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游记(3)

冰山雪莲

<h1><i>2018.4.26 星期四&nbsp; 晴 无风</i></h1><h1><i>这就是我们昨天晚上入住的农场主家——藏在深山人不知啊!</i></h1><h3><br></h3> <h3>这是从我住的卧室望院子</h3> <h1><i>这是另一个窗口的外景。</i></h1><h1><i>我们宽敞的卧室,每个房间都有自己的卫生间和洗浴间。这一家,是我们这些天住的民宿条件最好的。</i></h1> <h1><i>这是通往牧场的小路。<br></i><i>昨天我们离开大圆石天色已晚,靠着导航开车离开马路上山,可是怎么看都是山野老林,人迹罕至。此时沐阳想起房东说过,导航曾经把别的房客导到河里!于是我们折返,再走还是回到那里。上山的几条路我们辗转几次,打房东电话没人接听。见到一户有灯光,去问路,结果也是房客。正在我们一筹莫展时,来了两辆车。他们打了电话,联系上女主人。她开车来接我们。原来我们没有走错,只是再往前开过去一点就可以了。就是怕掉河里,没敢往前走这一步!人生往往也是这样,坚持一下,往前迈一步,结果会大不相同。</i></h1> <h1><i>清晨,我这个懒人,第一个冲出房门。远远的看见沐阳走过来,金黄的树叶沙沙响,围栏丝网上的露珠闪着金光。暖极了!</i></h1> <h1><i>这个装饰是房东家竖在路边的,昨晚上山我已经看见了,天太黑就没拍。早上的逆光让蛛网都成了金丝线。</i></h1> <h1><i>她家一共有三个农场,丈夫管理两个,她管理一个。昨天晚上男主人回来的时候已经很晚,今早一早就去农场干活了。女主人早上要到牧场喂牛,我们提出跟着一起去。把青草装到拖拉机拖斗里。</i></h1> <h1><i>房东家的上一代就是农场主,现在他们家的农场一个能卖100万 新元(我忘记农场面积了),一头牛能卖1500新元。世代安宁,衣食无忧。</i></h1> <h1><i>散发着酒香气味的饲料一会儿就被这些牛抢光了。</i></h1> <h1><i>幸福的小牛!</i></h1> <h1><i>他家的小狗待我们也非常热情,沐阳是动物控,什么动物都不惧怕,友好相处。</i></h1> <h1><i>她家的猫咪嗓子发出“呼~~呼~”的低吼声,充满敌意的看着我们。我说像个小老虎。</i></h1> <h1><i>要离开了,我的“中国神器”又派上了用场。快乐合影。</i></h1> <h1><i>告别热情的女主人,告别欢快的小狗和矜持的猫咪,告别青青的牧场和那些幸福的牛羊,告别农场主美丽的家园。</i></h1> <h1><i>路上风景</i>。</h1> <h1><i>路边一处毛利人生活遗址。</i></h1> <h1><i>这两块大石头造型不错,换个角度拍也好。</i></h1> <h1><i>当年的原住民毛利人就生活在岩石下,当年的岩画现在还清晰可见。</i></h1> <h1><i>这里是Cutting湖,网上没有搜到中文音译。中午我们决定在这里休息。坐在这湖光山色里野餐,你说,此时吃什么还重要吗!</i></h1><h1><i>手机拍大场景还是很不错的。</i></h1> <h1><i>岸边垂柳倒映水面,美丽幽静。</i></h1> <h1><i>各种水鸟在他们的乐园里嬉戏。</i></h1> <h1><i>哪里都有欲望,都有争斗。</i></h1> <h1><i>沐阳不仅为我们准备了午餐,也给这些水鸟带了午餐。面包屑让它们争先恐后的飞起来。</i></h1> <h1><i>喜欢各种运动的新西兰人。</i></h1> <h1><i>饭后再来张合影,我们继续前行。</i></h1> <h1><i>Cutting不远就是美丽的怀塔基湖。</i></h1> <h1><i>湖光山色,岸边杨柳倒映水面,如同摄影镜像软件做出的效果。什么是真实?什么是虚幻?</i></h1> <h3>我们继续赶路。</h3> <h1><i>路上一个奇异的发现——四只牧羊犬,分工合作,前后奔跑,围追堵截,把一大群羊集合到一起,关键是羊群的队形四四方方的整齐。牧羊犬工作完毕,站到主人身边等待主人验收它的工作。</i></h1><h1><i>文明程度高,这个也可以!</i></h1> <h1><i>我们今天是要赶到塔斯曼冰川,路上没做更多停留。</i></h1><h1><i>傍晚我们已经远远的看见了冰川——山势巍峨,湖水清澈!又是一幅明信片儿。</i></h1> <h1><i>但愿明天是个好天。</i></h1> <h1><i>下午我们路过一个三文鱼养殖基地,买了好些三文鱼。入住冰川旅馆才发现厨房里没有盐和酱油,沐阳去旁边公共厨房跟几个韩国人借点。瞧瞧我们的冰川晚宴!新鲜的三文鱼生吃,煎吃,为沐阳的厨艺点赞!