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我的故乡西祁村,处于中华大陆祁吕賀“山”字型构造前弧东翼的边缘地带,地理位置处于山西省西南部运城盆地。由于漫长的地质变化,使我们县域的地貌分为黄土台垣和涑水平原两个地貌单元,我们西祁村属于南部的涑水平原,村里的地势是东北高西南低,海拔在369米到366米左右,落差3米。</h3><h3> 故乡西祁村的气候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春季以东南风居多,夏季雨水较多,秋季常有连阴雨,冬季雨雪比较少见,年平均降水量约500mm。</h3><h3> 西祁村这片土地独特的地质、地理和气候环境,千万年来,孕育了独特的生物群落。这些生物群落,千万年来,为了物种的延续,互相争夺生存资源,互相伤害,互相依存,互相影响,形成了现在这片土地上独特的生物景观,当然包括我们人类!</h3> <h3> 尽管数千年来农业文明对我的故乡西祁村生态系统进行着侵扰,尤其是近现代以来,随着人口的增多和精耕细作生产方式的采用,大大地压缩了其他生物群落的生存空间,但是,故乡的野草群落还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奇迹般地保存着其物种的繁衍!</h3><h3> 根据大清光绪32年(公元1906年)秋天西祁村建立的《观音堂重修碑记》上记载,当时的西祁村还是“人民稀少,烟火数家”。如今已经是1千左右人口的村子了。</h3> <h3> 根据大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 )年刊本《山西省猗氏县志》中《卷二.花类.药类.草类》记载,当时县域有24种野花,48种药材,18种野草。直到现在,这些物种的后代仍然有一部分在西祁村的田间、地头和一切人力所不能顾及的地方顽强地生长着!</h3> <h3> 作为这片土地上各种生物群落里的一员,我的童年和少年时代,就是和这片土地上的动物群落、植物群落和细菌群落相生相克中度过的!</h3><h3> 我们小时候,并不知道进化的人类为了区分世界上的各种生物,已经将生物进行了界、门、纲、目、科、属、种 七个主要级别的划分,但是,这并不能影响我们童年和少年时期在和这片土地上的各个物种打交道过程中所经历的无限的刺激和快乐!</h3> <h3> 或许由于经年累月地流浪,新鲜的生物群落不断地刷新我记忆中的生物群落,记忆里原始的生物群落印象慢慢地淡化了。</h3><h3> 直到有一天,疲惫的流浪者坐在地上休息,偶然翻开一些故乡野草的图片,怦然心动,这些熟悉的野草图片,像一把又一把打开记忆大门的钥匙,开启了一扇又一扇与野草有关的记忆大门,于是,几十年前,在那个不通公路、不通交通车的西祁村生活的那些与野草关联的鲜活的往事一件又一件浮现出来!</h3> <h1><b> 一、田 旋 花</b></h1> <h3> 田旋花,也叫小旋花、野牵牛、拉拉菀 ,我们西祁村的孩子叫它“苦头菀”。它是植物界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旋花科旋花属田旋花亚种。</h3><h3> 这种野草质地柔软,容易收割,不扎手,也是猪和羊喜欢吃的饲料。我们小时候收集这种野草基本上不用镰刀,直接用手连根拔起。</h3><h3> 在西祁村的田野里,这种野草常常是平卧在地面或者是缠绕在小麦、玉米等庄家的杆茎上生长。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它们具有了两种延续后代的方式,即通过根茎和种子繁殖、传播,因此,到处都能看到它们的影子。</h3><h3> 田旋花和打碗花、牵牛花比较相像,我们常常采摘它的花朵来玩。最好玩的是,当一只蜜蜂在田旋花里采集花粉时,我们趁机将花边进行迅速合拢,就可以感觉到蜜蜂在里面焦急而徒劳的挣扎,还可以听见它急速抖动翅膀的声音。当然,有时候操作不当,就会被蜜蜂蛰上一下,会疼好长时间。</h3><h3> 但是,小时候的我们,不会因为挨过蜜蜂蛰,就此罢手,我们会不断总结经验,以更加熟练的手法继续抓捕落在田旋花里的各种蜂蝶。</h3> <h1><b> 二、蒲 公 英</b></h1> <h3> 蒲公英,又名黄花地丁、婆婆丁、华花郎等,我们西祁村的孩子叫它“铺地个”。