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阳--千年古船城秦岭第一镇

淡然清雅

<h1><b style="color:rgb(237, 35, 8);">华阳景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地处秦岭南麓的洋县华阳镇,距县城76公里,平均海拔1700m,山水风光以"高、寒、奇、险、秀"为特点,"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是其气候变化多样的生动写照。朱鹮、大熊猫、金丝猴、羚牛同一区域繁衍,世所罕见。华阳古镇在秦汉时期形成集镇,唐、宋均被设为县治,有"千年古船城,秦岭第一镇"之称。</b></h1><p class="ql-block"><br></p> <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2017年4月30日-5月1日,一行四人自驾洋县华阳两日游。</b></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b>傥骆道是古栈道名。傥骆道得名于其南口位于汉中洋县傥水河口,北口位于周至县西骆峪。傥骆道长约240公里,是褒斜道、子午道、连云栈道等古道中最快捷也最险峻的一条古道。至今从西安飞往汉中的飞机航线,就是沿着傥骆道飞行的。<br /></b><b>傥骆道北口在周至县西骆峪(骆谷),向西南经太白、洋县,三次翻秦岭及其支脉,出傥水谷(傥谷)至汉中盆地。<br /></b><b>傥骆道一线的栈道、栈桥、摩崖碑刻等遗存共发现50余处,主要分布于西骆河、黑河水,傥水等河谷,其架木或架石的栈孔多开凿于河流一侧的悬崖壁上下,个别地点的栈孔多达70余个。栈孔以方形和圆形为主,也有呈马蹄形、三角形的。栈道的修造方式有平梁立柱式、干梁无柱式、依坡搭架式以及凹槽式。<br /></b><b>傥骆道,因南口曰傥(在陕西洋县境内)北口曰骆(在陕西周至县境内),故名,又叫骆谷道,长约500华里。在中国历史上穿越秦岭的诸条古栈道中,傥骆道最靠近秦岭主峰太白山,途中要翻越太白山周围的五、六座分水岭,人烟稀少,猛兽出没,是最便捷也最艰险的一条。秦岭横亘中国中部,被称为华夏龙脉,最高峰太白山海拔3767米,是南北气候的分水岭。大致而言,秦岭以北为黄河流域,以南就是长江流域了。</b></span></h1> <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华阳景区其实主要景点还是龙吟峡景区,感受峡谷两边的风景和潺潺的流水,飞流的瀑布,茂密的树木,感受体验傥骆古道的艰辛。于是我们就持票等待去龙吟峡景区的观光车。观光车来后,把我们直接拉到龙吟峡景区的尽头,下车后,直接来到沿傥骆道游览。傥骆道主要是顺着峡谷中间的河流而下,时而有到景点的观景台,也可到河边玩,非常好,特别是从繁杂吵闹的都市来到这清静的峡谷,有一种静化心灵的感觉。</b></h1> <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大熊猫是国宝一级保护动物,是濒危动物。秦岭是我国大熊猫分布区中纬度最高的,种群密度居全国之首。秦岭大熊猫是大熊猫的重要种群,具有独特的分布格局和种群进化史。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等特征方面,秦岭大熊猫与四川、甘肃的大熊猫之间有着明显差异,是大熊猫的一个独立亚种,被命名为大熊猫秦岭亚种。</b></h1><h3><br /></h3> <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游完龙吟峡景区,我们又乘观光车去看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熊猫和羚牛的饲养地参观。</b></h1><h3><br /></h3> <h1><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b>羚牛秦岭亚种又被称为"秦岭金毛扭角羚",当地人又叫它为"白羊"或是"羊子",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它的两个长而粗壮的前肢,两条短而弯曲的后腿,以及分叉的偶蹄这些特点都使秦岭羚牛能够适应高山攀爬生活。<br /></b><b>羚牛是大型食草动物,是典型的高寒种类,常栖息于2500米以上的高山森林、草甸地带,冬季又迁移至2500 米以下的针叶林中的多岩区。喜群栖。羚牛体型雄健,且性情凶悍。外形似牛,机体结实又介于山羊和羚羊之间,故称羚牛。</b><br /></span></h1><h3><br /></h3> <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游览完熊猫和羚牛,再乘大巴车参观金丝猴喂养中心,很多猴子从山上下来,场面很是震憾,猴子形态各异,有可爱型,有俏皮型还有表现型、更有互动型的,更增加了人们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b></h1> <h1><span style="caret-color: rgb(255, 138, 0); color: rgb(237, 35, 8);"><b>金丝猴</b></span></h1><h3><span style="caret-color: rgb(255, 138, 0); color: rgb(237, 35, 8);"><b>金丝猴群栖高山密林中,生活在海拔1400-3000米的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几乎与大熊猫同地区分布,同样怕酷暑耐严寒。