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北方 ——伊春行

筱梅

<h3><font color="#010101">  伊春,多美的名字。第一次听到他是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大学一个同学来自伊春,她说每到寒暑假要坐一天一夜的火车才能到家,初始的概念伊春是林区,是个很偏远的地方。</font></h3><h3> 2011年朋友参加摄影团去伊春拍摄杜鹃花,因家里有事错过此次机会,看到他们拍摄的照片,以及后来对伊春更多的了解都激起我对伊春的向往。 </h3><h3><font color="#010101"> 这些年,夏季曾沿着黑龙江上行至漠河乌苏里浅滩中国北极点,穿越了大兴安岭;秋季曾游抚远黑瞎子岛,站在了祖国最东端;冬季曾观“中国雪乡”厚厚白雪,领略了茫茫雪原北国冬韵,在我一路向北,畅游黑龙江的旅行规划中还缺少一个春季,一个黑龙江中线行程,为实现这个心愿,我坚定了信念,一定要去伊春,一定要走上那高高的兴安岭,去看最美的杜鹃花。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当做好功课一切准备就绪时,心情是那样的企盼,盼望着能尽快出行,盼望着早日见到憧憬已久的美丽伊春。</font></h3> <h3>  二0一八年五月七日,由大连开往伊春1021次列车满载着一行十四人的梦想,开始了伊春之行。</h3> <h3>  凌晨四时从睡梦中醒来,奔驰一夜的列车已经进入伊春地区,透过车窗望见布满天空的朝霞,激动的想要大声与同伴交流却又不能,还有许多旅客在酣睡中。</h3> <h3>  七点十分列车正点到达伊春站。当我们将行李放到提前租好的车上,再拍张合影照时,检票口刚刚还在大声招揽开往周边汽车的司机忽然没了声响,车站广场仿佛瞬间安静下来,市区内也没有川流不息的车辆,没有喧闹鼎沸的人群。</h3> <h3> 我们选择了林区小路开始向目的地行进。“林都车队”张队长为此次行程给予了很好的建议和安排。不走大道走小路,不仅能穿越森林,还能见到湿地风光,这个建议正和我意,所谓美丽的风景都在路上嘛!这条路在地图上没有标注,有一段是日本侵占东北时修建的,虽然有些路面崎岖不平,车速慢些,可几乎没有过往车辆。沿途多处遇到森林检查站检查,绝对禁止吸烟,未提前办理手续是不允许通行的。<br></h3><h3><br></h3> <h3>  很快路边就出现成片的草墩,草墩上刚刚长满的新绿孕育出一派生机盎然。</h3> <h3> 我叫的草墩,当地人称作塔头墩子,它是由沼泽地里各种苔草的根系死亡后再生长,再腐烂,再生长,周而复始,并和泥灰碳长年累月凝结而形成的。塔头墩子是一种不可再生的天然植物“化石”,一个直径65厘米的塔头墩子,需要千年才能形成,塔头年岁最长可达10万年。构成塔头的苔草,它最大作用就是可以固碳,净化空气质量,减少大气层二氧化碳的含量。</h3> <h3>  没有经过秋天燃烧的塔头来年春天发芽会晚些,这些塔头依然保留秋季的色彩。<br></h3> <h3>  倒伏的草丛,犹如红鬃烈马在驰骋奔腾。</h3> <h3>  五月是兴安杜鹃盛开的季节。此时,在火山喷发的熔岩上,白桦林中,悬崖峭壁、河谷岸边,处处可见粉红色的杜鹃花纵然怒放,那一丛丛,一束束的花朵与苍松翠柏、岩石苔藓相互映衬,构成色彩浓郁的画面。</h3> <h3>  我们在红星火山地质公园拍摄了一整天还未尽兴,第二天早晨又去拍。徜徉花海之中,聆听悦耳鸟鸣,美不胜收的景色真真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h3> <h3>  伊春全境有400万公顷森林,森林覆盖率达百分之八十五,空气中每立方厘米负氧离子达5万个,有706条纵横河流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一位诗人这样说:“走进祖母绿的伊春,走进了祖母绿般的小兴安岭大森林,就走进了地球上一块大自然意义上的祖母绿”。伊春被冠誉为祖国林都、红松故乡、恐龙之乡、天然氧吧。大美伊春自然纯粹的秀美风光深深地吸引了我们。</h3><h3> </h3><h3> 在这里,白桦树以各种姿态表现顽强的生命力。<br></h3> <h3>  湿地风光始终在路上相伴相随。</h3><div> </div> <h3>  翠北湿地。</h3> <h3>  新青湿地</h3> <h3>  红星湿地</h3> <h3>  乌伊岭湿地。