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小故事和一个字谜 贺西泉根据父亲的讲述整理

秦人

<h3>  像所有的父亲一样,在我很小的时候,我父亲也给我讲过不少故事(还不算他自己的经历)。父亲讲的很多故事我都遗忘了,有两个故事和一个字谜,我却记得异常清晰。很奇怪的是,父亲讲的这两个故事和一个字谜,我以后再没有听别人讲过,以致到后来无所不包无所不有的互联网和微信上,都没有再见过。但我可以确定,这两个故事和一个字谜,肯定不是父亲的原创,父亲不具备创作这两个故事和这个字谜的知识和能力,父亲连字都不识。父亲到底从哪里听来的故事和字谜,已经无法考究了,我只是想,这两个智慧又机智的小故事,和一个形象又满含孝悌思想的字谜,一定不能失传,一定要把它们贡献到故事和字谜的海洋里,一定要让更多的人知道。 <br></h3><div> 故事一。一次两个菜农赶集,各自用一根长扁担,把自家种的菜挑到集市上卖。讲到这里时,我会幻化成我们村上早先的集市,每月逢二逢六,我们叫“会”。两个人的菜摊子相邻,临到夕阳西下退市时,两人都还剩下不少菜,但放在中间的两根扁担,只剩下一根。很显然,有人趁他们只顾招呼卖菜时,把一根扁担偷走了。于是两个人为一根扁担争起来,我说是我的,他说是他的,两个人都说你的扁担短,这根长的是我的,都说你的是竹子的,这根柞木的是我的。两个人吵到脸红脖子粗,围了一圈看热闹的,也被他俩吵懵了,谁也断不清他俩谁占理,谁说的是实话。两个人快要打起来时,正好县太爷打这里经过,三两句问清楚原由,县太爷发了话,说:“你俩这官司一下也断不清,这样吧,天不早了,老爷给你们做主,扁担从中锯断,一人一半,先把菜挑回去吧,如何?”一个菜农听了,说,既然老爷说了,那好吧,我听您的,就一人一半吧。另一个则更是火冒三丈,说,那怎么行,明明是我的扁担,凭什么要锯断,还给他一半?县太爷笑了,对坚决不让锯扁担的说:“老爷明白了,扁担是你的,你赶紧挑着菜回去吧。”转而怒斥另一个说:“你的扁担丢了,还想赖别人的,你是想找打,还是想快滚?”那个菜农没敢再吱声,收拾收拾摊子背着剩下的菜走了。</div><div> 故事二。一个卖布的中年人赶完集,赶着牛车在乡间土道上走着,遇到一个拄着竹竿边探路边往前走的老年盲人,一问顺道,就让盲人坐上了牛车。前行几里路后盲人该下车了,盲人不光拿下来自己的竹竿,还把牛车上的一匹布抱着要走。赶车的说,老人家,布是我的。老年盲人说,布是我的,怎么说是你的。赶车的一听就急了,说,你这人怎么这样,让你坐了车,怎么还想赖我的布?老年盲人说,坐了你的车,我领情,但是你不能赖我的布。老年盲人抱着布要走,赶车的中年人拦着要夺布,吵得不亦乐乎。围上来的人都指责赶车的欺负老年盲人。一个人说,你们都说布是你们的,你们能说清楚布是几丈几尺吗?赶车人说,我的布卖的只剩这一点,我还真不知道是多少。盲人说,我的布是两丈一尺。有人拿尺子一量,果然两丈一尺差不离。这一下犯了众怒,看热闹的连说带骂,差点就要打赶车的,赶车的则呼天抢地,连说冤枉。这时县太爷正好路过(不知道是不是上篇那个县太爷),问清原由,客气的问盲人:“老人家,你这黑布染得不错,你这布想干什么用?”众人立马都瞪大了眼睛。盲人说:“回老爷话,染的这点黑布,是想给家人做冬衣。”人群里顿时责骂声四起,明明一匹白布,怎么说是黑布呢。盲人知道上县太爷当了,放下布探着路就溜了。众人忙给县太爷点赞,并问县太爷,盲人怎么知道布是两丈一尺的?县太爷说,还用问吗,他在车上坐着,摸到一匹布,趁赶车的只顾往前看,用手摸索着一扎一扎量的。</div><div> 字谜。在我上小学时,一天父亲和我头靠头躺在炕上,父亲给我说,我给你说四句话,看你能不能猜出一个字来。父亲说:“一字四笔,无平无立,文官见下马,武官把头低。”我小脑袋瓜极速运转,先想哪个字笔画简单的只有四笔,而且没有横平竖直,几乎不费神就锁定住了父亲的“父”字。我又想,对呀,只有父亲是居高无上的,文官武官都得跪拜。听我说出“父”字,父亲笑了,笑得是那么慈祥,那么幸福。</div><div> 这个字谜一字不差的在我脑子里存在了半个世纪,也早已融进了血液里。</div><div>&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贺西泉(根据父亲的讲述整理)&nbsp; &nbsp;2018年5月19日</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