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圣故里,大美韩城

W💍x f

<h3>  陕西韩城,位于陕西关中的黄河之滨,俗称陕西的东大门,是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这里是史圣司马迁的故乡,还是西周时期的"韩国"。余秋雨先生盛赞韩城是"一直想去而不敢去的地方"。贾平凹先生在2011年《定西笔记》中写到"韩城是我心中三个很值得行走的地方之一。这三块地方历史悠久,文化纯厚,都是国家的大德之域,其德刚健而文明"。对于我家四口来说,韩城是第二故乡。在离开四十年之后,2018年的"五一"假期我们踏上赴韩城的怀旧之旅、文化之旅、感恩之旅。</h3> <h3>  乘坐北京直达韩城的K609次列车经过15个小时抵达韩城,十几分钟后即已入住韩城国际酒店。酒店位于火车站正南800米处,太史(政府)大街和龙门大街的交叉路口,交通极其方便,设施服务不错,性价比很高。床旗上面"有故事的韩城,有味道的旅程",很应合我们此刻的心境。</h3> <h3>  (一)夜幕下的韩城古城</h3><h3> 傍晚我们走进古城。夜幕下的古城,华丽而不失妩媚,古城墙在剪纸艺术的衍射下,异彩纷呈!</h3> <h3>  韩城古城建于隋朝,距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保留着唐,宋,元,明,清五代建筑,其中有16处元代建筑,是"元建"全国最为集中的地方之一。千年文脉传承赋予这座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h3> <h3>  韩城古城南临澽水,西依梁山,东北有原,山环水抱,是典藏于时光深处的千年小城,是一座满腹经纶的文化名城。一千多年来,五街七十二巷,巷巷有故事,处处有风景。那些散落古城街巷的民居四合院和庙宇楼阁,都在讲述千年的过往。</h3> <h3>  韩城古城的主街道是一条南北走向的街道,城中最著名的三大古迹文庙、东营庙、城隍庙基本处于一条南北轴线上,是至今保持完好的古老建筑群。</h3> <h3>  (1)文庙</h3><h3> 据说唐贞观四年(630年),朝廷令郡县皆立文庙。韩城文庙经历代重修扩建,形成以元、明建筑为主,集宋、元、明、清建筑风格于一体的规模宏大的群体建筑,为陕西之最。</h3> <h3>  (2)东营庙</h3><h3> 原建在东边军营中,创建于明,现存建筑为道光年间重建,位于文庙和城隍庙之间,坐东朝西,主体建筑为中轴线上的关帝庙。</h3> <h3>  (3)城隍庙</h3><h3> 城隍庙位于文庙北邻,始建于明隆庆五年(公元1571年),此后曾多次重建扩建,占地面积15500平方米,规模宏大,是一座坐北朝南的四道院道教道观。其中主要建筑有琉璃九龙照壁、东西牌坊、山门、政教坊、威明门、广荐殿、德馨殿、灵佑殿和寒光殿。</h3> <h3>  (4)琉璃九龙蟠龙照壁</h3><h3> 文庙前的九龙蟠龙照壁,长十七米,高四米多,七十多平方米。孔雀蓝琉璃的砖雕团龙,神采飞扬,灵动异常,其制作工艺之精湛,完全可以媲美皇家北海公园内的九龙壁。</h3> <h3>  (5)古城街巷</h3><h3> 走在古城街巷,青砖碧瓦让人有种穿越时空的赶脚,斑驳建筑像是在诉说着,这里有着久远的故事。更让人惊奇的是古城小巷道的楹联牌匾,一个个彰显着祖先的荣耀与辉煌。</h3> <h3> (二)千年古城老街</h3><h3> 韩城古城是全国保存最完整的6座明清古城之一,城池始建于隋唐,明崇祯十三年(公元1640年)由韩城的当朝宰相薛国观奏朝廷批准,倡议地方官员、绅士捐资改土城墙为砖城墙。古城四个门楼额,东曰"黄河东带",西曰"梁奕西襟",南曰"溥彼韩城",北曰"龙门胜地。</h3> <h3>  韩城古城被誉为"全国最具有文化底蕴的古城,南北长达千米,东西800余米,占地面积约0.79平方公里。有隍庙古街、文庙、九郎庙、北营庙、东营庙、庆善寺、毓秀桥、城隍庙、县衙、状元府、闯王行宫、金城老街、名人故居、民居四合院等众所周知的历史古迹和人文景观。