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初夏走北坞, 惜古撷旧觅稻菽。

焉支牧人

<h1><b>  老有所乐,乐在几位老友,周周一聚,行走怡情之地,累了小憩林间叙旧,乏了漫步绿野侃山,乐此不疲至午餐,几杯老酒陶情,天空海阔,忆旧怀往,不涉国事,练贫斗闷,不觉一天匆忽甚慰!<br /></b><b> 昨日,得幸与习技、李沙、家驷、向阳、文忠,及小焦,给出访归来的锁柱洗尘,先至北坞公园,再绕玉东公园,寻京味斋品酒。乐呵乐呵就一天。<br /></b><b> 到此感受一番北坞公园特色的历史气息。</b></h1> <h1><b>  &nbsp;</b></h1><h1><b> 北坞公园位于玉泉山脚下,紧邻颐和园,近眺西山景区。东临金河路,西至茶棚路,北临玉东郊野公园,南至颐和园西门路占地面积33.2公顷。北坞村路将公园分为东、西两园,东园22公顷。体现历史文化主题,园内有丰厚的历史人文遗存,如药王庙、金山寺、大戏台、部长林,高中湖等。西园11.2公顷,突出休闲健身功能。<br /></b><b>公园建有北坞印象、古寺乡情、耤田耕织、高湖塔影、曲廊藤影、新庐秋韵、双林聚贤、兴林寄语八个景点。公园建设适中贯彻"生态园林、科技园林、人文园林"理念,注重历史文物保护,努力打造一个生态优先、环境优美,以自然景观为主兼具传统元素与玉泉山、颐和园及周边郊野公园相协调的绿色空间。<br /></b><b>北坞公园的定位既不同于郊野公园,也不同于城市公园。公园与周边颐和园、玉泉山以及其他公园协调一致,相得益彰;北坞公园园中景物、植被、雕塑等与环境相适应,提升了公园的整体品质。<br /></b><b>北坞公园占地711亩,分为东园和西园。公园设计风格既突出历史文化底蕴,又具有现代气息。<br /></b><b> 东园借景颐和园、玉泉山,内有四大景区。西园位于北坞嘉园北侧,园内开辟出大大小小的空地,供周边群众休闲、娱乐,组织节日庆祝活动等。园内还将建设篮球场等体育运动设施,满足百姓需求。<br /></b><b>北坞由来:明代有南中北三个停泊、修理船只的地方,中坞居中,北坞在中坞西侧。据说明永乐十三年,这一带发生大水灾,朝廷派船队来此救灾,长达两年之久,当时船只只集中停泊在三个地方,这三个地方分别叫北坞、中坞和南坞,是因四面高而挡风。检《明实录》永乐十三年,永乐十四年,都有相对的记载。<br /></b><b>公园历史经历:北坞公园的定位既不同于郊野公园,也不同于城市公园。公园与周边颐和园、玉泉山以及其他公园协调一致,相得益彰;北坞公园园中景物、植被、雕塑等与环境相适应,提升了公园的整体品质。其中有特色的要数船头形状的眺望台,公园巧妙的使用了借景的手法,登上眺望台不仅能看到旁边玉泉山,天气好的时候还能看见颐和园的佛香阁。再有就是还保留的那一小片的京西稻田。1958年8月16日,西哈努克亲王等外宾,在周总理、贺龙副总理的陪同下,来到了玉泉农业合作社北坞村,当时就一起参观了京西水稻,当陪同人员介绍这就是曾专贡皇宫的京西稻,稻米白中泛绿,一家煮饭半街香时,总理连说:"好,好!"<br /></b><b> 如今的这一片稻田和船头再现了当时的历史渊源,是非常有意义的,大家可以</b></h1> <h1><b>  北京三山五园绿道,海淀三山五园绿道设计长度为36.09公里,设计面积约62.8公顷,其中绿地面积达51.34公顷,"绿地面积中,新建绿地20.54公顷,改造现有绿地30.8公顷。&quot;</b><b>绿道,东起清华大学西门,沿颐和园路经圆明园、北京大学、畅春园,至海淀桥,沿四环辅路绿地向西南,过海淀公园、火器营桥至四海桥向西北,沿北坞村路绿地至万安东路交叉路口,向西南沿万安东路绿地至香山采集基地,进入基地向西南至玉泉山路绿地,向西至香泉环岛、香山路,向南沿香山南路至闵庄路,闵庄路北全线。</b><b><br /></b><b>绿道项目用地还包括火器营桥以北、新宫门以南的昆明湖东路,部分昆玉河巡河道,新建宫门路,颐和园西门路,部分北坞公园、玉东公园、玉东郊野公园、丹青圃公园、香山采集基地用地。</b><b><br /></b><b>三山五园绿道堪称是串联历史名园、景点最多的绿道。所谓三山五园,"三山"是指香山、玉泉山和万寿山,"五园"是指依三山而建的静明园、静宜园、清漪园(颐和园)及其附近的畅春园、圆明园。三山五园一词并非只指三座山和五个园,而是对本市西郊一带所有皇家行宫苑囿的总称。[1]</b></h1> <h1><b>一条"御道"串起三山五园 北京构建复合型文化区域</b><b><br /></b><b>对于大多数市民来说,三山五园只是个耳熟能详的概念。历史上的它如何形成、损毁和重建,今后的它又如何修复、规划和发展,很多人对此并不了解。"三山"即香山、玉泉山和万寿山,"五园"是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万寿山清漪园(今日颐和园)、圆明园、畅春园及周边地区。如今正在规划中的三山五园历史文化景区以现状道路、铁路、河流、山脊线和行政边界为界限;东界地铁13号线和京密引水渠,西至海淀区区界,北起西山山脊线和北五环,南至北四环,主要位于海淀区四季青镇、海淀镇、香山街道和青龙桥街道辖区内。</b><b><br /></b><b>三山五园不仅承载了皇家园林、清代建筑、文物遗存等历史文化积淀,在近现代发展的过程中,也聚集了优质的高校智力资源、政治军事、创新产业等方面的重要职能。