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传奇】被历史遗忘的角落

毕家塘村张祖强

<h1>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赵员外,家财万贯,有权有势,独霸一方。</h1> <h1>可惜婆娘不争气,四十好几了,还不曾有一男半女。这事象一座大山骑在赵员外头上,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一天到晚唉声叹气。</h1> <h1>一天拂晓,门外传来婴儿的啼哭声,惊醒了赵员外,赵员外急忙分附家人去看个究竟。家人回来禀报到:“老爷,门口走廊上有一竹篮,篮中包裹着一男婴,是那男婴在啼哭,想必是有人看您无儿无女,把自己养不活的孩子送到您这里来享天福啦”。赵员外听罢,顿时感到高兴至极,长叹一声:“老天有眼啊!尔后不该绝!”忙叫家人把婴儿抱进来,打开包裹一看,果真是个男孩,男孩身边有一纸条,上面写有生辰八字。赵员外看在眼里喜在心,不知有多高兴。</h1> <h1>赵员外视男孩为自己的宝贝儿子,专门请了一位奶妈,为这个儿子精心呵护。几天后,给儿子取了个好听的名字,叫赵天佑,意思是老天爷保佑他有了儿子。</h1><h1>赵天佑百日这天,赵员外请来了乡里乡外的富豪绅士,亲朋好友,地方官员,大摆筵席,着实热闹了一番。</h1> <h1>有钱人家,无忧无愁,日子易过。赵天佑不知不觉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赵员外早就有意把天佑的表妹娶来做儿媳妇。这姑娘不仅人长得漂亮,而且聪明又能干,再者自己庞大的家业也没有交给外人。</h1> <h1>于是赵员外托人到妹妹家提亲,妹妹见提亲的是哥哥家的,满口答应,还要了彩礼。不几日,赵员外选择了黄道吉日,让天佑热热闹闹地把表妹娶进了门。</h1> <h1>一年后,赵天佑夫妻俩生了一胖小子,赵府上下喜庆高歌,后继有人了。第二年又添了一胖小子,第三年再添一胖小子,把个赵府搞得乐乎乎的。</h1><h1>一幌仨小子该读书了,可是邪乎得很,仨小子天生一个样,极不懂事,整天摇头幌脑,呆呆的傻笑。这可急坏了赵府一家老少,赶紧请来了阴阳先生,教书师爷进行目测,心理探访。几位先生折腾了大半天,得出的结论是:智商障碍,土话就是先天“吓堡”。赵员外听了当时就急得口吐鲜血,气绝身亡。赵员外的婆娘过了不久也离开了人世。仨小子为什么都是“吓堡”,后来才得知,赵天佑是赵员外乡下的弟弟所生,因孩子多养不活,才出此下策暗底里送到赵员外府上。赵天佑跟表妹是近亲结婚,生育的后代才是“吓堡”。</h1> <h1>十多年过去了,赵氏三兄弟已经长大成人,该成家立业了。可是,哪家的姑娘愿意嫁给“吓堡”呢,这可急坏了赵天佑夫妻俩。赵天佑左思右想,也想不出个好法子,赵家万贯的家产谁来继承呢?赵天佑的夫人见丈夫天天闷闷不乐,出主意道:“他爹,要不让他们三兄弟到外面去闯一闯,学点本事回来,好继承咱赵家的产业”。赵天佑惊喜道:“好啊,我怎么没想到呢,就让他们三兄弟出门去闯一闯,学点本事回来”。</h1> <h1>第二天一大早,赵天佑把三兄弟叫到面前说:“老大、老二、老三你们听着,从今天起,你们三兄弟都到外面去闯一闯,学点真本事回来,谁的本事大,爹就把产业交给谁。