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西藏,以其壮美的自然风光,神秘的宗教文化吸引着无数旅游爱好者的目光。但无法忍受甚至危及生命的高原反应,让许多人望而却步。四月二十六日,我和密友张晶一行六人,怀着无限好奇又忐忑不安的心情,开始了为期十二天的西藏之旅,挑战自我,感悟人生。以此经历,作为献给自己七十岁的礼物。</h3> <h3>第一次进藏以坐火车为佳,从低海拔到高海拔有个逐渐适应的过程。到西宁海拔2200米,换乘供氧列车,行进在四五千米高度,没有任何高反。</h3> <h3>从上海到拉萨,火车须四十八个小时。同行的姐妹们或打牌说笑,或玩手机看连续剧,或分享各自带来的水果美食。这样自在的日子,再长也沒意见哦。</h3> <h3>青藏线上,一路风光无限。低海拔地区麦苗青青菜花黄,春光明媚暖洋洋。</h3> <h3>海拔升高后便是纯净湛蓝的天空,终年不化的雪山。</h3> <h3>铁路沿线的护路工,长年在这高寒无人区里值班巡逻,列车经过时敬礼致意,每隔几公里就出现这样一幕,旅客们感动得热泪盈眶。</h3> <h3>可可西里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4600米,这是大自然留给人类的最后一片净土。</h3> <h3>位于安多和那曲之间的措那湖,如一汪碧玉,湛蓝剔透,铁路就从湖边经过,引来一片惊叫赞叹声。</h3> <h3>拉萨站到了,吸一口高原纯净清凉的空气,沁人肺腑。高原反应,你在哪里?</h3> <h3>接送我们的是西藏统一的旅游大巴,二十九座最多坐二十人,宽松舒适。每车有专职导游,向远方的客人献上洁白的哈达,欢迎来到西藏,扎西德勒。</h3> <h3>途经西藏大学。导游在车上介绍防高反的知识,说拉萨海拔3650米,含氧量只有内地的65%,因火车上供氧,身体的血氧饱和度高,没有感觉。几个小时后就会有症状,所以回宾馆后动作要慢,多喝水,不要乱跑,不要洗澡,不要饮酒,早点休息,度过至关重要的第一天。</h3> <h3>拖着行李箱缓步走向宾馆,我和室友严格按导游的要求,早早洗漱上床休息。感到前额有点疼,早晨起来神清气爽,好啦!张晶她们还洗澡洗衣,也是头疼胸闷,睡了一觉,感觉好多了。其他几个年轻人,除了动作快了有点气短,没有哪里不舒服。看来高反是被过度渲染了,其实并不可怕。</h3> <h3>宾馆设在一高档小区内,宽敞安静,富有民族特色。</h3> <h3>地板桌椅一尘不染,被褥洁白干净,洗漱用品一应俱全。完全等同于内地三四星级宾馆。原害怕住宿不干净自备的睡袋变成多余的累赘了。</h3> <h3>标志性景点先睹为快。第二天就逛大昭寺和布达拉宫。扎小辮的小伙子是我们的导游,他指着前方叫阿吉玛米的二层小楼说,这是六世达赖仓央嘉措夜会情人的地方。</h3> <h3>围绕大昭寺修建的八廓街是个步行街,店铺林立,游人如织。商店早上十点才开门,以卖藏族特色的旅游小商品为主。不时有衣着整齐的汉族姑娘为排队的游客换零钱,二十元换一叠五毛的纸币,一数只有十元。再去找她,已不见人影。</h3> <h3>随处可见磕等身长头的藏民,面容沧桑,神情坚定。每天做一千个,做满十万个才功德圆满。</h3> <h3>带着两个孩子一路磕着,不求今生,只为来世。</h3> <h3>大昭寺门前挤满五体投地的虔诚朝拜者,让人真切地感受到信仰的力量。</h3> <h3>大昭寺位于拉萨市中心,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在藏传佛教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里面供有文成公主带来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镀金像,游客要排队一个多小时才能进入。</h3> <h3>大昭寺的金顶熠熠生辉,耗资四千多万修建。二楼允许拍照,赶快合张影吧。</h3> <h3>六人行中,我们三人属于大姐大,比她们大二十多岁呢。</h3> <h3>我的室友小黄,团长小袁派她负责一路照顾我,太享受啦!