它是植物界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菊亚纲菊目菊科舌状花亚科菊苣族蒲公英属蒲公英种。</h3><h3> 我小时候养过春蚕。阴历二月的故乡,天气渐渐转暖,地里的小草渐渐拱出了地面,这个时候,我的旧衣裳里会小心翼翼地揣着一张纸,那是铺着比米粒还要小的黑色春蚕卵的麻纸,利用我的体温,能够孵化出比黑色小蚂蚁还要小的春蚕。</h3><h3> 春蚕的幼虫一出生,我们用鸡毛小心地将它们转移到曾经装过摸脸油的小圆铁盒里,或者放在曾经装过医用针剂的纸盒里,然后,给它们找吃的。</h3><h3> 那时我家没有桑叶树,田野里也不见。听从大人的建议,找来刚露出地面的蒲公英嫩叶来喂幼蚕,让它们渐渐长大了。到别人家里讨要桑叶不是一件方便的事情,不得已,我们还给春蚕找过其他的替代食品比如榆树叶。</h3><h3> 饲养动物可以培养孩子的爱心。蒲公英帮我的春蚕度过了最初的生命阶段,因此,我对蒲公英有着别样的情感。</h3> <h3> 蒲公英的种子成熟以后,花茎上长出了雪白的绒球。我们常常揪起来一个雪白的绒球,一口气吹过,那洁白的绒球立刻飞散,变成了几十个小降落伞,在空中飘荡,四处散去。那时候,我们不懂得生物进化史,只是觉得对蒲公英进行了恶作剧的破坏,其实,这正是蒲公英经过进化以后传播后代的有效手段,我们在破坏它的绒球型的种子族时,反而是帮它传播后代了。 </h3><h3> 上个世纪80年代出产了一部电影《巴山夜雨》,其中的插曲《我是一颗蒲公英的种子》歌词是: </h3><h3> 我是一颗蒲公英的种子, </h3><h3> 谁也不知道我的快乐和悲伤, </h3><h3> 爸爸 妈妈给我一把小伞, </h3><h3> 让我在广阔的天地间飘荡 飘荡, </h3><h3> 小伞儿带着我飞翔 飞翔 飞翔, </h3><h3> 小伞儿带着我飞翔 飞翔 飞翔! </h3><h3> </h3><h3> 后来,听到这个歌词,脑海里就会浮现出小时候玩耍蒲公英种子的往事,同时也会联想起自己在几十年的飘荡和流浪中,见过了太多生命的无常。</h3> <h1><b> 三、小 蓟</b></h1> <h3> 小蓟,民间俗称刺角芽、刺角,刺儿菜 等,我们西祁村的孩子叫它“刺结”。它是植物界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菊亚纲菊目菊科管状花亚科菜蓟族蓟属刺儿菜种。</h3><h3> 这种野草的叶缘有细密的针刺。这是春天里拱出地面比较早的野草,那个时候它的叶片边缘的刺还没有木质化,不扎手,也可以直接用手连根拔起,同样是猪羊喜爱的饲料。我们割猪草的小伙伴,经常是远远看见一片绿草,到了跟前,“刺结”草就变成了星星点点,多少有点失望的感觉。</h3><h3> 多年以后,读韩愈的诗“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就不难理解他要表达的意境了。</h3><h3> 我常常在想,对于出生在大城市没有生活阅历的教师来说,让他们给一群从小生活在城市的孩子解读“草色遥看近却无”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啊。</h3><h3> 我觉得,如果教师不能讲清楚从远处观看草地和近处观看草地角度的变化,进而由此引起草色迭加变化的原理,学生真正理解“草色遥看近却无”的肯定是不可能的。</h3><h3> “刺结”草长大后,叶片边缘的刺木质化,非常扎手。这是“刺节”草进化成功的标志,有了这些刺,可以降低动物伤害它的概率。</h3><h3> 它常常和庄稼伴生在一起,因此收割小麦等庄稼时常常被它扎伤,现在想起来,仿佛还能感到痛感。</h3> <h1><b> 四、益 母 草</b></h1> <h3> 益母草,又名九重楼、云母草、野天麻、玉米草、灯笼草。我们小时候叫它“纺棉花车”。它是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菊亚纲 唇形目唇形科野芝麻亚科野芝麻族 益母草属益母草种。</h3><h3> 这种野草茎直立,杆茎是四棱形,花儿长在每节叶片的腋下,每节有一圈小花。我们小时候,经常将这种野草含有两圈花的一段杆茎折下来,用细长的干草梗从杆茎中间穿过,用嘴一吹,两圈花立即旋转起来。