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都去哪了

老农

<h3>普宁县潮来港的放牛丫头, 靠着私塾窗外偷听扫了盲。丫头心很大, 认定了山坡外一定有一个不一样的天空。某一天, 迎着潮汕平原解放的枪声, 不顾山边吃草的牛儿, 丫头硬是奔向了向往已久的东江纵队。除了不会放枪, 劈材洗衣做饭, 一切杂活, 这东纵俺是铁定不走了。终于, 丫头如愿以偿成为了战士。她就是我们的妈妈。</h3> <h3>进城后, 遇上了同一单位, 四野转业的东北大兵, 我们的爸, 就这样, 他们一起走了一辈子。</h3> <h3>然后, 就有了我们哥仨了哈😄</h3> <h3>老爸命运多舛, 十二岁成了孤儿, 被抓过壮丁, 而且, 几个星期的国军服役史居然令他成为了历次政治运动的磨心。准政治犯的女人, 妈妈的日子注定了含辛茹苦。 压抑, 委屈, 精神和病痛折磨, 始终伴随着她的人生。别忘了!还要拉扯年龄差别不大的三个儿子。</h3> <h3>妈妈的日子不好熬啊!直到那一天, 他们选择远离权利中心, 远离相对富裕的城市生活, 到最艰苦的单位去, 到最基层去, 到还有良心的人们中。直到那一天, 她的儿子长大了, 她的儿子懂事了, 居然在中国恢复研究生制度时出了两个研究生。或者直到那一天, 他们决定提前退休, 与世无争。</h3> <h3>时间都去哪了? 触摸到幸福的时候, 妈妈已经进入晚年。不像老爸每天必听新闻联播, 她用栽花种菜, 缝纫编织, 剪裁拼接, 养殖烹饪丰富自己的生活。</h3> <h3>妈妈留下几大本拼图集, 每天的各种广告, 单张, 报纸, 杂志内的图画就是她的创作素材。图案很有含义, 非常讲究色彩搭配, 对称和构图美。思考, 手工劳动, 让我们八十岁的老妈妈思维敏捷。</h3> <h3>妈妈勤劳利索, 可口的菜肴随时奉上, 特别想吃她做的煎红三线鱼。</h3> <h3>她用碎布拼出图案, 然后车缝出各种挂毯。</h3> <h3>这幅小挂毯, 是我们木头屋的镇宅之物</h3> <h3>妈妈的毛线功夫可是了的! 各种针法无师自通, 作品非常美观实用。 已经记不清妈妈带出了多少弟子。这是小女保留的, 奶奶亲手织的毛线围脖。奶奶暖暖的爱伴随小女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每个寒冬。</h3> <h3>出国后, 妈妈与儿孙同住, 尽享天伦之乐。</h3> <h3>但是, 母亲节永远是感触良多, 酸楚依然的日子。 沉重, 不公, 压抑, 残酷地充满了妈妈的大半生。我们的改变来的太晚了。</h3> <h3>二零一一年三月十四日, 在父亲去世四个月后, 母亲与世长辞, 走完了艰难的一生。我们一众儿孙晚辈无比悲痛地伴随母亲, 在她生命的最后时刻。</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