</h3> <h3>  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年间封前汉纪信为城隍爷,因此内部供奉纪信城隍爷铜坐像,传说城隍是"剪恶除凶,护国保邦,监察幽冥,保安黎庶"的神灵。所以城隍庙门前的东牌坊上书额"监察幽明",西牌坊上书额"保安黎庶"。</h3> <h3>  韩城文庙号称是曲阜孔庙、北京孔庙、南京夫子庙、吉林文庙之外的第五大文庙。韩城文庙更大的优势是这里完全免费参观,且每天开门到夜里十点。试想能够每日受到周围几千年文物的无声滋养和熏陶,韩城人该有多大福气。</h3><h3><br /></h3> <h3>  (1)小北京</h3><h3> 韩城流传着这样几句话"过了司马坡,秀才比驴多""朝半陕、陕半韩"。明清时期朝廷高官有一半是陕西人,其中陕西高官一半出自韩城。韩城历史之深厚,名人之多不言而喻。这些名人在韩城修建起大片仿北京四合院,至今保存完好,是天然的古建筑博物馆。韩城古城享有"小北京"美誉,确实名副其实。  </h3> <h3>  (2)城隍庙古戏台</h3><h3> 创建于明万历四十四年,历代均有重修,现保持有明代建筑特征,部分构造已改为清代法式。每年农历八月二十日为庙会日期,当地民众须请两台大戏于此赛台演出。</h3> <h3>  (3)基督教堂⛪️</h3><h3> 远处尖顶是1901年成立的韩城吉家寨教堂,1994年年和2016年随信徒人数的增加陆续修建了第二座教堂和第三座教堂。说起来很有意思,在古城翘角飞檐过山脊的灰瓦青砖建筑之上,红色尖顶的基督教堂非但没有显得格格不入,还成为一种补充,补充了向上的引导,引导出美丽的天际线。中西方文化在这里和谐交融。</h3> <h3> (4)尊经阁</h3><h3> 文庙中的尊经阁,始建于明弘治三年(公元1490年),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雄伟壮阔,气势恢宏。</h3> <h3>  (5)韩城市博物馆</h3><h3> 细细听讲韩城故事。韩城市博物馆伊始设在文庙内。从2002年开始,将文庙、东营庙、城隍庙三个古建群一气贯通,形成一个精美的露天建筑陈列馆,规模上居全国县市级博物馆之最。定期举办各类文物陈列,使建筑陈列与文物陈列浑然一体,建筑艺术和人文艺术交相辉映。</h3> <h3>  (6)城隍庙古街</h3><h3> 如今的城隍庙古街已经改造成为一个涵盖吃、住、游、购、娱等旅游要素,品质高端、集文化与旅游休闲为一体的体验式街区,引领古街旅游新潮流。</h3> <h3>  (7)龙头金塔</h3><h3> 韩城流传着一句谚语:"古城古,新城新,一塔赏古今"。韩城金塔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金代所建。 在韩城当地,人们把金塔比喻为龙头,把古城里千米长的明清古街比喻为龙身,把古城最南端的毓秀桥比喻为龙尾。古塔古街古桥连在一起,宛如一条蛟龙,佑护着一方水土。金塔矗立在韩城市新老城区交界处,金塔以南,韩城古城的风貌尽收眼底,金塔以北,现代化的高楼拔地而起,充满着新城的生机与活力,"一塔赏古今"由此而来。</h3> <h3>  (8)龙尾毓秀桥</h3><h3> 毓秀桥又称据水桥,位于南城门外,桥建于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这里还有一个"三两银子卖桥"的故事。毓秀桥为清康熙年间韩城邑人、云贵两省巡抚刘荫枢出资所建,桥建好后,为避免子孙后代借桥敲诈百姓,刘阴枢以三两银子将此桥卖给了韩城县。这个故事现在仍在当地流传,被人们当作培养后代自食其力、独立生活的活教材。</h3> <h3>  对于曾在韩城生活过的我们来说,韩城的山水孵育我们,韩城的文化熏陶和滋养了我们。我们感恩韩城,祝愿韩城越来越好!越来越美!</h3> <h3>  (三)原上平地起新城</h3><h3> 新城区的金塔公园空气清新,鲜花绽放,流红溢香。站在公园高处可俯视韩城古城全貌,并有阶梯与古城相连。</h3> <h3>  1978.2和2018.5,我们四口时隔40年两次在韩城金塔合影。