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爱上语文——西城区(南区)语文跨校教研活动

薄荷蓝

<h3>  2018年5月17日下午,西城区(南区)语文跨校教研活动在椿树馆小学举行。本次活动的主题是:让学生爱上语文。参加本次活动的有:人民教育出版社资深编辑、统编版教材小学语文核心编写人员郑宇老师、教研员吴瑞霞老师、椿树馆小学的李晟校长和邹健荣主任,全区低年级跨校教研组教师、"瀚文育新"跨校组教师以及来自大兴、丰台等学校的领导、老师们,共计150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教研员吴瑞霞老师主持了本次教研活动。</h3> <h3>  活动中,郑宇老师从统编版教材小学语文编写人员的角度,以讲座的形式,向与会教师阐述了统编版教材编写的初衷以及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的研究与思考。<br /></h3><h3> 活动伊始,郑宇老师先抛出了三个问题让大家思考如何让学生爱上语文,接下来又从教材编排的角度一一做出了回答。</h3> <h3>思考一:为学生准备了一个怎样的语文世界?</h3><h3> 郑老师从"树立文化自信"、"获得审美愉悦"、"助力精神成长"、"进行语言建构"四个方面进行了讲解。</h3> <h3>  我国特有的歇后语、对联,经典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造就了独有的文学典范;千百年来形成的共同的文化认同;《大禹治水》、《曹冲称象》等故事创造了共享的文化记忆和共有的历史形象;教材插图、板块设计的独特文化品味都帮助学生从小奠定了富有中国文化内涵的基因。</h3><h3> 教材选文具有典范性,注重时代内涵,达到文质兼美。郑老师以教材中大量实例展示了文章的"意境美、声韵美、语言美",期待学生们获得"童真童趣、驰骋想象"的审美体验。同时,通过革命前辈、时代楷模和抗日英雄等榜样的树立,赋予现实意义,在教学的同时不仅是教课文,更是让学生内心有定力去应对人生的各种挑战。</h3> <h3>思考二:学生可以经历一个怎样的语文生活?</h3><h3> 郑老师强调为学生创造主动去亲近母语的机会和场所,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语言。语文是一个自主阅读实践的学习之旅,是一个思维发展的认识之旅,是一个积习成性的发展之旅。</h3> <h3>思考三:学生能否感受语文学习的价值?</h3><h3> 结合教材的课后练习题,郑老师引领老师们渐次领悟语言运用的适切语境。从"读者角度"和"文本角度",逐步体会阅读对个人的价值意义。自觉审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促进语文学习的迁移价值。</h3> <h3>  最后,教研员吴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她提出本次活动给一线教师解决了很多教学中"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教"的困惑。吴老师强调:在日常教学中,要抓住文本所承载的文化要素,抓住文本传递的文化价值。老师们在日常教学中,该如何把握好统编版教材、如何根据学生的实际进行教学实践、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及语文综合素养这一系列问题需要老师们继续在实际教学思考。吴老师还强调:教师应该让孩子们在语文课上通过真学习,让学生真正获得实际能力的提升,让学生爱上语文!<br /></h3><h3><br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