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河桥东】一场大雨过后 农民自制“神器”派上了用场

沙河桥东杜三村

<h3>  随着北方地区小麦饱满,南方开始进入汛期,再过几天就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八个节气——小满,俗话说得好小满前后“撒瓜点豆”。</h3><h3> 5月17日的一场大雨过后,早早的农民就拿着梨、锄头、铁耙、到地里去种花生, 尽管当日气温不是很高,但是大家只顾忙着低头干活,汗水顺着脸颊流下来也顾不上擦。村民说“赶快趁着地还湿着把花生种上,要不等到了太阳出来,地里又干了。”</h3><div> </div> <h3>  有些地块太小了,大型机械进不来,只能使用农民自制的“神器”了。像我们80后对这些“老式耧”多多少少还是有记忆的。现在的00后根本就不知道是做什么用的,今天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h3> <h3><font color="#010101">  又称耧车、耧犁、耩子。一种畜力牵引的播种农具,可同时完成开沟和下种两项工作。由耧架、耧斗、耧腿、耧脚、导种管等构成。有一至四脚耧,以两脚耧、三脚耧居多。一人在后扶耧,且行且摇,耧脚开沟。盛在耧斗内的种子,通过导种管和空心耧腿落入沟内,部分翻起的土自动覆盖种子。可条播各种谷物和蔬菜。行距一致,下种均匀,提高了播种质量。 “耧”又称耧犁是一种传统的播种用的农具,由牲畜牵引,后面有人把扶</font></h3> <h3>  第一种根据耧改造的“耘锄”,由钢管焊出架子和两头扶手、最下边有耧脚焊接而成,这个需要两人合作才能使用,一个人在前边拉,一个人在后面掌握方向。</h3> <h3>  第二种也是农民自制改造的“耘锄”由旧自行车轱辘、旧自行车把手、耧脚焊接构成,一人就能使用特别方便。村民利用自己的智慧自己动手制作的“耘锄”</h3> <h3>在清理地里的杂草,准备种花生</h3> <h3><font color="#010101">  这种方法是最古老的开耕方式,一个人拿着锄头开吭,别一个人点种子,点种子的那个人还有点忙,边点种子边用脚把种子埋上。最后用铁扒把种好的地拉平。</font></h3> <h3>  一个人先操作“耘锄”耘出开沟,随后种上花生种子,种子种完后用“铁扒”把土盖上即可。这场迟来的雨水让久旱的大地终于得到了滋润,农民利用雨后墒情好时机,纷纷下地,赶种花生,确保秋收。</h3> <h3>  第三种是由三脚耧改变成一脚耧,既能开沟又能播种,方便操作。</h3> <h3>农民用铁耙平地</h3> <h3>现在都用上机械播种机了,减轻了农民的负担。</h3> <h3><font color="#010101">除草</font></h3> <h3>打药</h3> <h3>一望无际丰收的大麦田</h3> <h3><font color="#010101">  随着时代的进步,木质的耧车被改进成金属的,钢管焊接,前面还加上一个轮子,使用起来省力。但是没用多长时间,就开始实行大型机械播种了,于是耧车悄悄退出了历史舞台。在种田基本上都是机械化作业了,老式的耧车已渐渐退出了田野。但看到的“耘锄”,还是能让人们的记忆深处,听到叮叮当当的耧铃声,时而轻缓,时而急促,时而高亢,时而低沉,时而清脆,时而雄浑,时而飘逸,时而幽深~~</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