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红色之旅 (一)座谈交流篇

红印(魏红)

<h3>  宿迁,一座富有红色历史和现代文明的美丽城市。2018年5月6日至10日,我们上海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四师(淮北)分会一、三大组部分会员在宿迁进行了为期五天的新四军历史调研、参观学习和红色旅游。一行人中有6名会员的父辈就是从宿迁这块土地走出来参加了八路军、新四军,也有的会员父母曾在这块土地上战斗并洒过热血,大家与宿迁都有着特殊的情感。<br>  从南京开往宿迁的长途客车一路奔驰,沿途耸立的高楼,一望无际的绿色田园,美丽的洪泽湖尽收眼底,大家近乡情更切。<br>  近六小时的旅途,我们终于踏上了宿迁这块红土地,即将入住的君临国际酒店外的灯箱上,“欢迎上海新四军四师后代宿迁红色旅游下榻本店"的字幕分外耀眼醒目,更让我们激动万分。</h3> <h3>  2018年5月6日傍晚,我们顺利抵达宿迁,入住君临国际酒店,宿迁新研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赵连军同志亲临酒店,迎接我们的到来。</h3> <h3>  第二天一早,我们一行人在赵连军副会长陪同下,来到宿迁新研会办公地会议室座谈,会场不大,但整洁、明亮,赵会长平易近人,为我们安排专车接送,还为我们倒水、拍照,仔细周到,使我们感到温馨,有了回家的感觉。</h3> <h3><font color="#010101">  赵连军同志是宿迁市纪委的纪检员、宿迁市新四军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对中国近代史、新四军历史和宿迁革命史都很有研究,他办公室的书柜中整齐地摆放着各种史书和资料,会员们认真地翻阅了宿迁新研会搜集的图书和资料,由衷的敬佩赵副会长。</font></h3> <h3>  赵副会长办公室的另一侧,书架上也都整齐堆满了各种书籍、资料,琳琅满目。</h3> <h3>  宿迁新研会会长孙其松同志是宿迁市政协原副主席、宿迁学院副校长,学院正在迎接高校评估,百忙之中赶来参加双方的座谈交流活动。</h3> <h3><font color="#010101"> 沪、宿两地研究会互赠书籍:宿迁新研会向我们赠送了宿迁新四军研究第一期期刊和研究会会员研讨文章,以及新四军在宿迁、宿迁抗战史料汇编等书籍。</font></h3> <h3>  宿迁市新研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赵连军赠送给我们的部分资料和书籍。</h3> <h3>  陆永辉和刘宁红副秘书长代表上海新研会四师分会向宿迁新研会赠送了《理想在我心中》等书籍和分会纪念邓子恢诞辰12O周年、彭雪枫诞辰110周年的专刊。</h3> <h3>  魏红将父亲魏守政1942年6月在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四分校第三期毕业证书影印件,上面有校长彭雪枫(盖章),副校长吴芝圃、张震(盖章),赠送给宿迁新研会,孙会长和赵副会长对魏红同志珍贵的赠品表示感谢。</h3> <h3>  孙其松会长向大家介绍了宿迁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概况:宿迁地处苏北,1996年撤县建市,建市22年来,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宿迁市连续三年在精神文明建设、清洁文明城市建设评比中名列榜首。2017年经济发展指标达到三千亿,在全国地级市中经济总量排列第71位。</h3> <h3>  宿迁按市委市府的要求,在建设“江苏生态公园"的大环境方面下功夫。同时,也在狠抓红色资源的利用和红色基因的传承方面下功夫。 </h3><h3>宿迁近期正在将宿迁的红色史料制作成教材和影视录象,准备在中、小学中进行宣传教育。<br></h3><h3> 宿迁将红色传承“从娃娃抓起”的作法,让我们十分敬佩!大家一致认为,西方将“和平演变”的希望寄托在中国的第三、第四代人身上,若我们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掉以轻心,红色基因就会被异化并摧毁,苏联共产党退出历史舞台、国家四分五裂的惨状就会在我国重现。宿迁市在这方面又走在全国的前列。</h3> <h3>  四师分会副秘书长一大组组长刘宁红介绍了参加红色之旅的人员情况:</h3> <h3>  四师分会副秘书长三大组组长陆永辉同志发言,他向宿迁研究会介绍了上海四师分会工作概况和分会一、三大组活动情况,他首先对宿迁新研会为我们提供了学习交流的机会表示感谢!</h3> <h3> 四师分会始建于1980年,名为“淮北大组”,由当时新四军老前辈上海戏剧学院领导苏堃、吴瑾瑜同志发起成立的。1983年上海新四军历史研究会成立更名为上海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四师(淮北)分会。