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浅夏半开,五月微醉,孩子追逐着蝴蝶,采摘着野花;适逢5月20日,少年明媚着朝阳,幸福着甜蜜;我们,一群心理学爱好者,又如约来到“灵程心理读书吧”,在智慧阳光的照耀下,绚烂自己的知识,成熟自己的思想。</h3><h3> </h3> <h3> 本次分享的是岳晓东博士《登天的感觉》中的第7个案例——《我是同性恋吗》。主分享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精通妇科、儿科的范锐医生。一看,范医生就是那种灵魂散发着香气的女人,她谈吐优雅,善解人意,人淡如菊,吐字若兰。有种“我自风情万种却与世无争,” 又让人觉得观之可亲,一见如故。</h3><h3> 她从医生的角度对案例做了科学又客观的分析,大家都感觉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曲径通幽别有洞天,用一句应景的词,就是“小麦灌浆闲庭香,青草遇雨更茁壮!”</h3> <h3> 范锐医生的精彩分享</h3><h3> </h3><h3> 5月20日,充满玫瑰的味道,在这个表白的日子,我要表白:“我爱您们,爱生命中的一切,我爱手能触摸到的每个孩子,爱能握住的每一双手,爱能遇见的每一个人,爱生活,爱每个此刻……</h3><div> 感恩美好的520和各位优秀的老师们一起在读书中度过。</div><div>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在灵程心理这方芝兰之室认识灵魂馨香、有趣的各位老师,他们思维敏捷、心中有大爱,有思想、有境界、有深度,喜欢跟他们在一起的感觉。</div><div> 言归正题,《登天的感觉》第七个案例,给予我的启示――</div><div><br></div><div>一、完成从零到一的跨越:世界上最大的畏惧正是畏惧本身!这句话很有力量,适合每个想突破自己的人,在遇到最难解决的问题和困境时,我们需要力量和能量也需要动力。</div><div><br></div><div>二、性取向的决定因素:</div><div>生长环境(原生家庭)的影响,</div><div>认知教育的影响,</div><div>生物学因素,</div><div>阴影刺激等等。</div><div><br></div><div>二、如何看待“同性恋”:不能戴着有色眼镜去看求助者,不给求助者贴标签,用同理心走近每一位求助者,“同性恋”是他们的一种选择,而非人性的变态,“同性恋”的目的,有时也只是寻求自我意识的觉醒,其结局并不一定都成为同性恋者,他‘她’们同样也有需求,有关注和被关注、爱和被爱的需求,我们只有抱着同理心时才能真正体悟到他们内心的真实感受。</div><div><br></div><div>三、“同性恋”的潜在因素:‘未完成事件’是悬而未决的事情,也是本案例的主要因素之一,‘未完成事件’由于某种情感的知觉没有被完全体现出来,或者存在压抑情绪,因此这些因素在潜意识中徘徊、发酵,不知不觉带到现实生活中来,老师分享的感悟“存在即合理”,引起共鸣,所以同性恋没有好与坏的区分,只有认知不同。</div><div><br></div><div>四、 洞察力――“我眼中的你 你眼中的我”小互动,读书能养眼明心,洞察力也是咨询师和老师的基本功,通过用心的观察,发现微表情传递过来的信息,有助于我们更进一步的了解求助者的内在世界。</div><div> 帮助求助者认清自己最真实的需求,才是最重要的。</div><div> 灵程心理“悦读吧”心灵成长的地方,灵魂馨香的空间,让人身心愉悦,感恩遇见……</div> <h3> 孙文敏老师 清新文艺范</h3><h3><br></h3><h3> 人生最好是小满</h3><div>一一登天的感觉第7个案例读书分享活动有感</div><div> 不知不觉,灵程“悦读吧”读书交流活动已举行了7次,以前没留意,在近几次写读书感悟时发现,每两周一次的阅读分享正赶上了二十四节气,清明、谷雨、立夏,第7次写分享感悟时正赶上小满。此时麦已灌浆,青绿麦穗,已有了香嫩颗粒;此时青梅可煮酒,桃李儿已缀满枝头。此景此境与灵程心理举办读书会的初衷很配,“小满者,满而不损也,满而不盈也”,没奢望每个人都收获满满 惟期盼每一个光临读书会的书友有属于自己的感悟。</div><div>阅读案例《我是同性恋吗?》,我对同性恋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感受到社会对非主流人群看似特异行为的抱持与宽容。其实主人公汤姆也不是同性恋,他的行为只是为了反抗父亲的专制与“奴役”,是为了寻求自我意识的觉醒。</div><div>汤姆的父亲虽位高权重,受到时任美国三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鲍威尔将军的器重,但在家庭里他是一个失败的父亲。由此我想到,子女不是家长的附属品和影子,父母切勿单方面设计孩子的未来,自认为再好的人生规划也应尊重孩子的兴趣与意愿。