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巍巍井冈、亹亹龙江”,五月的井冈山正是杜鹃花瘦,苍松绿肥时节,永丰县实验学校党支部组织全校50多位党员重上井冈山,重温入党誓词,接受井冈山红色革命传统教育。</h3><h3> 期待的心总是激情满怀,5月19日凌晨6:00,学校50多位党员坐上大巴,从学校出发,开始了5月井冈的红色之旅。</h3><h3> 一路上风在歌、水在笑,初夏的阳光明媚,路边的树木都泛着青黑色的油光,风里夹着花香,浸润着每一位党员的心。</h3> <h3> 按照旅行社的安排,我们一天的行程分为三部分:瞻仰烈士陵园、参观革命博物馆和户外拓展训练。</h3><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一、瞻仰烈士陵园</b></font></h3><h3> 到达井冈山后,我们换上红军服,整装来到井冈山烈士陵园。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坐北朝南,四周青松翠柏,庄严肃穆。我校近60位党员,成四路纵队,拾级而上,登上四十九又六十级石梯,为革命烈士敬献花圈,吊唁革命先烈。</h3><h3>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井冈山的烈士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人民的尊严。站在革命烈士的石碑前,每一位党员都敛声屏气,怀着对革命烈士无比的崇敬和缅怀之情,脱帽致敬,默哀一分钟,深鞠三躬。</h3><h3> </h3> <h3> 昔日入党我们是为积极求上进;今日重温入党誓词,却为我们心底那永久不变的誓言。在鲜红的党旗前,党员同志们庄严地举起右手,字字顿挫、句句铿锵,将师魂弹奏成一个个美丽的音符,在烈士陵园的大堂升腾升腾……</h3> <h3> 如果生在战争年代,我们个个都是花木兰。在井冈山革命烈士碑前,党员女同志摆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h3> <h3> 苍山留月影,白水向东流。旧日的时光匆匆流逝,却流不走实验学校五个党小组党员同志们对革命烈士的缅怀之情。团结、奋斗、向前,党小组的同志们在青山红碑前唱响了井冈精神的一曲曲主旋律。 </h3> <h3> 古木苍松间,小道逶迤蛇转,在导游的指引下,我们一路追随者一个个革命烈士的足迹来到雕塑园,曾志、贺子珍、谭震林、滕代远、李灿、何长工、王尔琢、张子清、、陈正人、贺子珍、伍若兰、王佐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故事感人肺腑、动人心弦,党员同志们专注地聆听着,时而眉头紧锁、眼眶润湿;时而微微颔首、低头沉思,也许他们和烈士的灵魂此时此刻正在时光的隧道对接……</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二、参观革命博物馆</b></font></h3><h3>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坐落在井冈山市茨坪红军南路,我们一登上博物馆的石阶,朱德题写的“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几个大字赫然在目,每个字刚劲有力,力透碑背,彰显了革命领袖的革命气概和英雄豪气。收藏文物30000余件,文字资料5000多份,图片4000余幅。</h3> <h3> “文光射斗牛,剑气冲霄汉”。朱德的气魄感染了每一位党员,他们箭步上前,纷纷在馆前留下自己的飒爽英姿。</h3><h3> 导游一边带路,一边介绍博物馆的珍藏,听闻馆内收藏文物30000余件,文字资料5000多份,图片4000余幅,我们想要进入馆内的心情已经迫不及待了。</h3> <h3> 进入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八角楼油灯造型,意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五指峰背景雕塑高大巍峨、气势宏伟。