以家族方式结群生活,最大的群体可达600余只在灵长类中,如此庞大的群体亦属罕见。主要在树上生活,也在地面找东西吃。以野果、嫩芽、竹笋、苔藓植物为食。主食有树叶、嫩树枝、花、果,也吃树皮和树根,爱吃昆虫、鸟、和鸟蛋。吃东西时总是吧哒嘴显得那么香甜!</b></span></h3><h3><span style="caret-color: rgb(255, 138, 0); color: rgb(237, 35, 8);"><b>金丝猴是很美丽的:天蓝色的面孔上嘴大而突出,因其鼻孔极度退化,即俗称"没鼻梁子",因而使鼻孔仰面朝天,所以又有"仰鼻猴"的别称。古人有人担心这种特殊的鼻孔下雨时雨水会从鼻孔灌进肚子里去,所以有古书记载金丝猴的尾巴分叉,下雨时用两个尾巴尖堵住朝天的鼻孔。其实,在陆生哺乳类中并没有尾巴分叉的动物,这种说法应该属于谣传。</b></span></h3><h3><span style="caret-color: rgb(255, 138, 0); color: rgb(237, 35, 8);"><b>比起其它猴类来,金丝猴的确是非常漂亮,特别是川金丝猴,头顶的正中有一片向后越来越长的黑褐 色毛冠,两耳长在乳黄色的毛丛里,一圈桔黄色的针毛衬托着棕红色的面颊,胸腹部为淡黄色或白色,臀部的胼胝为灰蓝色,雄兽的阴囊为鲜艳的蓝色,金丝猴的尾巴和身子差不多长,瘦长的身体上长着柔软的金色长毛,最长可达三十多厘米,披散下来就像一件金黄色的"披风",十分漂亮。如此耀眼夺目的外衣使它得到了"金丝猴"的美名。</b></span></h3> <h1><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b>朱鹮是稀世珍禽,过去在中国东部、日本、俄罗斯、朝鲜等地曾有较广泛的分布,由于环境恶化等因素导致种群数量急剧下降,至20世纪70年代野外已无踪影。朱鹮在日本、俄罗斯、朝鲜等地已经彻底消失。<br /></b><b>我国鸟类学家经多年考察,于1981年5月在陕西省洋县重新发现朱鹮种群,也是世界上仅存的种群。此后对朱鹮的保护和科学研究进行了大量工作,并取得显著成果。特别是饲养繁殖方面,于1989年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孵化成功,自1992年以来,雏鸟已能顺利成活。至1995年,我国的野生朱鹮种群约35只,饲养种群有25只,为拯救这一珍禽带来了希望。目前,朱鹮已近2000只。<br /></b><b>朱鹮又称朱鹭,是世界上一种极为珍稀的鸟,素有"东方宝石"之称,被世界鸟类协会列为"国际保护鸟"。 朱鹮栖息于海拔1200-1400米的疏林地带。在附近的溪流、沼泽及稻田内涉水,漫步觅食小鱼、蟹、蛙、螺等水生动物,兼食昆虫。在高大的树木上休息及夜宿。留鸟,秋、冬季成小群向低山及平原作小范围游荡。4-5月份开始筑巢,每年繁殖一窝,每窝产卵2-4枚,淡青色具褐色细斑。由双亲孵化及育雏,雏鸟约在30天后破壳,经哺育约40天后离巢。由于朱鹮的性格温顺,我国民间都把它看作是吉祥的象征,称为"吉祥之鸟"。<br /></b></span><h3><b><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朱鹮洁白的羽毛,艳红的头冠和黑色的长嘴,加上细长的双脚,</span><span style="font-size: 16px; color: rgb(237, 35, 8);">有着鸟中"东方宝石"之称。</span></b></h3></h1> <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在看完金丝猴回来的路上看了朱鹮圈养基地</b></h1><h3><br /></h3> <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最后来到古镇,对古镇进行仔细参观游览,并爬上了一高处的观景平台,看到了整个华阳古镇景区的全景图,其实华阳古镇就在一个川子里,这里土地肥沃,适合人类生存,也是古代商贾云集的地方,在古代是傥骆古道上的驿站,也有曾经的辉煌古镇。</b></h1><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1935年,红二十五军曾在此与国民党陕警备二旅作战大捷,建立了华阳苏区革命根据地,当年红军书写的9条标语至今犹存,1985年在华阳设立革命烈士纪念塔一座。在陕南秦巴山区众多的古镇中,华阳古镇是最富特色的。从宏观地文结构看,古镇北、东、西皆高而南低,古镇位于南端小盆地中。</b></h1> <h1><b style="color:rgb(237, 35, 8);">美丽的华阳,再见!</b></h1><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