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母校温窗谊

别克

<h3>  福建省龙海第一中学是我们的母校,我们这群年逾花甲的校友曾在这里度过了难忘的中学时代。</h3> <h3>  我们从读小学到中学都赶上了文化大革命,而我们上初中又赶上了全国学解放军。当年,学校的年段、班级是按军队的连、排编列的,我们的初中一年级是七连一排,初中二年级则又改为四连一排。这给我们的初中学习、活动烙上了独特的历史印记。</h3> <h3> 屈指一数,我们一起上初中时至今已48年过去,我们初中毕业分开后到现在也有46年。近半个世纪了,你好,我好,他(她)还好吗?窗谊情愫如酵如蒸,激发起同学们聚会的热望,于是,班级同学群终于吹起激动人心的集结号!</h3> <h3>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殷勤聚窗谊。”借用和改写一下纳兰性德的名词句,不也与此时此处的心境十分妥切么?</h3> <h3>  聚会只有一天,足足等了46年!“好同学,我不是不想来,而是真的无法来。也许今生难有这样的机会了!”那些有诚心而确无余力的发小、闺蜜,私下里无奈地抒发了令人悱恻扼腕的喟叹。</h3> <h3>“人间桑海朝朝变,莫遣佳期更后期。”那曾经咏叹过“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矩成灰泪始干”的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居然能够早早地提示我们后人。难到过了一千多年了,今人尚不知珍惜分手近半个世纪再聚共续窗谊的佳期?</h3> <h3>  你来了,我来了,他(她)也来了!连那耄耋之年,步履蹒跚的当年的老师们也来了!你从上海来,我从厦门、漳州、南靖来,他(她)从福州、龙岩来,……大家循着班级聚会的集结号回到阔别多年的母校——龙海一中来。一个个签下自己的姓名,只为兴奋地如似对着母校高喊一声“到”字我来也!殊不知,这一笔一划的签名,竟然是在龙海一中的校史里烙下不可磨灭和纪念意义的印记。</h3> <h3>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你可知道?当您移步母校的这一刻,已为我们曾经的七连一排、四连一排增添了多大的荣光!</h3> <h3>  原班主任谢惠英老师(七连一排上学期),1930年出生,已经88岁啦!原班主任杨素秋老师(从七连一排下学期到四连一排全学年),1934年出生,也已84岁了!</h3> <h3>  当年的语文老师、民间文学作家黄瑞金科任老师,1935年出生,现今也已经83岁了;当年的化学老师、郑法科任老师,1936年出生,也是82岁的人了。同学们到现在都清楚地记得他(她)们敬业教学,循循善诱,和蔼可亲的样子。</h3> <h3>  当年教我们数学的陈天球老师,1941年出生。这次同学们见到他时,还是像当年搞不懂角1是不是等于角2一样,怎么看陈老师也不像是77岁的人呀!</h3> <h3>  哈哈!“走两步就走两步,”咱就不信这口头语只能是本山大叔滴专利!</h3> <h3>  这同学妹也太不礼貌了,咋就把手搭在杨老师的肩上啦?嘴还翘得好像很得意的样子呢,切!</h3> <h3> 今年的初夏热得早,今天的气温飚至38摄氏度,怎么手伸出来都觉得热呀!不,这不只是天气热,还有同学喜相聚,情谊赛熏陶的热度加在一块儿了!</h3> <h3>  这不,你瞧,满屋里的男女同学紧挨而坐,你说我说,欢声笑语,连大嗓门的组织者都因少备了支扩音话筒而后悔不迭。</h3> <h3>  一人一只大红纪念品袋,蛮有意义的。瞧那小哥竟然侧首问旁边的同学:你袋子里装的跟我一样不?</h3> <h3>  喂喂喂!那同学妹,你是捡到红包还是咋地,怎么就笑得这样开心哪?你那铁杆闺蜜还不因此嫉妒恨啊!</h3> <h3>  到底还是当年学校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的,说起话来还是讲究昂首挺胸的舞台姿势。那中间和右边的,不就是当年学校班级里挺有名气的孪生姐妹么?</h3> <h3>  组织一次同学聚会还是挺多工作的,这不,筹备组的同学忙得不可开交呢!</h3> <h3>  想来、能来和该来的的同学都到齐了,老师、同学们都戴上一条绣有“同学聚会留念”标志的红围巾,合家欢似的在母校照个合影。</h3> <h3>初中同学班级聚会难得一次,老师、同学欢聚一堂。黄瑞金老师拿起话筒,畅抒情怀,殷殷寄语。</h3> <h3>  今天不再是讲x+y=z啦,今天陈天球老师讲的可是句句打动人心的温情话语。功夫有没有,全靠平时修。咱们的陈老师不单是当年的数学教学权威,人家写作、书法等文学功底还是十分OK哦!</h3> <h3>  这位就是原来的班领导,她叫吴佳滨,今天终于出来亮相了哦!据说她女儿今明两天刚好是二胎临产期,可说起话来不慌不乱的。这就是班领导的功底啊,赞!</h3> <h3>  林明坤同学代表全班同学向参加聚会的各位老师赠送礼品。礼虽小,但学生敬师情意重。</h3> <h3>  共进午餐,老师同学济济一堂。人生真的是难得几回聚,尤其是师生同堂。你看,还真有人忘我地手舞足蹈啦!</h3> <h3>  大家都十分踊跃支持举办这次聚会,除了来参加的同学积极交纳班费外,一些确实没办法来参加的同学也委托其他(她)同学交来班费。更令人感动的是,有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同学一下子就赞助五万元港币(折合人民币40250元),真的是乐善好施,同学情深。</h3> <h3>  黄瑞金老师给这次班级聚会赠送《月港拾遗》著作60册,帮助大家进一步了解家乡“一带一路”的光辉历史,增强爱国爱乡的自信心与自豪感。</h3> <h3>  香港的黄佩珍同学委托内地的同学创意并制作80条红围巾,赠送给老师、同学留念。祝愿大家家庭、事业红红火火!</h3> <h3>  香港的蔡艺华同学利用前不久回闽南师范大学参加校董会之机,硬是把旅行箱装上满满的高级签名笔,赠送给此次班级聚会的老师、同学,让大家书写幸福人生。</h3> <h3>  “5.19”,一个吉祥的数字、日子和谐音,伴随着一场富有意义的班级聚会活动,给每位到会的老师、同学留下满满的幸福与深深的记忆。但愿人长久,师生情、同学谊也长久!</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