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这部美篇,洋溢着一代人的青春梦想,分享了一代人的苦辣酸甜,讲述了一个文艺团队缅怀岁月,蓬勃向上的青春芳华。</p> <p class="ql-block">抚顺市第11中学(69~72届)文艺队同学会,在中学毕业49年后,第一次结合历史的回顾和时尚的聚会,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表达了浓厚的文艺气息和情感共鸣,再一次奏响了这个集体记忆中那熟悉的时代旋律。</p> <h3>这张照片中的同学,最大年龄66周岁,最小年龄62周岁,他们笑对人生,岁月忘我,艺术长青,快乐生活。(摄于2018.4.29)</h3> <h1><b>第一部分:那一年我们16岁</b></h1> <h3>一张张青涩的笑容,一个个花季的少年,</h3><h3>一颗颗纯洁的心灵,一个个幸福的向往。</h3> <h3>“党的九大”召开第二天晚上,我们整装待发,下工厂,去农村,进学校,到军营,敲锣打鼓,载歌载舞的把党的路线方针传颂。</h3> <p class="ql-block">1969年~1971年,我们在原市歌舞团周文清,栾永年老师和市群众艺术馆金龙春,赵德录老师的指导下,代表着当时抚顺市最高艺术团体的演出水平,担负着市里重大活动,重要会议和外事接待的演出任务。</p> <h3>美好的中学时光,浇筑了青春的永久记忆。</h3> <h3>美好的青春梦想,呼唤着我们对未来渴望。</h3> <h3>单弦表演唱:“九大精神放光芒”,在第一时间里走进千家万户,唱响大街小巷。</h3> <h3>天津快板:“老两口学毛选”,由乐队和舞蹈队联合排演,王晓光扮演老头,叶伟平扮演老太太。节目接地气,表演惟妙惟肖。</h3> <h3>花季的少女,放飞的希望,在灿烂的阳光下,她们神采飞扬,田野变成了排练场。</h3> <h3>赵红表演扎红头绳,谢素清表演红灯记中李铁梅,女同学表演舞蹈:为女民兵题照。</h3> <h3>身着各民族服装,跳着各民族舞蹈,歌唱心中的红太阳,在文革时代,我们排练的民族舞蹈,曾被批判为四旧节目而受控表演。</h3> <h3>时代特征,身穿绿军装。一样手式,红心永向党。左起:郑玉芝,肖艳,连平,吕军。</h3> <h3>程冰丽表演:都有一颗红亮的心,焦爱红表演:延边人民热爱毛主席,于立新表演:新疆亚克西。</h3> <h3>上学时,我们和普通班级的同学不同,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的袖标,映衬着绿色军装而夺目鲜红。白天我们学文化,复课闹革命。放学后,我们在排练场,苦练基本功。</h3><h3>左起:李怀忠、叶伟平、孟庆忠、张志平。</h3> <h3><font color="#010101">走进大自然,走进江河湖海,走进山水之间,我们纯真的笑脸在阳光下灿烂绽放。</font></h3> <h3>那一年,我们16岁,美好花季。左起:赵红和陆英、赵红和孙喜平、曲广君和孙喜平。</h3> <h3><font color="#010101">这是我们演出的一个个精彩片段。</font></h3> <h3>这是我们演出的一目目历史回放。</h3> <h3><font color="#010101">这是我们少年时代的一段段美好回忆。</font></h3> <h3>时代造就了我们的精彩,历史也让我们得益于原11中学68届老文艺队师哥,师姐们精湛的文艺基础和社会影响,鼓舞我们一代又一代的星火相传。这是68届文艺队的风采。</h3> <h3><font color="#010101">在回忆我们16岁的时候,我们情不自禁的把文艺火种,追溯到1961年幼儿园的童真时代。红线内:李怀忠、宋克伟、王世平。</font></h3> <h1><b>第二部分:我们青春正当时</b></h1> <h3>从1970年起,我们开始逐步的走向社会,走向工厂,走向广阔的农村天地,走向青春正当时的人生发展新阶段。</h3> <h3>这是1985年庆祝建国35周年之际,在阔别中学毕业15年时部分同学的一次聚会。</h3> <h3>这是1995年,借赵军同学从日本回国的契机,在阔别26年后,同学们的再一次聚会。</h3> <h3>这是我们和辅导老师刘明良在一起。</h3><h3>我们青春正当时,同学们已经在石化、煤炭、冶金、公安、卫生、文艺、市政、运输、政府、部队等各个行业发展和成长,很多同学在专业和学科中还成为市里的带头人,有4名同学走上局级领导岗位。