</h3> <h3>跑累了,坐在藏民中间息一息。</h3> <h3>街头与一藏族少妇交谈,她爱人是公务员,分一套住房,生两个儿子。爱人的工资是内地的四到五倍,所以她不需工作,专职侍家。怕我小瞧她,她说,我会汉语,英语,可厉害呢。</h3> <h3>布达拉宫是西藏的象征,朝圣者心中的圣地。公元641年,松赞干布为迎娶文成公主而建,1645年,五世达赖喇嘛主持重建。有鲜明的藏式风格,是西藏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宫堡式建筑群,世界十大土建筑之一。依山垒砌,群楼重叠,气势雄伟。</h3> <h3>进宫的坡道迂回曲折,成之字型,由九百多阶的石板铺成,又名圆满汇集道。爬完这九百多级阶梯,所有的圆满都汇集到我们身上了。</h3> <h3>第二组进宫的十人,有八人望路兴叹,半道打回,只剩下我们团的小宋和小黄。导游专门为她们二人讲解拍照,待遇够高的。</h3> <h3>布达拉宫高117米,共十三层。分红宫和白宫,红宫是历代达赖喇嘛的灵塔和佛堂,白宫是达赖的冬宫。这是布宫的最高层。</h3> <h3>在布宫最高点俯瞰拉萨市容,群山环抱,高楼林立,湖水荡漾,绿树成荫。比内地省会城市更具特色。导游说,拉萨市是由江苏省和北京市援建的。作为江苏人,顿感骄傲和自豪。</h3> <h3>两位年近七十的老妪还真不简单,要知道,张晶可是吃了四粒速效救心丸,坚持爬上来的。</h3> <h3>夜幕下的布宫别有一番迷人景象,梦幻般的宫殿和倒影相映成趣。</h3> <h3>这是布达拉宫的正面,没有高超的摄影技术是照不下来的。</h3> <h3>原来五十元的人民币背面图案就是布达拉宫的正面照。</h3> <h3>全国各地的摄影爱好者在此选好角度拍摄布宫夜景,请他们帮忙照张相,那效果确实不一样,专业水平!</h3> <h3>夜幕下的布达拉宫终于拍到了,不虚此行。</h3> <h3>米拉山是拉萨和林芝的分界,翻过5013米的山口,一路下行到林芝,海拔不到三千米了。</h3> <h3>米拉山口停留十分钟,周围雪山连绵,山风劲吹,经幡猎猎,好一派迷人的北国风光。</h3> <h3>去年花几万元到瑞士看终年积雪的少女峰,哪有我们西藏的雪山雄伟壮美,真是小巫见大巫了。</h3> <h3>在海拔五千米能跳这么高,佩服!到底年轻。</h3> <h3>从拉萨行程五百公里到达林芝的鲁朗林海,周边雪山林立,沟内森林葱笼,溪流蜿蜒。林芝平均海拔2900米,气候宜人,富氧舒适。被誉为西藏的江南,中国的瑞士。</h3> <h3>平生和猪结缘,嫁了属猪的,藏乡猪也悠闲地跑来和我合影。</h3> <h3>4720米的色季拉山口对我们来说已经不算高啦。在这里可以看到一山四季,十里九景的植被变化。</h3> <h3>也学年轻人一样,跳一个,狂欢一下。</h3> <h3>华儿这个姿势被我抓拍了,那发自内心的欢呼,就是专业演员也模仿不出。这张照片受到她儿子媳妇的点赞。</h3> <h3>穿戴上朋友送的风衣、围巾照个相,让她们知道这个礼物太及时,太实用啦。</h3> <h3>这个姿势多美!象迎风飘扬的旗。为什么我做起来,张晶说像搓澡呢?</h3> <h3>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世界最长最深,海拔最高的大峡谷。高峰与峡谷咫尺为邻,几千米的强烈地形反差,构成堪称世界第一的壮丽奇观。</h3> <h3>千年大桑树,传说是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亲手种植的。树干硕大,挂满哈达。</h3> <h3>情比石坚,一块巨大岩石一分为二,夹缝中生长出一株桃树。正是春风化雨时节,满树桃花随风飘落,向人们展示爱情的力量。据说这是桃树王之女与部落男子的爱情故事。</h3> <h3>这是藏族小导游,今年二十二岁。她说我跟她母亲差不多大,问她母亲今年多大?她说四十岁。妈呀,我比她母亲大三十岁!她听说我近七十岁,不敢相信,立即要和我合个影。</h3> <h3>一树桃花,灿烂如霞。桃树底下合个影,人面桃花相映红。