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5月20日上午,团结小学七十名学生来到了南佐遗址,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他们要揭开新石器时代南佐的神秘面纱……</h1><h1>       南佐遗址是甘肃陇东地区一处主要的仰韶文化晚期人类生活过的大型聚落遗址,其中有一殿堂式建筑房址,经五次考古发掘确定,F1建筑遗址是一座大型的供集会、祭祀用的部落集团的核心建筑。</h1>  <h1><b>环节一:探访</b></h1><h1><b>       1、分别参观遗址展厅和红色文化展厅,领取小记者社会实践课程内容,通过自主调查,认真填写试题,锻炼小记者必备能力之"调查能力"。</b></h1>  <h1><b>探访2:南佐遗址的结构<br /></b><b>       本环节小记者们被分成九人一组,采用"自问自答"的形式完成九宫格,比比哪组最完整、连贯、有创意。</b></h1><h3>      <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遗址现存9处大型夯土台基,北部1处大型建筑一号基址已发掘,三面有夯筑木骨墙,在一号房基周围分布着若干小型房址。南佐遗址发现的大型建筑基址,结构宏伟,与秦安大地湾大型建筑基址相近,表明它是泾、渭地区又一处高等级的中心遗址,对研究中国仰韶文化的社会形态具有重要历史价值。</b></h3><h3><br /></h3>  <h3>分配任务</h3>  <h1><b>探访3:了解出土文物<br /></b><b>      出土陶器、石器有哪些?陶器纹饰是怎样的,以什么颜色为主?小组内讨论并发表。</b></h1><h3>    <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有陶器残片及石斧、石刀、纺轮、骨笄、匕、镞、针等。陶器主要有平沿小口尖底瓶、宽平沿盆、盘、罐、缸、瓮等,通常在宽沿盆内彩绘各种图案。纹饰多为横篮纹和绳纹,有少量为方格纹。陶色以红色为主,其次为灰色和少量黑色。</b></h3><h3><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该遗址发现的大型殿堂式建筑,对研究仰韶文化晚期泾、渭地区的社会形态及其性质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而同时发现的大量炭化粮食,是我国古代农业考古的重要材料,对研究农业起源、农作物的种植与分布交流等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b></h3>  <h3>半坡遗址仰韶文化的代表陶器---埙。</h3>  <h3>听徐会长讲解新石器时期,人类用智慧创新着生活,一副副画面浮现在眼前……</h3>  <h1><b>环节二: 动手操作<br /></b></h1><h1><b>     第一组:用榆树条子制作"手编筐"。</b></h1><h1><b>     第二组:用红泥拉坯制作陶艺作品。 </b></h1><h1><b>     第三组:用五颜六色的轻粘土制作自己想像中新石器时代出土的各种陶器或工艺品。</b></h1><h3><br /></h3>  <h3>分头行动</h3>  <h3>编筐开始</h3>  <h3>第一次干这活,不容易啊,怎么没爷爷编的那么密呢?</h3>  <h3>看这环保又美观的垃圾桶</h3>  <h3>陶艺制作开始</h3>  <h3>这边是热火朝天的轻粘土制作</h3>  <h3>一位同学真是棒,这是她仿照图腾做的</h3>  <h3>作品展示</h3>  <h1><b>环节三 :</b><b>画一画</b></h1><h1><b>       把一个你觉得最呆萌的石狮子画下来吧!</b></h1>  <h3>西夏人面</h3>  <h3>元代猴</h3>  <h3>望天兽</h3>  <h3>在这里,有对家乡历史文化一胸热血去探索的人,他们默默守护和付出着...</h3>  <h3><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探访活动结束,留张合影吧!让探索精神在美好的青春年少时发出最夺目的光芒,感谢陇东报小记者站丁主任,感谢负责遗址的杜会长、徐会长,有了您们的大力支持,团结小学社会实践活动一定会给孩子们的童年成长留下难以磨灭的美好印迹。</span></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