姆,日子过得安宁幸福。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一九六二年和一九六四年三年间,鸣放和亚非相继生急病夭折,造成这种灾难的原因不外乎是姨爹姨妈工作太忙,疏于对孩子们的照顾,还有就是当时的医疗技术和条件太差所致。但是他俩为了不耽误学生的课程,都是在孩子们去世的第二天强忍着悲痛继续给学生们上课。关于这些我是成年懂事后才听我妈具体提及,很令我惊愕和心痛!</h3><h3> &nbsp;</h3><h3> 姨爹姨妈在猝不及防中痛失爱女爱子,悲伤之情不能化解,夫妻彼此责备互不原谅,矛盾日趋白热化,加上姨爹家境殷实又是家中独子,传宗接代的思想根深蒂固,终起意离婚。而姨妈在生育三个子女后已做绝育手术,最后不得已同意了离婚,长女建初由姨妈监护抚养。一个家就这样散了。</h3><h3><br /></h3><h3> 家庭刚解体,文革运动就已来到。姨爹因过去的中共地下党身份被置疑,而与他单线联系的同志早已牺牲,无人可以证实他的清白,被定性为叛徒,打成反革命分子;从此取消教学资格,一介倜傥书生于一夜间被贬为学校的马车夫,每天负责学校的物资拖运,做拉煤、运粮、送水这类的粗活,在精神上还长期遭受人们的歧视与白眼。</h3><h3><br /></h3><h3> 夫妻分离,儿女本不该受父母连累,却有一次,建初到很远的地方担煤,在回家途中偶遇父亲赶着马车同向而行。建初担子沉重,肩膀吃力,腿脚酸软,心中好希望父亲用马车载她一程。但父亲竟然对她熟视无睹,挥鞭而过,把女儿远远地抛在身后,此情此景,给建初的心灵留下挥之不去的阴影。</h3><h3> &nbsp;</h3><h3> 从姨爹的角度,虽然不排除当时他有可能是怕自己的处境对建初造成伤害,才有这种决绝的姿态,但孩子注定不能从政治的角度去理解这个事实,多少年后也难以释怀。</h3><h3><br /></h3><h3> 离婚后的姨妈一边悉心抚育女儿,一边全力教书育人,心思都放在工作上;不仅赢得学生和家长的喜爱,也深得同行和领导的肯定;姨妈执教三十多年多次被县教育局评为先进工作者和优秀班主任;一九八三年元月被评为贵州省"五讲四美"为人师表活动先进代表;一九八一年和一九八四年当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贵州省金沙县两届委员会成员;这些荣耀让姨妈的职业生涯更加出彩,直至一九八五年年底光荣退休!</h3> <h3>  (以上是姨妈和各届部份学生的图片)</h3> <h3>  姨妈与姨爹离婚时才三十五岁,但自此她再也没有考虑过重组家庭,即使先后有好几个优秀的男人向她表达过爱慕之情,均被姨妈婉拒。或许是上一段的婚姻给她内心造成太大的伤痛,使她不再相信男人,决心远离婚姻。</h3><h3><br /></h3> <h3>  (姨妈和对她始终如一关怀备至的挚友——甘桂芬老师)</h3> <h3>  (姨妈和甘桂芬、后左一刘荣先、后左二何琳三位老师的合影)</h3> <h3>  (姨妈和建初及外孙女周兰)</h3> <h3>  文革结束后,姨爹平反了。姨爹当时平反,是姨爹上线的上线向党组织写的一篇调查材料,无意中提到他的下线的牺牲过程,姨爹几经碾转好不容易获此信息,据此提起申诉才洗脱叛徒罪名,摘掉了反革命的帽子,不然必定冤屈一辈子。<br /></h3><h3><br /></h3><h3> 姨爹恢复工作后,曾想方设法地想与姨妈复合,找了几个他们共同的朋友前来说和,但姨妈早已心如止水,一点不为之动摇。不要说此时的姨爹在经历过多年的磨难后,昔日的魅力早已荡然无存,当年的无情就难以得到原谅。建初自父母离婚,由于客观原因,父亲就再没有具体管过她;难怪在生命的晚年,姨爹自己都说对不起这个女儿。</h3><h3><br /></h3><h3> 姨爹平反后在金沙二中也给我上过课。眼前的姨爹,满脸的沧桑微霜的两鬓早已湮没了昔日的风采,半点看不到人们过去称赞的优秀,且在讲台上授课已显得吃力,甚至会为部分学生的怠慢而伤心流泪,望之令人难过。岁月无情,人生无常,姨爹的悲剧就是一出人为的历史悲剧,由不得我们要从中反省,总结教训,要它永不再重演。</h3> <h3> (姨爹和笔者高中同学及其他老师的合影)</h3> <h3>  姨爹退休后即回到他的老家黔西县安度晚年,并由黔西县妇联出面牵线和主持了婚礼,与一个和建初年龄相仿的年轻女人成了亲,生得一子,经夫妻二人悉心抚育培养,终至成人成才,达成了传宗接代的家族愿望。</h3><h3><br /></h3><h3> 姨爹2000年暮年临终之际,姨妈已释怀早年的恩怨,让建初和姐夫不计前嫌前去服侍,姨爹深感愧对建初,立下了妻子、儿子、建初共同分配财产的遗嘱。虽然遗产不多,但对建初而言,意义已远超遗产本身,总算是对父爱缺失的一种弥补,获得了心灵上的深深安慰。</h3> <h3> (晚年的姨妈和爱她的晚辈们)</h3> <h3>  </h3><h3> 一生自强不息的姨妈,于二0一二年在贵阳终老,众多的学生、亲朋戚友从四面八方前往吊唁,姨爹的第二任妻子和儿子也赶到参加了葬礼。这最后的一幕,对命运多舛却宽厚待人的姨妈,无疑是另一层人生意义上的圆满与慰藉。</h3><h3><br /></h3><h3> 姨爹姨妈二老安息吧!愿世间纷繁不再打扰你们!</h3> <h3>注释1:亚非会议又称万隆会议</h3><h3>来自百度百科的答案:</h3><h3>万隆会议,即1955年4月18日至24日,29个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政府代表团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这是亚非国家和地区第一次在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情况下讨论亚非人民切身利益的大型国际会议。这次会议由于在万隆召开,所以也称万隆会议。</h3><h3>万隆会议主要讨论了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各国共同关心的问题。主要目的是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并共同抵制美国与苏联的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活动。</h3><h3>万隆会议通过的《亚非会议最后公报》,涵盖了与会国在经济合作、文化合作、人权和自决、附属地人民问题、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等多个方面所达成的共识。公报中&quot;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的宣言&quot;,提出了载入史册的十项原则,是亚非国家对国际关系准则的重要贡献,是世界历史进程中划时代的里程碑。</h3><h3>&nbsp;</h3><h3>注释2:历史上的&quot;大鸣大放&quot;是什么?</h3><h3>来自百度百科的答案:</h3><h3>&quot;大鸣大放&quot;(或&quot;大鸣&quot;、&quot;大放&quot;),是1957年春夏,共和国开展整风-反右运动时,新出现又风靡一时的政治语汇。大鸣大放&quot;中的&quot;鸣&quot;与&quot;放&quot;,本是&quot;百家争鸣&quot;、&quot;百花齐放&quot;的缩写或简称。</h3>

姨爹

姨妈

建初

亚非

万隆会议

大鸣大放

学生

老师

亚非会议

离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