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八年的跨越

心湖微澜

<p class="ql-block">  "520"取其谐音——“我爱您”而被网友们赋予了美好的含义,但对南通中学1970届高中六连二排的同学们来说,2018年5月20日——"520"则是一个跨越48年重又团聚的日子。</p><p class="ql-block"> 48年前的1970年底,六连二排的60余位同学有的走进工厂,有的返回家乡,有的奔赴军营,从此大家天各一方,开启了各自的人生旅程。48年后的2018年,借助现代传播,借力热心同学,短短一个月内,全班同学几乎一个不拉地被联系到、查寻到。于是也就有了"520"聚会的设想、筹划、举办,直到圆满落幕。</p> <p class="ql-block">  2018年5月20日,让同学们魂牵梦绕的日子终于在孩子般的等待中姗姗而来。与它同时而来的,还有冷飕飕的风和凉冰冰的雨,但恼人的风雨丝毫没有挡住同学们相聚的脚步。上午9:00点,参加聚会的50余名同学陆续来到了集合地点。</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久别的教室,原本属于求知的殿堂,顿时成了欢乐的天地。大家三三两两围在一起,相识、相认,交流、交谈,握手、拥抱。酝酿、积蓄、持续了48年的离情别绪在这一刻得到了突然的释放、爆燃。</span></p> <p class="ql-block">  主持人徐建华同学以一番激情洋溢的开场白,正式拉开了聚会的帷幕。</p> <h3><font color="#010101">  功不可没的群主董成伟同学简单介绍了建群过程中的联络寻找工作、同学聚会的筹备情况、本次活动的具体安排等。</font></h3> <h3>  在主持人的安排下,同学们分组上台依次自报家门。面对一个个熟悉的名字与一张张陌生的面孔,不由得让人感叹时光的迅捷,岁月的无情。</h3> <h3>  聚会前夕,就职于北京中央党校的蔡霞同学,作为资深教授前往国外讲学而不能参加聚会,便录了一段视频,与同学们隔空交流以弥补缺憾。</h3><h3> 看到视频中蔡霞的美丽形象,听到她悦耳的声音,当年那个喜欢身着军装、行事风风火火的漂亮姑娘立马浮现在眼前。</h3> <h3>  部分同学介绍了自己坎坷的人生经历。</h3><h3> 供职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的知名科学家江南同学,获知同学聚会的消息后,便在忙完中国科学院对外科普日活动的当晚,匆匆坐上高铁,连夜赶回南通。江南同学重情重义、不辞辛苦的举动令人感动,而他当兵——考学——任教——留学法国——读成回国——进入中国科学院这一生极不平凡的经历,更让人敬佩!</h3> <h3><font color="#010101">  金小霞,一位普普通通的女子,既有女神的魅力,又有女汉子的干练。她的人生平凡但不平常,她以自己的执着、勤勉、聪慧,荣获了江苏省劳动模范的称号。</font></h3> <h3>  纪洪炎同学,以一张珍藏了40余年、被塑封了的十元面值的人民币为话题,讲述了一个真实而又动人的同窗情深、学友意切的暖心故事。听后,让人唏嘘不已。</h3> <h3>  费亚斌同学的经历看似平平淡淡,但从军的艰苦,办厂的艰难,持家的艰辛,并没有让他望而却步,反而将他磨砺得更加淡定、老练、沉稳。</h3> <h3><font color="#010101">  尹德成同学在教育战线奋斗了一辈子,虽然默默无闻,但也心安理得,因为他深知:桃李芬芳才是对自己最好的回报。他以哲理性语言概括人生:只求平平淡淡,不求轰轰烈烈。</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何杰的介绍虽然只有三言两语,只是蜻蜓点水,但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以他在供电系统身处的岗位,肩扛的责任,不是一般人所能想象,但他以四两拨千斤的功力,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无愧人生。</font></h3> 众人自报家门、个人述说经历之后,第二项内容便是游览校园,参观校史馆。<div>  此刻,雨还在不停地下着。漫步在48年前曾留下我们无数足迹的老路、连廊、庭院,不禁思绪万千,感慨万千……</div> <h3><font color="#010101">  校史馆内,同学们在追溯历史,寻觅痕迹,努力唤醒那沉睡的记忆……</font></h3> <h3>  "1966——1976"展板前,同学们驻足停留了很久,并用手机进行拍摄。因为那个非常时期,曾有过我们一段刻骨铭心的校园生活,青春记忆。</h3> <h3><font color="#010101">  许元元同学与宝贝儿子在校史馆里不期而遇。她同为校友的儿子是1997年江苏省高考文科状元。看着被陈列在校史馆的儿子照片,许元元同学喜上眉梢。