</i></h1> <h1><i><b>2018.4.27&nbsp;&nbsp; 星期五 天气多变</b></i></h1><h1><i>冰川旅馆每天只给半小时的免费上网!联络离了网络真是叫人郁闷的发狂!<br></i><i>彻夜未眠的夜晚,几次伫立门前,夜半月亮高悬,野兔三俩的散步,我与面前肃穆的雪山对望,仿若面对一个远古的哲人。人活在世,如何把压力变为快乐,是制胜的关键。此时,“高峰体验”来到身旁,那冰川之夜未眠岂不是一次难忘的偏得。<br></i><i>早起,站在住宅门口这就是正前方眼前景象。</i></h1><h3><i><br></i></h3> <h1><i>往左看就是这番景象。</i></h1> <h1><i>往前走,就会撇开那些黑森森的树,前景一片开阔。</i></h1> <h1><i>太阳出来了,可是云层很厚,总是阴晴不定。吃过饭,我们去走冰川。</i></h1> <h1><i>看看前后没车,我们几个冲上了马路!</i></h1> <h1><i>冰川上方远远望去,云海滚滚。</i></h1> <h1><i>开始爬冰川了,我们给自己来点仪式感!</i></h1> <h1><i>冰川上面有白雪覆盖。</i></h1> <h1><i>一路上游人不断,大家都走的兴致勃勃。冰川气候多变,在塔斯曼山口,风雨交加,冰川上乌云翻滚,日照雪山是别指望了。我们三提前回来,只走了两个多小时,只有沐阳一个人跑到尽头。</i></h1> <h1><i>塔斯曼山口乌云翻滚,仿佛世界末日。</i></h1> <h1><i>就像有万千怪兽在打斗。</i></h1> <h1><i>冰川全程要跨越三座这样的大桥,我们只走了两座。我都是壮着胆儿自己走过去的。</i></h1> <h1><i>平生也算是走过半程冰川啦!</i></h1> <h1><i>离开塔斯曼冰川我们去往约翰山天文台。这里被称为"地球上最纯净的天空",吸引了无数观星客和追求浪漫的人前往。</i></h1> <h1><i>在纯净天空下追求纯净的爱情。</i></h1><h1><i>拥抱吧,年轻人,祝你们幸福!</i></h1> <h1><i>在纯净天空下追求纯净的成长。</i></h1><h1><i>小帅哥,祝福你!快快长大。</i></h1> <h1><i> 天文台山下的蒂卡波湖地区是全球最大的黑暗天空保护区,是世界上观测星空最好的地方。为了减少光污染,小镇居民对光源极尽控制。</i></h1> <h1><i>站在山顶望向水面,你会怀疑自己的眼睛!那湖水的颜色让人感觉很不真实。但这确确实实是真的!</i></h1> <h1><i>在天文台山上俯瞰小镇全貌。左面那个点就是石头教堂。我们接下来要去那里。</i></h1> <h1><br></h1> <h1><i>手机的开阔视觉感觉真好。</i></h1> <h1><i>今天的云层好有质感。</i></h1> <h1><i>我们下山,跨过蒂卡波湖上的这座桥。</i></h1> <h1><i>第一眼就看到了著名的石头教堂。教堂用岩石块垒砌而成,不过二十多平方米,是新西兰最小的教堂,同时也是麦肯齐地区地标性建筑。每年有成千上万的人来这里看星空,拍星空。</i></h1><h1><br></h1> <h1><i>教堂旁边有一尊牧羊犬的铜像,是为了纪念牧羊犬为保护羊群所作的贡献。</i></h1> <h1><i>教堂从任何角度看都很有观赏性,地上的石头和那些羊胡草为教堂增加沧桑感。每年来这里举行婚礼的人也很多。</i></h1> <h1><i>我们想先入住,晚饭后回来看星空。结果还在路上,雨就下起来了。瞧瞧路况!</i></h1><h1><i>旅行中的这些不确定性也是旅行的魅力所在。美丽的蒂卡波小镇就此别过了。</i></h1> <h1><i>2018.4.28 星期六 雨</i><i><br></i><i>昨夜开始新西兰全境下雨。早起开车赶往基督城,一路上雨没停。<br></i><i>下雨把我的风景在路上变成了雨景在路上,下雨有下雨的意境,车窗也挡不住美丽的秋色。</i></h1> <h1><i>车窗上的雨滴为画面增加看点。</i></h1> <h1><i>我们中午到了基督城。基督城又叫“花园之城”,是新西兰第三大城市。我们这次新西兰自驾就是选择到基督城先游南岛,再逐步北上,从奥克兰离境。</i></h1> <h1><i>沐阳和海象在找我们准备入住的地方,隔着前档车窗拍摄,有没有油画的感觉?</i></h1> <h1><i>这是房东宽敞的大厨房,我们把东西放下去超市。结果新西兰人的守时给我们上了一课。</i></h1><h1><i>我们的协议入住时间是下午3点,因为下雨我们就找了钥匙提前把东西放进房间,然后去超市购物。结果因为我们提前入住,房主加收了我们20新元。其实我们是可以先去超市的,只是没有重视。死板和灵活,怎么来理解东西方人的观念。从小培养、自觉遵守,形成守信自律的交往规则,看似死板,也是提高文明素质的重要内容!