</h3> <h3>部分同学仍然坚持走文艺发展道路,先后加入市歌舞团6人,市京剧团4人,市话剧团2人,矿区文工团4人,清原县文工团2人。</h3> <h3>赵红,原市歌舞团业务骨干,常年坚持到一线为广大群众演出服务。</h3> <h3>吕军,原市歌舞团业务骨干,这是在芭蕾舞剧白毛女中扮演喜儿剧照和练功场景。</h3> <h3>孙喜平,原市歌舞团业务骨干,曾扮演芭蕾舞剧白毛女中白毛角色,这是演出剧照。</h3> <h3>陆英,原市歌舞团业务骨干,曾在多部电视剧中扮演角色,在芭蕾舞剧白毛女中扮演喜儿,这是和刘松成的演出剧照。</h3> <h3>赵永才,原市京剧团业务骨干,武生,这是他在多部剧中扮演的不同角色。</h3> <h3>齐明,原市话剧团业务骨干,曾扮演过诸多角色,这是参加大学生之春的演出剧照。</h3> <h3>邓慧英,原矿区文工团业务骨干,在舞剧红嫂,京剧海港、舞蹈煤海战歌等多部作品中扮演主要角色。</h3> <h3>代元,抚顺市音乐家协会民族管弦乐团二胡演奏员,还经常客串精湛的快板书演出。</h3> <h3>尽管我们的青春流光溢彩,尽管我们的事业蒸蒸日上,我们也深切怀念有9名文艺队同学英年早逝。箭头所指:石秀珍。</h3> <h3>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去世同学们的可爱笑脸和文艺才华。箭头所指:李明军。</h3> <h3>我们感慨岁月的无情,我们感概人间的无情。箭头所指:孟庆忠、卢亚光。</h3> <h1><b>第三部分,长青的艺术路</b></h1> <h3>我们青春不老,艺术无止境。</h3><h3>长青的艺术路伴随着我们一生,激励着我们在艺术的道路上阔步前行。这是邓慧英在市老干部艺术团中的演出剧照。前排右二。</h3> <h3>刘东来,64岁,京剧艺人,至今还活跃在北京,深圳,福建,广东等地舞台上。</h3> <h3>刘东来还先后在10余部电影,电视剧中扮演主要角色,这是电影“觉悟”中住持剧照。</h3> <h3>截止目前,11中文艺队有5名同学先后参加多部影视剧的拍摄创作工作。这是焦爱红在电视剧乡村警察故事中扮演角色剧照。</h3> <h3>程冰丽,65周岁,长期在吉林长春市大众戏剧和小品舞台上精彩亮相,这是她演出地方拉场戏的演出剧照。左一:程冰丽。</h3> <h3>这是程冰丽演出小品时的精彩剧照。</h3> <h3>赵永才、64岁,这是在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中,扮演小分队战士的演出剧照。</h3> <h3>代元、66岁,这是他参加抚顺市音乐家协会民族管弦乐团的演出剧照。</h3> <h3>郑玉芝、66岁,一生热衷时装模特表演,2017年,在国家政协礼堂参加50+艺术节上,获得最富有影响力的时装表演奖。</h3> <h3><font color="#010101">李军,64岁,珠海木子艺术团负责人,2018年4月21日,率团参加“第十九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综合大赛”中获得金奖。</font></h3> <h3>赵红,64岁,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抚顺舞蹈家协会副主席,高级舞蹈教师,在舞蹈事业中打磨了50余年。在市少年宫任教期间,培训学员数以千计,向上级文艺团体和艺术院校输送人才500余名,可谓桃李满天下。</h3> <h3>这是赵红、吕军同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贾作光的合影留念。</h3> <h3><font color="#010101">郑玉芝、66岁,这是与著名演员唐国强在文联年会上的合影留念。</font></h3> <h3>叶伟平、64岁,在企业文化活动中,一直发挥骨干作用,图为在企业春晚中担当编导。</h3> <h3><font color="#010101">焦爱红、64岁,多年来在抚顺群众业余文化中担当骨干和抚顺广场舞的领军人物。</font></h3> <h3>邓慧英、63岁,市老干部艺术团成员,坚持为大众演出,这是演出剧照,前排中。</h3> <h3>这是叶伟平在企业春晚中,演出男生四重唱“喀秋莎”的演出剧照。</h3> <h3>11中文艺队同学,在专业文艺上有造就,在业余文艺中是骨干,在群众文艺中也十分活跃。宋克伟,李怀忠,叶伟平排练男生三重唱“红河谷”,依次专业,业余,群众。</h3> <h3><font color="#010101">这是齐明,邓慧英,韩秀兰,叶伟平在日常的休闲娱乐中不忘初心,欢歌起舞。