</h3><h3> 老前辈们主要是宣传“铁军精神”对青少年进行爱党爱国主义教育。撰写了数百篇新四军历史研究文章,并出版有《金戈铁马》、《淮北烽火》、《丹心红枫》等书籍。</h3> <h3>  现分会会员主要是研究新四军在抗战中的地位和作用,开展由老同志口述历史而后形成文字的工作,并在国际国内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日子开展纪念活动。近两年分会举办了“邓子恢诞辰120周年纪念会”、“彭雪枫诞辰110周年纪念会”等活动。</h3><h3> 陆永辉发言结束时说,作为新四军的后代,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了解历史,宣传历史,将“铁军精神”薪火相传,从而更好地为社会、为人民服务。</h3> <h3>  刘宁红同志发言,讲了对这块红土地的特殊情感。日冠投降后,国共两党和谈破裂,国民党向我根据地发动猖狂地进攻,1946年8月,泗县战斗失利;9月,两淮失守;10月,敌王牌七十四师来势汹猛攻打涟水,在涟水保卫战中,父亲所在的九纵七十七团驻守在淮阴运河西北面张福河段与敌展开殊死搏斗,战斗中不幸左肺中弹,在警卫员的掩护下撤出战斗,警卫员光荣牺牲。</h3><h3> 她说:“我父亲对洪泽湖有着深深地眷念,父亲回忆抗战最艰难困苦时,都是吃湖里的魚虾才存活了下来”。</h3><h3> 刘宁红接着说,今天我们到宿迁来,就是来看看这块被父辈们的身躯和鲜血染红了的土地,了解新四军历史,了解父亲的革命史,向宿迁新研会的同志学习。</h3> <h3>  四师分会会员顾一同志的父亲就出生在宿迁,来到宿迁有回家的感觉。他讲述了父亲1946年8月参加“泗县战斗”的经历:父亲所在部队在“泗县战斗”中遭遇敌从滇缅边境撤回国内的远征军的袭击,当时天上下着大雨,枪枝弹药受潮,部队行进道路受阻无法打仗,人员伤亡严重,父亲也受了伤,一个团的兵力只剩极少数,庆幸父亲他们7人是最后一批在老乡的帮助下,从湖底捞起了一只船,渡过河,找到大部队才活了下来。</h3> <h3>  顾一讲到,宿迁龙河镇是我军炮兵之父朱瑞将军的故乡,朱将军为了新中国的诞生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贡献,对我军炮兵建设起到重要作用。将军在辽沈战役中光荣牺牲,是我党我军的重大损失。他常听父亲唸叨,一定要把对朱瑞将军的宣传放在重要位置,学习他对党的无限忠诚,对人民的一片丹心。</h3><h3> 顾一表示,要很好地传承前辈革命精神,发扬革命优良传统,坚决跟党走,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目标而努力奋斗。</h3> <h3>  宿迁新研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赵连军同志向我们介绍了宿迁研究会筹备成立情况和研究会成立后开展的工作。</h3><h3> 宿迁新研会在市委市府领导重视下于2017年10月成立,由市组织部长分管,研究会会长副会长及理事大多是在职的党政干部。</h3><h3> 宿迁新研会成立的背景是因为宿迁地区在党史军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是抗战期间我党我军在敌后开辟的19个抗日民主根据地中分属苏北和淮北的两个根据地。同时,宿迁也是新四军军部与延安连接的重要交通线,刘少奇政委、陈毅代军长去延安在宿迁都留下足跡。</h3><h3> 赵连军副会长向我们讲到,1940年下半年,八路军进入宿迁地区,“皖南事变”后新四军重建军部,新四军二、三、四师和独立旅驰骋在宿迁地区,八路军与新四军共同消灭日伪军,支持根据地建设。</h3><h3> 赵副会长深情地说,全面抗战时期,八路军、新四军在宿迁地区留下光辉足迹,积淀了深厚历史,是宿迁人民的宝贵财富,值得宿迁人民永远珍藏。</h3> <h3> 宿迁新研会成立不到一年时间,专门召开“新四军与宿迁”研讨会,写出四十余篇有价值的研究文章。如:《全面抗战时期刘少奇与宿迁》、《新四军与宿迁地方武装建设》、《宿迁地区抗日民主根据地党的建设工作述略》等。新研会还专门赴上海等地采访宿迁籍的新四军老前辈,为抢救历史做了大量工作。</h3><h3>正如宿迁市委书记魏国强同志在研究会成立时发的贺信中所说:宿迁市新四军研究会的成立,对于教育引导全市人民牢记革命历史,继承革命传统,弘扬革命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h3><div> 参加座谈的一致认为,宿迁新研会在出研究成果、办教育活动、做传承工作和让“铁军精神”在宿迁大地薪火相传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div> <h3>  赵副会长的发言,让我们十分感概和敬佩,做为市纪委派驻纪检组专职正处级纪检监察员,平时工作已十分繁忙,还得花费大量心血从亊新研会工作,他所传递的正能量,值得我们很好地学习。