</i></h1> <h1><i>  著名的新西兰基督城纸板教堂,是基督城别具风格的建筑,也是基督城一道靓丽的风景线。<br>  教堂采用A型结构,混凝土的基础再加上98个同样大小高度为23.8米的纸板管,构成了最安全的抗震建筑。教堂占地4000平方米,可容纳700人进行礼拜,也能用做活动空间和音乐厅。</i></h1> <h1><i>网上有很多纸教堂的图片,但这是我的华为手机的角度。</i></h1> <h1><i>天棚。</i></h1> <h1><i>立柱。高度为23.8米,共有98根同样大小的纸筒构建。</i></h1> <h1><i>在纸板教堂的后面小广场上,摆着185张空椅子,是为纪念2011年地震185个遇难者。每张椅子都不一样,无论是摇椅、酒吧椅还是婴儿椅,都是新西兰人民对于那些逝去生命的悼念方式。</i></h1> <h1><i>2011年的基督城地震至今抬眼可见遗址尚存,同这些地震遗址同时存在的还有城市街头随处可见的这些卡通画。新西兰用这种方式缓解弥漫城市空间的悲伤情绪,鼓励人们生活还要继续。</i></h1> <h1><i>我们去超市回来就开始动手包饺子,海鸥调馅,海象和面擀皮,我来包,沐阳煮,饺子合作社成立了!</i></h1><h3><i>墙上一面镜子,折射一张我们的合影。</i></h3> <h1><i>饺子牛肉芹菜馅,没有擀面棍,找了个稍微细一点的玻璃瓶代替。电子炉灶火慢,饺子滚不起来,我们就煮和煎并用。异国他乡感受着家乡的味道!</i></h1><h3><i>雨一直不停的下着。</i></h3> <h1><i>2018.4.29 星期天 雨<br></i><i>雨持续不停的下着,我们决定冒雨看看基督城。</i></h1><h1><i>基督城大教堂是基督城地标性建筑,1864年开工,1904年完工。2011年地震毁坏后,为是否重建政府和议会多次会议争论不休。看来至今仍没有结果。</i></h1> <h1><i>周围用铁丝网和挡板遮挡,避免有人走近发生意外。虽然下雨,铁丝网外还是有好几个人在用手机拍摄。</i></h1> <h1><i>我们的车路过大教堂,外墙上一幅巨幅画像,挺震撼的。急忙之中我拍下了一半。</i></h1> <h1><i>然后我下车拍了一副完整的,想必也是与地震有关的主题吧。</i></h1> <h1><i>基督城美誉“花园城市”,共有大小650个花园,城中的海格利公园是最大的一个。</i></h1> <h1><br></h1> <h1><i>湖边飞来飞去的海鸥。</i></h1> <h1><i>沐阳是不会放过这个喂食的机会的。</i></h1> <h1><i>雨中的空气更加的清新,秋叶飘摇,遍地落红。</i></h1><h1><i>我把镜头对准了公园里那些空闲的椅子。</i></h1> <h1><br></h1> <h1><i>还有爱运动的新西兰人。</i></h1> <h1><i>有一个人跑步的,也有几个人一起的。还是年轻人居多。</i></h1> <h1><i>我不明白这对穿情侣装跑步的,为什么牵着一根绳?</i></h1> <h1><i>还有很多带狗出来散步的。</i></h1><h1><i>这位女士,带了两条狗,羽绒服怀里还揣着一个小狗狗。</i></h1> <h3>看看!看看!</h3> <h1><i>这样清新的画面,心里还会有烦恼吗,还会在乎下雨吗。</i></h1> <h1><i>“这点小雨不算什么,有我为你挡风遮雨!”</i></h1> <h1><i>从公园出来,中午我们去基督城华城看望我朋友。他们夫妻二人在华城有一个摊位,卖发面包子,馅儿的种类很多,味道特别好。文芳妹妹在当地也成了小有名气的“包子阿姨”。我们跟朋友到他家吃了午饭,下午还打了会扑克。你要是去基督城,想吃家乡的发面包子,记得一定去华城找“包子阿姨”啊!你不会失望的。</i></h1> <h1><i>基督城博物馆5点钟闭馆,我们急急忙忙的赶过去,看了一会。无奈的语言障碍,啥也听不懂。</i></h1> <h1><i>也算是博物馆的标志了吧。</i></h1> <h1><i>明天我们就要离开基督城了,今天要把电饭锅还了。给你们看一下,就是一个这样的锁,输入密码,打开后钥匙就在这个密码锁里。</i></h1><h1><i>我们今天晚上住的民宿也和这个一样,见不到主人的。</i></h1><h3><i><br></i></h3><h1><i>今天是我们在新西兰南岛的最后一天,明天我们将去北岛。请继续关注《新西兰游记》(4)</i></h1> <h3>这篇新西兰游记3整理完后,迟迟没发,原因是一直没有找到我中意的背景音乐。书到用时方恨少,音乐又何尝不是如此啊!就先用这首陈蓉晖的《雨夜花》吧。</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