</font></h3> <h3>这是文艺队部分同学练习小合唱,不断丰富自己业余文化生活,保持了长青艺术之路。</h3> <h3><font color="#010101">于增亭、66岁,中国旅游摄影网抚顺站负责人,央视摄影频道抚顺站副站长,辽宁省及抚顺摄影家协会会员,在国内及省市摄影大赛中多次获得金银铜奖,业内有较高声誉。</font></h3> <h3>我们“感动”这个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续写着“不忘初心,美梦成真”的动人童话。</h3> <h1><b>第四部分:快乐的俏夕阳</b></h1> <h3>2018年4月29日,抚顺市第11中学(69~72届)文艺队同学会,以“感动”二字为主题,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同学会。让这个平均年龄64周岁的集体,再一次迸发出他们的激情,再一次凝聚起他们的合力。</h3> <h3>1、多年不见热泪盈眶</h3><h3>我们“感动”积淀了49年的同学情谊在这个春夏之交的美好季节再一次绽放。</h3> <h3>我们“感动”在人生步入花甲之年的时候,又共同传唱了当年文艺青年的传奇故事。</h3> <h3>我们“感动”有8位同学专程从“大阪、香港、深圳、惠州、上海、北京、大连、长春”回抚参加聚会,体现了浓浓的同学情。</h3> <h3>这是一个美好的倡议,这是一份真诚的相约,它得到了一份份积极热情的响应。</h3> <h3>支持和参与同学会,包含着同学之间的厚重情意和难以割舍的艺术情怀。</h3> <h3>看到你49年前不变的模样,找回你49年前少年的影子,倾吐着49年前埋藏心中的秘密,碰撞着49年前结下的深厚友谊。</h3> <h3>2、亲情交流合影留念</h3><h3>最美的俏夕阳,像四月的梨花,像五月的牡丹,像绽开的花蕾,像怒放的映山红,在浑河河畔与日争辉,与花斗艳。</h3> <h3>当年的帅小伙,如今的老帅哥。</h3> <h3>当年的小靓妹,如今的俏花旦。</h3> <h3>赵红、孙喜平、赵军、吕军、叶伟平。</h3> <h3>王世平、于立新、齐明、程冰丽、邓慧英。</h3> <h3>赵红、吕军、姚建生、焦爱红、孙喜平。</h3> <h3>左起:姜树勋、张志平、李怀忠、叶伟平、宋克伟、赵军、刘文杰、邱振平、聂荣杰。</h3> <h3>久别的人盼重逢,重逢就怕日匆匆,一次次离别,一次次相见,童心不改,岁月如梦。</h3> <h3>3、艺术再现精彩不断</h3><h3>联欢会开始,首先由原文艺队队长,市歌舞团团长宋克伟代表全体同学致词,他回忆建队过程,回顾经典奉献,回眸岁月历程,回思同学友情,期望常相聚,展望美好未来。</h3> <h3>旅居日本大阪的赵军同学,在阔别23年后再一次回国,他感慨家乡的巨变,感慨同学幸福指数的提高,感慨同学的深厚情谊,感慨同学的快乐生活,他热泪盈眶,他发自内心的说,我爱你同学,我爱你中国。</h3> <h3>组织策划这次聚会的同学,精心编辑了6分钟老照片视频专辑,通过LED大屏幕的播放,一幅幅珍贵的少年照片,演出剧照,艺术采风,时时引发出同学们为回眸精彩,再现历史的片刻而一次次惊叹和欢呼雀跃。</h3> <h3>在没有排练,没有彩排的情况下,我们现挂了一台不是演出,不是比赛,不是作秀的小节目,一展我们当年的风采,再现我们过去的影子,开心于的当下的快乐和纵情。</h3> <h3>节目1、</h3><h3>器乐小合奏:草原红卫兵见到了毛主席、地道战。演奏:大提琴王永瑞,板胡赵军,杨琴吴忠军,二胡代元,马焕喜。两首乐曲再现了当年的经典节目。(人均65岁)</h3> <h3>节目2、</h3><h3>秧歌舞:小看戏,表演:程冰丽,(65岁),翻飞的手帕,欢快的脚步,一展大姐的风采,至今活跃在长春群众艺术舞台上。</h3> <h3>节目3、</h3><h3>男生独唱:等待,表演:刘文杰(63岁)</h3><h3>当年小帅哥,旧日海军战士演出队成员。</h3> <h3>节目4、</h3><div>二胡独奏:鲁韵,演奏:代元(65岁)</div><div>抚顺市音乐家协会民族管弦乐队首席二胡。</div> <h3>节目5、</h3><h3>女生小合唱:沂蒙颂,珊瑚颂(人均64岁)</h3><h3>当乐曲刚刚进入第三小节时,女同学以情不自禁的下场翩翩起舞,再现沂蒙颂舞剧的精彩片段,把联欢气氛推入高潮。</h3> <h3>节目6、</h3><h3>武术表演:挑花枪,表演:赵永才(64岁)</h3><h3>原市京剧团武生,多年来他坚持练功,义演,健身,市电视台专题采访其快乐人生。