</h3><h3> 二楼的文物库房收集了革命战争时期的作战武器和生活物品,每一件物品都具有历史的厚重感,令人思绪翻飞。</h3><h3> 三四楼的展厅展出物品有照片、油画、浮雕等,展出物品之多令人目不暇接,深刻感受到“红色摇篮,绿色家园”无穷魅力。</h3> <h3> 走出博物馆,巨大的“朱毛”雕塑令人眼前一亮,雕塑底座上“胜利的起点”几个字格外引人注目。</h3><h3> 我们突然发现,博物馆的造型,呈U字状,“朱毛”雕塑在博物馆的中轴线上,昭示中国革命从这里发祥。</h3> <h3> 在博物馆的石阶上,我们席地而坐,前望馆檐耸入云,背靠青山接云天,井冈山博物馆的点滴都记录着革命英雄们当年改天换地的凌云壮志,我们的心灵在这经历洗涤,我们的灵魂在这得到升华。</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三、野外红色拓展训练</b></font></h3><h3> 中饭后15分钟小憩,我们精力充沛、精神倍爽,在教官的引领下,雄赳赳、气昂昂来到大井的练兵场。</h3> <h3> 在团队破冰环节中,教官将训练的队伍分成六个小组,向右看齐、立正稍息,听教官的口号,我们的队伍精神威武、整齐划一,正式加入红军特训营。</h3> <h3> 铁纪教育正式开始,面对红色的营旗,我们齐举右手,郑重地发出誓言,声震山林,气冲云岭。</h3> <h3> 铁纪教育正式开始。教官为锻炼我们团队的战斗力和团结力,拓展的第一个项目就要求我们的队伍在短时间内围成一个队员与队员肩并肩的大圈。教官给出了一个参考时间,要求我们提出挑战,我们果断地给自己提出高要求,5秒内围成一个大圈。</h3> <h3> 结果尽管不尽如人意,挑战失败后,我们每个人都坦然接受惩罚,但教官充分肯定了我们团队的敢于挑战的精神。</h3> <h3> 胜不骄,败不馁,每一个失败积极应对,每一次惩罚坦然面对。欢声笑语在训练场的上空的飘荡,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根植于每一位党员的心里。</h3> <h3> 革命体验第二个项目为军团作战。教官将我们整个队伍分成两个军团:28团和31团,进行智力和体力技能竞技。</h3><h3> 15分钟的时限,各团要设计团队番号、作战口号、激励团歌、展示造型。在团长的指挥和带领下,大家分工合作,紧张而有序地完成所有任务。</h3><h3> 28团“尖刀团”团结一致、齐心协力,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战斗力,首战告捷,以绝对的优势夺得此项竞技的胜利。</h3> <h3> 31团“野狼团”不甘落后,摆出的表演造型颇具艺术特色,更显军人风范。</h3> <h3> 对于落后者的惩罚,由获胜方出题。瞧!男同志背女同志转一圈的惩罚是不是很有创意。</h3> <h3> 接下来的作战任务为划竹排接力赛,教官将每个团队分成三组,以接力赛的方式考验团队的组织、精神和作风建设。</h3><h3> 掌舵撑竿,队员划桨,大家齐心协力,你追我赶。 狭路相逢勇者胜,经过一番激烈的角逐,31团戏剧性地扭转了败局,取得了划竹排比赛的胜利。</h3> <h3> 31团给出的惩罚题:公主抱,28团的队友全然忘记了性别,出色地完成了任务。</h3> <h3>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当年的毛主席重上井冈山,感慨万千,如今,我们重上井冈山,高唱凯歌还。</h3><h3> 井冈的五月,杜鹃花尚红,青松几千重。一天的红色之旅, 在三大纪律的诞生地,我们亲身体验了当年红军的艰难历程,不懈追寻着革命英雄的战斗足迹,我们一路尽情吮吸井冈这片红色圣地的芳香,将英雄的美丽故事深藏心底。</h3><h3> “传承红色基因,铸就井冈师魂”,这是我们大实验每位党员肩扛的责任和使命,在今后的教学生活中,我们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更多的英雄之花灿烂开放而不懈努力。</h3> <h3>编辑:余美琴、廖喻娜</h3><h3>摄影:钟金</h3><h3>审核:刘慧珍</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