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场知青故事》

阿寄

<h3> 我所在的农场,马车没有,牛车很普遍。而拉车的牛,则是南方的水牛。长着青灰色的皮毛,力大无比。特別是冬季过后,初春时期的"出栏牛",整个冬天休养之后的水牛,更是力大三分,难以驾驭。它还会欺负生人。有次我去耕地,刚把它套上犁具,它就挣扎着往前跑去,跑得无影无踪,我只有干着急……。后来,我犁地时,先给它几鞭子。</h3> <h3>再说。哎,效果不错。<br> 有一次,我看到别人去放牛,感觉很浪漫的。这话被林场楼队长听到了,第二天,真的被他派去放了三天牛。 <br> 我一人管二条水牛,我高兴地特找了一条长长的箩线,在牛肚子中间绕了几圈,学着威武的解放军在草原巡逻那样,骑着水牛唱着牧歌,上山放牛了。开始,牛还是平静听话的,我有点洋洋得意⋯一。不料我的鞭子一扬,牛儿便跑了起来,哇!哇!哇!吁!吁!怎么叫唤都无济与事⋯⋯,结果,牛屁股一纵,牧牛人一个倒栽葱,被插入路边的茶树丛中,半天起不来。被同行放牛的乡村小姑凉们笑掉大牙!</h3> <h3> 放牛工作也是不容易的,早上,要把牛赶到远山草比较多的地方,中午就不能赶回食堂用歺,只能自𠆤带菜饭,用铝盒子装着,中午开饭时,盒子里爬满了蚂蚁。此时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我只能挑着,把饭吃完。哎!后来肚子竟然未出问题,结论是:蚂蚁是高质白食物而已! <br> 有时,雷阵雨突然来临,穿着棕衣也无济于事,与一群都穿着棕衣的乡村小姑娘们一起,卷束在山洞里,真是够狼狈的,好象一群原始部落的"北京人",窝住在山洞里⋯<br>。雨过天晴,彩虹搭桥,小河淌水,雨后的野外的自然风光尤为美丽。大家又高兴地聚在一起,打牌的,唱歌的,各显其能。当然,吹牛侃大山是我的专长,乡村小姑娘听得难解难分,津津有味……。太阳下山了才依依不舍各回住地。期待第二天太阳升起。</h3> <h3>林场离瑯玡小镇有半个小时多的路程,白沙溪穿城而过。这个女知青站在转角处的情景,使人联想起我们往年的生活情景,也是这样的古街,路边是清沏流水的小沟,街上开有茶馆,打铁的,供销社的百货公司,对面开有唯一的饮食店,裁缝店一位叫"英英"的小姑娘十分可爱,我去缝缝补补,她竟然不收分文灬。<br> 几棵大樟树,邮政小屋,依然在老地方。</h3> <h3>夏天,在白沙溪游泳,不到半夜不回归。到乡村赶集,尽管二手空空而回。去水库划船,没有船桨用扫帚!去深山爬涉,不登峰顶非好汉!<br> 当然,也会静静地沉思,期望着何时回城。也会借书,结合工作,学习技术。也会偷偷地在被窝里看当局禁止流通的书藉灬。</h3> <h3>我也一次逃亡的经历,实在是劳动太艰苦了就跑去深山小学校,当一名代课老师。和孩子们在一起很快乐。<br> 区校组织同学登山军训,同学在山上拔笋,把成果都送给我,非常感人。<br> 晚饭时节,我负责给同学做饭,可是,雨天的松树杈,怎么能把它点着火?我是没办法呀,真是个难题!可是,聰明的山里同学学,硬是从被雨淋湿的松树杈中找出含有松脂的树干,一点就成功了,熊熊烈火的炉膛,湿柴均能烧着,我真是服了!<br> 第二天,同学登山比赛开始,争先恐后的。不料,一块脸盆大不的石块被人踩飞了,越滚越快,直往山下滚来。我与年青的女老师正站在下方。我灵机一动,抱着女老师按住在地,上方正好有一个ka,我们二个躲过了一劫。