</h3> <h3> (1)烈士陵园</h3><h3> 金塔公园有个烈士陵园,这里安葬了父亲的47位战友。他们为建设韩城献出了生命,为韩城的繁荣昌盛作出了卓越贡献,人们永远不会忘记他们。这次父亲跨越岁月长河,隔着时空向先烈们庄严致敬!</h3> <h3> (2)状元街</h3><h3> 韩城市新城区状元街,是为纪念清朝"陕西第一状元"王杰而命名。王杰(1725年-1805年),陕西韩城人。清朝状元、名臣,有清一代陕西第一名臣之称。官至内阁学士,乾隆五十一年(1786)出任军机大臣,上书房总师傅。</h3> <h3>  (3)韩城街景</h3><h3> 韩城的街道干净整洁,鲜花盛开,随处可见具有韩城文化元素的城市符号,城市品位颇高。</h3> <h3>  这里还有太多的神奇故事,风光旖旎的南湖公园,光影戏水,美不胜收。光芒四射的彩灯,无一不彰显着这个城市的生机勃勃、欣欣向荣。</h3> <h3>  (四)文史圣域司马迁祠</h3><h3> 司马迁(公元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西汉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所著《史记》总结了中华民族三千年的文明史,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树立了一座丰碑。</h3> <h3>  (1)文史圣域</h3><h3> 走在司马大道,见到第一个牌楼是文史圣域。《史记》开创了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的纪传体史学和历史传记文学。司马迁的著述和司马迁的人生遭际,尤其是他忍辱负重实现人生目标的决绝与坚定,成为了民族精神的标准和重要的组成部分。</h3> <h3>  (2)司马迁祠</h3><h3> 司马迁祠依山而建,这座山坡叫太史坡。沿坡上行,就进入了司马迁祠。由清代重建,门上扁书写着"汉太史司马祠"六个大字,是大书法家启功先生的墨迹。 </h3> <h3>  (3)司马坡</h3><h3> 司马古道又称司马坡,据传最早修建于春秋战国时期,为晋(魏)国的河西要道。秦王朝建立以后,为韩城及其周边地区通往长安的必经之路。现存石面为北宋时期铺设,原长1500米,现仅存300余米。历经800余年,石面已经斑驳风化,坑洼不平,好像在昭示太史公一生的坎坷与悲壮。</h3> <h3>  (4)高山仰止</h3><h3> 行至半坡,有一座木牌楼,是元明建筑物,上书"高山仰止"四个字。司马迁写史记时,曾用"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诗句来赞誉孔子,把这四个字用在这里,也是赞誉司马迁品德高尚,备受世人敬仰。如今上面的字迹已模糊不清。</h3> <h3>  1976.8和2018.5,相隔42年,我们两次在高山仰止牌坊前留念。</h3> <h3>  (5)史笔昭世</h3> <h3> (6)河山之阳</h3><h3> 司马迁祠对着滔滔黄河,西依巍巍梁山,依崖就势,气象万千。要爬上去,先得从司马古道西上,历经九十九级石台阶,才能抵达山门。登上河山之阳回望,黄河脚下流,祠墓梁上枕,山河环抱,川塬如画。</h3> <h3>  (7)太史祠</h3><h3> 司马迁祠距今已有一千七百余年的历史,祠院古柏参天。里面有史记碑苑展馆、史圣济世经展馆、龙门谒司马展馆、史记博览中心、十二本纪园景观、千秋太史公展馆、铁笔写春秋展馆、巨著惠万代展馆 、守望家园展馆等,记录着司马迁忍辱负重,奋笔疾书的壮烈一生。司马迁精神也已成为中华民族前进的动力。</h3> <h3>  (8)诗词碑</h3><h3> 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中写道: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h3><h3> 郭沫若在司马迁祠墓的题诗:龙门有灵秀,钟毓人中龙。学殖空前富,文章旷代雄。怜才膺斧钺,吐气作霓虹。功业追尼父,千秋太史公。