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新编京剧《手镜》的服饰设计由山东歌舞剧院优秀舞美设计师林琳承担。根据周龙导演的总体要求,结合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她查阅大量清代服饰资料,几易其稿。前不久,林琳冒着滂沱大雨驱车来到淄博市京剧院,送来了服饰设计样稿与论文———-对新编京剧《手镜》服装设计的思考。请为这位从淄博走出的年轻艺术家点赞。</h3> <h3>对新编京剧《手镜》服装设计的思考</h3><h3> </h3><h3> 《 手镜》一剧落笔于清代,描述了"一代诗宗"清代左都御史王士祯与两江总督阿山恶势力之间的矛盾冲突与斗争。凸显的主题是家风家训与做人之正气。家风看似事小,但以小见大,它关乎国家民族的兴旺与发展。</h3><h3> 说的是"小家",但着眼的是"大家"。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家风关系的不仅是一身之进退、一家之荣辱,更关系到党风、政风、国风。</h3><h3> "一心可以丧邦,一心可以兴邦,只在公私之间尔。风吹日晒,字迹或会模糊,但好家风却如化雨春风,护着家、护着国。</h3><h3> 王氏一族家风凛然,正气在身。按照导演对剧目整体把控的大调性,要把人物的内在气质和性格感受外化,通过服饰装扮来看人的内在气质。由此在几个主要人物的服饰设计上,不能沿袭单纯的按照人物身份阶级地位来考虑服饰款式,色彩,更多的是要把人物独有的精神,气质提炼出来,通过服饰款式,色彩,包括纹样"分人别类",来做艺术处理。要让《手镜》里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那一个。既要传承传统戏曲舞台的审美意蕴,又要追求"写意"性的现代美学创作风格。</h3><h3>清代服饰有严格的服装制式要求和显著的民族风格与特征。尤其朝代距离我们相对较近,大众的熟识程度也较高。,各类舞台文艺作品中更是屡见不鲜,因此就要求我在这部剧目的服饰设计与创作中,秉承着尊重历史,敬仰先辈设计者的理念,再落眼于剧目人物,作出细节的调整和突破,以求继承与创新的统一,重点是再现剧中人物。</h3><h3>例如,在处理王士祯与王夫人及苏秋娘这一线的人物上,就没有完全按照人物的身份,阶品地位来做一般归类处理,而更多的是提炼人物内在精神品质,在服饰设计款式和色彩都上做了相应的"减法",服饰款式及纹样都对应着人物品质及内心情怀做表述。款式在细节上做了小减法,去掉了传统旗装上的繁琐修饰,配以纹样处理。再如,对王士祯襟袍上的"竹团",自由的福寿团",王夫人服饰上的萱草花,牡丹团,秋娘身上的散枝写意菊花,玉兰,散枝木槿等,着力点意在于用写意的手法突出表现人物的性格的坚定,清雅与高洁的精神品质。而在色彩上,则按照人物脉系分类来做区分。如,王氏一族脉络上的人物色彩清亮高雅,简洁素净;阿山一脉的色彩相对沉重隐暗,深晦。</h3><h3>强调服饰与造型的艺术表现,可以更好的体现人物角色的内在精神品质,再现作为国粹的京剧艺术之美学特质。相信通过创作团队的积极努力与各艺术方向的完美呈现,力求达到形式感与舞台表现的有机结合,让更多的观赏者通过观赏此剧,既产生赏心悦目的愉悦,亦有思虑深长的内省。</h3><h3>【作者简介】</h3><h3>林琳,女, 1981年出生 ,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影视舞台美术设计专业,现任山东歌舞剧院舞美设计师。曾担任舞剧《多角的枫叶》、歌剧《赵氏孤儿》、民族管弦乐音诗《孔子》、原创话剧《路》《孔府乐舞》的舞美设计,新编大型柳子戏《扁鹊》等舞台剧的服装设计。</h3><h3> </h3><h3> </h3><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