往下看去,石块翻滚着,竟把一棵小树拦腰截断,我和女老师都审出舌头,面面相观⋯⋯。也顾不得男女授受不清了。</h3> <h3>虽然与同学们相公愉快,在教师群里我还是一位当仁不让的"救人英雄"。几个月后,上级教育部门发现我这位没有正式编制的黑户老师,我只能灰溜溜地离开了学校。回到林场。</h3> <h3>在林场劳动非常艰苦而乏味,修水库,拉石块,修大桥,种树,伐树。每月只有20元工资,每月除掉伙费后,袋里所剩无几,穿着倒是无所谓,整天有劳动布的工作服穿着了事,人家看着是有工作的人,也不失是一种时冒。业余生活只能自找了。<br> 到农村看夜场电影是我们的最爱,不管路程有五华里、十华里也会尽兴赶去,不管是早就看过的《铁道游击队》,《地道战》巜地雷战》。朝鲜片巜摘苹果的时候》。纯碎是赶赶热闹,消遣一下。</h3> <h3>那次林场职工与附近村民的冲突事件,至今,历历在目。当时年青气盛,思想简单,我也不幸被卷入其中。真是"乘兴而去,败兴而归"。同伙被村民层层包围,大冬日的,有的被人扔进冰冷的池塘,有人被打得头破血流,脑震荡。而我被该村的赤脚女医生救出,护送村外,毛发无损。真该感谢她这位年青漂亮的女医生,"现今而目下",不知妳在何方!</h3> <h3>林场的树林要更新,要把旧树拔过。队长心真黑的规定每人毎天任务拔15根。第一天,我拔了15根,天已经黑了,腰酸背疼!该想想办法,一看,操场上的手扶拖拉机空着。<br> 结果,一个上午就拨了45根,三天工作量!队长没话说。场长还表扬了,要全场推广机械化操作来拔树。其实挺简单,开着铁轮拖拉机把铁链绕着树干根部,油门一加,几分钟搞定。</h3> <h3>知青群体里,与农村相亲的挺多,一窝风似的。场里一位来自杭州的男知青,曾经创下最快速纪录,名扬大地,他从认识其人一一登记结婚。只化了18个小时。哈哈哈!<br> 费用不是很多,四队的一位职工,拿出一百元作定亲费,从兰溪乡村娶了一位花容月貌的姑娘,轰动全场。哈哈!不过,当时知青囊中羞涩,一百元銭也是难住众多男子汉的。当然啦,我也是其中之一。自已都难养活自己,成家是遥远的事情。<br></h3> <h3> 在农场,体力活很是累人,再说修水库,这是金兰水库,现在看起来很美,这可是几万人挑土壘起来的土垻,我们参与修建时,大埧已经建成使用,为防止天降大雨,泄洪不力,在水库底部建立一个紧急泄洪道。我们的工作就是把沏堤的大石块运到指定的地点。手拉双轮车,装上上千斤的石块,崎岖不平的路面,整整劳动了一𠆤星期。</h3> <h3>后来,每当我与人谈起城里的自来水(金华自来水引用该水库之水)和水库时,就会骄傲地说:"这水库是我造的"!哈哈,虽然这话显得偏面、夸张,我以后还会这样说,以此表达曾经付出的劳动汗水。哈哈大笑</h3> <h3> 知青下乡运动,实际上是共和国历史上的一个痛点,碰巧被我们这些年龄段的人遇到了,说不完的酸甜苦辣,样样尝到。挣扎、无奈,苦思苦想!无可奈何!有人说,下乡锻炼了人的意志。也有人说下乡浪费了青春,耽误了时光。各种说法不由而衷。不过,你经历了,不后悔,更不要悲伤。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台上台下,有人幸运,也有人悲伤。下乡运动,五十年周,以此文章,聊以自慰,</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