老大出去一个月,老二出去三十天,老三出去三个十天,本事学好后同时一天回来”。分附完毕,叫家人打点盘缠,三兄弟即刻出发了。</h1><h1>三兄弟分路时急得大哭起来,怎么得了呀,老大出去一个月,老二出去三十天,老三出去三个十天,怎么能同时一天回家呢?这可怎么办,三兄弟哭得好不伤心。正好一路人经过,问他们何事哭泣,老大把经过说与路人听了。路人解释道:“一个月也是三十天和三个十天,三十天也是一个月和三个十天,三个十天也是一个月和三十天,你们不必担心,都能同时一天回来”。三兄弟听了,喜出望外,立时分路而去。</h1> <h1>话说老大走了十天,来到一片山林,准备歇歇再赶路。背靠一棵大树坐下来,闭目养神。忽觉前面有所动静,睁眼一看,原来是只野兔在蹦蹦跳跳,寻找食物。老大不由自主的说:“有支枪就好了。”话音刚落,只听“呯”的一声枪响,野兔随即倒地。老大起身朝枪响的地方一看,只见一位老猎人手握着枪,枪口还在冒烟。老大心想,好枪法,我要是学到这枪法该多好。想必,立刻走到老猎人面前鞠躬道:“老爷爷,您能交我打枪吗?我很想打猎哟。”老猎人瞄了老大一眼说:“如果你心诚,我就交你吧。”老大又鞠了一躬说:“我是诚心想学。”老猎人道:“想学就跟我来吧!”转身就走,老大跟在后面。</h1><h1>一袋烟工夫,来到老猎人的小木屋。小木屋有一耙场,老猎人一有空余时间,就交老大练枪法。不到十天,老大的枪法就可以百发百中,到山上打来好多野兔野鸡,拿到镇上去卖。回家的时候,老大付了十块银元给老猎人作为学艺费。</h1> <h1>再说老二,辛辛苦苦走了半个月,来到一个集市上,赶集的人很多。老二从集市的东头看到西头,没有要学的东西。正准备往回走,只见前面有一个木器店,木器店里有位师傅正在箍黄桶。老二走过去看了一会儿,心想这也是一门手艺,便向老师傅讨教道:“老师傅,我想学您的这门手艺行不?”老师傅忙得不可开交,正缺一个帮手,就答应了。</h1><h1>第二天老师傅开始交老二箍黄桶,首先把木板刨平,再用竹梢把木板一块一块地连接起床来,然后把连接起来的木板用蔑箍箍成一个很大的木桶。此木桶是用来盛装黄粮的,所以称为黄桶。这活也简单,老二没几天也就学会了,回家时,老二付了十块银元给老师傅作为学艺费。</h1> <h1>老三一心想学好一点的手艺,看过好多地方都没有合意的。掰指数一数离回家的日子已经不远了,怎么办呢,迷迷糊糊地走得迷失了方向,来到一片荒地,杂草丛生。</h1> <h1>忽然远处飘来哭声,老三随着哭声的方向走去。走近一看,原来是一个中年妇女跪在坟前哭泣:“我的儿呀,我的心肝宝贝呀,你怎么这么短命呀……”哭得好伤心、好凄凉。老三站在旁边看见那妇人哭得如此伤心,不忍泪流满面,也跟着那妇人哭起来:“我的儿呀,我的心肝宝贝呀,你怎么这么短命呀……”哭了一会儿,不知不觉把这几句话背熟了,老三从衣袋里搜出十块银元扔在那妇人跟前,拨腿就跑了。</h1> <h1>约回家的日期已到,三兄弟各自返程。在三叉路口,三兄弟会面,都喜出望外,格外高兴,一齐回家。爹娘早就在门口等候,见三兄弟归来,高兴得热泪盈筐。</h1><h1>次日,赵天佑把三兄弟招来,要他们把学来的本事表演给家人看一看。等家人把场面摆好,赵天佑夫妻俩并肩站在上方,家人整齐排列两旁,观看三兄弟各自表演。老大双手端枪,扣动板机,只听“呯!呯!”两声枪响,子弹正好射中赵天佑夫妻俩的胸膛。可怜望子成龙,招来的却是杀身之祸。俩老怒目圆瞪,怨气填胸,缓缓倒下。