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山大隆洞水库徒步

Raymond 汉

<h3>2018-5-19,超过33度高温兼艳阳高照。</h3><h3>参加了中山户外的徒步团,一行30人,领队为熊出没,早上8:05从中山乘车到台山市端芬镇的大隆洞水库。</h3><h3>大隆洞水库位于台山市端芬镇西部大隆洞河上游,面积2.2万亩,始建于1958年9月,仅用了十三个月时间便基本建成主体工程,水库集雨面积有148平方公里,可容纳水量2.5亿立方米。大隆洞水库位于群山环抱之中,空气清新,湖光山色秀美,138个绿树婆娑的小岛错落湖中,因此有“千岛湖”之称。</h3><h3>客车在凤凰峡附近出了交通意外,在山路弯位处与大货车会车,山路狭窄不够位置通过,我方客车已制停,對方车身超重下坡刹不住碰到了客车左边的后视镜,对方自知理亏,但私了也花了40分钟。</h3> <h3>轨迹图,午饭前先在水库附近观赏,约步行了3.5公里。午饭后从饭店坐了一程车到登山起步点(红黄色的线段,行车约占了3公里),上山后走山脊线,山脊上建有风力发电机群及护养用的马路,有多处都能俯瞰水库,带了长镜便能拍到水库中各小岛不规则分佈在水面的美态。实际徒步了13公里。</h3> <h3>轨迹图局部放大,看到午饭前先在水库附近的徒步轨迹,近距离接触水库,丰水期水淹了部份路段便走不通。到附近的农家餐馆午饭,标注了“饭店”。午饭后从饭店坐了一程车到登山起步点(红黄色的线段,行车约占了3公里),标注了“上山”。</h3> <h3>到水库边要先穿过松树林,沿林场土路深入千岛湖区。</h3> <h3>看到村民在松树身上介开了缺口收集松香,下方的胶袋雨后便装满雨水。</h3> <h3>到了水库边,今年的降雨量不算多,所以库区水位仍很低,水库边露出不少黄土。</h3> <h3>烈日当空,没有防晒装备便会被阳光灼伤,团友临时做了最绿色的防晒帽。</h3> <h3>午饭后从饭店坐了一程车到登山起步点(行车约占了3公里),登风车山走山脊线,山脊上建有风力发电机群及护养用的马路。</h3><h3>上山的山路听说是中山户外开辟出来的,上山途中回望东南方的山谷,按衛星图判断前方的溪流最终流入大隆洞水库,后方散佈着各村落,左方能够辨认的是三洞村,水向低流,各住户的生活废水最终会流入溪流中再流入水库内。</h3> <h3>溪水从图中右方流向左方,看到远方的三洞村,进入水库的马路也清淅可见,左下方便是往水库的方向。</h3> <h3>登上风车山上的马路,看到第一座风力发电机,建设在山脊边沿位置,是极佳的水库观赏点。当然沿山脊线前行,还可以发现很多观赏点,角度会有些分別。</h3><h3>风力发电机的支柱体型巨大,底部的圆周估计6个人手牵手也抱不过,很难想象风页片是怎样运到施工现场的。</h3> <h3>登风车山路段的海拔变化图,左边的线段是登山路段,上到马路上约海拔260米,接下来中段在山脊走马路,景观开掦,有多处可从高处观赏水库,最高到达约海拔460米,然后末段走之字型盘山路下山。</h3> <h3>走到风力发电机平台的边沿,俯看绝美的千岛湖全景。</h3><h3>这个季节水位不是太高,小岛露出了一些黄色,反而令色彩多了变化。</h3> <h3>带了相机配长镜便能拍到水库中各小岛不规则分佈在水面的美态,手机便做不到。</h3> <h3>到了另一个赏景点,这里可以看到水库方旁边的行动村。</h3> <h3>又到了另一个赏景点,还是行动村,但拍摄的角度已不同。</h3> <h3>这里同时可看到水库边的寻皇村及邻近村落,库区内看到的房舍也不少,寻皇大草原也在附近。附近有一所“台山市互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听说是水库区惟一的民宿,用手机地图可以搜到。在水库旁边经营住宿和饮食业是有问题的,民宿大量污水会排入水库中,应该是挂羊头卖狗肉式的非法经营。</h3> <h3>远远看到一排排风力发电机屹立在山脊上。