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各位专家学者、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乡村父老、各位文朋好友:大家上午好!<br></h3><div> 我首先代表濮阳市作家协会董事局、主席团对远道北京、安阳前来参加研讨会的著名诗人、专家蔡诗华先生,胡松夏先生,朱冀濮主席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对与会的马宜品书记,刘红星书记,刘鹏华主任,李明胆书记等市县镇村领导关心支持本次研讨会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对积极参加研讨会的乡村父老和文朋好友表示深深的敬意!</div><div> 本次研讨会是一次别开生面的盛会,下面我讲三个问题:</div><div> 第一,走进农家小院召开文学研讨会的意义。</div><div> 这次研讨会的召开,填补了“五个空白”:</div><div> 一是填补了为站着写作的诗人颁发“诗书传家”匾牌的空白;</div><div> </div> <h3> 二是填补了为重病作家登门服务的空白;<br></h3><div> 三是填补了在农家小院召开田园诗人作品研讨会的空白;</div><div> 四是填补了文学进农家面对面互动的空白;</div><div> 五是填补了为未加入市作协的文学爱好者召开研讨会,并现场颁发会员证的空白。</div><div> “五个空白”的填补,充分证明:自濮阳市作协董事局成立以来,尤其是“两院”“六委”“九会”诞生以来的新面貌、新起点、新变化、新格局、新业绩。</div><div> 事实证明:违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自信”有关指示的旧体制严重阻碍了文学事业的发展和繁荣。濮阳市作家协会按照本会章程设立“董事会”的新体制,是完全正确的,也取得了可喜的进步和突破!</div><div> 本次研讨会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是前所未有的。</div> <h3> 第二,“李明见文学现象”,是龙都作家队伍壮大的生动体现和彪炳史册的一座里程碑。</h3><div> 李明见的《诗意的田园》,体现了以下三个思想特征和艺术特征:</div><div> (一),田园诗人的思想性典范。</div><div> 诗歌的思想性从各方面集中反映了作者奋发蹈厉、志存高远、锐意进取的精神和愿望。</div> <h3> 二,田园诗作的艺术性突破。</h3><div> 李明见的诗歌在艺术上有三个特征:1.平凡中的奇警。他的不少诗作都有这个艺术特征,如“人生意义”“成长”“对燕子的感受”等,不仅有浓浓的乡土气息,而且有深深的艺术架构。</div><div> 李明见的笔法采取了“层层相接、续续相生、语语相承、节节相连、句句相系”的文学结构,为比兴、喻意、象征的深入奠定了基础。如:“那棵黑</div><div>槐”“艰难跋涉”“走进腊月”等。</div><div> 2,真情中的“诗眼”。李明见的“笑到最后”这样写道:“如今成了从前的最后/如今也会是将来的从前/哭哭笑笑/起起落落”。这样的诗句,不仅富于哲理,更重要的是全诗的“题眼”。 </div><div> 3,思想性的渲染。李明见的诗歌创作没有华丽的词藻,只有平淡如水的田园诗人句式,但蕴涵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和厚重的文学思想。</div><div> </div> <h3> 三,田园诗作的创作方向。李明见的田园诗创作给了我们不少的启迪和感悟。让我们深刻地体会到,田园诗创作要扎根于乡村,要深入到泥土中,为人民写作,为农民写作,才是田园诗人创作的文学方向。</h3> <h3>第三,李明见的文学现象,让我们不得不联想到目前文坛的几种不健康的现象。如:无病呻吟、浮躁郁症、孤芳自赏等等。这都是不可取的。</h3><div> 习近平总书记说:“要自觉地坚守艺术理想,不断地提高学养、涵养、修养。”他还要求我们作家诗人切实做到“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为自身留清名”。</div> <h3> “闭门觅句非诗法,只是征行自有诗。”</h3><div> 最后,我再次感谢蔡诗华先生,胡松夏先生,朱冀濮主席对本次研讨会的关注和支持!</div><div> 同时,衷心地感谢马宜品书记和县镇村领导对文学事业的关注和支持!</div><div> 同志们,文友们,让我们为“中国梦”的宏伟目标而携起手来,为文学的繁荣发展,砥砺前行,为城乡“文化自信”贡献力量,国家的前途一定是美好的。我们相信,明天会更美好!更美好!!</div><div> 谢谢大家!</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