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2018年4月底至5月初,用了13天(不包括往返东京奥克兰的3天)的时间自驾新西兰。除了基督城与奥克兰之间是搭乘飞机之外,都是当地租车自驾,总行程3,800公里。具体行车路线如下图。</h3><h3>图一:南岛行程(1)</h3> <h3><br></h3> <h3>图二:南岛行程(2)</h3> <h3>图三:北岛行程(3)</h3> <h3>到访之前对新西兰的印象是,羊比人多,地广人稀,荒凉落后的畜牧业国家。到访之后惊奇地发现这是一个环境优美,人民富庶,幸福指数极高的国家。(联合国发布的幸福指数排行中,新西兰排在第8位;人均GDP甚至高于日本)</h3><h3>4月底正值初秋时节,树叶已经发黄,但是绿草地仍然绿得耀眼,刚开始还怀疑这些是人工种植的草皮,后来发现所到之处皆是如此。下面的照片是在行车途中随手拍摄的路边的景色。</h3><h3>照片中的小点点是羊群,用无人机拍摄。为了不惊扰到羊群,无人机必须保持一定的高度,所以羊群就变成了小斑点,我们都戏称其为“芝麻”。</h3><h3><br></h3> <h3>点击照片,放大后可以看到,远处的山坡上也是遍地的“芝麻”。</h3> <h3>除了奥克兰等大城市有高速公路外,遍布新西兰全国的都是这样的双向单车道公路,中间没有隔离带,限速100km,车流量很少,路面很平整,加上沿途的美景,自驾体验极佳!同行的朋友异口同声地称赞,相机根本无法描述眼前的美丽景色!</h3><h3>另外这些道路全部免费(包括奥克兰的高速路),为我们的旅程节省了不少开销(一个月前在日本自驾了1000多公里,高速费就花了近4万日元---2300多RMB)。</h3><h3><br></h3> <h3>从十八世纪英国的詹姆斯·库克船长首次登陆新西兰开始算起,新西兰的历史还不到300年(毛利人从太平洋中部的哈瓦基乘木筏迁徙至此并定居于新西兰则是1000多年前的事),因此本篇以介绍笔者旅途中拍摄的风景照为主。</h3><h3>备注:</h3><h3>每次的美篇都有读者询问摄影使用器材的问题,这次学乖了,提前报备 --- </h3><h3>机身:SONY a7m3,a9</h3><h3>镜头:24-70mm/F2.8; 100-400mm/F4; 16mm/F2.8鱼眼</h3><h3>无人机:大疆 MAVIC AIR</h3><h3><br></h3> <h3>普卡基湖Pukaki, Lake新西兰南岛中部的冰川堰塞湖。面积有169平方公里。说起它的来头,也和冰川运动有关。当年库克山冰河消退之后,在南阿尔卑斯山区冰河的侵蚀以及冰矶侧堆石的作用下产生一个盆地,使大量冰雪融化后的水聚集其中而形成了这个堰塞湖。</h3><h3>电影《魔戒》曾在这附近取景。</h3><h3>无人机拍摄</h3> <h3>湖水美得令人流连忘返。找不出恰当的词汇来形容她的美,突然想到了绿松石,整个湖面就像一块奇大无比的绿松石镶嵌在南阿尔卑斯山山麓。</h3><h3>无人机拍摄<br></h3><h3><br></h3><h3>后面的旅途中发现,新西兰有不少冰川湖泊都是如此瑰丽。</h3><h3><br></h3> <h3>蒂阿瑙湖</h3><h3>南半球最大的冰川湖,面积有344平方公里,比丰台区还要大。</h3> <h3>无人机拍摄</h3> <h3>无人机拍摄</h3> <h3>蒂阿瑙湖畔的小镇</h3> <h3>蒂阿瑙湖畔的一户农家(星星点点的是羊群)</h3> <h3>瓦纳卡小镇</h3><h3><br></h3> <h3>瓦纳卡</h3><h3>远处的雪山就是新西兰最高山峰 --- 库克山</h3><h3><br></h3> <h3>霍比特人村</h3><h3>魔幻大片《魔戒三部曲》和其前传《霍比特人1:意外的旅行》霍比特人村庄夏尔的主要外景地。</h3><h3>据说《魔戒》的导演彼得·杰克森从1999年就开始寻找外景地,最后终于找到了可以重现七千年前风土的地方——新西兰,而当导演和工作人员看到位于新西兰北岛的玛塔玛塔农村时,立刻就认定这是霍比特村的最佳场景。</h3> <h3>袋底洞是有大有小,大的是拍霍金斯他们小个子用的,MINI的是拍甘道夫用的。