</h3><h3> 鲁迅先生称赞司马迁的《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h3><h3><br /></h3> <h3>  (9)司马迁墓</h3><h3> 山坡最高处就是司马迁墓地,初建于西晋嘉4年(310年)经金、元、清四次修建,至今完好。墓壁周围镶嵌着嵌着砖雕八卦的图案16幅,墓顶有古柏一颗,号称"五子登科"。墓前竖着一块石碑"汉太史司马公墓"为清乾隆巡抚毕沅题书。</h3><h3> 司马迁祠墓高临着芝水,面对着黄河,这个位置上的雄伟与辽阔与司马迁《史记》的视野与格局甚相般配,映衬着司马迁的高尚人格和伟大业绩。</h3> <h3>  (10)国家文史公园</h3><h3> 挥毫三千年,一日阅古今。如今韩城围绕司马迁祠景区建起了占地面积3200亩的国家文史公园,成为集朝圣祭拜、历史熏陶、研学体验、休闲观光于一体的5A旅游胜地,在这里倾听韩城千年历史变迁,体验遗迹厚重,汲取国学文化精髓。</h3> <h3>  (五)世界民居瑰宝党家村</h3><h3> 党家村全村多数为党、贾二姓,故称党家(贾)村。始建于元至顺二年(1331年),地处韩城东北方向东西走向的葫芦状沟谷之中,全村330多户,1400多人。明成化年间,党、贾两姓联姻,合伙经商,生意兴隆,成为地方巨商富族,因而明清两代有较大规模兴建。 </h3> <h3>  党家村古建筑群是山陕古民居的典型杰出代表,被国内外专家誉为"东方人类古代传统居住村寨的活化石"和"民居瑰宝"。</h3> <h3>  党家村古建筑群规模之大,令人惊叹。在党家村,眼前仿佛能看到700年前山陕人在这里生活的繁华景象。这些古建筑群,将是历史最好的见证。</h3> <h3>  城墙、看家楼、泌阳堡、及夹层墙哨门等攻防兼备的古代防御体系,是党家村保存至今的一个重要原因,也体现出在战乱年代有钱的党家村人当时的心态。党家村集古代中国文化、建筑之大成,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h3> <h3>  (六)先秦芮国传奇梁带村</h3><h3> 梁带村芮国遗址博物馆位于韩城市,在梁带村周代芮国墓地遗址基础上建成,2018年2月14日才正式开放。我们非常有幸成为她的早期探秘者。</h3> <h3>  梁带村芮国遗址博物馆设计通过对梁带村出土文物镂空方盒简化提炼,融合现代化元素,庄严凝重,气势恢宏,为我们展现了一座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大型博物馆,与韩城的文化定位非常吻合。</h3> <h3>  (1)探秘之旅</h3><h3> 芮桓公是芮国最鼎盛时期的一代国君,在梁带村芮国遗址博物馆中不少文物都跟芮桓公有着紧密的关系,不管是他佩戴的饰品还是生活用品都彰显出主人身份的尊贵。</h3><h3><br /></h3> <h3>  在青铜器展品中,最引人注目的要数代表周代列鼎制度的7鼎6簋,器物的主人就是芮国一代国君芮桓公,据史料记载,西周有严格的列鼎制度,天子使用的是9鼎8簋,王公大臣是7鼎6簋,而诸侯一级是5鼎4簋,而从这点也印证了芮桓公当时尊贵的身份。</h3> <h3>  这个玉猪龙是全国第二大玉猪龙,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距今已经有5000年的历史,而芮国墓葬距今才有2800多年的历史,也就是说墓主人拥有它的时候,它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当时就是一个古董</h3> <h3>  M26的镂空方盒及其他弄器、方壶高50厘米,体形巨大,器形精美,上面饰满缠绕的龙纹。</h3> <h3>  (2)芮国夫人</h3><h3> 芮国名气最大的是《左传》中记载的春秋早期芮国的一起长达八年的政治动乱事件。《桓公三年》:"芮伯万之母芮姜恶芮伯之多宠人也,故逐之,出居于魏。"这个就是太后芮姜,从此芮姜开始治理朝政,在这期间芮国不仅击败了强大的秦国侵扰,国家也越来越繁荣昌盛。