老二见状,疾步向前,用手中箍黄桶的篾圈把爹娘箍住,不让倒下。老三立马放声大哭:“我的儿呀,我的心肝宝贝呀,你们怎么这么短命呀……”如此场面演得家人哭笑不得。</h1> <h1>由于老大持枪杀人,惊动官府,被判处死刑,执行枪决。赵家的财产老二和老三平分,各自经营。老二又遇强盗抢劫,惨遭杀害,钱财被洗劫一空。剩下老三,生意慢慢维持下来。</h1><h1>附近有一财主,嫌贫爱富,仅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了老三做姑娘。不巧的是,由于老三经营不善,很快破产,被迫搬到乡下去种田。</h1> <h1>老三小俩口辛苦了数月,收获了很多稻谷。由于天干,稻谷中有很多粃壳,需要用风斗把粃壳风干净。老三的姑娘分附他到岳父家里去借风斗,一再交得他不要忘记了是借风斗。老三为了不忘记,边走路边念着:“风斗,风斗……”念着念着,路上遇到了一个很宽的田口子,过田口子时用了点力,口中不由自主的说了声:“嗨得嗬!”再就一直念着“嗨得嗬”到了岳父家。</h1><h1>岳父见老三口中一直念着“嗨得嗬”,就问:“老三,你说的什么呀!”老三答道:“我来借嗨得嗬。”岳父又问:“什么嗨得嗬呀?”老三有点不赖烦了,大声说:“嗨得嗬就是嗨得嗬!”岳父也烦道:“老三!你今天是风了吧!”这句话提醒了老三,老三接着道:“是风斗!风斗!”岳父这才搞清楚把风斗借给他。回家时,岳父怕老三在路上肚子饿,特意准备了一包米泡给他在路上吃。</h1><h1>老三背着风斗回家走到半路上累了,放下风斗歇息。觉得肚子有点饿了,就把米泡拿出来吃。吃了一半,把剩下的一半全部撒在风斗里,并对风斗说:“你也吃点,吃饱了好背我。”说完就坐到风斗上,连拍带打道:“还不快走,刚才是我背的你,现在轮到你背我了。”风斗哪会走呢,立在路中一动不动。老三折腾了一会儿,还是一动不动,老三生气道:“你不背我,我就把你甩在这!”这时天色已晚,老三把风斗甩在路上独自回家。</h1><h1>姑娘见老三空手回来,忙问道:“你借的风斗呢?”老三回道:“先是我背他,后来他却不背我,我一气之下把他扔在半路上了。”姑娘急得连连叹气道:“今天已经天黑,明天一早你把他背回来!”</h1><h1>第二天清早,老三再去背风斗。由于露水大,风斗浑身都是露水,老三见了笑道:“该地,昨天不肯背我啦,晚上遇见鬼,吓得汗只流吧。”</h1> <h1>第二年初夏,老三的姑娘生了一对双胞胎儿子,小俩口喜得合不拢嘴。三天后,姑娘催老三到岳父家去报喜。老三哪敢怠慢,急忙赶往岳父家报喜。一进岳父家门就喊道:“岳父,恭喜您做外公啦!”岳父忙问道:“生了,生的男孩还是女孩?”老三答道:“就跟你一样,还是两个呢。”岳父道:“怎么,还是双胞胎。”显得格外高兴。老三回家时,岳母娘特意搭了蛋和米把老三带回去,并交待老三说:“鼓大泡泡就打蛋,鼓小泡泡就下米。”老三记在心里返回家去。</h1> <h1>老三走到半路见到一小沟,沟里面的水哗啦啦流着,还串出好多水泡来。老三不觉想起岳母娘交待他的话,立刻蹲下身来观察流水的动静。不一会儿,流水冒出来好多小水泡,老三高兴极了,忙把岳母搭来的米倒了下去。待了会儿,流水又冒出来好多大水泡,老三又把蛋拿出来打了投进水泡中。完毕,老三觉得安心了,这才充忙赶回家。</h1><h1>老三回到家里,姑娘见他两手空空,忙问道:“老三,你去报喜娘没有搭东西给你?”老三道:“搭了。”