</h3> <h3>为呈现剧中霍比特人悠闲的田园生活,电影剧组人员在电影开拍前一年,即前往农庄搭建拍摄场地,种下五千平方公尺的蔬菜和花圃,让它们有足够的时间自然成长,因此电影中的霍比特村是完全“真实”的美景,连剧中小矮人住家的门、围栏、房舍…皆是真实场景。</h3> <h3>遍地的蔬菜瓜果,居然都是真的!(不是道具)</h3> <h3>木匠的家</h3> <h3>霍比特村座落在玛塔玛塔小镇,从奥克兰驱车前往玛塔玛塔小镇,沿途尽是新西兰地区绵延起伏的山峦和无数青翠的牧场,“中土世界”的壮丽风景一路伴随。与其他的电影外景地不同的是,景区外的美景丝毫都不逊色!这是从霍比特人村中看到的“村“外的情景。(打开照片放大可以看到羊群)</h3> <h3>”村“外的羊群在晨雾弥漫的山坡上吃草</h3> <h3>我们就住在距离霍比特人村不远的一家民间住宅。清晨,从窗户里望去,脚下阳光明媚,远处的村庄薄雾缭绕,犹如仙境!</h3> <h3>邻居家的奶牛跑过来问好</h3> <h3>夜里,拍到了漂亮的银河!</h3> <h3>白色墙壁的房子就是我们下榻的民居。</h3><h3>房东是一对七十多岁的白人夫妇。女房东给我们看了宿客给她家拍的夜空的照片。当她看到到我拍摄的照片后,立刻拿出名片让我把星空的照片发邮件给她留作纪念。</h3> <h3>不知名的野鸟</h3> <h3>特卡波湖</h3><h3>新西兰南岛中部湖泊。位于南阿尔卑斯山脉东麓。为冰川堰塞湖。长约24公里),宽6公里,面积96平方公里。湖流域面积1,425平方公里。水深约190米。</h3> <h3>好牧人教堂</h3><h3>这座漂亮的石教堂位于新西兰的特卡波湖岸边,背景是辽阔的山水风景,许多新人选择在这里办婚礼。由著名建筑师本杰明·伍尔菲尔德·芒福德于1935年建造,其设计的哥特式木结构和石结构建筑在新西兰独一无二。</h3><h3><br></h3><h3><br></h3> <h3>特卡波湖</h3> <h3>特卡波湖</h3> <h3>特卡波湖</h3> <h3>特卡波湖</h3> <h3>特卡波湖</h3> <h3>箭镇</h3><h3>新西兰著名的旅游小镇,除了淘金文化,早期华人淘金者故居以外,还因为金秋大面积的绚烂五彩林而闻名遐迩。每年的4月中都会举办金秋文化节来庆祝一年的丰收。</h3> <h3>雨中的箭镇</h3> <h3>电影魔戒里的一个经典场面,美女精灵女神呼唤万马奔腾的河神来保护她们的画面就是在箭镇外的一个河边拍摄的。</h3> <h3>福克斯冰川(Fox Glacier)是位于南阿尔卑斯山脉的冰川,它得名于威廉姆·福克斯爵士——1869至1872年的新西兰总理。</h3><h3><br></h3> <h3>冰川是时间的车轮在地球上碾过的痕迹</h3> <h3>我们乘坐的直升机和机长</h3> <h3>诺大的冰原上只有我们两架飞机的乘客 --- 10个人。空旷寂寞冷!</h3> <h3>冰川从南阿尔卑斯山脉南麓淌下,一直延伸到距海平面仅300米处的温带雨林。</h3> <h3>福克斯冰川是新西兰西海岸最长的冰川,它全长11公里,是世间罕有的冰川脚下生长着雨林,又近公路,近海岸线的低海拔冰川。在它的冰舌部分,海拔仅有两百多米,是世界上最易接近的冰川之一。</h3> <h3>卡卡角(Kaka Point)</h3><h3>本来是奔着这里的黄眼企鹅而来的,没曾想在这里拍到了此行最瑰丽的晚霞和朝霞。</h3> <h3>大自然的奇观—摩拉基大圆石</h3><h3>每当海水退潮时,海滩上就会出现50多个巨大的圆石头露出海面,说他们是石头,不如说它们是巨型石蛋更为贴切。它的形状之圆,内结构之神奇,使每一位见到这些石头的人都不得不从心底感叹。</h3> <h3>第一眼看到它还以为是龟类的化石。</h3> <h3>经不住时间的折磨,四分五裂。</h3> <h3>内部结构居然不是同心圆球,而是这种几何形状的小单元!</h3> <h3>还有尚未被海水冲刷到海滩的,加上地表的绿色植物,像不像一颗大萝卜?</h3><h3> 根据毛利人的传说,这是一千多年前,航海大战舟阿雷德欧鲁号(Araiteuru)在岸边沉没时所滚出来的瓜果。后来经过科学家的研究认为这些大圆石形成于六千五百万年前。