</h3> <h3>  路遇许多不知名字的湿地</h3> <h3>  堪称世界奇迹的汤旺河国家公园,大山之中密林深处矗立着排排石林。</h3> <h3>  初夏时节,冰雪依然覆盖在河面未完全融化。</h3> <h3>  新青湿地静静的湖水。</h3> <h3><font color="#010101">  汤旺河河水蜿蜒流淌。</font></h3> <h3>  夕阳照射下的库尔滨河畔。</h3> <h3>  贯通市区的伊春河。</h3> <h3>  欧式风情的汤旺河小镇。</h3> <h3>  林区传统的民居院落。</h3> <h3>  兴安森林公园高高耸立的“林都明珠”塔。</h3> <h3>  曾经运输木材的小火车。</h3> <h3>  一条承载历史通向远方森林的铁路。</h3> <h3>  伊春建设先驱者——中国人民解放军林业第三师纪念雕塑。</h3> <h3>  在伊春游历的日子里,我们不仅用相机拍摄了伊春美丽的风景,同时也记录了一行人在一起共同度过的快乐时光。 团队中年龄最大七十多岁,最小五十多岁,这些热爱生活,钟情于山水之间的人充满了青春活力。 </h3><h3> </h3><h3> 资深摄影人,指导老师——旭日。<br></h3> <h3>  女伴中年龄最大、质朴善良的大姐——琴。</h3> <h3>  男伴中年纪最大,幽默风趣的——孙大哥</h3> <h3>  温文尔雅、文才横溢的——遇娟。</h3> <h3>  曾经的警花,英姿不减当年的——那抹痕。</h3> <h3>  只因为住了宾馆婚房,被无理要求表演求婚场面的——光辉和夫人。</h3> <h3>  被公认为“型男”、“暖男”,助人为乐的——良友。</h3> <h3>  “驴队”健将,新近又喜欢上摄影的——丽。</h3> <h3>  笑盈满面,聪慧好学的——快乐芳。</h3> <h3>  美女担当模特,芬芳清香的——莉。</h3> <h3>  温情脉脉,文静淡雅的——蓝兰</h3> <h3>  我初中时代的同窗好友,现代流行称呼“闺蜜”的——萍。</h3> <h3>  青少年时代都是运动员,看人家仍然身轻如燕。</h3> <h3>  我已笨如企鹅。</h3> <h3>  还被吸血蜱虫咬了。</h3> <h3>  到达伊春的第一张“大团结”照,唉!缺少为大家拍照的邱老师。<br></h3> <h3>  早上七点出发去卧龙湖拍片,九点钟才进石林景区。登山前先热身,比一比谁跳的更高。</h3> <h3>  准备不足,没带午餐,午后三点才从山里转出来,饿着肚子爬了六个小时山竟然还在蹦跳,这是不是“醉氧”了,劲头咋这么足呢?</h3> <h3>  这些相机里,哪一台是人到景区了才发现相机忘带又返回去取的那台?</h3> <h3>  老师身兼模特,现场示范指导。</h3> <h3>  在具有五百年树龄的红松下留影。</h3> <h3>  伸出双手,助一臂之力。</h3> <h3>  互相学习交流体会。</h3> <h3>  夕阳西下快乐收工的我们。</h3><div><br></div> <h3>  执著专注的我们。</h3> <h3>  自我陶醉,自得其乐的我们。</h3> <h3>  蓝天白云下的我们。</h3> <h3>  迷恋水天一色的我们。</h3> <h3><font color="#010101">  融入花海的我们。</font></h3> <h3>  走在林间小路的我们。</h3> <h3><font color="#010101">  栈道小憩的我们。</font></h3> <h3>  白桦林中热情奔放的我们。</h3> <h3><font color="#010101">  我们一齐走上高高的兴安岭,共同实现了美好心愿。</font></h3> <h3>  当五天的行程结束与伊春告别时,我可以骄傲的说:“在一个春季,我见到了青山绵绵,流水潺潺的伊春;见到了长路深远,城镇幽静的伊春;见到了松树挺拔伟岸,杜鹃姹紫嫣红的伊春”,亲身感受到“伊春蓝”、“伊春绿”是多么的富有蕴意。美丽的伊春,你给了我一路的留恋,一生的记忆。</h3><h3> 我希望还能来伊春,或许就在山林葱郁峡谷飞瀑的夏季,或许在五彩山色醉人浪漫的秋季,或许在银装素裹雾凇满枝的冬季……。</h3><h3> 再见了,小兴安岭!</h3><h3> 再见了,伊春!</h3> <h1>  风光摄影:筱梅</h1><h1> 人物摄影:全体人员</h1><h1> 编 辑:筱梅</h1><h1> 配 乐:情深无边</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