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style="text-align: left;"> 又是一年母亲节。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母亲节,母亲节是感恩的节日。</h3><h3><br></h3><h3> 母亲今年八十四岁,身体还挺精神,耳不聋,眼不花。每天晚上还要喝一两小酒,天气晴朗还陪着父亲上街买菜。父母身体健康是子女的福气。</h3><h3><br></h3><h3> 母亲一辈子生了九个孩子,养育成人八个。母亲虽然没有读过书,但明事理,她经常对我们说“前人贤就不如后人贤”,要我们从小认真读书,将来有个好出息。我们八姊妹分别上了高中、中专、大学,在七十年代、八十年代的家庭,父母能做到这样的程度真是很不简单。</h3> <h3> 母亲她坚信一个道理,“读书比不读书强”。我大哥初中毕业,爷爷对父亲说:“家庭人口多,生活担子重,你让儿子学手艺,也你能减轻你的担子”,母亲坚决不同意,坚持送大哥到铜鼓中学上高中,直至1973年毕业下放知青、参军、转业参加工作。</h3><h3><br></h3><h3> 就这样我姐1975年高中毕业“留城”参加工作。我1976年高中毕业下放,1977年恢复高考后于1978年考入高安师范,毕业后直至现在从事教育工作。弟妹都陆续考取学校,参加工作,最小的妹妹也于1985年初中毕业考取师范。就是母亲坚守读书的道理,我们八姊妹都有工作,虽然没有优越的社会地位,但家庭幸福,生活愉快,可以说与母亲坚守是息息相关的。</h3> <h3> 母亲虽然没有什么文化,但是在处理家庭事物上是很有一套,我们家很早在父母的倡议下,就取消了姊妹之间过年送礼的习俗,过年全部亲人都在一起过年,姊妹之间年后请吃,这样我们姊妹之间少了很多不必要的送礼环节,姊妹之间的情感很纯洁。</h3> <h3> 母亲对孩子的情感最无私。由于棚户区改造,我的住房于2017年拆了,由于新买的房子还没有装修,父母早早就计划好了,要我搬过来和他们一起住。我从高中毕业离开家就很少和父母一起生活,这次因棚户区改造和父母一起生活,似乎又回到了小时候,衣服脏了有人洗,一日三餐有人做,晚上九点没有回家有人打电话……我就这样幸福的生活在母亲温暖怀抱里。</h3> <h3> 子女再大,在母亲的眼里你还是孩子。按虚岁我是六十岁了,可是在母亲的眼里似乎还需要照顾。早上起床到点了还没有起来,母亲会敲门提醒要起床吃饭上班,上班出门叮嘱开车要注意安全,天气不好会提醒带伞,有点好菜总是不停叫你吃,饭后有一杯充满母爱的豆子茶送到你面前。</h3> <h3> 母亲无私的爱着我们,呵护着我们,从没有向孩子索要回报。父母年轻的时候,为把孩子养大成人,生活重担压的他们一年四季从没有机会出门,到外面走走看看。前些年,我们姊妹也有计划的陪着父母“走南闯北”,南面去了广州、深圳、香港、澳门、台湾,东面去了上海、杭州,北面去了北京、大连、沈阳、长春等地方,每次旅途回来都开心对邻居说,我们的子女有孝心。</h3> <h3> 母爱是一滴甘露,亲吻干涸的泥土,她用细雨的温情,用钻石的坚毅,期待着闪着碎光的泥土的肥沃;母爱不是人生中的一个凝固点,而是一条流动的河,这条河造就了我们生命中美丽情感之景。</h3> <h3> 母亲,您是一颗大树,春天倚着您幻想,夏天倚着您繁茂,秋天倚着您成熟,冬天倚着您沉思。亲爱的妈妈,感谢您给予我们一切,祝您节日快乐!</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