</h3><h3><br></h3><h3></h3><h3></h3><h3></h3><h3> </h3> <h3>峡湾国家公园面积12120㎞²,是新西兰最大的公园,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公园之一。1986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1990年峡湾国家公园被认定为联合国世界遗产保护地区。</h3><h3><br></h3> <h3>前往峡湾图中的几个小小的湖泊</h3> <h3>峡湾附近的小镇 --- 蒂阿脑</h3> <h3>罗托鲁瓦艺术与历史博物馆</h3><h3>新西兰最具毛利文化艺术的博物馆之一。博物馆的外形是仿都铎王朝建筑式样,优雅而不失传统美,内部收藏了新西兰毛利族特拉瓦人的财富,藏品主要有图画、木雕、亚麻织物、玉器手工艺品等。</h3><h3>可惜的是我们到访的当天休馆。</h3> <h3>拉纳克城堡</h3><h3>新西兰唯一的古城堡。由曾担任英国部长的银行家、资本家和商业巨子威廉·拉纳克(William Larnach) 为其第一任妻子伊莉莎·珍·盖斯(Eliza Jane Guise)而修建。</h3><h3><br></h3> <h3>1871年开工,二百位工人花了五年完成后,他们全家人迁入。再由精巧的欧洲工匠又花了十一年用来自世界各地的上等材料做内部装潢。其华丽的雕刻、精细的石雕、木雕、粉刷和玻璃器皿卓越出众。</h3><h3><br></h3><h3>关于城堡还有一段集“浪漫、悲剧与丑闻”于一身的故事。该城堡原是为威廉·拉纳克的第一任妻子,美丽的法国女继承人伊丽莎修建。伊丽莎悲剧性地死去时年纪尚轻,留下6个失去母亲的孩子。她死后,拉纳克又先后娶了两任妻子。后来,第三任妻子爱上拉纳克与第一任妻子所生的儿子,导致拉纳克发狂,在议会大厦自杀身亡。这幕惨剧听来令人感叹不已。</h3> <h3>地热仙境</h3><h3>位于怀欧塔普(毛利语意为圣水)。占地面积18平方公里,属于陶波火山区,该火山活动区可以追溯到16万年前。</h3><h3>由于含有不同的元素,所以形成了新西兰最五彩斑斓的地热景象。</h3><h3>主要颜色/相关的元素</h3><h3>黄色/硫磺,橙色/锑,白色/二氧化矽,紫色/锰,绿色/胶体硫or亚铁盐,褐红色/氧化铁,黑色/硫磺和碳</h3> <h3>鲍鱼池 --- 因为其形似而得名</h3> <h3>恰似层层梯田倒映着秋叶</h3> <h3>名 --- 魔鬼的浴室</h3><h3>池水的颜色十分神奇,让人感叹在自然界中竟有如此绚丽的色彩。这是由于池水中高浓度的硫在水中形成了胶体硫,根据云层的厚度池面会反射不同强度的光线,使池水呈现偏绿或偏黄的色彩。</h3> <h3>奥克兰市内街景</h3><h3>奥克兰(Auckland),新西兰第一大城市,因其帆船之多,是全世界拥有帆船数量最多的城市,所以又被称为“风帆之都”,是南半球主要的交通航运枢纽,也是南半球最大的港口之一。</h3> <h3>在2015年的世界最佳居住城市评选中,奥克兰高居全球第三位,这也是奥克兰连续三年蝉联全球最适宜城市前三名。</h3> <h3>奥克兰湾的钓者</h3> <h3>但尼丁火车站</h3><h3>建于1873年,它宏伟、壮观而富丽堂皇的模样, 为建筑师乔治·楚普(George A. Troup)赢得了“姜饼乔治”的绰号。楚普按照佛兰德文艺复兴的风格设计了达尼丁火车站。</h3> <h3>站内大厅古色古香</h3> <h3>目前还在正常运营中,但是看得出乘客很少。</h3> <h3>售票处是这般模样,有没有点儿银行贵宾窗口的感觉?</h3> <h3>奥马鲁的圣保罗圣公会大教堂</h3> <h3>教堂外长椅上坐着的一位长者,入神地看着手机画面,脸上露出祥和的笑容。</h3> <h3>结束语:13天的时间看起来好长,但是对于新西兰这样美丽的国家来说又是如此的短暂。我曾到访过23个国家(地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新西兰是我的最爱(没有之一)!</h3><h3>再见!美丽的新西兰!</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