宿迁城市精神文明和环境优美,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h3> <h3>  四师分会会员一大组副组长夏晓虹同志在座谈交流会上讲述了母亲单淑民(化名李莉)在新四军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她说:我父亲夏国光(又名夏语谔)是地道宿迁夏圩子人,母亲是河南新蔡县人,是宿迁的儿媳,1938年参加新四军,1939年入党,1941年抗大四分校毕业后分到四师师部工作。在1943年整风运动扩大化情况下,母亲在师部也受到“泗阳案件”影响。一些同志在干部审查中经受不住严刑逼供,交待中说母亲是中统派来的特务头子。母亲即刻被逮捕,尽管不分白昼的审查,人被吊在房樑拷打,母亲坚决拒绝签字承认自己是特务。当审查人员将判处死刑报告交到四师政委邓子恢手上时,邓子恢敏锐地感到有冤情,经与彭雪枫师长商量,决定枪下留人,下放到基层连队边监督边工作。在被监督改造期间,母亲毫无怨言,最脏最累的活抢着干,每次战斗一打响,她都抢着冲锋在前。母亲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对党对新四军的忠诚。对这一段苦难的经历,母亲在解放后经常教育我们说:我们的党就是在不断纠正"左倾”和“右倾”错误中前进,在曲折磨难中发展,党就是我们的母亲,母亲错伤了儿女,难道你就要去背叛她吗?</h3><h3> 夏晓虹在发言结束时说,宿迁之行感触太深,听了赵会长和同志们的发言,更感到自己身上的责任重大,在传承铁军精神,发扬光大革命传统这条道路上,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h3> <h3>  四师分会副秘书长李鲁平同志是这次宿迁红色旅游的组织策划者,受聘为宿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的顾问后,觉得宿迁有许多值得我们参观学习的地方,经过与赵连军副会长的多次联系,促成了双方的座谈交流。</h3><div> 李鲁平同志的母亲陈爱华出生于宿迁,她的舅舅就是朱瑞将军。朱瑞将军是从宿迁走出去的"中国人民炮兵的缔造者”。李鲁平同志在座谈会回忆母亲时说:母亲当年离开老家埠子时是想摆脱封建家庭束缚换个新的环境,受了舅舅的影响参加了八路军、新四军,在党组织培养下懂得了革命道理,从只想个人前途到为国家存亡为了人民幸福拼博奋斗。说明了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一支革命的队伍,是彻底地为国家为人民不怕流血牺牲的军队,是锻炼和培养革命者的大熔炉。</div><div> 李鲁平结束发言时说,我们这代人不要忘记父辈为中华民族而奋斗的初心,牢记传承革命精神的使命,把新四军历史研究工作做好,自己也要为宿迁新四军历史研究多作奉献。</div> <h3>  四师分会会员沈青同志的父母都是宿迁籍人,到宿迁来考察参观,沈青认为,这是走近父辈了解和研究他们的最好契机。</h3><h3> 沈青在座谈会上发言讲述了父亲这样一个农村青年参加新四军后怎样百炼成钢为一个对党忠诚的革命战士的历程。沈青说:1940年,新四军在宿迁开辟了根据地,父亲听了新四军的宣传,联想自己的父亲因在给伪政府送粮迟到了受到的酷刑,连带祖母也遭了殃,觉得新四军和以往所见的部队就是不一样,从而报名参了军。参军后,由于有点文化担任干部就沾沾自喜,指导员及时地批评指正,同时鼓励父亲要爭取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1943年,父亲调到新单位,党组织及时地把对父亲的考察情况转过去。在党组织的教育帮助下,父亲心中有了大目标,积极主动完成份内份外的工作。1944年父亲终于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父亲入党后,无论是在分区供训队学习还是调到分区司令部工作,都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巳,刻苦学习精通业务,同时还帮助文化程度不高的同志提高业务水平。当时,残酷的斗爭环境,父亲是沈家长子长孙,祖父为了家族利益哀求要父亲离开部队,但父亲毫不动摇,矢志不渝跟党走,他已经清醒地认识到,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心中不能只有自己,要有为民族为受苦人打天下的远大目标,要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h3> <h3>大家认真聆听发言,并仔细记笔记。</h3> <h3>座谈交流会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并在全体起立共唱《新四军军歌》声中结束,最后,沪、宿两地新四军研究会到会成员集体合影。</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