一味追求自认为的“完满”,也可能适得其反,因为满则损、满则溢。另外,父母不可能跟随孩子一辈子,孩子成长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伙伴,怎样让孩子正确区分益友、损友,孩子“三观”很重要,亲子关系也很重要,孩子在家庭得不到满足,孩子会外求,成长的主干会偏欹。正如汤姆所言,“怨”是爱与恨的交织。世界上的恨如果可以量化,亲人之间的怨恨会远远多于敌人之间怨恨,因为亲人之间缺乏界线的“入侵”也会引起如敌人般的战争。</div><div>……</div><div>人生最好是小满,但愿读书的状态也如是,不给自己负担,也不求太多,有小小的触动、小小的满足,可矣。</div> <h3> 王敏老师 五好学生范</h3><h3><br></h3><h3> 读《登天的感觉》第7个案例有感</h3><div> 不知不觉已经参加了灵程心理"悦读吧"活动多次,每次都能感受到每一位分享者的独特魅力。 今天的主分享人是范锐医生。她身材纤瘦,一对视便露出暖心的笑容。本次分享的是第七个案例"我是同性恋吗"。我的收获如下:</div><div>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面对"同性恋"这个咨询问题,岳晓东博士特意去参加了哈佛大学同性恋协会的聚会活动。得出了每个参与同性恋活动的人最终并不一定都会成为同性恋者,也不是每个同性恋的形成都必然要收到某种生理或遗传因素的影响这样的调查结果。才明确了咨询应该定的方向,以及疗法。帮助来访者汤姆更好的解决了问题。所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div><div> 面对挑战,不"但"字当头。在我看来岳博士这样的大神应该是无所畏惧,什么都能轻松搞定的,没想到他也会有退缩的时候。但是他还是听取了督导的建议勇于挑战未知领域,战胜了自己的畏惧。以后自己面临挑战,也要勇敢尝试。</div><div> 妙语连珠, 这样的分享会根本就行不下来。范医生尽管是一位医生,但声音非常柔软,让人感觉很舒服。习惯了声音高亢的我感觉这声音很特别。以后除了工作时间,我觉得应该像范医生这让讲话。她的妙语我也果断记录下。"你走过的路,脚知道。""福往者福来。""水声养耳,绿草养目,观书养心,琴书养指,杖履养足,静坐养筋。""看漂亮的你能养眼,养心。" </div><div> 这样的读书活动真好,感恩遇见。意犹未尽,下次再聚。</div><div><br></div> <h3> 刘超伟老师 博学善思范</h3><h3><br></h3><h3> “我是同性恋吗?”读书感悟</h3><div>2018年5月20日星期日,我参加了灵程心理工作室组织的第七次读书交流。本次读书活动的主分享人为说话给人如浴春风般但气场强大的樊瑞医生,从她的分享中,我对“同性恋”的产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读完此章节,我的感悟有三:</div><div>感悟一:助人自助新认识</div><div>咨询师在给来访者进行心理咨询时,来访者的问题不一定是自己所熟悉的或一定是擅长的,面对此种情况,从切合实际的角度去说,如果发现不是自己熟悉或擅长的问题可以采取“转介”的方式,这样也许更利于来访者问题的解决。但细细分析我有以下看法:面对自己熟悉的问题,自己有经验,也许就有自信,也许就更有方法去帮助来访者解决问题;面对自己不熟悉的问题,内心的畏惧会使自己失去自信,进而就不利于帮助来访者解决问题。可是咨询师的基本职责是“助人自助”,是帮助来访者透过问题的表象去挖掘问题产生的根源,进而帮助来访者去反思,帮助来访者从根源上解决问题,从这个角度来分析,不管是面对自己熟悉的或不熟悉的问题,只要抓住咨询师工作的本质,我认为是不是应该都可以解决问题。也许有时正是自己对问题的主管判断,阻碍了问题本身的解决。</div><div>感悟二:矛盾统一体的认识</div><div>文中汤姆的一句:怨是恨与爱的交织。汤姆爱自己的父亲,同时又恨自己的父亲,他想与父亲交流可是又不敢与父亲交流,他就在这种矛盾中对父亲产生了“怨”。在对汤姆整个案例的分析和学习过程中,我感触最深的就是任何事物都是一个矛盾统一体,这个矛盾统一体稳定了,平衡了,就没有问题,一旦失去了这种稳定或平衡,那么问题就出来了。而解决这种不平衡或保持这种矛盾统一体的平衡性,我认为最主要的方式就是沟通和交流。沟通和交流是解决好多问题最起码的要求。</div><div>感悟三:生活中不找借口</div><div>文中岳教授在督导的要求下成功地打破了自己对这次咨询的畏惧,不但帮助汤姆做出了他“性取向”的选择,也增强了她自己的咨询能力和技巧。正如督导总结的那样:你不再觉得自己不了解的问题就咨询不了。其实,每一个来找你咨询的人,都是一个特殊的个案,都是你所不了解的。但只要你不“但”字当头,你就会成功的。