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父亲,老家。愿全天下的父母平安!

平安

<h3>  母亲一个多么熟悉而由亲切的字眼,是一个多么温馨的名词!古今中外,多少文人墨客为母亲高歌,高颂母爱;感恩母爱,而我,一个平凡的男子,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悦耳的歌声,只有用朴实的语言来叙说我勤劳、质朴、无私、高尚的母亲。</h3> <h3>苦如黄连的母亲。母亲嫁给父亲时,父亲是村里最穷的一户。母亲和父亲结婚的东西是借钱买的。母亲一生生养两男两女,我排行老二。</h3><div>  </div> <h3>“三年自然灾害”时,我们村子里很多人因为受饿,患了水肿病,有时每天要死好几个人。母亲饱尝了那种忍饥挨饿的滋味,深深感到土地和粮食的重要性。母亲虽然讲不出“民以食为天,”这样的大道理,但她懂得:有地种,就有粮食吃;有粮食吃,就不会饿死。母亲常常对我们说:千生百计,不如种地。只有自己在土地上种的庄稼打出的粮食,才吃的最香,才能睡的最踏实。</h3> <h3> 七十年代,父亲在单位工作,顾不了家,母亲便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力”。那时,在生产队里,母亲和所有的男劳力一样干着繁重的农活。田里地里,母亲常常是披星戴月地劳作;回到家里,还要起早贪黑地忙碌,为一家几口人的生计问题而操心。</h3> <h3>八十年代初期,农村实行了土地承包责任制后,我们兄弟妹四人正在成长中。母亲有多年农田管理的经验,她教我们耕地﹑播种﹑间苗﹑施肥﹑锄草﹑收割﹑打晒﹑。那时,我们家种的庄稼出苗齐﹑长势旺﹑收获也最多,常常博得左邻右舍的羡慕和夸奖,但付出的汗水和艰辛也最多。那段时间,是母亲带领我们在土地上创造辉煌的时候,也是母亲最引以为骄傲的时期。</h3> <h3>或许是因为经年累月地在土地上劳作的缘故,也或许是因为曾经饱尝了灾荒年月里饥谨之苦的缘故,更或许是因为曾经过够了贫穷窘迫的日子,母亲已经与土地有了难以割舍的感情。她已经离不开乡村和土地了。</h3> <h3>于是,为我们操持了大半生、辛苦和劳累了半辈子、饱经风霜的母亲,把我们养大成人,让我们从乡村走向城市后,本应该闲下来颐养天年,但由于过惯了淡泊而平静的乡下日子,更由于深深地挚爱着土地,她已经离不开乡村和土地了。城市里,繁华的街道﹑林立的高楼﹑豪华的商厦﹑闪烁着五彩缤纷的霓虹灯……这些现代化的生活已经远离了母亲。属于母亲的只能是:广袤的田野﹑无垠的庄稼﹐以及栏里的鸡豚﹑圈里的猪……这种“狗吠深巷里,鸡鸣树巅”的乡村生活。土地﹐庄稼﹐收成﹐年景﹐村庄﹐乡情……构成了母亲的全部生活世界。</h3> <h3>母爱如水,父爱如山。父母的爱是无法用小小的文章所包涵的。</h3><div>  我已记不清多少个黎明醒来,母亲已不在枕边却在田边地头;我已记不清多少个傍晚母亲刚放下手中的活又迅速地扛起了锄头;我已记不清多少个黑夜母亲在那盏煤油灯又拿起了针为我们缝补衣裳;我已记不清母亲多少次冒着瓢泼大雨抢修老房清理沟道。但我记得清在母亲的一手张罗下,家里曾先后多次建房;我记得清母亲披麻带孝送走了爷爷奶奶......</div> <h3>母亲是那么的无私、无畏、无怨,用她深情的无微不至的汗水浇灌了我们兄妹四人长成参天大树,用一双柔弱的肩膀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让我们自由地呼吸伸展,让父亲安心地工作。但是无情的岁月,它掳走了母亲的青春;光阴的洗涤,漂白了母亲的黑发。看着满头银丝、满脸皱纹的母亲,我心生痛楚的同时也在暗暗自责自己年幼无知.....</h3> <h3>当夜深人静时,我站在灯火阑珊的城市里遥望故乡,想到这些时,不由得潸然泪下</h3> <h3>我的孩子是母亲带到上幼儿园,我一直跟母亲说,如果她愿意跟随我,只要我有饭吃,绝对不会让她及孩子饿着,哪怕是我没得吃,也要省下来给她和孩子吃。我是这样说,也是一直这样做的。尽管自己不算富有,但是,无论什么时刻,却总是想着母亲,每次回家当然也不例外,只要她愿意吃愿意用,我自然是愿意掏钱的。</h3> <h3>随着母亲年龄的增长,母亲的身体也日渐衰弱,从前看着不起眼的小病也接二连三地不停。吃药、打针、再吃药、再打针…我心里的苦水就一个劲儿地往外冒。</h3> <h3>这些年里,儿女们都很孝顺,但无论我们怎样孝敬她,都回报不了她辛劳一生为我们所付出的巨大牺牲。“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在她有病日子里,她不愿进医院,说是“你们大家的钱,都是汗水挣来,留着,以后好好过日子。”慈母心肠,由此可见一斑。</h3> <h3>今天,是母亲节,只想对母亲说一声:“妈妈,母亲快乐!福寿安康!我是爱您的!无论何时何刻!”</h3><div> </div> <h3> 为了我的母亲也为了普天下的母亲,特献上此文,让我们做儿女的珍惜父母吧,莫到树欲静时而风不止,子欲孝时而亲不在。有些事情,当你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你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而有些东西却永远也弥补不了。“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交接的链条,一旦断了,就永远无法连接。趁父母还健在时,赶快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件衣服,也许是一双洁净的布鞋,也许是一声亲切的问候......</h3> <h3>每一次我离家走,妈妈送儿到家门口,</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