所以芮姜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掌握王权的女人。旁边放置着象征权力的七璜联珠。</h3> <h3>  (3)金色年华</h3><h3> 芮国遗址是全世界同一时期单个墓葬出土金器数量最多的古墓葬,而且黄金纯度最高达到了92%到98%,并且把金属镂空制造技术向前推进了270年的历史。</h3><h3>  博物馆中,这些宝藏,或是文物所承载的文明,或是中华文化延续的精神内核,它们记录了一个伟大的时代,影响着中国人的归属感、价值观以及生活方式,使得这种文化精神,可以一代又一代传承下来。</h3> <h3> (七)壶口瀑布</h3><h3> 壶口瀑布是黄河流经秦晋大峡谷时形成的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位于陕西省和山西省的交界处,滚滚黄河奔流至此,两岸石壁峭立,河水收束狭如壶口,倒悬倾注,因此称为壶口瀑布。瀑布宽达50米,落差9米,最大瀑布面积30平方米,是我国第二大瀑布。</h3> <h3>  (1)黄河大合唱</h3><h3> "风在呼、马在吼, 黄河在咆哮 ……"壶口瀑布景区醒目的大字和音乐时刻提醒我们到了黄河,这里是壶口瀑布。水势汹涌、涛声震天,壶口瀑布是黄河最壮观的一段,它的气势正是中华民族的象征。</h3> <h3>  (2)黄河之水天上来</h3><h3> 由于是夏初,黄河的水流量并不大,但是来到壶口瀑布前,河谷里雾气弥漫,汹涌的河水势如千军万马,浪沫横溢,惊涛骇浪,自有一番英雄气概。</h3> <h3>  (3)沙尘暴</h3><h3> 当天在壶口瀑布游览时,突然大风席卷沙尘滚滚而来,一时黄尘蔽日,眼睛睁不开,鼻子耳朵口中全是沙子,呼吸都困难。但景区所有的工作人员和携老扶幼的游客们个个坦然自若、井然有序。此刻我对岸边树立的"黄河魂"三个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h3> <h3>  (八)鲤鱼跳龙门</h3><h3> 山西省河津市西北的黄河峡谷,两岸峭壁夹峙,形如门阙,水势汹汹,声震山野。唐代著名大诗人李白以"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的诗句,道出了龙门的湍悍水势。这里是禹凿龙门治水的发生地,神话说鲤鱼从这里跳过龙门。70年代我们曾走过的铁锁桥已经拆除,如今三座大桥并列横跨黄河,如三道凌空彩虹,增添了龙门的不凡气势。</h3><h3><br /></h3> <h3>  1972.7和2018.5,相隔46年,我们两次在龙门大桥前留影。</h3> <h3>  (九)留恋韩城</h3><h3> 绿豆糕、竹筒饭、红甜面、蒸菜、韩城馄炖、枣馍以及羊肉泡、羊肉饸饹、羊肉糊卜,这些是我们吃过和看过的韩城小吃,口齿留香,让我们用这里的味道,记住韩城、留下韩城。</h3> <h3>  在旅行之间爸爸还接受了韩城日报、韩城电视台的采访。</h3><h3> 5月5日,韩城电视台韩城新闻报道:抗美援朝老兵汪大绶时隔40年回到韩城,回忆峥嵘岁月,赞叹今日变迁。</h3><h3> 5月9日,《韩城日报》报道:军民鱼水情,续写新篇章。"450部队"老兵回韩"探亲"。</h3> <h3>  我们这次回韩城,特地看望了父亲的老战友、原405团后勤处长、90高龄的宋孝照夫妇及子女,畅叙军旅情、战友情。</h3> <h3>  在司马迁祠和党家村景区与韩城市副市长王辉的两次巧遇让我对韩城的父母官产生敬意,他们身上有正气,年轻有激情,心中有百姓,工作有效率。我自愿充当韩城的义务宣传员。</h3><h3> 韩城的历史文化和古建筑魅力,历来被文化学者和历史研究者所推崇。万人敬仰的司马迁祠,古建完好的党家村,鲤鱼跃水的龙门,风光迤逦的南湖,光芒四射的灯展... 这些无不让文化名城,大美韩城的魅力无限张扬,熠熠生辉。倘若可以,一定要来这里,探寻这千年历史之路,感受秦汉文化的魅力,接受史圣故里的人文情怀洗礼,给自己心灵放个假。欢迎大家到美丽的韩城来旅游!🚌🚂🛩</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