姑娘又问:“东西呢?”老三道:“娘说了,要我见鼓大泡泡就打蛋,见鼓小泡泡就下米,我在半路上见一小沟里面鼓着好多好多的大泡泡和小泡泡,就把蛋和米全倒沟里了。”姑娘听了,又气又急,揪着老三的耳朵说:“你娘怎么养了你这么个出气堡,还不快去把它捞起来!”</h1><h1>老三捂着耳朵一路小跑,来到小沟前,卷起裤脚下到水里到处捞。捞了半天只捞到一粒米,无赖回家。</h1> <h1>老三把维一的一粒米放到锅里,盛满水,开始做饭。等水烧开,老三用筲箕把米泣起来放在灶上。不巧刚好一只饭蚊子飞过来把这粒米叼走了,老三急忙拿起一根木棒朝蚊子赶去。蚊子在屋内转了一圈歇到水缸上,老三用力打去,水缸被打破了,蚊子吓得飞到锅上,老三又猛打过去,锅又被破了。姑娘听到乒乒乓乓的响声,从里屋出来走到厨房门前,蚊子吓得飞出来刚好撞在姑娘的嘴上,老三眼疾手快,迅速用力一棒打过去,姑娘顿时眼冒金星,倒在了地上。老三上前一看,姑娘的嘴巴已打歪,人也一命乌呼。老三抱起姑娘痛哭,悔恨自己的过失。</h1> <h1>无赖之下,老三用芦席把姑娘梱好,用肩背上准备把姑娘埋了。走到半路上,姑娘从芦席中落下来掉到路边老三却毫无察觉,把空芦席背到荒山埋了。转来的路上,看见一歪嘴巴姑娘趟在路边也不知道是自己的姑娘被掉下来的,长叹一声:“这是哪家的歪嘴巴姑娘,我的歪嘴巴姑娘还用芦席滚了一下埋了,这个歪嘴巴姑娘就甩在路上,好造孽。”</h1> <h1>姑娘死后,却苦了老三,双生儿子还是乡里乡亲帮忙照顾的。</h1><h1>多年后,老三已不在人世,双生儿子也长大成人。兄弟俩靠种地为生,日子也算好过。自从哥哥结婚后,家庭矛盾日渐激化。嫂子知道弟弟还要成家,要用去家里很多钱,心想不防把弟弟先分开过,让他自己争钱成家立业,这样即省钱又省心。心意已定,便叫来丈夫跟他摊牌。丈夫哪敢违抗妻子,也就答应了。</h1> <h1>一天早饭时,嫂子对弟弟道:“弟弟,你也老大不小了,应该成家了,你看就我们这点家当,哪家的姑娘敢来呀。如果咱们分开过,你劳力强,争的钱自己管着,我们不沾边。等钱够了就娶个媳妇成家,不比我们一起过强吗?”弟弟早就知道嫂子想分家,就满口答应道:“怎么分我都同意,嫂子你就着办吧。”嫂子道:“那好,我们家也没有别的什么东西,只有一条牛和一只狗,为了公平,你们兄弟俩每人吃三碗粥,看谁先吃完就得牛,后吃完就得狗。”嫂子把事先准备好的三碗冷粥端给哥哥,把刚盛的三碗热粥端给弟弟。哥哥的冷粥吃得块,得了牛,弟弟的热粥吃得慢,所以只能得狗。</h1> <h1>自从分家那天起,兄弟俩就各搞各的。春播的季节到了,田还没有翻耕,哥哥牵着牛耕田去了。弟弟没牛怎么办,只好拉着狗去耕田。说来也巧,弟弟的狗比哥哥的牛还听话,不一会儿就耕了大半亩。此时,一县老爷打道从这里经过,看见狗耕田不觉好奇,便下轿来对弟弟道:“小子!你若能连赶三圈,我就偿你十两银子。”弟弟右手扶犁,左手挥鞭,一声“驾!”,狗疾步如飞,瞬间耕完三圈,县老爷高兴,偿给弟弟十两银子。</h1> <h1>嫂子知道弟弟得了十两银子后,很是嫉妒,叫丈夫拉来弟弟的狗也去耕田。哥哥用弟弟的狗耕了一天,不呈有人从此经过,看看天色已晚,正准备收工,一县老爷打道回家经过这里,看见狗耕田,下轿对哥哥道:“农夫!你若能连赶三圈,我就偿你十两银子。”哥哥心中暗喜,挥动牛鞭,“驾”的一声,鞭子向狗抽去,可是狗却一动不动,哥哥又用鞭子向狗抽去,狗还是不动,哥哥又气又狠,又用力连抽数鞭。