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的诱惑你抵挡不住(一)

树尖那颗酸枣

<h3>  2007年,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张家界旅游,可惜天不作美,一到那里就开始下大雨,上山后大雾浓密,三米之外听见声音不见人,走路都战战兢兢生怕坠落山崖,更不要说看山观景了。尽管如此,山下的金鞭溪和十里画廊的景色还是让我雨中流连忘返。不尽兴的我当时就大喊道:“张家界,我还会来看你!”</h3><h3> 张家界的诱惑让我魂牵梦绕!</h3><h3> 十一年后,我终于一路风尘再次来到了张家界。</h3> <h3>  武陵源景区大门处的九重阁楼。</h3> <h3>  张家界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才被发现和开发的风景区,旅游资源堪称世界一流。以举世罕见的石英砂岩峰林为主体的武陵源核心景区,包括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天子山自然保护区、袁家界风景区、金鞭溪、十里画廊、黄石寨等,三千奇峰拔地而起,八百溪流蜿蜒曲折,融峰、林、洞、湖、瀑于一身,集奇、秀、幽、野、险于一体,森林覆盖率达97%,被誉为“扩大了的盆景,缩小了的仙境”。</h3><div> 这是景区模型。</div> <h3>  “界”的含义是指领属界限,范围。张家界之名,据导游讲,明朝张万聪镇守有功,朝廷将今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一带“山林之地”作为封地赏赐给他,于是举家上山守业经营,后这一带成为张氏世袭领地,并立了一块石碑“张界”,没有“家”字,后来才叫成“张家界”。还有一种说法,相传西汉留侯张良当年避祸在此隐居,终老后葬在水绕四门,从那时候这里就叫张家界了。</h3> <h3>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是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原来是张家界林场,1989年张家界武陵源被列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1992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2000年被列为中国首批AAAAA级旅游区和首批国家地质公园,2004年被列为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为了轻松游览不走冤枉路,我们报了一个张家界当地的散客拼团,据导游介绍,目前武陵源景区已开辟71条旅游线路,而集中了主要景点的线路有三条,我们游览走的就是这三条之一:乘景区到天子山索道上山——贺龙公园——袁家界——百龙天梯下山——金鞭溪——十里画廊,十一年前我游过的黄石寨、宝峰湖等以及乌龙匪寨均不在此列。</h3> <h3>  天子山海拔1262.5米,最低海拔534米。因宋代土家族领袖向大坤在此率众起义,自称“天王”,后来殉难于此,故名天子山,更有“峰林之王”的美称。据说,山间云雾变幻,仪态万千,时如江海翻波,涌涛逐浪,时若轻纱掩体,飘渺虚无。日出时晖映长空,日落处霞光无限,又将天子山装点成瑰丽明艳的帝王宫阙。夜风下,皓月弄影,峭壁如洗,万籁俱寂,浪漫陶人,大有“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之感。入冬后,则雪压险峰,霜被松柏,冰锥倒悬,经久不化,俨然一派银妆素裹的奇幻景象,享有“谁人识得天子面,归来不看天下山”、“不游天子山,枉到武陵源”、“秀色天下绝,山高人未识”之美誉。可惜我们普通游人只是短时走马观花,不可能尽赏美妙。</h3> <h3>  天子山索道,长900多米,我们就是乘索道车上山的,节省了许多时间和体力。</h3> <h3>  贺龙公园里的贺龙铜像。</h3><h3> 贺龙公园是1985年为庆祝贺龙元帅90诞辰而建立的,铜像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全国城市雕塑艺术委员会委员、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潘鹤教授设计,广东佛山铸铜艺术研究所铸铜。铜像高6.5米,重9.3吨,是近百年来中国最大的铜像,比韶山东方红广场的6.1米铜像还高。贺龙铜像选取了元帅生前喜爱的大衣、烟斗和战马为陪衬。铜像背靠青山,面向神堂湾,凝重、庄严、和谐地统一在青山绿水的画图中,元帅浓眉大眼,八字胡须,握着烟斗,微笑注视着家乡石峰峭壁。身旁一匹威武的战马,昂起头颅,似乎在等待主人扬鞭踏上征途。