按照规划,一条"御道"将串起三山五园,成为北京为数不多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叠加的复合型文化区域。<br /></b><b>曾是一幅瑰丽的山水画卷</b><b><br /></b><b>已经80多岁高龄的海淀区文史专家张宝章曾经出书《三山五园新探》,较为全面地对三山五园进行了研究。张宝章介绍,京郊海淀西山一带,历史上就是著名的风景旅游胜地,清代京西园林的修建达到了历史高峰,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三山五园。从地域上看,遍布方圆几十里的皇家园林连成一片,不仅地域紧密连接,静宜园和静明园甚至有流泉可以相通。从园林景观上看,清漪园的知春亭岛与玉泉山主峰定光塔、香山静宜园宫廷区形成一条轴线,向东延伸汇于圆明园、畅春园南北轴线的中心点。 "如果站在香山"鬼见愁"远眺,高低错落,辽阔壮观,就是一幅瑰丽的山水画卷。"<br /></b><b>面对三山五园留下的宝贵的历史财富,早在2003年开始,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就开始了对三山五园的研究,规划师王海蒙就是其中一位。2013年,海淀区委托清华同衡进行"三山五园地区保护与提升规划研究"。专题研究内容涵盖三山五园地区的文化提升、综合交通系统、旅游发展、景观系统、园外园景区的提升和发展,以及三山五园重点地段的城市设计规划。"14年前我还是个刚毕业没多久的小姑娘,三山五园这一个规划课题,把我熬成了孩儿她妈。"王海蒙笑言。<br /></b><b>柏油马路下发现一条石板路<br /></b><b>在清代,皇帝从故宫进入三山五园,有一条专门的"御道",王海蒙在现在的地图上给记者画出了一条从故宫到香山的"御道"示意图。<br /></b><b>从故宫出来之后,途经西直门、大慧寺,取道万泉河路,路过畅春园,到达一亩园后进入圆明园。"一亩园地区原来是圆明园大宫门的宫门前区,用于举行皇家庆典,相当于三山五园地区最重要的迎宾区。"从圆明园向西,沿着颐和园万寿山的北侧继续前进,路过功德寺后向南,绕静明园的南侧继续向西,就可以进入香山。"皇帝沿着御道行走,最终的目的地是到香山登顶远眺,上香祈福。"王海蒙说,由于当年的"御道"都是步行道路,不好计算御道的总长度,但这条"御道"能够完整地串起"三山"和"五园",并包括了三山五园地区的主要景点。<br /></b><b>"其实当时的所谓御道也并非皇帝所独有,大部分御道老百姓都可以走,毕竟那时候的老百姓也有去妙峰山上香的习俗。"王海蒙说,早在2003年7月,施工工人在颐和园东宫门前铺设雨水管线时,就曾意外地在柏油马路底下发现了一条500多米长的石板路。当时经过专家鉴定,这条石板路就是"御道"的一部分。在王海蒙参与的"三山五园地区保护与提升规划研究"中,御道的恢复成为了规划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将会根据现有情况尽量按照原来"御道"的走向进行恢复和修复,"这条路以后将有可能成为贯穿整个景区的一个主干道。"<br /></b><b>六郎庄有望恢复旧村风貌</b><b><br /></b><b>位于颐和园东南角的六郎庄地区将有望按照旧时风貌进行恢复。王海蒙介绍,在三山五园历史上,六郎庄是最早出现的村落之一。"早在圆明园和颐和园尚未完全建成的康熙年间,皇帝就从六郎庄取道前往昆明湖。六郎庄地区拆迁的时候,还能找到很多历史遗存。"到了晚清时期,为了方便伺候慈禧太后,当时的朝廷重臣张之洞和荣禄以及其他官员在六郎庄建造别墅住宅,带动了该地区的发展。六郎庄不仅是北京郊区第一个有胡同名字的村庄,民国时期鲁迅的妹妹还在这里办了一所远近闻名的小学。王海蒙说,按照专题研究的成果,未来六郎庄地区将有望恢复自然景观和村落景观,让游客能感受到这个地区曾经的历史风貌特征。<br /></b><b>另外,一亩园地区将计划成为游客集散中心。王海蒙告诉记者,三山五园一带大多都是山水园林,作为历史文化景区,很难找到适合游客停车吃饭购物的地块,正巧一亩园位于交通枢纽地段,地上地下都可以利用。一亩园在地铁4号线和16号线接驳处,地面有望与周边历史文化环境相统一,而地下有可能拓展成商业、文化等功能区,"未来游客可以在一亩园落脚,然后从这里出发,沿着御道游览三山五园。"王海蒙说。<br /></b><b>王海蒙认为,三山五园地区保护与提升规划研究突出了生态和文化两大主题。在生态方面,三山五园地处京西,河湖丰沛,从历史上就发挥着水源补给、园林绿带等生态功能,因此在专题研究中,主要体现了恢复绿地、保护和提升生态功能的特点。在文化方面,三山五园不仅承载了皇家园林、清代建筑、文物遗存等历史文化积淀,在近现代发展过程中,也聚集了优质的高校智力资源、政治军事、创新产业等方面的重要职能。"可以说,三山五园是北京为数不多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叠加的复合型文化区域。专题研究为三山五园地区未来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可能的选项。"</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