可怜狗拉了一天的犁,已经是精疲力倦,连遭数鞭抽打,吐气不匀,倒在田沟,四脚朝天,口吐白沫断了气。</h1> <h1>第二天弟弟向哥哥要狗,哥哥把昨天的事情向弟弟诉说了一遍。弟弟听了好不丧心,泪流满面,把狗从哥哥的田里背了回来,大哭了一场后把狗埋在了自己的田里。</h1><h1>弟弟总是忘记不了相依为伴的狗,有一天,弟弟去看望狗。走到田头,发现狗的坟头上长了一棵树,走到跟前,仔细观察,这棵树有一丈来高,碗口粗细,枝繁叶茂,闪闪发光。弟弟好生奇怪,靠近树杆,用手扶摸起来,手刚触及树杆,这树便发出风铃般的响声,弟弟急忙收回手,响声即刻停止。弟弟又双手握树,摇动树杆,只听叮叮当当的响,掉下来好多亮晶晶的东西,定睛一看,啊!是白花花的银子。弟弟又接连遥了几下,同样掉下来很多银子。</h1><h1><br></h1> <h1>弟弟有了钱,过着舒心的日子。嫂子知道后很是羡慕,也叫丈夫到狗的坟头去摇树。哥哥用弟弟同样的方法摇着树,但树上不是掉的银子,而是掉的砖头瓦块,把哥哥打得鼻青眼肿,头破血流。哥哥气愤极了,跑回家拿把斧头,把树砍倒在地。</h1><h1>弟弟没有了摇钱树,心灰意冷,把树搬回家,做了一个鸡屋,放在家里。第二天一早,弟弟放鸡时,发现鸡屋里全是蛋。第二天又是一鸡屋蛋,第三天还是一鸡屋蛋,弟弟很高兴。</h1> <h1>弟弟天天吃蛋,把剩余的鸡蛋挑到街上去卖。弟弟摆好地摊,吆喝着:“卖鸡蛋啰!新鲜的鸡蛋!”吆喝了一阵,不觉放了几个响屁,四周便香气扑鼻。原来是弟弟吃了鸡蛋后打出来的香屁,这屁香开始向四周漫延,诱来很多客人,抢着买弟弟的鸡蛋。此时,一豪伸经过这里,见热闹非凡,走到近前,顿时香气迎面扑来,问明原由后便对弟弟道:“你若能连打三个香屁,我就偿你十两银子。”弟弟高兴的站起身,撩起屁股连打三个响屁,顿时芳香四溢,围观众人时感入醉如仙。豪伸尽情享受了一阵后,递给了弟弟十两银子。</h1> <h1>嫂子见弟弟又有了白花花的银子,很不干心,晚上把丈夫拉到枕边,商量对策。天亮后哥哥把弟弟的鸡屋借来,傍晚把自己的鸡子放进去关好。第二天一大早就起来放鸡,果然不错,鸡屋里全是蛋,第二天和第三天照样是鸡蛋满屋。哥哥也煮了荷包蛋吃了,挑着鸡蛋到街上去卖。</h1><h1>哥哥把地摊摆好,口中吆喝道:“卖鸡蛋啰!卖鸡蛋!新鲜的鸡蛋!”吆喝了一阵后,屁股蔸也开始放起响屁来。一会儿四周臭气掀天,催泪刺鼻,赶集的人经过这里都捂着鼻子,疾步离开。傍边摆摊的人都赶哥哥走,哥哥还在云里雾里,不知所思,正在犹豫,又接连打了几个臭屁,把摆摊的人臭得暉头转向。此时,有人喊道:“快拿针来,把他的屁股缝赌!”周围摆摊的人们在慌乱中找来针线,七手八脚地把哥哥的屁眼缝上了。</h1> <h1>哥哥忍住痛往家里爬,还未到家门口就大声喊道:“快拿剪子来剪线!”嫂子在屋里听到外边传来喊声的余音,好象是丈夫在喊卖了很多钱,高兴极了,忙应道:“好!好!拿扁担来挑钱!”</h1><h1>嫂子把哥哥扶到屋里,用剪子把线剪开,血流一地,哥哥疼痛难忍,卧床养伤。嫂子每天唠叨哥哥无用,哥哥反驳就是嫂子财迷心窍,因此大吵了一架。时隔几日,哥哥伤已痊愈。嫂子还是对哥哥唠叨不休,哥哥再也忍无可忍,怒气中发,对嫂子拳打脚踢,一阵痛打后还是不解气,跑到弟弟家中放了一把火,烧了个精光。</h1> <h1>弟弟无了栖身之处,又手无分文,饥寒交迫,只好去逃荒。