铜像涂了一层油,看上去黑黑的,形状和山峰差不多,意思就是把贺龙铜像当作一座山峰来设计的,与自然风光相协调,也希望贺龙元帅的精神与青山绿水长存。</h3><h3>  据说这其中还有一段故事:</h3><div>  贺龙铜像泥塑小样制好后,湘西自治州委指示听取贺龙夫人薛明的意见。元帅亲人在电话里说:“塑了一匹马,老总又没有骑在马上,这像什么样子?”潘鹤又泥塑了一个贺龙骑在马上的小样,并亲自带上两个小样上北京汇报,潘鹤汇报了两个小样构思的情况:贺龙骑马式和丰碑配马式。薛明反复看了以后说:“还是丰碑配马式的好,构思很有意义,很有特点,我看还是很棒的。”大家讨论一致认为,贺帅戎马一生,业绩卓著于世,是一座丰碑,立在风景秀丽的天子山上与山岳并存,贺帅一生爱马,打了胜仗,说马是功臣,配匹马思念主人、寻找主人,这个构思很有意义。 </div> <h3>  天子山点将台,就像是秦汉皇帝在下诏,白雾缭绕的深谷就像朝廷,怪石嶙峋仿佛数十人形,头戴十二旒冕冠的“皇帝”高居正中,前方“传令官”正在宣读圣旨,头戴九旒七旒冠的“左丞右相”弓身而立,而身披盔甲的“将士们”屏息静听。传说向王天子曾在此阅兵点将。</h3> <h3>  这里叫“神兵聚会”,像一群威武的神兵天将聚集在这里准备征战。前方战火的硝烟已飘到这里,军情迫在眉睫十万火急,可是这些神兵似乎不急不忙,窃窃私语聊着刚才在高档会所里的惬意,养这样的兵将,怎么保家卫国!<br></h3> <h3>  此处景点不知何名,我叫它百官候宣,心怀忐忑的众官员立在宫门外等候朝靓。别看他们一个个很平静的样子,其实心里头都乱鼓咚咚,不知进门后是升是贬是福是祸,官场难测,伴君如伴虎,高处不胜寒,何似在人间啊!</h3> <h3>  金龟岩,位于黄石寨西沿下山处,长约5米,宽、高各2米左右, 神似一只大龟 伏在石峰顶平台上,头朝前伸出,龟背微微隆起,脚爪蜷曲着地。每当云涌雾漫之时,龟岩时隐时现,人称雾海金龟。这幅照片是我十一年前拍的,正是雾海金龟。此次也不知是粗心还是匆忙,没有看到金龟。不过听说有个景点叫神龟问天,大概是改名了吧,倒也显得更有韵味。中国的民俗就是这样,不和金玉挂钩,就要与神仙联系,图个吉祥顺意。</h3> <h3>  这也是我07年拍到的,当地人管这尊天然雕像叫什么不得知,我以为应该叫吹口笛的寂妇,俨然是一位孤寂的妇女在望着征夫服役的方向用口笛吹着深情而又凄凉的曲子。不要说只有形无有声,风吹树叶和溪水淙淙就是她的笛声,身旁的草木都在笛声中颤抖!只有对她抱有深深的同情,并且用心去听时,你才能听到,也才能听懂。看她的额头脸庞和身上都长出了草,谁知道她已经在这望夫吹笛吹了多少年!</h3><h3> 说到吹口笛,我又想到了箫史弄玉。弄玉是秦穆公的小女儿,自小喜欢美玉,取名弄玉。弄玉姿容绝代、聪慧超群,更是精通音律,尤其擅长吹笙,技艺无人能比。穆公要为其婚配,她坚持非懂音律、善吹笙的高手不嫁。一夜,弄玉在月光下吹笙赏月,依稀听到有仙乐隐隐与自己玉笙相和,连续几夜都是,便禀明父王。穆公派孟明按公主所说的方向寻到华山,听见樵夫们说有个青年隐士,名叫萧史,在华山中峰明星崖隐居,喜欢吹箫,箫声可以传出几百里。孟明找到萧史,把他带回。穆公修筑凤凰台让她们箫笙合和,结果引来龙凤,二人乘龙凤乘龙升天而去。宋词里的词牌《凤凰台上忆吹箫》就是由此而来。</h3><h3> 同样是管乐,同样是爱情故事,却不可比!</h3> <h3>  还有这个,索道站附近,有两座自然生成的山峰,一座象男,一座象女,亲密依偎,有眼有鼻有头发有嘴唇,就连眉毛与牙齿,也看得清清楚楚,洋溢着和谐幸福感的笑脸,相亲相爱,永不分离。相传有一年春天,百花王娘娘在张家界开花会,传令各花仙相聚。花仙山荷花借此化作村姑来到人间,看见养蜂人田花郎并向其讨要蜂蜜喝,田花郎热情相赠,二人心生爱意,遂向山而拜结为夫妻。但田花郎被山王抓去修筑宫殿,打得遍体鳞伤。山荷花仙使法救回郎君,山王告到百花王娘娘那里,娘娘派神兵捉拿万箭射伤山荷花仙,并用定身丹将其定住化为石头。田花郎哭喊着赶来,也被娘娘定住化为石头,便成了夫妻岩,湘西民间将此视为爱神。</h3> <h3>  仙女献花。戴着头饰的仙女,眉清目秀,端庄文雅,含情脉脉,怀抱一簇献花,将要献给哪位有福之人呢?有心的帅哥们,赶快行动吧!不过,看看前面吹口笛的寂妇,爱情有风险,行动当谨慎哦!😜</h3> <h3>  天子山景区有处景点叫 “猪八戒背媳妇 ”,我上次来看到过,可惜找不到照片了,这次我没能看到,而这个造型我以为是“八戒面壁思过”,免得发展下去是会被被双规的,你们觉得呢?</h3> <h3>  这次我们的行程里没有宝峰湖,但宝峰湖真的很美,所以我也把上次来拍的照片放两张。</h3> <h3>  这是土家族妹子在宝峰湖面的船上给游人唱山歌,如果哪位游客有兴撩歌,土家妹子会和你对唱的。</h3> <h3>  壮观的宝峰湖瀑布,那年我们来游玩时正值连续几天大雨,湖水大量外泄,瀑布气势尤为磅礴。</h3><h3>(未完待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