</h3> <h3>峡谷急流,险滩众多,昼夜轰鸣,水能蕴藏量丰富。如到丰水季节,更是奔腾而下。下游就是印度的母亲河,如我们建一水坝,发电量是长江三峡的几倍,还可控制印度的水源,印度最害怕的就是这一点。</h3> <h3>雅鲁藏布亲水台留个影,我们来了!</h3> <h3>南伊沟风景区位于喜马拉雅山东段,是中国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珞巴族聚居地。这里雨水充沛,气候宜人,有着药王谷之称,是藏医药发源地,也是距著名的麦克马洪线最近的地方。</h3> <h3>南伊沟原始景观保存完好,一条长达1200米的木栈道,穿越天边牧场的原始森林。</h3> <h3>古木参天,绿苔如毯。放松身心,在森林氧吧中漫步,那真是毕生难以释怀的美妙享受。</h3> <h3>兴奋之余,演一段千手观音。</h3> <h3>换个姿势来一张,我们也突然年轻了二十岁。</h3> <h3>藏族舞,巴扎嗨!</h3> <h3>姑嫂俩亲如姐妹。</h3> <h3>在南伊沟用完午餐,坐在旁边的朋友忘记拿围巾,我就示意大家不说,悄悄地收起来吓她一下。注意力集中在围巾上,竟忘了拿自己的包。车子开了十分钟突然想起,忙告诉导游。导游、司机二话不说便掉头往回开,全车的旅客没有一人埋怨,反而都在安慰我。赶到饭厅,服务员已经把桌子快收拾好了,我的包在座位上她居然没看见。完璧归赵,有惊无险。回城的路上,忽见一道绚丽的彩虹,正好印证我当时的心情:风雨之后现彩虹,患难之中见真情。</h3> <h3>参观原生态藏族民俗村,零距离体验藏民家庭起居生活。村民为每位下车的旅客献上洁白的哈达和祝福。</h3> 这个村叫伍巴村,二十户人家109人。房屋是国家搞新农村建设统一砌的,装修根据各家的经济条件,风格各异。 <h3>院中桃花红,柳树绿,十分宽敞干净。</h3> <h3>一个三岁小孩拿铁铲欲赶客人,被懂事的哥哥制止了,两个说藏语,叽里咕噜一句也听不懂。</h3> <h3>我拿一块巧克力给他,即刻便被收买。允许我抱他,还学着我做胜利的手势拍照。真可爱!</h3> <h3>回到拉萨,这回住的是藏族特色的宾馆。四合院式,小巧精致。</h3> <h3>一样的干净舒适。</h3> <h3>到一小店想尝碗青稞面条,看到一位十三岁的男孩在做作业,我们的到来,他一点不受影响。藏文写得十分流利,上六年级,还学汉文,英文。做好作业,向老板娘要一碗面加个鸡蛋。十分独立有主见,比内地同龄孩子成熟多了。</h3> <h3>羊卓雍措,西藏三大圣湖之一,景色绝美。</h3> <h3>羊卓雍措海拔4441米,总面积638平方公里,是杭州西湖的七十倍。四周雪山环拥,湖水碧波如镜,既神秘又散发着生气。</h3> <h3>羊湖的湖滨水草丰茂,是西藏著名的牧场之一。</h3> <h3>羊湖是个完全静止的堰塞湖,没有流进流出的水源,湖水水位逐年下降。科学家预测,湖水可能在二十年内完全干涸。</h3> <h3>回拉萨的路边有牧民招俫游客和藏獒照相,二十元一张。</h3> <h3>藏獒很懒散,提不起精神,在主人的厉声呵斥下才勉强配合,抬起头照张相。</h3> <h3>这次行程的最后一个景点是游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咸水湖一一纳木措,又称天湖。路途很远,来回坐车十二个小时。我们团十九人有十人自愿放弃,我们六人虽然感到疲惫,但仍游兴不减。一早和人家拼团出发了。午饭后到达纳木措景区收费处,几十辆大巴停在那儿。原来前方5190米的那根拉山大雪封路,禁止车辆进山。见不到圣湖,在景区前照相一样开心。你看,张晶舞的围巾像公鸡立在马背上。</h3> <h3>天公不作美,但我们心到了。留点遗憾才有下次进藏的理由。</h3> <h3>感谢团长小袁,一路把我们两位老人照顾得无微不至。</h3> <h3>能到纳木措的都是勇敢者,合个影留着纪念。</h3> <h3>我们六人也来一张,纪念这终生难忘的世界屋脊之旅。</h3> <h3>五月五日,整理行装,告别圣地西藏。</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