</h3> <h3>节目7、</h3><h3>诗朗诵:同学情,(为此次同学会创作)</h3><h3>表演:邓慧英(63岁),叶伟平(64岁)。</h3><h3>我们怀揣49年曾经的梦想,</h3><h3>去追逐那段激情燃烧的青春岁月,</h3><h3>我们带着49年真诚的守望,</h3><h3>去追忆那段纯真无邪的少年之梦。</h3> <h3>节目8、</h3><h3>舞蹈:又见北风吹,表演:女同学(人均64岁),这个舞蹈伴奏带是临场用手机内存,转换到LED大屏上,集体即兴表演的一段经典之作。出人意料的是女同学跳的那样规范,那样整齐,那样迷人,那样忠于原作。</h3> <h3>节目9、</h3><h3>大提琴与二胡:菊花台,</h3><h3>演奏:王永瑞(63岁),二胡伴奏,代元。</h3><h3>王永瑞,原矿区文工团大提琴手,后调入市电视台从事采编工作,现教学大提琴。</h3> <h3>节目10、</h3><h3>芭蕾舞:北风吹,表演:吕军(65岁)</h3><h3>原市歌舞团喜儿扮演者,并多次担当演出主要角色,近年来从事儿童舞蹈教学工作。舒展的舞姿,扎实的功底,不减当年。</h3> <h3>节目11、</h3><div>男生小合唱:打靶归来,少林少林(人均65岁),歌声雄壮、有力、钢劲、混厚。舞台呈现一幅壮美的日落西山红霞飞画面。</div> <h3>节目12、</h3><h3>清唱:飒爽英姿五尺枪,表演:聂荣杰(66岁),情真意切,意在回忆当年情景。</h3> <h3>节目13、</h3><h3>集体舞:北京的金山上,表演:全体同学</h3><h3>这段有着50多年历史的经典舞蹈,让大家回到了忠字舞年代,回到了当年表演的舞台,回到了那年我16岁的美好岁月。大家纵情的舞蹈,感人的场景和欢歌笑语交融。</h3> <h3>4、津津乐道回味无穷</h3><h3>台上台下的互动,阵阵笑声和掌声,现挂风采的展示,一次次助推聚会的欢乐和激情。</h3> <h3>精彩纷呈的表演,让同学们多少次热泪盈眶,多少次浮想联翩,多少次不禁动情。</h3> <h3>为我们不老的青春叫一声好,为我们友爱的集体称一次赞,为我们的青春芳华干杯。</h3> <h3>记住我的名字,留住我的笑容,带着我的快乐,思念我的友情,让我们端起美酒,为友谊,为明天,为青春,为艺术,干杯。</h3> <h3>一场精彩的亮相,一场经典的演出,一场精致的奉献,一场忘情的纵容,一场难忘的狂欢,一场美好的回忆,彰显我们的艺术和才华,彰显我们的活力和激情。</h3> <h3>让我们共同回到那久别的舞台,寻找49年前你我的身影,让我们从快乐出发,期待下一次聚会,在长青的文艺舞台上再现德艺,让我们树立“精彩再活二十年的美好愿望”,不忘初心,携手并进,把11中文艺队的美好故事和青春芳华讲的更加美丽,更加动听。</h3> <h3>5、建立微信平台和通信录</h3><h3>新聚会,新起点,新联系,新开始。</h3><h3>我们提倡在未来的生活中,没事打个电话,常到微信群转转,闲了就约约,想了就聚聚,喝茶品酒,散步聊天,登山玩水,旅游拍照,活出精彩,快乐一生。</h3> <h3>让我们永远记住今天难忘的相聚时刻</h3><h3>珍惜友谊,放眼未来</h3><h3>初心不忘,精彩生活</h3><h3>继续追寻我们的感动</h3><h3>继续描绘我们的青春芳华</h3><h3>期盼五年后的再相聚</h3><h3>唱响我们古稀的青春之歌</h3> <h3><font color="#010101">写在编后的话:</font></h3><h3><font color="#010101">用一部美篇反映一个集体49年的火热生活很难,苦于老照片和资料收集的匮乏,想精心描绘我们的青春芳华则更难,在这部美篇中,我们刻意以文艺生活为主,努力把这次同学会留给大家的回味和快乐记录下来,如有不足恳请谅解。</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借此,我们也感谢所有熟悉和关注我们这个集体的同学和朋友,感谢大家一如既往的给予我们厚爱和支持。</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策划:慧英</font></h3><h3><font color="#010101">摄影:增亭、余琴</font></h3><h3><font color="#010101">编辑:伟平</font></h3><h3><font color="#010101">监制:怀忠</font></h3><h3><font color="#010101">2018年5月13日</font></h3>