</font></h3> <h3>  在镌刻有"公立中学校"的石牌门前留个影。时光无法倒流,记忆可以存储。</h3> <h3>  接着,聚会地点从母校移至"花好月圆"餐厅。同学们首先迎来了我们的恩师、班主任——季求林老师。季老师当年风度翩翩,学识渊博,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今年近八旬的季老师已疾病缠身,行走不便,但对同学们的盛情邀请却满口答应。在他儿子的陪护下,季老师来到了聚会现场,全场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和"季老师好"的问候声。</h3> <h3>  季老师在儿子的搀扶下来到老照片前,看到了年轻时的自己,看到了和学生合影的场面。这一刻,散文诗大家——季老师不知有何感慨,是否触景生情,再酝酿、构思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诗。</h3> <h3>  尽管疾病困扰,但季老师的学者风度、专家风范依然能从眉宇间流露出来。</h3> <h3><font color="#010101">  此刻,最能表达敬意的,就是给老师送上一句祝福的话,敬上一杯感恩的酒。</font></h3> <h3>  酒后一支烟,赛过活神仙。知情的同学为酷爱抽烟的季老师点上一支烟。</h3> <h3>  尽管行走不便,但季老师坚持来到每张餐桌前,来到同学们中间,如同他当年上课时习惯在课桌过道间穿行一样,向同学们逐一敬酒。酒香香的,情浓浓的,同学们的心暖暖的。</h3> <h3>  同学们相互敬酒开始了!一个接着一个,一桌连着一桌。</h3><h3> 四十八年的思念,四十八年的牵挂,四十八年的期待,都融入酒中,汇入杯中。</h3> <h3>  场面之热烈,聚会之成功,让默默付出了一个月心血的群主董成伟和功臣董枫两位同学倍感欣慰。他们端起酒杯,相互祝贺,相互鼓励。</h3> <h3>  与热闹的敬酒互动场面相映成趣的,是同学们席间的静静交谈,谈过往,谈近况,谈个人,谈家庭……</h3> <h3><font color="#010101">  合影自然是少不了的,但名义千奇百怪,组合各种各样:或小时玩伴,或初中同学,或曾经同事,或隔壁邻居,或旧照新拍……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于是就有了"姐妹花"、"哥俩好"、"三人行"、"四人组"、"师生情"、"大团圆"等主题的照片了。</font></h3> <h3>  一群血气方刚的学子转眼之间成了一轮暮色苍茫中的夕阳。朝霞姹紫嫣红果然美丽,晚霞五彩斑斓也不逊色。</h3> <h3>  清纯少女倏忽之间成了奶奶、外婆。时光让人成熟,也会让人变老。</h3> <h3>  聚会的高潮是同学们自告奋勇地上场献歌、献舞。</h3><h3> 《牡丹之歌》唱出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一剪寒梅》表达了对顽强生命的礼赞,《相逢是首歌》流露了对同学团聚的喜悦,《爱江山更爱美人》抒发了对自由爱情的渴望……歌声中,我们分明触摸到了到了青春,感受到了活力。</h3> <h3>  歌方唱罢舞登场。蔡健同学以独舞时的曼妙舞姿、群舞时的营造气氛,让聚会现场高潮迭起,美不胜收。</h3> <h3>  两张合影照片,时间从远到近,成色从旧到新,颜色从黑白到彩印,年龄从青春到年迈,表情从青涩、稚嫩、迷离到持重、沉稳、坦然,期间整整跨越了四十八个年头。四十八年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只是短暂一瞬,但就个人而言,却是半个世纪。</h3> 48年跨越是一个怎样的壮举,"520"聚会是一种怎样的浪漫。壮举已经实现,浪漫还将延续。一年一聚,50周年大聚——已成为大家的共识和念想。<div>  有期待必有追求,有追求必有热情,有热情必会焕发精神,充沛精力,从而点亮希望之灯,燃旺生命之火。让我们在六连二排的旗帜下,把日后"小步快跑"式的跨越持续进行下去!</div><div> </div><div> 后记:</div><div> 就在同学们欢度"520"聚会,完成四十八年跨越的时候,大家都在深深怀念已经离我们而去的亲爱的同学——袁建中,冒志华,申云。</div><div> 三位同学的音容笑貌,语气声调,还不时地在我们眼前浮现,在耳边响起。他们虽然过早地走了,但依然经常出现在我们的交谈中、回忆里,微信上,正所谓:"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div><div> 但愿逝者安息,生者保重;同窗之情,天长地久。</div><div> </div> <h3>  (感谢朱新通同学提供了许多精美的图片;感谢董枫同学提供了合成的照片)</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