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 沪 哈 佳 北兴五地东北兵团战友向着32团16连知青上山下乡50周年大聚会聚集地,北京北大荒宾馆走来。

杨乃芬

<h3>上海知青来了</h3> <h3><font color="#010101">哈尔滨知青来了</font></h3> <h3>16连当年的铁牛驾驶员哈尔滨知青李晓超和郭维先也来了</h3> <p>李晓超为了参加这次半个世纪的聚会,克服了家庭困难,来北京与战友相聚。</p><p>在连队时虽然很少说话,但印象中的李晓超不善言谈,埋头苦干,穿件油渍麻花的绿棉衣,但仍觉很酷。</p> <p>大聚会期间,我和吕国华为了接待远道而来的各地战友,与筹备组小玉,李建国夫妇住在北大荒宾馆。</p><p><br></p> 我们的老连长王寿清从青岛也赶来了<div>我和吕国华到北京南站去接王连长</div> <p>当时王寿清连长是负责机务工作的付连长,我们对他的印象是对机务工作按排紧,严。也正象他自已那样不辞辛苦,一门心思全赴在机务工作上。那里忙,那里就有他的身影。真可谓拼命三郎。</p><p><br></p> <h3>我对王连长不能不说的一件事。</h3><h3>记不清是那一年的麦收,王连长跟着康拜因在2号地收割小麦,那时的口号是,与天斗,与地斗抢时间,颗粒归仓。不知王连长夜班,白班跟着车干了多长时间。这时他跟着拉麦子的车又来到场院。检查麦场工作,,盘腿坐在麦场休息一会,刚坐下,只听咕咚一声,他躺在地上睡着了!我们那时可能是太小,不懂事。逗得我们哈哈大笑。可见他连轴转太累了!这件事我记忆犹新。只要想到王连长,就想到这件事。</h3> <h3>机务排准备了一个节目朗颂《知青》</h3><h3>大会节目又排在第一个出场。这是三地战友第一次排练,一次成功。</h3> <h3>看给王连长乐的,在我印象里,过去王连长不会笑,没时间笑。他人就跟上了弦的机器,一天到晚就知道,干活干活!没办法大家就跟着干呀干呀!我在连队就没见他笑过。退休了,没压力了,见到我们格外高兴。</h3><h3><br></h3><h3><br></h3><h3>宋香全</h3> <h3>我的师哥孙名石,在历次聚会中都担当着摄影的重任。跑前跑后,不辞辛苦。</h3><h3>50年大聚会,更是首当其中,又要摄影拍照,又要为韩美兰大姐请的专业摄影师做副手,召集人员,指导编排站队等等。</h3> <p class="ql-block">韩美兰大姐的精彩演讲,不断响起阵阵掌声。知青的路我们曾一起走过。末来的时光,我们还将一起牵手,健康的活着,到那时我们再相聚!</p> <h3><font color="#010101">王连长讲话</font></h3> <h3>李晓超代表哈尔滨老知青讲话</h3> <h3>机务排第一个出场的节目。统一穿着《知青》衫,手拿印有《知青》二字的朗颂词。我们成功了!</h3> <h3>参加50年大聚会,原614车组人员。与师哥,师弟合影留念。</h3><h3>我们四个人来自三个城市,北京,上海,哈尔滨。</h3><h3><br></h3> <h3>26日晚组织战友到鸟巢去观夜景,有的战友白天开会很累了,在旅馆休息了。我和吕国华考虑王连长年岁已高,达80岁老人,就不要去了,这样我们也可不去了。但他坚持去!</h3><h3>由于路线不熟悉,坐了二站公交车,一直步行到鸟巢。返回旅馆时,大家已经很累了,实在不想走了,大部人决定坐一站车。而王连长仍走在最前面。却步行到达旅馆。小玉一直鼓励大家80岁的人走在前面!60多岁的人都落在后面。</h3><h3><br></h3> <h3>和邱指导员合影留念</h3> <h3><font color="#010101">27日考虑到李晓超要当天返回哈尔滨,机务排单独组织到天坛知青角,参加了知青角第100次活动。并在天坛留影。</font></h3> <h3>中午在天坛附近烤鸭店,有王连长参加机务排17人为李哓超举行了欢送宴。期盼再次相聚!</h3> <h3>5月28日50年大聚会四地战友在天坛合影留念</h3> <h3>50年大聚会圆满落幕。5月30日又一批上海,哈尔滨战友要走了!!29日15位北京战友在成家帮为他们举行送别酒宴。祝远方的战友一路平安!期盼再相聚!!</h3> <h3>宋香全 王丽荣到车站为王连长送行</h3><h3>祝老连长一路平安!旅途愉快!</h3> <h3><font color="#010101">\</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再见北京! 再见战友!天长地久,友谊长存!!</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