可能是这个缘故,我们叫它“纺棉花车”</h3><h3> 益母草长成这样一层一层的花盘,我想,这也是进化的神奇所在。试想一下,如果您是一个蜂蝶,当您偶然飞到一颗不起眼的益母草的杆茎附近,由于它的这种花盘分布形式,导致您从上下左右前后全方位看到的都是益母草的花朵,是不是增加了采集花粉的几率?这样,就增大了益母草传播后代的机会了!</h3><h3> 记得祖父用它做过一次凉菜,具有特别的香味,我后来试过多次,再也没有做出过那样的味道。</h3> <h1><b> 五、龙 葵</b></h1> <h3> 龙葵,也叫黑星星等。我们小时候叫它“野葡萄”。它是植物界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菊亚纲茄目茄科茄族茄属龙葵亚属龙葵种。 </h3><h3> 龙葵的果实是球形浆果,成熟后为黑紫色。我们小时候在地里发现龙葵成熟的果实后,一定会饱餐一顿的。特别是那些熟透了的龙葵果实,有着和葡萄一样的酸甜的味道。吃完后,总是把牙齿和嘴巴染成了紫色。 </h3><h3> 当时,令我一直想不通的是,为什么龙葵果实要长得这么甜,那不是更容易遭到其他动物的伤害么?!</h3><h3> 其实,这正是龙葵进化成功之所在。正像没有经过人类培育的野生瓜果梨桃一样,它们照样将自己的种子包上香甜的果肉,这样更容易得到其它动物的摄取。在此过程中,可以通过动物的口腔或者它们的排泄物,将植物的种子带到更远的地方,这样,便于它的孩子们在更广阔的空间和其他生物群落去争夺土地、水和阳光等自然资源, </h3><h3> 小时候,我们从味道上判断它可能是葡萄的近亲,所以把它叫“野葡萄”。其实,它和葡萄是远亲。如果把生物进化按照七代来划分,它和葡萄在第三代是同一个祖先,还不如和苍耳的关系近呢! </h3><h3> 在那个食难果腹的岁月里,那黑中透紫的小小的龙葵果带给了我们多少欣喜和快乐啊!</h3> <h1><b> 六、苍 耳</b></h1> <h3> 苍耳,又叫小刺猬,我们西祁村的孩子叫它“羊不惹(方言音ra)”。它是界植物界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菊目菊科苍耳属苍耳 种。</h3><h3> 这个野草的果实具钩状的硬刺,常贴附于家畜和我们的衣服上,这也是生物进化的结果,这样便于传播种子。</h3><h3> 我们叫它“羊不惹”,可能是看到羊的身上常常是粘满了苍耳子的缘故。</h3><h3> 苍耳的种子可榨油用作工业原料,果实也可供药用,因此,那个年代的西祁村供销社进行收购。为了补贴家用,我们小伙伴们总是戴上烂手套到地里去收集苍耳子,几乎每次捋果实时都要挨扎,但是,为了挣钱,顾不得那么多了!</h3><h3> 我想,后来的尼龙粘扣发明的灵感可能就来自苍耳子的倒钩原理吧!</h3> <h1><b> 七、狗 尾 巴 草</b></h1> <p class="ql-block"> 狗尾巴草,又叫狗尾草,我们小时候叫它“猫娃草”。</p><p class="ql-block"> 它是植物界被子植物门单子叶植物纲鸭跖草亚纲莎草目禾本科黍亚科黍族狗尾草属狗尾草亚种厚穗狗尾草种。</p><p class="ql-block"> 这种野草的生命力特别顽强,田间地头到处分布。</p><p class="ql-block"> 之所以叫“狗尾巴草”或者像我们小时候叫的“猫娃草”,大概是因为它抽出的穗上有毛绒绒的芒,如同狗或猫的尾巴上的毛一样。</p><p class="ql-block"> 这些芒是种子壳上的细刺,是植物长期进化、适应环境的产物。它虽然纤细,却有着许多功能,比如可以减轻穗间的碰撞,从而避免籽粒的脱落、可以预防动物危害、减少害虫产卵几率等等。另外,芒的蒸腾作用就好像我们用嘴噙着细管子吸水一样,为狗尾巴草吸水提供了动力,使得根能更好的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矿物质营养。所以,它才有这样强健的生命力,到处疯长。 </p><p class="ql-block"> 我们小时候在夏秋之际,给猪羊储藏冬季的草料时,它是主打草料之一。遇到狗尾巴草生长茂盛的地块,我们就像大人们割麦子那样,弯下腰,一行一行地割,一堆一堆地码放,最后用绳子成捆收起来!</p><p class="ql-block"> 倘若一个小孩,能够背起一大捆草回家,就像一个打了胜仗的将军,虽然负荷沉重,但是心里畅快的不得了!