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源流文化研究会“乡村振兴 孝老寻亲”调研组走进仁化罗江村!

唐诗梦

<h3>  2018年5月20日,在这个深情款款的“网络表白日”,“520(我爱你)”的红包或许只适合男女之间的爱情表达。而大唐源流文化研究会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积极响应市委莫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倡导,将这一份爱心送给了隐藏在丹霞山深处的唐氏宗亲80岁以上的族亲长者。</h3><h3> 上午九点多,在大唐源流文化研究会会长唐祁春夫妻的带领下,秘书长唐其燊和副秘书长唐晓艳、唐玉芳、唐学连以及唐世胜夫妇、唐振文、唐以文、带着两个孩子的唐福英等,分乘五台车从韶关出发,前往仁化大桥镇的水江村委罗江村调研,调查居住在那里的唐氏族亲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情况,并慰问高龄长辈。同时参加此次活动的还有特意从仁化城口赶过来的几位宗亲。</h3><h3> 本次活动也是大唐源流文化研究会领导班子换届之后的第一次班组活动。</h3> <h3>  罗江村坐落于丹霞山后花园,是一块尚未开发的自然环境保护区。这里环境优美,生态良好,民风淳朴,大片大片的皇帝柑果园正挂满绿油油的青果,估计一到收果时,又是一个硕果累累的丰年。</h3><h3> 一条缓缓流淌的美丽锦江,隔开了闹市的繁华。从大桥镇进罗江村,要在这锦江和浈江的交汇处,连人带车坐船横渡到对岸。这样的经历,我还是在二十多年前去曲江樟市时尝试过。如今已过去这么多年,时代和经济都在高速发展,尤其是政府对于精准扶贫加大了力度,为啥这里竟然连一座通车的桥都没有?太不可思议了。</h3><h3> 秘书长其燊大哥告诉我们:“这里本来是要建桥的,码头都修好了。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政府放弃了这个计划。不过为了满足村民的交通需要,政府还是花百万巨资买了大小两艘机动渡船过来,再雇请几个专职船员,来负责摆渡。”</h3><h3> 听了他的解释,我不免为罗江村这边的村民担忧:如此的交通不便利,以后收果子时怎么办?</h3> <h3>  天下唐氏一家亲,宗亲即家人。听说我们要来,村书记唐昌盛和唐世光大哥仿佛迎接贵宾,早早就挂好了欢迎的横幅,拿出自家果园刚摘的甜美多汁的新鲜杨梅给大家解渴,并带着当地一大帮宗亲,在唐氏祠堂忙活着准备丰盛的午餐。</h3><h3> 我们到达之后,唐祁春会长礼数周到,主动带领大家给唐家老祖宗上香,以表敬意。尔后我们跟昌盛大哥攀谈起来,对这里的历史文化和现有宗亲人口,以及未来的发展计划做了初步摸底。</h3><h3> 据了解,罗江村的村民全部都姓唐,现有三百多人口,都是同一个老祖宗的后嗣,发展至今已有二十代。祖上是在清康熙年间由河源龙川迁徙而来,距今约五百年历史。另在四百多年前,有一旁支迁入仁化城口镇,在那里落地生根,成了另一个唐氏族群。</h3><div> 由于罗江村空气良好,大部分食物都是自给自足,因此人也特别长寿,光八十岁以上的老人就有二十多位。其中最年长的奶奶已经九十多岁了,身体还很健朗。</div><h3> 对于未来的发展,昌盛大哥还告诉我们:他想利用丹霞山后花园的地理优势,和韶石山的历史文化名气,带着村里族亲搞旅游开发。准备在祠堂前面建一个商业一条街广场,游客来了可销售一些土特产。然后要配套餐饮、民宿等设施,满足游客的吃、住、玩需求。再修建一个小公园,装备简易的健身器材,即可让游客在晚上有地可去,又可方便村民锻炼身体。他的设想得到祁春会长的大力赞扬,并给出了几点建设性意见。</h3><h3> 此后,我们慰问了村里20位80岁以上的宗亲长辈,每人了一个红包,并跟他们一起吃了顿团圆饭。俗话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看着这满桌子作为回馈的纯天然绿色佳肴,不免食欲大开。大家共同举杯,祝愿天下源远流长的大唐宗亲人财兴旺发达。大家边吃边聊,仿佛回到了自己的亲人身边,在跟自家的长辈闲话家常。</h3><h3><br></h3> 饭后,昌盛大哥又盛情邀请我们去他果园摘杨梅。一听说有杨梅摘,我们个个雀跃不已,自动忽略了猛烈的阳光和炎热的35度高温天气,像一群猴子一样在杨梅树下穿来穿去,笑闹声差点把杨梅从树上震下来。<div>  下午四点左右,大家才带着各自的胜利果实,心满意足地踏上归程,把真诚的感谢和深深的祝福留给罗江村的宗亲们。感谢他们的热情款待,祝福他们越来越兴旺发达。</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