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 <b><font color="#ed2308">兵员</font></b></h1><h3><b> </b></h3><h3></h3><h3><b> 部队组建初期,兵员的来源主要是来自民兵和游击队,其次是招收农村的新兵,那时的兵员主要是东北辽宁一带、山东泰安一带的,服役没有年限,南下途中,招收了河北、河南省份的一些新兵,进驻武汉时,为了适应城市警卫任务的需要,招收了一部分武汉附近地区的新兵,1955年后,部队实行义务兵役制,对服役年限作了具体规定,内卫部队的服役期限定为四年,也可超期服役。从执行情况看,当时超期服役的情况比较普遍。在数量上,有80%以上的同志服满现役后继续留队,超期服役,在超期时间上,从一年到十年不等,退伍的原则虽然退老留新,但保留了大量技术和训练骨干。1961年招收了襄阳、随县等地的学生兵加入我武警部队。1962年9月从湖北天门、应山招收部分新兵。1964年3月从湖北襄阳、竹山招收部分新兵。1965年从宜阳地区招收部分新兵。1966年从安徽招收部分兵员。1968年8月从湖北圻春、黄梅补入部分兵员。1968年以后,部队执行新的兵役制度,战士服役期限为两年,虽然允许超期服役,但一般都未超过四年,战士的平均年龄降低。从1968年到1982年间,部队组织接兵班按上级指定区域直接到县征兵,由于大量青年涌跃应征入伍,兵员有保证,新兵质量普遍较好。此间兵员主要来自以下几个省份:湖北、河南、四川、湖南、广东、山东。1969年从四川、河南补入部分兵员。1970年3月从山东、河南补入部分兵员。1971年1月从河南、广东汕头、湖北郧阳补入部分兵员。1973年3月从河南、四川、湖北孝感地区招收部分兵员(共676名)。1974年3月从湖北枣阳招收25名新兵。1975年3月从湖北远安、五峰、房县、河南范县、原阳县、息县征收一批兵员,共544名。1976年3月份,从湖北恩施、巴东、广东湛江招收一批兵员(共200名)。1977年元月,从黄冈、荆州招收共420名兵员。1978年3月,从河南范县、浚县、四川黔江县、湖北荆州地区共招收332名兵员。1978年12月从荆州、湖南株州招收共332名兵员作为下年度兵。1979年11月从宜阳、襄阳、荆州、武汉市招收一批兵员作为下年度兵。1980年11月,从荆州、襄阳地区、武汉市、河南义马招收共230名新兵。1981年10月从湖北圻春、武汉,11月从河南淮阳共招收336名新兵,作为下年度兵。1982年11月从湖北巴东、建始、武汉征集共230名新兵作为下年度兵。1983年改编武警以后,在执行兵役制度上不变,但接兵方式有新改革,由过去部队派人到地方协同摸底、调查、政审、体检,改由地方征集送到部队或直接到部队报到。1983年底从安陆、武汉、河南唐河、通许招收200多名新兵作为下年度兵。1984年底从武汉、襄阳、枣阳、谷城、河南宜阳、伊川、洛阳、陕县、义马招收新兵作为下年度兵员。1985年11月从河南许昌、驻马店、正阳,湖北黄梅、浠水、武汉,湖南衡南、道县、衡阳招收200多名新兵作为下年度兵。1986年11月从湖北咸宁、武汉、河南郑州招收187名新兵作为下年度兵。战士服役年限,义务兵三年,志愿兵八至十年,义务兵超期服役一般不超过一年。在兵员的成份构成上,1978年前,除少量城镇兵以外,大多数为农村青年,78年后城镇兵比例增大。在兵员文化程度上逐年提高,1968年以前,文化程度小学为多,并有一定数量的文盲,此后十年,初中文化程度增多,但由于“文革”的干扰,实际文化水平仍然普遍较低,1977年以后,新兵的文化程度才普遍提高。新兵役法实行后,对文化程度作了具体规定,兵员的文化素质增强,除少数同志属初中文化外,大多数为高中文化程度。在兵员的政治质量上,80年代以后,基本上都出身贫下中农,城市工人,革命干部家庭,政治面貌、社会关系都比较清楚。在征集兵员的年龄上,在新兵役法颁布之前,实行的是18~22岁,共五个年龄,新兵役法实行后,实行是18~20岁三个年龄,兵员的平均年龄有所下降。</b></h3><b> 对兵员的使用和管理,总的情况是好的,基层是充实的,基本达到了在编在位的要求。但1975年以前,机关占编情况比较突出,占编人员多,主要原因,一是临时机构多,如,批林批孔办公室,报道组等均属临时机构,二是机关业务部门需要,如打字员、招待员没有编制,但又必须配备,只得占编,三是机关临时举办集训,召开会议,需要抽调炊事人员,也影响了编制的落实,四是抽调了7%的兵力。1976年以后,根据军委关于编制就是法规的指示,对部队的兵员使用问题和缺勤超编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了解,清理了机关占编人员,充实了连队,但7%的生产兵力仍然保留,主要用于团生产点的农业生产。由于加强了兵员管理,组建以来,兵员的征集、复员、退伍、调出、组织补充野战军参战均能顺利进行,未发生问题。如,1966年调出的9、10、11、12连归湖北省军区,1976年调出55名战士到黄冈军分区,1979年1月紧急抽调196名战士到54军161师参加中越边境自卫还击战,均按时完成任务,调往参战的战士有的立功,有的火线入党,有的住院校提干。</b> <h3><font color="#167efb"><b>编后语<br></b><b>截止今天,《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湖北省总队第三支队(威震武汉三镇的原8201部队保存下来的主力部队)》一文美篇点击量超过了1.6万次。我深知,此文点击率之所以高是因为它原文抄录了武警湖北省总队第三支队史记资料《武警志》,真实、佯细鲜为人知的内容使大家对曾经学习、生活、战斗过的这支部队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常常有人说,那个年代通讯、信息落后,我们一进警营除了训练、执勤就是学习保密守则和时事政治,对于部队的光辉历史知之甚少,就连一起几年的战友是哪里的我都记忆模糊了…现在,将《武警志》里“兵员”一节抄录,或许对战友有所帮助。三十多年过去了,现在,闲暇时我们再学一学、看一看、了解一下这段历史,回顾一下往事也是一件很惬意的事…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这些资料都是原文抄录《武警志》,未作任何改动;点击率高只能说明想知道真相的战友多,我没有“博眼球”、“吸粉”需求。谢谢战友们的理解!</b></font></h3><h3><font color="#167efb"><b><br></b></font></h3><h3><font color="#167efb"><b> 2018.05.17</b></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