在现实生活中,我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有一种敢于打破畏惧,迎难而上的精神,这样你才能挖掘自己的潜能,促进自身的成长,所以生活中有时也许正是借口阻碍了自身的发展。虽然生活当中不需要任何借口有点绝对化,但我还是希望用这一理念去要求自己,这样也许才能更好地促进自己的成长。</div> <h3> 吴佳丽老师 善于反思型</h3><h3><br></h3><h3>《登天的感觉》第7个案例《我是同性恋吗?》阅读感悟:</h3><div>1、存在即合理。</div><div>以前听到或见到“同性恋”一词,就下意识对这一现象感到恶心,排斥,嗤之以鼻,总认为这是一种极其变态,不道德的畸形社会现象。经过对这一案例的阅读,并在聆听了资深妇产科、儿科医生兼二级心理咨询师范锐医生的分享中,我摒弃了对“同性恋”的错误认知,对此种现象有了一种科学理性的了解:“同性恋”现象背后的根源,大多源于原生家庭或社会关系中某种感情需求得不到满足,或是某种情绪得不到及时渲泄,从而沉淀成潜意识中的一种未完成事件,然后通过“同性恋”这一出口,来寻求某种自我意识的觉醒,抑或是对某种关系、对爱与理解的一种渴盼。正如案例中汤姆所谓的“同性恋”表现,其实是对身为军官的父亲平时对他过于严厉管教的一种怨恨情绪的发泄。揭开了这层神秘面纱,识得“同性恋”的庐山真面目,更加意识到:一切看似不可思议的社会现象,诸如早恋、叛逆等,当我们不带有色眼镜看问题,便理解了“存在即合理”这个道理。应对这些问题时也便会多一份冷静的理解与接纳,少一份肤浅的好奇和抵触。</div><div>2、排除成见,探求望而生畏的世界。</div><div>作为一名二级心理咨询师,由于咨询经历尚浅,经验积累不足,在“助人”方面常常感到力不从心,尤其对一些平时生活很少触及的领域更是望而生畏。但从案例中看到岳晓东博士从最初对“同性恋”的一无所知,想放弃咨询,到认可这一现象并涉猎这一生活圈,进行深入了解,理性认知,最后巧妙运用认知疗法帮助来访者汤姆清醒认识到:他涉入同性恋只是表面现象,而他与父亲的代沟冲突及逆反心理才是这一事件的根源,最后成功完成咨询这一过程中,我深刻意识到:世界上最大的畏惧正是畏惧本身。所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也同此理。明白了这一点,在心理咨询这条路上,希望通过不断学习,深入实践,切实做到真正的“助人自助”,从而体验那种梦寐以求的登天的感觉!</div> <h3> 孙丽娜老师 真情流露型</h3><h3><br></h3><h3><br></h3><h3> 读书交流有感:前一段时间,我走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不知道如何选择,很渺茫也很无助。还好有家人的陪伴和朋友的帮助,才使我慢慢走出人生的低谷。我要抬起头来,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h3><div> 心理学对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在心理学大家(朋友们)的带领下我极速的领悟了一些心理学方面的道理,虽然专业名词知道不多,学科道理理解的不够深刻,但是对于现在的我真的是太实用了。感恩灵程提供的读书交流平台,感谢孙老师和各位书友,是你们领我进入了一片崭新的天地。</div><div> 我自己认识的自我是一个不爱表达,心里世界很不丰富的一个无趣的人。接触心理学后,我发现很多的词语在我心里有了新的蕴意。如爱,拥抱,感恩,幸福,接纳,太阳等这些积极的阳光的,给人带来正能量的一些词语,它们不再是一些简单的名词,而好像是有血有肉有生命有力量的。特别是当大家在一起交流时很自然很顺畅的应用,我此时就觉得很亲切。若放在以前我会觉得是无病呻吟或是有些做作。难道是我的心在被大家的情感以及学识慢慢浇灌?真心希望这种感觉越来越好。</div><div> 读这篇文章最大的感受是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我们要深入了解我们自己原来的家庭,好的家风和习惯继承下来,不好的我们要摒弃,为我们的孩子成长创造一个更好的家庭环境,使他们能够在积极快乐阳光中成长。</div><div> 最后再次感谢灵程家人们,谢谢您们的陪伴。我爱您们,晚安</div> <h3> 多读书,是通往高贵的出口。朱颜辞镜,青春易逝,内在知识的芬芳才能让时间历久弥新。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好友浓茶淡墨香,便是人间艳阳天!</h3> <h3> 余生不长,愿遵从内心,与志同道合者一起,努力活成——自己喜欢的幸福快乐的模样!</h3><h3> 漂亮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来“灵程心理读书吧”,浸润灵魂,丰盈思想,强大心理!亲们,约吧?</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