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破旧但很传统的大门,几十年守卫着肉联西宿舍的人们!多少代人进进出出,记录着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h3> <h3>熟悉的光荣榜</h3> <h3>百货商店,当年进门一圈柜台,最右边卖酱油醋咸盐等调味品,当年,五分钱一斤咸盐,还有老黑酱;最左边卖各种布匹,各种花布床单什么的,凭票证购买,卖文具,铅笔纸张,当年上学用的各种文具都是在这里购买;一进门正对的是糖果糕点柜台。</h3> <h3>如今,合作社已完成历史使命。</h3> <h3>这个是当年大门口 传达室的旧址 人们拿牛奶 打电话 大爷大娘可热情了。 好像大爷是回民大娘是汉民。</h3> <h3>大礼堂遗址和十六排的老茅房及十四十五排狭窄的过道</h3> <h3>遇到一位86岁的大妈,认识吗?</h3> <h3>当年的墙外头,一墙之隔的山大楼房·</h3> <h3>当年这里还有个小银行,邻居们存钱不用去银行,老唐老巩就能代办。</h3> <h3>在七排当年医务所门前遇到的又一位熟人,认识吗?</h3> <h3>田奶奶</h3> <h3>说到伤心事,田奶奶落泪了。</h3> <h3>赵家老二,根根。赵家老大万喜,老三三货,老四四货。</h3> <h3>要家老大,要家孩子起名很文革,要跃进,要前进……</h3> <h3>十四排,曾经住过的家,当年是尖顶瓦房,遇到雨天外边下大雨家里下小雨,地下床上到处接的盆盆罐罐,床底下常常有鼠洞,鼠们也常常跑到顶棚上炼跑步,还到各家窜门,晚上窜还很吓人。</h3> <h3>当年割肉的肉店,买肉要从四等肉(为了便宜点)选肥点的割,割肉的胖妞很牛。</h3> <h3>当年的粮店,现在被活动房完全遮挡,当年每个月要去国营粮店买粮,按照粗、细粮的比例,需要好几个袋子,买红面、玉茭面、白面等,或还有些其他小杂粮,红薯是凭粮本在粮店购买的。</h3> <h3>当年肉联厂西宿舍的传达室,报纸信件订的牛奶都在这里,自己取,也有一部全宿舍唯一的电话(黑色拨盘式的),这里也是全院的信息中心。</h3> <h3>菜店,凭号供应时期,买豆腐是要排队的。</h3> <h3>目前正安置住户并开始对已签协议的房屋拆除,希望住新居的曙光能很快普照到拆迁户身上。</h3> <h3>期待美好生活从这里开始!</h3> <h3>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让我们思甜又忆苦,祝天下所有的人,生活越来越好!早日住上新房子。<br><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