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农村赶会的人们(原创)

陆峰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赶会,过去农村没有集贸市场和超市,由农民自发组织的贸易日,买卖一些日用品和农作物。到集市买卖称“上集”、“赶集”,大型的集也叫“会”。会的规模越大,内容越丰富:如唱戏、表演、买卖各种农具、货物和小吃,也有买卖牲口和猫狗等小动物等,还有什么理发的拨牙的看相算卦的……反正能在露天的地方交易的几乎都有。集会上卖的东西往往便宜、稀少、实用。同时,赶会也是走亲访友的好日子,这一天亲朋好友聚在一起吃喝一顿,拉拉家长,看看热闹,满有意思。</p><p>&nbsp;&nbsp;&nbsp;&nbsp;&nbsp; 集会日期村与村不同,有的半月、有的一个月、有的几个月、有的一年一次。但赶会是农村人的一件大事,父老乡亲们在有会那几天,有事没事都会到街上转转、看看、玩玩……</p><p>&nbsp;&nbsp;&nbsp;&nbsp;&nbsp; 现在农村也有超市了,去城里购物交通也很方便,但“会”没有消失,或许因为“会”成了一种文化,根植在了农村老百姓心中,许多人虽然都不会在集会上买东西,但都想去感受一下那种气氛。</p><p>&nbsp;&nbsp;&nbsp;&nbsp;&nbsp; 赶会,无论如何让我感觉到了那里乡土气息的浓、人与人距离的近、人情味儿的重……</p><p>&nbsp;&nbsp;&nbsp;&nbsp; &nbsp;这组片子拍摄于2017年5月10日,农历4月十五,山西榆社讲堂村赶会。</p> <h3><p>作者:陆峰</p><p>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p><p>中国车坛影协网站系统管理员</p><p>晋中摄影家协会副秘书长</p></h3> <h1 align="center"><b>感谢关注</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