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方华

甜甜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 前几年曾在在网上看到一张照片,不由得震了一下。这不是当年我们在天安门前受毛主席,周总理接见时的场景吗!连我当时站立的点位都是那么相近。56年前的一九六六年十月,我和全县的学生代表,背着被盖,由县委书记李兴元,县医院的梦医生带队,全县的学生代表几百人( 全县百分之十的初,高中学生 代表 ),在县城市民和师生欢送的锣鼓声中开始了我们的北京串联。乘了一天的汽车从潼南县城来到了绵阳。再由绵阳火车站出发又乘了三天两夜的火车 (硬座 )来到了首都北京。(住在白纸坊六十三中,六十三中有个同龄的女学生叫马爱叶,她常到我们住地来玩)这一次的乘汽车,乘火车都是人生的第一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 到了首都,第一天坐在公共汽车上经过天安门广场时,全车的师生情不至尽地高歌 《我爱北京天安门》。在北京的几天中,参观了清华,北大(主要是去抄写大字报)。在北大目睹了学生批斗陆定一(中宣部部长)的场面。陆定一,一个很慈祥的老人,花白的头发,低着头,躬着腰,站在台上,头被红卫兵按下,当时看到那个场面心里很不是滋味……,所以现在记忆犹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 有一天晚上到天安门广场看夜景,在天安门的城墙下觉得很好奇,蓝色的衣服在路灯下会变颜色。我们用白纸贴在城墙上用指甲去划痕,印下来的紫红色说拿回去做纪念,这些幼稚的细节至今还记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 最激动人心的是十月十八日,也不知是半夜几点在解放军的带领下(几天前解放军专门来我们住地训练过我们)五人一排,手挽着手,徒步从白纸坊六十三中来到天安门广场金水桥的右边的广场上,席地而坐,因我的个子比较矮,被安排在解放军后的第三排,( 规定中途不得起立站起来 ),等待毛主席的检阅。盼啊盼!终于毛主席,周总理的检阅车出现了,我们情不至尽地高呼"*****,*****"这时我也忘了规定,蹭地一下子站了起来。眼睛紧紧地跟随着毛主席,周总理的尊容,直到检阅车消失在长安街的尽头。受捡完毕后还久久不愿意离去,挥动着手中的红宝书(毛主席语录)一遍又一遍地高呼"我们要见毛主席,我们要见毛主席"激动的泪水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这一天是我永生都不会忘记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 在文革大串联中,毛主席一共接见了八次红卫兵,我们是第四次。前三次毛主席是在城楼上接见红卫兵,从第四次起改为毛主席乘车接见红卫兵,现在我还珍藏着《绵阳地区革命师生赴京代表证》,北京地区的《革命师生乘车证》,最宝贵的是留下了一张带有文革痕迹的照片。照片的背景是天安门前的大字报"谁反对毛主席就砸烂谁的狗头"。翻开记忆的照片,文革时期的一些场景又浮现在眼前,停课闹革命,抄大字报,到大街上去看两派(造反派,保守派)辩论。后来两派搞武斗打起来了,我也就躲在家里,直到响应毛主席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和同学们下乡去了广阔的天地,接受再教青去了。 </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 二零二二年二月完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0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0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0px;"> </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0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0px;"> </span></p> <p class="ql-block">外地师生进京乘车证,</p><p class="ql-block">这張乘车证距今已经六十周年了,今年(2023年)回老家发现它的存在,非常珍贵,值得收藏。还有一张《革命师生赴京代表证》,待下次回老家再找找。</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上没有标语,失去了它原有的真实性。但它却有一段曲折的小小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在北京参加全国重点企业会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  跟随绵阳 204信箱的小安到她舅舅家去。她舅舅,舅妈的家在北京高等法院附近,离天安门很近,所以那天留下了两张珍贵的照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  半个世纪过去了,再次进京(2018年九月) 在差不多同一点位上留影,这次手上也是捧的红本本,不过它是退休证啦!哈哈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  我把三次进京的照片一齐展现,看看岁月在不断地催促着自己变老,但我的精神不老,因为我有这些美好的回忆陪伴着我……</span></p> <p class="ql-block">二零零二年完稿。</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 25, 25); font-size: 22px;">2022年10月更新</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024年更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