</h1><h1>几日后,弟弟漫无目的地奔波,粒米未进,渐渐体力不支,头晕目眩,终于倒在了路边。</h1> <h1>醒来时,弟弟发现自己趟在床上,好生奇怪,正准备起床,房门推开走进一位大汉,说道:“醒啦!想必肚子一定饿坏了,手下已为你准备了饭莱,快起来去吃吧。”走出房间,只见餐桌上已摆满了一桌丰盛的菜。大汉分附弟弟座下,随手抱起一酝酒,给弟弟斟了满满的一杯酒举杯道:“干!”弟弟也不推辞,一声不吭的喝着闷酒。大汉见弟弟如此状态,问道:“小弟家住哪里,家中还有什么人,为什么会倒在路边呢?”弟弟想起自己落难到如此地步,不觉泪如泉涌,放声大哭。在大汉再三的追问下,弟弟把自己的家史说了出来……大汉听后道:“小弟今后有何打算。”弟弟不知如何回答,唉声叹气。大汉见状,便说道:“小弟不如跟随哥哥我在山上为匪,怯富济贫怎样?”弟弟左思右想,也无去处,只好答应。</h1> <h1>一个风高月黑的夜晚,大汉带着弟弟下山,准备行窃。两人摸黑走了二十多里山路,来到一个村庄部落,在一座豪宅周围转了两圈,搜索着目标。三更时分,两人潜到围墙脚下,大汉随身一跃,翻进院内,甩出绳索,弟弟攀绳进入院内,跟随大汉身后。两人避开更夫,摸到卧房后窗,撬窗翻入,寻找金银手饰。弟弟经验不足,心慌意乱,摸索中踩翻了尿盆,哐啷一声,惊醒了财主,财主惊叫道:“有贼呀!快来人啦!抓贼呀!”大叫声惊动了家丁,家丁们急忙抄起棍棒,前来捉贼。大汉和弟弟见势不妙,翻窗就逃。大汉身手敏捷,疾步如飞,很快翻到院外。弟弟慌手慌脚,倒处乱撞,不一会儿就被擒住。家丁把弟弟梱绑结实,装进麻袋,把他掉在屋梁上,等候财主发落。</h1> <h1>再说大汉在院外久等弟弟不见出来,心想已被捉住,急忙返回打探究竟。只见大堂内围着很多家丁在指手划脚,一位财主指着掉起的麻袋说:“给我打!”大汉见状,心生一计,急忙跑到后院柴房放了一把火,顿时火光冲天。财主见后院起火,急忙招呼家丁到后院救火。这时大堂已空无一人,大汉冲进大堂放下绳索解开麻袋,救出弟弟,正准备逃走,此时从里屋走出一位老爷,嘴里啼咕道:“什么事这么吵呀?吵得我睡不着觉。”大汉一见急中生智,连忙抱起老爷塞进麻袋掉在屋梁上,拉起弟弟拔腿就逃。</h1> <h1>财主和家丁们救完火返回大堂时,已是筋疲力尽。财主座在太师椅上,想起今晚的一幕,气不打一处来,指着掉起的麻袋对家丁们说:“给我打!”家丁们蜂拥而上,举起棍棒一阵痛打。麻袋内传出惨叫声:“哎哟!别打呢,不要打啦!我是你爷呢!”财主听见,大声吼道:“该死的盗贼!还敢称我的爷,往死里打!”家丁们举起棍棒噼里啪啦又是一阵猛打。麻袋内已无喊叫声,家丁们停住棍棒,麻袋内一动不动,财主分附家丁放下麻袋,解开一看,果真是老爷。老爷那经得起这般折腾,早已被打死,财主顿时连哭带骂该死的盗贼,一定要遭千刀万剐。</h1> <h1>弟弟自从那次教训后,一心想学到真正的本事。经大汉指点,拜多位山匪学艺、练武,天天操练,武功渐渐精通。</h1> <h1>经过三年的勤学苦练,弟弟的武功日益超群,终于成为绿林好汉。在山匪中威振一方,专怯富豪不义之财,济贫百姓。</h1> <h1>多年后,弟弟身为山匪,却为百姓着想,附近很多山民都跟随他成为绿林好汉。共产党八路军知道他的事情后,经多次指引,终于把弟弟的队伍收编到了抗日游击队,配合八路军,投入到了消灭日本侵略者的战斗中。</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