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美新疆万里行(续)

李振声

<h3>  &nbsp; 吐鲁番</h3><h3><br /></h3><h3> 早穿棉袄午穿纱,抱着火炉吃西瓜。</h3><h3> 多姿多彩吐鲁番,天山脚下一奇葩。</h3><h3><br /></h3><h3> 吐鲁番是新疆的一个地级城市,位于天山东部,为四面环山形如橄榄状的一块山间盆地,盆地东西长245公里,南北宽约75公里,面积50140平方公里。中部有火焰山和博尔托乌拉山余脉横穿境内,把本地区分成南、北两半。盆底艾丁湖的水面低于海平面155米,是我国最低的盆地,在世界上也仅次于低于海平面391米的约旦死海,为世界第二低地。</h3><h3> 吐鲁番属独特的暖温带大陆性干旱荒漠气候。因地处盆地,四周高山环抱,增热迅速、散热慢,形成了日照长、气温高、昼夜温差大、降水少、风力强五大特点,全年平均气温为14℃,夏季平均气温在30℃左右,全年气温高于35℃的炎热天气平均为99天,高于40℃的酷热天气平均为28天。6一8月份的吐鲁番,可以在热沙中做理疗,在石板上烙面饼,在沙窝里烤鸡蛋,人称"火州",真是名符其实。</h3> <h3> 吐鲁番葡萄</h3><h3><br></h3><h3> 玛瑙翡翠串对串,坠在碧绿枝叶间。</h3><h3> 醉美恰似多情女,垂延欲滴惹人谗。</h3><h3><br></h3><h3> 由于封闭的盆地、稀薄的云量、极高的气温、强烈的太阳辐射等独特的气候特点,形成了吐鲁番丰富的热量资源,年日照时数高达3000小时以上,阳光热幅射量每平方厘米139.5卡,故而为瓜果、棉花等喜温作物提供了理想的生长环境,比如驰名中外的吐鲁番葡萄就有2000多年的种植历史,品种多达300余个。经检测,吐鲁番葡萄的含糖量高达22%一26%,超过美国含糖量最高的加利福尼亚葡萄(含糖量为20%),是世界上最甜的葡萄,用吐鲁番葡萄晾制的葡萄干堪称葡萄干中的珍品。 2004年8月,我有幸在吐鲁番亲历过一次盛大的葡萄节节庆活动,人们品尝葡萄,看达瓦孜表演、跳木卡姆歌舞,参观大型歌舞晚会及各种民俗活动,既一饱口福,又领略了经典的维吾尔族风情,那种火爆的场面令我终生难忘。</h3> <h3>  &nbsp; &nbsp;葡萄沟</h3><h3> &nbsp;</h3><h3> 铺绿叠翠葡萄沟,浓荫蔽日曲径幽。</h3><h3> 溪流泉涌天山水,清凉惬意避"火州"。</h3><h3><br></h3><h3> 葡萄沟位于吐鲁番市东北11公里处,南北长约8公里,东西宽约2公里,是火焰山下的一处峡谷,沟内有一条布依鲁克河缓缓流过,其水源主要来自天山融雪。沟的深处专为中外游客修建了一处占地数千平方米的葡萄游乐园,这里浓荫蔽日,铺绿叠翠,泉流溪涌,曲径通幽,甜蜜的葡萄,醉人的歌舞,令人心旷神怡。人工引来的天山雪水沿着第一人民渠穿沟而下,潺潺流水给葡萄沟增添了青春活力。两面山坡上梯田层层叠叠,大大小小的葡萄园连成一片,犹如绿色的海洋。其间还点缀着桃、杏、梨、桑、苹果、石榴、无花果等各种果树,一幢幢粉墙朗窗的农舍掩映在浓郁的 林荫之中,一座座晾制葡萄干的"荫房"排列在山坡下、农家庭院上,别具特色。夏天,沟里风景优美,凉风习习,是火洲避暑的天堂,旅游季节, 中外宾客,川流不息,络绎不绝。</h3><h3> 葡萄沟以种植无核白葡萄为主(其他还有马奶子、红葡萄、喀什哈尔、日加干、琐琐等10多个品种),其特点是皮薄、肉嫩、多汁、味美,营养丰富,素有"珍珠"美称,用无核白鲜葡萄晾制的葡萄干,含糖量高达60%,被人们视为葡萄中的珍品。<br></h3> <h3> 达坂城</h3><h3><br></h3><h3> 驱车路过达坂城,不见美女只见风。</h3><h3> 风叶展翅悠悠转,点亮天山万盏灯。</h3><h3><br></h3><h3> 从乌鲁木齐去往吐鲁番的途中一路南行,在丝绸之路重镇达坂城的道路两旁,在蓝天白云之下,上百台风力发电机擎天而立迎风飞旋,形成了一处蔚为壮观的风车大世界,这就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风能基地——新疆达坂城风力发电厂。风能分布广,就地可取,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周而复始可以再生的清洁能源,而大坂城风力资源丰富,可利用的风力发电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且风速分布比较均匀,较少有破坏性风速发生,一年12个月都可以开机发电,是目前新疆九大风区中开发建设条件最好的地区。自1986年从丹麦引进第一台风力发电机组至今,已形成了单机容量1200千瓦、总装机容量12.5万千瓦时超大规模,为新疆的电力供应做出了巨大贡献。</h3> <h3>   交河故城</h3><h3> </h3><h3> 古城沧桑千年厚,废墟不虚情未休。</h3><h3> 断壁无声载史册,残垣有意写春秋。</h3><h3><br /></h3><h3> 吐鲁番除了有飘香溢蜜的葡萄瓜果、奇特的地貌风光及民族风情,而且有众多的名胜古迹,其中沐浴了两千多年风雨依然屹立不倒的交河故城,就是一处重要的古代文化历史遗产。</h3><h3> 交河城址位于吐鲁番市西郊10公里牙尔乃孜沟两条河交汇处30米高的黄土台上,长约1650米,两端窄,中间最宽处约300米,呈柳叶形半岛。两千多年以前,这里是古代西域三十六城郭诸国之一的车师前国的都城,唐王朝派驻西域的最高军政机构"安西都护府"一度也曾设在这里。目前,交河故城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都市遗迹,1961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素有"世界上最完美的废墟"之美誉。</h3><h3> 交河故城的布局大体分为三部份,一条长约350米,宽约10米的南北大道,把居住区分为东、西两大部分。大道的北端有一座规模宏大的寺院,并以它为中心构成北部寺院区。城北上还建有一组壮观的塔群,可能是安葬历代高僧的的塔林。东南方,有一座宏伟的地下宅院,顶上有11米见方的天井,天井东面南道,设有四重门栅,天井地面,有一条宽3米,高2米的地道,长60米,与南北大道相通,据考察推测,可能是安西都护府的住所,后为天山县的官署衙门。交河故城的建筑物大部分是唐代修建的,保留着宋代以前我国中原城市的建筑特色,对研究我国的古代建筑极具价值。</h3> <h3>  </h3> <h3><br></h3> <h3>  交河故城不在这次旅游的行程之内,但2004年8月我曾到过那里,并进行了仔细考察,故把它也收入美篇。其中的部分图片选自网络,特向原创者表示感谢。</h3><h3><br /></h3><h3> 李振声</h3><h3> 2018.5.18</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