</h3> <h3>又到了另一个赏景点,行动村的房舍展示得更请清楚。</h3> <h3>在最高点看到远处的大海及上川岛。</h3> <h3>下山走的盘山路路段(绿色线段),右边看到一个Y型路口,Y型路口另一边也是风车路,能看到的风景应该大同小异,要两边都走完除了体能和时间外,线路设计也是很难的,没有走的那一段山脊与水库距远一些,二选一还是我走的一段看得比较清楚。</h3><h3>图中“终”字位置便是客车停泊位置,山路没有设门禁,性能好小车可以直接开上山,上到山脊后有一段是烂路,底盘高的越野车才能过。</h3> <h3>下山途中拍摄的之字形盘山路。</h3> <h3>上山马路(“终”字位置)与附近的村落卫星图,看到村落名字“大隆洞”,用手机地图搜“大隆洞”便能找到上山的马路,想看风景又不想付出体力的朋友可以考虑自驾上山,山路狭窄会车会有点麻烦,但每个风力发电站都有一块空地足够小车掉头用。</h3> <h3>后记:</h3><h3>夏天行山身体热量积聚过多便容易中暑,这次有位团友上坡走了一段便有中暑迹象,很快便放弃了,只能下撤坐客车到终点位置等待,等团友走完整段山路。</h3><h3>运动消耗体能,体能转化成为动能和热能,夏季如果不能将体内多出的热能散出体外便会中暑,我在夏季行山避免中暑有几点心得:</h3><h3>1. 饮用水要带足,水要带足,水要带足,重要的事情要说三遍,身体排汗便要喝水,不能节制生理的需要。</h3><h3>2. 按自己的体能均速行走,不要追赶队友,步速减慢了体能消耗便少一些,身体产生的热量便降低一些,时间拖长了热量便有更多时间散发到体外。这次的路线设计是不走回头路,对体能的要求较高,体能差的便有掉队的风险,对前路判断能力低的更麻烦。如果是走回头路的路线掉队也不怕,因为走不动可以任意停下来休息,队友回程时也会经过你身旁,当然走回头路的路线趣味性会低一些。</h3><h3>3. 减少负重,便能减低体能消耗,水果便不要带上山,想吃水果便在家中吃了才出门。有男伴同行的便将重物放到男伴的背包中,不是行山需要的便不带了,我行山是不会带零食的(也不用带零食的包装袋下山),我喜欢摄影也不会虐待自己带单反上山。</h3><h3>4. 尽量用保温瓶带一瓶冰粒加冰水,身体发热时口中含一块冰粒为头部略为降温,有时我自己嫌保温瓶重,可用胶瓶外面捲些报纸也能保低温6-10小时。</h3><h3>5. 遮阳帽是必需的,棕黑色的头发暴露在夏日下吸热太利害了。双手防晒可涂防晒霜或穿戴手袖,但防晒霜阻滞毛孔散发汗水,严重影响身体散热,两害取其轻还是穿戴手袖较有利。长袖外套令身上多了一层布料,锁热会比手袖多,也不可取。</h3><h3>6. 身体排汗便要动用体内储备的水份,当你感到口喝时体内储备的水份已经不足,你喝水身体要时间吸收,身体排汗便受到抑制,所以做排汗量大的运动要事前先喝水,给身体一些时间去吸收,另外身体吸收水份的速度有限,不要一次性大量喝水,同样分量分开几次喝。</h3><h3>当然最好是途中有溪流和水潭可以泡水,或用湿毛巾为皮肤降温,而且团队带不够饮用水也可以补充(经常见到的情景),但不是每次行山都能遇见的溪流的,夏季行山的路线设计要考虑这个要素。</h3> <h3>近期的户外赏花活动:<br></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178cyem4?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登通天蜡烛赏杜鹃花</a><br></h3> <h3>近期的香港行山活动:<br></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1chpjuau?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串游九龙水塘群再走麦径第五段上狮子山</a><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