</p><p class="ql-block"> 多少年过去了,那种从小为家庭分忧的情怀,想必现在的小孩子无法理解了,更不可能体会了!</p> <h1><b> 八、蒺 藜</b></h1> <h3> 蒺藜,又叫屈人,我们小时候叫它“刺裂核(方言音hu)”。它是植物界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蔷薇亚纲牻牛儿苗目蒺藜科蒺藜属蒺藜种。</h3><h3> 这种野草的果实呈五角形或球形状,由几个呈星状排列的果瓣组成,每个果瓣具长棘刺两个、短棘刺两个,表面还有有短硬毛。</h3><h3> 现在想来,我们把它叫“刺裂核”还是有道理的,因为它的果实就是有刺而且裂开的核嘛!</h3><h3> 由于蒺藜果实的棘刺坚硬,猪羊和其他牲畜对它也不感兴趣,它还依靠长短棘刺扎入动物皮毛四处传播,因此,从来不是我们收割的对象。其实,这是蒺藜进化的双重胜利,既可以保护种子,又利于传播种子!</h3><h3> 我们小时候,自行车是每家每户重要的交通工具,是凭票供应的管控物资,因此,大家对自行车非常爱护。比如,常常有人将刚买的自行车所有可能被剐蹭的地方都用塑料条进行缠绕保护。自然,给自行车轮胎清理蒺藜刺就成了孩子一项细心的工作了。</h3> <h3> 淘气捣蛋是孩子的天性,也是人这种动物幼年时代锻炼生存能力的必不可少的经历。</h3><h3> 蒺藜带给我们最大的快乐,那就是把它当成“地雷”演绎“伏击战”的过程了。</h3><h3> 在蒺藜果实成熟的季节,我们一群小伙伴常常将几串蒺藜藤蔓首尾相接横在道路上,全断面封锁路面,然后藏在附近的草丛里面,学着电影里打伏击的样子,等待着“猎物”。通常的情况是,骑着自行车的人,到了蒺藜前会停下车来,环望四周,看看附近有没有捣蛋的孩子,然后一边收拾蒺藜藤蔓,一边骂骂咧咧,最后就继续前行,并不去刻意寻找可能埋伏的“敌人”。等待骑自行车的人走远了,我们一群孩子就从草丛里跳出来,眉飞色舞地学着人家的表情、动作,会兴奋好一阵子。</h3> <h3> 我们小时候物质匮乏,生活艰难,一双鞋子常常是穿破了,新的鞋子还是替补不上来。因此,鞋底磨薄甚至是局部磨透以后,脚掌被蒺藜扎伤的事情就会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如果不小心,脚掌被蒺藜扎伤了,那种疼痛是会让人难以忘记的。</h3><h3> 现在,每当我坐在街边花园的椅子上,看着来来往往的孩子们穿着形形色色的鞋子,不必担心脚下是否有蒺藜而自信地向前行走,不由得想起那些艰难的岁月,我为他们的幸福感到欣慰。</h3> <h1><b> 结 束 语</b></h1> <h3> 无论是故乡的植物或是动物,当然包括人类和野草,都是我们这个星球上经过了亿万年的进化而来的,每个生物的物种都应该有平等生存的权利!</h3><h3> 我想,将来我们的西祁村富裕了,如果能像非洲国家保护野生动物一样,开辟一块几十亩甚至更大的野草保护区,让自古以来生长在西祁村这片土地上的野草能够在这里自由自在地生长,那该多好啊!</h3><h3> 我们不知道,当西祁村这片土地上的生态系统的链条上缺少了一个环节,就是说一个物种的绝迹,特别是一种野草的绝迹,对于西祁村生态系统的平衡产生多大的影响。但是,我相信,对于野草的保护,尽管目前不能得到大多数农耕者的理解,但是,起码对于保存自古以来西祁村的生态系统中的物种基因是大有裨益的!</h3><h3> 也许不远的将来,突然发现我们西祁村的生态系统平衡打破了,造成了农作物大量减产或者是其它新的没有预料到的生态灾难,保护野草的措施就会提上议事日程,到那时,是不是晚了一步?!</h3><h3> 不要说我们和野草有平等的生存权利,即使是为了生活在西祁村土地上的乡亲们得以稳定地繁衍生息,我们也应该保护西祁村生态系统上的各个物种的基因!</h3> <p> 我们希望,百年以后,在西祁村这片土地上,一眼望去,除了庄稼和经济作物,还能看到自古以来生长在西祁村这片的动物和植物,当然,包括成片成片的生机勃勃的野草!!</p><p> </p><p> 故乡西祁村的野草,那是我心中永远抹不去的一片绿荫!!!</p><p> </p><p>(图片来自网络,谨以致谢!)</p><p> </p><p> 烟雨杜鹃 </p><p> 2018年5月13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